浙江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文)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16160077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83 大小:15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浙江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浙江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申请报告(模板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浙江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申请报告浙江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申请报告xx投资管理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7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7二、 项目承办单位7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7四、 项目建设选址10五、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1六、 资金筹措方案11七、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1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12九、 项目综合评价12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2第二章 发展规划分析14一、 公司发展规划14二、 保障措施15第三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18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18二、 我国充电桩行业概况19三、 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22四、 车载高压电源行业发展趋势24五、 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5六、 价值链29七、 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33八、 市场细分的原则34九、 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36十、 目标市场战略40十一、 以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利益为中心的观念47十二、 4C观念与4R理论49十三、 定位的概念和方式51第四章 项目选址方案55一、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59二、 全力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组合拳,打造国内大循环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61第五章 公司治理分析65一、 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与实施65二、 公司治理的框架75三、 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79四、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81五、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内容84六、 公司治理的特征95七、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98八、 公司治理的定义99第六章 经营战略管理106一、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基本含义106二、 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107三、 企业经营战略管理体系的构成108四、 企业文化战略类型的选择109五、 企业经营战略实施的重点工作111第七章 人力资源119一、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119二、 企业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120三、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类型123四、 企业劳动协作127五、 技能与能力薪酬体系设计130六、 绩效考评周期及其影响因素133七、 绩效薪酬体系设计136第八章 运营管理模式138一、 公司经营宗旨138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138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139四、 财务会计制度142第九章 投资估算149一、 建设投资估算149建设投资估算表150二、 建设期利息150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51三、 流动资金152流动资金估算表152四、 项目总投资153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53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54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54第十章 经济效益评价156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56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5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5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5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60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61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63三、 偿债能力分析164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65第十一章 财务管理方案167一、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167二、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68三、 计划与预算171四、 流动资金的概念172五、 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173六、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174七、 存货管理决策176八、 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178第十二章 项目总结181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浙江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二、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投资管理公司(二)项目联系人程xx三、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有利于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改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环境。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2020年分别增长159.5%和157.5%。截止2021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261.7万台,同比增加55.7%;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114.7万台,随车配建充电桩147.0万台。总体来看,近几年充电桩数量保持了快速的增长趋势,车桩比从2015年6.46:1下降到2021年3.00:1。同时,充电基础设施技术正朝高功率、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因此,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助于解决消费者的“充电焦虑”问题,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规划。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打造硬核成果、形成发展胜势,率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基本建成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先行先试取得实效,形成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努力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分别突破8.5万亿元、13万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左右,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三分之一左右,初步建立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城镇化质量明显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左右,建成乡村振兴示范省,长三角一体化、“四大建设”、海洋强省、山区跨越式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效,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省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方面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三大科创高地。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重大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等取得重大突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3%左右,重要指标实现“六倍增六提升”,初步建成一批大科学装置,基本形成新型实验室体系、区域性创新平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科创高地、新材料科创高地,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方面走在前列。努力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以数字化改革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基本建成营商环境最优省、市场机制最活省、改革探索领跑省,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市场活力、社会活力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功能进一步增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服务贸易进出口额达到6000亿元,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方面走在前列。努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的先进文化、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浙江历史为依托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浙江精神为底色的创新文化、以数字经济为支撑的数字文化全面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6400亿元,文化自信充分彰显、文化形象更加鲜明、文化素质显著提升,形成具有国际影响、中国气派、古今辉映、诗画交融的文化浙江新格局,在人的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努力打造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以上,地表水达到或好于类水体比例达到95以上,所有设区城市和60%的县(市、区)完成“无废城市”建设,节能减排保持全国先进水平,绿色产业发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发展位居全国前列,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进一步拓宽,诗画浙江大花园基本建成、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美誉度显著提升,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前列。四、 项目建设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五、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572.4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84.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8.34%;建设期利息23.7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7%;流动资金1464.4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0.99%。(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2084.21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1415.13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630.70万元,预备费38.38万元。六、 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3572.44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969.60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七、 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一)经济效益目标值(正常经营年份)1、营业收入(SP):149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11837.80万元。3、净利润(NP):2243.44万元。(二)经济效益评价目标1、全部投资回收期(Pt):4.16年。2、财务内部收益率:46.64%。3、财务净现值:5245.54万元。八、 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九、 项目综合评价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572.441.1建设投资万元2084.211.1.1工程费用万元1415.131.1.2其他费用万元630.701.1.3预备费万元38.381.2建设期利息万元23.761.3流动资金万元1464.472资金筹措万元3572.442.1自筹资金万元2602.842.2银行贷款万元969.603营业收入万元149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1837.805利润总额万元2991.266净利润万元2243.447所得税万元747.828增值税万元591.219税金及附加万元70.9410纳税总额万元1409.9711盈亏平衡点万元5189.05产值12回收期年4.1613内部收益率46.64%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5245.54所得税后第二章 发展规划分析一、 公司发展规划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公司的资产规模、业务规模、人员规模、资金运用规模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随着业务和规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管理水平将面临较大的考验,尤其在公司迅速扩大经营规模后,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将进一步复杂化,在战略规划、组织设计、资源配置、营销策略、资金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上都将面对新的挑战。另外,公司未来的迅速扩张将对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公司需进一步提高管理应对能力,才能保持持续发展,实现业务发展目标。公司将采取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来满足各项发展规划的资金需求。在未来融资方面,公司将根据资金、市场的具体情况,择时通过银行贷款、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合理安排制定融资方案,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筹集推动公司发展所需资金。公司将加快对各方面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投入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公司发展规划和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公司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加快培育一批素质高、业务强的营销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对营销人员进行沟通与营销技巧方面的培训,对管理人员进行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的教育。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外部人才。对于行业管理经验杰出的高端人才,要加大引进力度,保持核心人才的竞争力。其三,逐步建立、完善包括直接物质奖励、职业生涯规划、长期股权激励等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公司将严格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要求规范运作,持续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决策和用人机制,充分发挥董事会在重大决策、选择经理人员等方面的作用。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内部决策程序和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各项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保证财务运作合理、合法、有效。公司将根据客观条件和自身业务的变化,及时调整组织结构和促进公司的机制创新。二、 保障措施(一)政策法规鼓励支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寻求国家支持产业产业发展的相关资金,对于国家级大型产业项目建设、国家积极支持的产业项目建设等,积极申请国家相关对口资金支援。搭建融资平台。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基金,积极发挥融资平台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产业业发展。优化产业用地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多途径优化产业用地政策,解决产业发展用地的瓶颈问题。(二)强化监测评估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产业统计与监测指标体系。加强产业调查统计,监督评估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实施状况,开展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研究评估,定期编制发布与区域重点产业等有关的产业报告及产业密集型产业发展报告,形成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产业统计体系。(三)强化规划指导发挥规划指导作用。各级主管部门要遵循本地区功能区划定位,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制定本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打破市场分割。切实加强项目监管,控制投资强度与节奏,促进本地区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适合产业特点的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发展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融资方式。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积极稳妥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完善创业投资扶持机制。支持产业企业采用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质押以及仓单质押、商业信用保险保单质押、商业保理等多种方式融资。(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民间资本投向产业领域。加大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诚信、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倡导“工匠精神”,传承和创新工业文化,为产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组织形态和“产业+知识创造”的实践之路。广泛开展典型案例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产业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理解产业发展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把产业改革发展作为工作重要领域,加强规划实施组织领导和部门配合,落实工作责任,把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区域发展规划及目标考核体系,综合运用经济、市场等各种手段,形成合力,协同推进规划实施。第三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一、 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根据驱动方式的差异,新能源汽车可细分为纯电动汽车(B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PHEV)、燃料电池汽车(FCV)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游行业,是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环节,属于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电池、电机、电控以及车载充电机、车载DC/DC变换器、电源分配单元均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构成。电池的作用类似于燃油车的油箱,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也是储能装置,直接决定了纯电动车型的续航里程;电机是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中的主要执行结构,其具体任务是将蓄电池的电能高效率地转换为车轮的动能驱动汽车,电动机的性能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性能;电控是动力系统的总控中心,其功能是根据档位、油门、刹车等指令,将动力电池所存储的电能转化为驱动电机所需的电能,来控制电动车辆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爬坡力度等行驶状态。车载充电机、车载DC/DC变换器、电源分配单元亦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车载充电机能够将电网的电能转换为车载储能装置所需要的直流电,并为车载储能装置充电;车载DC/DC变换器将新能源汽车上的高压动力电池中的电能转换为低压直流电,以供低压车载电器或设备使用;电源分配单元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提供充放电控制、高压部件上电控制、电路过载短路保护、高压采样、低压控制等功能。电池、电机、电控以及车载充电机、车载DC/DC变换器、电源分配单元均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中具有关键作用。按照上述驱动方式划分,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均需要配置车载电源产品,一辆新能源汽车一般标配一套车载电源,其市场规模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而增长。二、 我国充电桩行业概况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作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必要基础设施,全球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规模也持续上升。作为新能源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蓬勃发展。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5-2020年)指出“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充电基础设施正式被纳入七大“新基建”产业之一。从2015年至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从6.5万台增长至261.7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5.13%。我国新能源汽车车桩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充电配套逐渐改善。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从不同种类充电桩的占比情况看,交流充电桩占比相对较大,近年来保持在60%左右的水平,直流充电桩占比保持在40%左右的水平。由于直流充电桩技术结构相对复杂,造价成本较高,同时其对电网负荷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导致直流充电桩占比偏低。近年来,行业内企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着力解决充电焦虑问题,加快车网融合布局,实现充电基础设施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支撑和保障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在技术发展方向上,高压快充将成为“充电难题”的重要解决方案,具备储能及并网功能的充电桩将成为电网负荷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虽然目前交流充电桩占据较大市场,但超级直流充电桩可以满足高电压、大功率快充的要求,有效缓解充电焦虑问题,因此直流快充桩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高压快充受到越来越多整车厂的青睐,众多车企正加速布局高电压平台及车型。同时,各市场参与主体也在有序推进超级直流充电桩的部署。直流充电模块作为直流充电桩系统内的核心部件,其技术方案、性能及可靠性直接影响高压快充系统的整体性能。当城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加速且高压快充占比提高时,充电量增幅在极端情况下会使电网负荷加重。带有储能及并网功能的充电桩,能在电网负荷低时吸纳电能,在电网负荷高时释放电能,从而发挥分布式储能优势,支撑交通能源智慧化。其次,储能式直流超充桩能够解决在小区和商城等电网扩容不便或其它电网不健全场所下的充电痛点问题,实现超充的同时减轻了电网负荷。因此,该类直流超充桩对于解决电网负荷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电网负荷问题相对突出的部分海外国家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必备的配套基础设施,对于推广发展新能源汽车至关重要。2020年11月,国务院颁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大力支持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充电桩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空间较大。2020年10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修订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发布,规划到2025年慢充充电端口达1,300万端以上,公共快充端口约80万端,保障年充电量接近1,000亿kWh供电需求,支撑2,000万辆以上车辆充电运行。2022年1月,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要求新建居住社区要确保固定车位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力争到2025年,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快充站覆盖率不低于80%,其他地区不低于60%。充电桩作为新基建的组成部分,受益于政策发力和产业发展,预计将会迎来更快的建设节奏。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及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784万辆,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261.7万台,虽然车桩比降至3:1,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充电设施净缺口仍在放大。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大了对充电桩的需求,充电桩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三、 整合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的内涵整合营销强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资源为手段,把一切企业活动进行一元化整合重组,使企业在各个环节上达到高度协调一致,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体化营销。整合既包括企业营销过程、营销方式以及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也包括对企业内外的商流、物流及信息流的整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当公司所有的部门都能为顾客利益服务时,其结果是整合营销。”“整合营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各种营销职能(推销人员、广告、产品管理、营销调研等)必须彼此协调其次,营销必须使公司其他部门接受思考顾客的观念。”他又说:“整合营销一般包括两大主题,分别是:许多不同的营销活动都能够传播和交付价值;在有效协调的情况下,实现各项营销活动的综合效果的最大化。”营销组合概念强调将市场营销中各种要素组合起来的重要性,营销整合则与之一脉相承,但更为强调各种要素之间的关联性,要求它们成为统一的有机体。在此基础上,整合营销以企业由内向外的战略为基础,以整合企业各种资源为手段,以消费者为重心,要求各种营销要素的作用力统一方向,形成合力,共同为企业的营销目标服务。(二)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整合营销传播(IMC),也称整合营销沟通。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将整合营销传播定义为,“是一种用来确保产品、服务、组织的顾客或潜在顾客所接收的所有品牌接触都与此人相关,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一致的计划过程”。被誉为“整合营销传播之父”的唐E.舒尔茨教授认为,IMC不是以一种表情、一种声音,而是更多的要素构成的概念性。IMC是以潜在顾客和现在顾客为对象,开发并实行说服性传播的多种形态的过程。整合营销传播是在一体化营销的基础上导入了传播概念,但IMC对营销影响很大,人们不得不认真考虑怎样才能使企业与利益关系者间的有效沟通成为可能。四、 车载高压电源行业发展趋势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国内车载高压电源行业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从而推动车载高压电源行业的发展变革。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趋势,车载高压电源行业总体向着高转换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集成化等方向发展,技术指标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能源互联网趋势的不断发展,车载高压电源系统亦逐步向双向充放电的方向演进,通过发挥V2G、V2L和V2V功能,在未来能源互联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车载高压电源系统将与电机控制器等其他零部件进一步集成,向深层次集成方向发展。车载高压电源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一辆新能源汽车一般标配一套车载高压电源系统,其市场规模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而增长。根据当前政策目标,预计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新能源汽车车载高压电源行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五、 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行业面临的机遇(1)发展新能源汽车得到我国产业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从多个维度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支持。2021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聚焦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2020年11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除此以外,相关部门还先后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相关政策,从战略规划、财政补贴、产业支持等多个维度对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支持,规范行业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为新能源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石。(2)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空间广阔在我国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者认可度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空间广阔。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2020年11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根据当前政策目标,预计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将给上游车载高压电源和非车载高压电源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3)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增进了消费者信心随着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发展以及整车品质的提升,里程焦虑等问题逐渐得到缓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同程度在不断提高。随着整车电量提升及电耗降低,我国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逐年增加。按照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车型数据统计,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从2016年的253km提升至2020年的378km,提升幅度为49.4%,极大缓解了用户里程焦虑。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技术水平亦不断提高,消费者信心逐渐增强,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建立基础。(4)充电基础设施正逐步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有利于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题,改善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环境。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分别为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2020年分别增长159.5%和157.5%。截止2021年底,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达261.7万台,同比增加55.7%;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114.7万台,随车配建充电桩147.0万台。总体来看,近几年充电桩数量保持了快速的增长趋势,车桩比从2015年6.46:1下降到2021年3.00:1。同时,充电基础设施技术正朝高功率、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因此,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助于解决消费者的“充电焦虑”问题,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规划。(5)我国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海外市场逐步打开相比于传统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领域,已经具备国际市场竞争力,并得到了海外客户的认可。就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产品而言,国内少数车载电源生产商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和形成了较强的技术储备,其产品竞争能力近年来不断增强,已逐步实现对国际竞争对手的赶超。相关企业依托产品技术优势和本土化优势逐步挤占国际巨头的市场份额,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车载高压电源市场逐步实现了国产替代。同时,随着自身技术、品牌、资金实力的不断提高,相关企业积极进入海外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市场竞争,客户资源不断积累,提高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2、面临的挑战(1)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迭代较快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工艺持续提升。未来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和革新,如果行业内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系统厂商的产品技术不能实现突破,不能及时匹配技术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未来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将对行业内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2)新能源汽车的车规级芯片短缺车规级芯片作为汽车产业核心关键零部件,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短缺问题。并且由于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展滞后等因素,国内车规级芯片市场多被国外芯片巨头垄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若芯片短缺问题不能得到妥善及时解决,将影响到整个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六、 价值链建立高度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要求企业创造更多的顾客感知价值。为此,企业必须系统协调其创造、传播和交付价值的各分工部门即企业价值链以及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组成的供销价值链的工作,达到顾客与企业利益最大化。(一)企业价值链所谓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创造价值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的集合。其中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都是“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价值链可分为两大部分:下部为企业基本增值活动,即“生产经营环节”,包括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销售、售后服务五个环节。上部列出的是企业辅助性增值活动,包括基础结构与组织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技术开发和采购管理四个方面。辅助活动发生在所有基本活动的全过程中。其中,科学技术开发既包括生产技术,也包括非生产性技术,如决策技术、信息技术、计划技术等;采购管理既包括原材料投入,也包括其他资源,如外聘的咨询、广告策划、市场调研、信息系统设计等;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存在于所有部门;企业基础结构涵盖了管理、计划、财务、会计、法律等事务。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环节经营管理的好坏,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成本和效益。但每一个环节对其他环节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一般地说,上游环节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创造产品价值,与产品技术特性紧密相关;下游环节的中心是创造顾客价值,成败优劣主要取决于顾客服务。企业必须依据顾客价值和竞争要求,检查每项价值创造活动的成本和经营状况,寻求改进措施,并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系统协调工作。在许多情况下,企业各部门都有强调本部门利益最大化倾向。如企业财务部门可能会设计一个复杂的程序,花很长时间审核潜在顾客的信用,以免发生坏账,其结果是顾客等待,企业销售部门绩效受到影响。各个部门高筑壁垒,是影响优质顾客服务和高度顾客满意的主要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加强核心业务流程管理,使各有关职能部门尽力投入和合作。核心业务流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新产品实现流程。包括识别、研究、开发和成功推出新产品等各种活动,要求这些活动必须快速、高质并达到成本预定控制目标。(2)存货管理流程。包括开发和管理合理储存的所有活动,以使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制成品实现充分供给,避免因库存量过大而导致成本增大。(3)订单一付款流程。包括接受订单、核准销售、按时送货以及收取货款所涉及的全部活动。(4)顾客服务流程。包括使顾客能顺利地找到本公司的适当当事人(部门),并得到迅速而满意的服务、答复以及解决问题的所有活动。(二)供销价值链将企业价值链向外延伸,就会形成一个由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顾客组成的价值链,我们将之称为供销价值链。要创造顾客高度满意,需要供销价值链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许多企业致力于与其供销链上的其他成员合作,以改善整个系统的绩效,提高竞争力。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企业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加强。过去,企业总是将供应商、经销商视为导致成本上升的主要对象;现在,它们开始仔细选择伙伴,制定互利战略,锻造更加高效的供销价值链,以形成更强的团队竞争能力,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三)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在一个企业价值链的诸多“价值活动”中,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创造价值。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实际上往往集中于企业价值链上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的战略环节。经济学垄断优势原理表明:在充分竞争市场,竞争者只能得到平均利润;如果超额利润能长期存在,则一定存在某种由垄断优势引起的“进入壁垒”,阻止其他企业进入。价值链理论认为,行业的垄断优势来自该行业某些特定环节的垄断优势。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即战略环节,也就抓住了整个价值链。战略环节可以是产品开发、工艺设计,也可以是市场营销、信息技术,或是人事管理等,视不同行业而异。一般地说,高档时装行业的战略环节是设计能力,餐饮业是地点选择,烟草业则是广告宣传和公共关系。保持企业的垄断优势,关键在于保持其价值链战略环节的垄断优势,而无须将之普及到所有的价值活动。精明的企业家总是将战略环节紧紧控制在企业内部,而将一些非战略性活动通过合作外包出去。这样,企业既能将有限资源“聚焦”于战略环节,增强垄断优势,又利用市场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竞争力和顾客满意程度。加强与供销价值链其他成员合作,相互“借力”,共同锻造高绩效的顾客价值网络,也是对上述“聚焦”战略的精妙运用。例如,人们涌向全球24500家麦当劳餐馆,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喜欢其汉堡包,而更多的是喜欢麦当劳系统。麦当劳的成功,在于它提供了被称之为QSCV(质量、服务、清洁、价值)的高标准,并出色地协调了整个系统,使它不仅有效地与其特许经销商、供应商成功合作,而且与它们共同传递卓越的顾客价值。对战略环节的垄断有多种形式,既可以垄断关键性原材料、关键性人才,也可以垄断关键销售渠道、关键市场等。如在依靠特殊技能竞争的行业(广告业、表演业、体育专业,等),需要垄断若干关键人才;在依靠产品特色竞争的行业,其垄断优势来自关键技术或原料配方(如可口可乐的原浆配方,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的专用配料配方);在高科,技行业,垄断优势通常来自对若干关键性生产技术的垄断。七、 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1、上游产业的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行业的上游主要为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原材料为半导体器件、五金结构件、磁性元件、电容电阻等。半导体器件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的重要原材料,目前处于国产化替代阶段,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助推了半导体等上游产业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迅速,电子信息制造行业产销居世界前列。长期而言,上游产业国产化替代步伐的加快对于原材料的有效及时供应及成本控制有一定程度的利好。2021年以来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芯片采购价格呈现一定程度的上涨,但随着国产化替代步伐的加快,芯片短缺有望尽快得到缓解和改善。2、下游产业的发展对本行业的影响本行业的下游是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及配套企业等。近年来,受益于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大力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由51.7万辆和50.7万辆增长至354.5万辆和352.1万辆,尤其是2021年,较2020年分别增长159.52%和157.57%,渗透率提高至13.4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渗透率有望超过18%。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车载高压电源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充电桩设备是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设备,其市场规模均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而增长,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也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八、 市场细分的原则从企业市场营销的角度看,无论消费者市场还是生产者市场,并非所有的细分市场都有意义。所选择的细分市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可实现性可实现性即企业所选择的目标市场是否易于进入,根据企业目前的人、财、物和技术等资源条件能否通过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占领目标市场。例如,通过适当的营销渠道,产品可以进入所选中的目标市场;通过适当的媒体可以将产品信息传达到目标市场,并使有兴趣的消费者通过适当的方式购买到产品。(二)可营利性可营利性即所选择的细分市场应当具有能够盈利的规模,且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使企业赢得长期稳定的利润,值得营销者为之设计一套营销规划方案的尽可能大的同质群体。例如:如果专门为2米以上身高的人生产汽车,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就是不合算的。应当注意的是:需求量是相对于本企业的产品而言,并不是泛指一般的人口和购买力。(三)可衡量性可衡量性表明该细分市场特征的有关数据资料必须能够加以衡量和推算。比如在电冰箱市场上,在重视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有多少人更注重价格,有多少人更重视耗电量,有多少人更注重外观,或兼顾几种特性,当然,将这些资料予以量化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必须运用科学的市场调研方法(四)可区分性可区分性指细分市场在观念上能被区别并对不同的营销组合因素和方案有不同的反应,比如女性化妆品市场可依据年龄层次和肌肤类型等变量加以区分;汽车市场可以根据收入水平和年龄层次等变量进行区分。九、 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近年来,全球主要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家不断推出政策,大力推进本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1、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全球主要经济体在碳中和政策框架体系下,纷纷提出将加速交通领域的零排放或低碳化转型。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均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或占比等方面设定了发展目标。多个国家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复苏的动力,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补贴力度和投资额度。自2019年起,欧洲主要国家大幅提高购置补贴,促进新能源汽车需求侧的增长,同时重视电动化供应链的本土化建设;美国拜登政府出台多种利好政策,包括在消费端给予购车补贴,在基建方面到2030年投资75亿美元建设全美充电基础设施网络,在政府采购方面推动校车、公交车电动化等,试图通过强力的产业目标和投资支出计划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国务院也提出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注(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到203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质量品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2、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情况全球多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纷纷从战略规划、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等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步入高速增长期,市场规模逐年升高。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6年的75.1万辆增长到2021年的644.2万辆,复合年增长率达53.70%,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势头强劲,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较上年增长107.47%,达到644.2万辆,新能源汽车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方面,中国、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是主要发展力量。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352.1万辆,蝉联全球第一,2021年全球市场份额达到50%左右;在加严排放法规、加大新能源汽车财税优惠、加速产业布局等举措下,欧洲多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21年欧洲市场占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达到35%左右;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2021年占比10%左右。从技术路线看,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占比超70%。其中,中国和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以纯电动为主,欧洲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动的市场份额基本相当。3、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概况2016至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相对平稳。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较2020年分别增长159.52%和157.57%,渗透率提高至13.40%,较2020年提升8个百分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蝉联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新能源乘用车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的主要增长力量。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产销量分别从2016年的34.5万辆和33.6万辆上升至2021年的335.9万辆和333.4万辆,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57.64%和58.24%。尤其是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同比2020年分别增长169.37%和167.58%,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比达94.69%。从新能源汽车类型来看,纯电动依然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2021年,纯电动汽车销量提升至291.6万辆,同比增长161.52%,占新能源汽车销量的82.8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销量60.3万辆,同比增长140.24%,占新能源汽车销量的17.13%。燃料电池汽车处于产业化发展初期,2021年销量仅1,500余辆,占比极低。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也正处于加速渗透阶段。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从2016年的1.81%提升至2021年的13.40%,尤其是2020-2021年,渗透率提升8个百分点。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渗透率有望超过18%。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同期国内汽车总销量的13.40%,市场空间庞大。4、行业发展空间近年来,受益于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基于中国国内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消费基数,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结构逐渐向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地区转移。从国内新能源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环境保护、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充电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汽车的智能化趋势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长久发展的持续动力。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蝉联全球第一,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在我国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共同驱动下,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持续增长,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车载高压电源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核心零部件,充电桩设备是新能源汽车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设备,其市场规模均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而增长,下游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为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源行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十、 目标市场战略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有某种需求的顾客群体,对市场进行细分之后,企业面对许多不同的子市场,就要进行恰当的评价,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战略(一)目标市场战略的类型1、无差异性营销战略指企业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目标市场,不进行细分,用一种产品、统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实行此战略的企业基于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一种是从传统的产品观念出发,强调需求的共性,漠视需求的差异,因此企业为整体市场生产标准化产品,并实行无差异的市场营销战略。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福特公司仅靠着T型车款车型和一种颜色(黑色)占领了美国市场,至1914年时,福特汽车已经占有了美国一半的市场份额和较大的海外市场在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产品导向时代,企业多数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经营,实行无差异战略的另一种思想是企业经过市场调查,认为某些特定产品的需求大致相同或较少差异,比如食盐,因此可以采用大致相同的市场营销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符合现代市场营销理念。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成本的经济性。大批量的生产、销售,必然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无差异的广告宣传可以减少促销费用;不进行市场细分,相应减少了市场调研、产品研制与开发以及制定多种市场营销战略、战术方案等带来的成本开支。但是,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对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是不适宜的,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具有极其复杂的层次,某种产品或品牌受到市场普遍欢迎的情况很少,即便一时能赢得某市场,如果竞争企业都如此仿照,就会造成市场上某个局部竞争非常激烈,而其他部分的需求却未得到满足,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一大汽车公司都坚信美国人喜欢大型豪华的轿车,共同追求这一大的目标市场,采用无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70年代能源危机发生之后,需求发生了变化,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小型、轻便、省油的小型轿车,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更没有适当地调整营销战略,致使大轿车市场竞争“白热化”,而小型轿车市场却被忽略,日本汽车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乘虚而入。2、差异性营销战略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相同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企业的资源及营销实力,分别为各个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或者说,企业多个营销组合共同发展,不同的营销组合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有针对性地满足具有不同特征的顾客群,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以保洁公司为例,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其在中国市场根据不同目标市场及诉求推出了相应品牌。但是,这种战略也会由于产品品种、销售渠道、广告宣传的扩大化与多样化,致使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度增加。所以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优势,基本上也是差异性市场战略的劣势,只有能在总量上扩大销售才有意义。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有时需要“反细分”或“扩大顾客的基数”,作为对差异性营销战略的补充和完善。3、集中性市场战略集中性市场战略是将整体市场分割为若干细分市场后,只选择其中一个或少数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开发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实行集中营销。其指导思想是把人、财、物集中于某一个细分市场,或几个性质相似的小型市场归并的细分市场。不求在较多的细分市场组成的目标市场上占有较小的份额,而要在少数或较小的目标市场上得到较大的市场份额。集中性市场战略也称“弥隙”战略,即弥补市场空隙的意思。它适合资源较少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与大企业硬性抗衡,往往弊多于利,因而必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微观生存环境。借用“生态学”的理论解释,生物的发展必须找到一个其他生物不会占领、不会与之竞争,而自己却有适应本能的微观生存环境。也就是说,如果小企业能避开大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选择一两个能够发挥自己技术、资源优势的小市场,往往容易成功。由于目标集中,可以大大节省营销费用和增加盈利;又由于生产、销售渠道和促销的专业化,也能更好地满足这部分特定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易于取得优越的市场地位。这一战略的不足是经营者承担风险较大。如果目标市场的需求突然发生变化,目标消费者的兴趣突然转移(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时髦商品),或是市场上出现了强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