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用规范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6125014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用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用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用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S XX.XXXA XX备案号:XXXXX2007AQ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XXXX2007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用规范Safety monitoring system for fireworks enterpriseGeneral specifications(征求意见稿)2007年 月 日发布 2007年 月 日实施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目录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14要求35系统建设106验收、测试方法11前言本规范除设计粉尘测量部分外,其他条文均为强制性条款(或新建、改建、扩建为强制性,)。本规范的基本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规范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规范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本规范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中国民用爆破器材流通协会、北京网新中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山消防保安技术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韩国庆、彭 杰、刘 剑、胡瑞敏、杨德印、唐 宁。 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监控系统或系统)的监管目标和要求、管理实施、组成和结构、前端设备设置和要求、网络传输、监控管理平台、用户终端等通用技术要求,以满足本地和远程监控管理。本规范适用于烟花爆竹、烟火药、黑火药和引火线生产、经营(批发)企业,新建、扩建和改建视频监控、入侵检测、报警系统等监控系统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工程实施、项目验收以及与之相关的系统设备开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本规范可供烟花爆竹经营(零售)单位参考。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50161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11652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12663-2001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6796-1997安全防范报警设备 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50198-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4943-2001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T15211-1994报警系统环境试验GB/T15412-94应用电视摄像机云台通用技术条件GB/T15408-1994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IDT IEC 60839-l-2)GB/T1762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GA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T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8-2001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A/T379-2002报警传输系统串行数据接口的信息格式和协议GA/T390-200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通用技术要求GA/T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规范。3.1 术语、定义3.1.1 报警 alarm被探测对象发生异常情况时发出的提示、警告性报告、信息。3.1.2 本地 local同一从业单位内部。3.1.3 远程 remote非本地。3.1.4 从业单位 firework and fireracker enterprise取得相应资格的烟花爆竹、烟火药、黑火药、引火线生产、经营(批发)经营企业。3.1.5 粉尘测量 dust collection采用光测法、电测法、空气动力测量法等测量粉尘浓度的方法。3.1.6 环境照度 environmental illumination反映目标所处环境明暗的物理量,数值上等于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光通量。3.1.7 监控 monitoring对探测对象的监督和控制。3.1.8 监控管理平台 monitoring management platform从业单位或某一区域信息汇集、处理、管理和共享的节点。可对所属监控点信息实施集中监视、有效控制和管理;可与其它有关业务系统实施联动,支持多级安全管理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及其他设备。3.1.9 监控人员 monitoring personnel从业单位利用监控管理平台实施监控管理的专业人员。3.1.10 抗易损防护 anti-damageable protection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持久运行并便于维修和维护的技术措施。3.1.11 模拟接入 analog access前端设备通过模拟传输通道传送模拟视音频等信号的方式。3.1.12 模数混合型监控系统 analog-digital mixed monitoring system同时存在数字、模拟两种接入方式的监控系统。3.1.13 前端设备 terminal device指分布于探测现场、采集各种探测信息的各类设备。3.1.14 入侵探测 intrude detecting采用红外、微波、电容、接近感应以及视频位移侦测等技术,对未经允许而进入特定区域行为的探知方法。3.1.15 视频编码设备 video coding device具有视频信号的数字采集、编码、网络传输功能的设备,并可带有音频处理、设备控制、视频移动侦测、图像存储和回放等特定功能。3.1.16 视频采集 video collection采用光电成像技术对目标进行感知并生成视频图像信号的方法。3.1.17 视频监控 video monitoring根据视频采集信息或视频位移侦测对探测对象进行的监控。3.1.18 视频解码设备 video decoding device具有数字压缩视频的解码还原功能的设备,并可带有音频处理、设备控制、数据交换、图像分割显示等特定功能。3.1.19 视频位移侦测 video moving detecting利用视频处理技术分析视频图像变化,侦测视频采集区内人员或物体位移情况。3.1.20 数字接入 digital access前端设备通过数字化传输通道传送数字化视音频等信号的方式。3.1.21 图像分辨率 picture resolution采集和处理的视频信息中,水平和垂直方向能够分辨线条或像素点的数量。3.1.22 图像质量 picture quality处理和显示视频信息的图像质量,它通常包括像素数量、分辨率和信噪比。主要表现为信噪比。3.1.23 温度、湿度测量 temperature/humidity collection采用热电偶、热敏电阻、微波、红外等传感介质或方式,测量物体或周边环境温度、湿度的方法。3.1.24 信号丢失报警 video loss alarm监控管理平台对前端设备的信号进行监控时,一旦图像信号的峰值小于设定值,系统即视为信号丢失,并发出报警信息的一种功能。3.1.25 用户终端 user terminal经过系统注册并授权的,能够接入监控管理平台,显示部分或全部监控信息、实现部分监控功能的用户及设备。3.2 缩略语3.2.1 AVS数字音视频编码标准 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3.2.2 B/S浏览器/服务器 Browser/Server3.2.3 bps比特/秒 bits per second3.2.4 C/S用户/服务器 Customer/Server3.2.5 H.264由ITU-T和ISO两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有关视频编码专家联合(JVT)制定的视频编码标准。目前已被ITU-T接纳为H.264标准;也被ISO接纳为AVC(Advanced Video Coding)标准,是MPEG-4的第10部分。3.2.6 IP因特网协议 Internet Protocol3.2.7 MPEG运动图像专家组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3.2.8 NTP网络时间协议 Network Timing Protocol3.2.9 RTC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3.2.10 RTP实时传输协议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3.2.11 RTSP实时流化协议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3.2.12 TCP传输控制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3.2.13 UUID全局唯一标识符 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4 要求监控系统设计在满足GB 50348-2004中3.1一般规定基础上,需遵从如下原则和要求:4.1 监管目标和要求为保障从业单位安全生产,防止各生产、储存环节作业人员和滞留药量超过核定数量,防止擅自改变工房性质和用途,防止违章作业等情况发生,防止未经许可的进入,测量、监督危险性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粉尘情况,从业单位应对以下各方面进行有效的本地或远程监控、监督、管理:4.1.1 人员数量和作业行为监督含有烟火药的各生产、储存环节作业人员数量。对作业人员超过5人(含5人,下同)的作业现场,监督作业人员的作业情况。4.1.2 危险品滞留量监控按含有烟火药的各生产、储存环节产品和作业特点,监控滞留药量。4.1.3 工房性质和用途监控危险性工房的性质、用途及实际使用情况。4.1.4 生产区、存储区、成品库、危险性原料库、中转库的作业人员和物品流动采集并记录每一处进出人员和物品的图像信息,并对作业情况进行监控。4.1.5 入侵探测探测、发现未经许可的进入情况,并在监控管理平台发出报警信息,显示入侵发生位置。4.1.6 温度、湿度测量烘干房、成品库、危险性原料库以及生产区环境的温度、湿度。4.1.7 粉尘测量易产生烟火药粉尘场合的粉尘浓度。4.1.8 信号丢失和系统运行状态采集并复核本地监控范围内的前端采集信号丢失、设备失效情况。监控传输设备、管理平台的运行状态。4.2 管理实施4.2.1 监控管理4.2.1.1 监控人员和时间从业单位应配备专职人员,进行本地每日24小时不间断察看监控情况。从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负责人应每天通过本地监控管理平台、本地或远程用户终端,察看监控情况。4.2.1.2 事件处置和报告监控人员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发现超过核定人员数量、滞留物品含药量超过核定存药量、违章作业、非法入侵、温湿度和粉尘含量超过限定值等任何异常事件,应及时纠正或制止,情况严重的,应报告从业单位负责人。特别重大异常事件、发生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报告有关监督管理部门。4.2.1.3 处置记录a)任何监控异常事件的处置和结果,均应记录备查。记录保存时间不少于2年。b)发生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生产安全事故的,事故调查处理须查阅保存的监控信息。4.2.1.4 监控中止和恢复监控范围内连续48小时以上没有危险品存留,从业单位可中止每日24小时的不间断察看监控情况,但该监控人员仍需每日定时察看系统历史记录。如有危险品存留,应立即恢复每日24小时不间断察看监控情况。4.2.2 监控信息的保存和远程响应4.2.2.1 监控信息的保存和远程调用从业单位应保存所有监控信息备查,保存时间不得少于15天。实时和保存的监控信息,应满足远程授权用户终端的调用请求,通过传输网络,被远程用户终端调用。传输网络上行带宽小于512Kbps时,监控信息保存时间不得少于60天。4.2.2.2 保存监控信息的回放从业单位保存的监控信息,应能由监控管理平台和远程用户终端回放。4.3 组成和结构安全监控系统由从业单位前端设备、本地传输网络、监控管理平台、远程传输网络、远程用户认证中心、远程用户终端等部分组成。系统结构如图4.3所示:远程用户认证中心远程用户终端视频采集入侵探测温度、湿度测量监控管理平台远程本地本地传输网络远程传输网络本地用户终端网络设备图 4.3 系统结构4.4 前端设备设置和要求4.4.1 视频采集4.4.1.1 固定视频采集设置范围监控人员数量、作业行为、危险品滞留量、工房性质和用途的视频前端设备,应能有效监控下列场所:a) 人员多于5人的危险性建筑物,包括独栋工房和累计人员多于10人的连续建筑工房;b) 含药的成品、半成品和药物晾晒场;c) 含药的成品、半成品和药物烘干房出入口;d) 采用远距离或遥控操作的作业设备;e) A级生产工房出入口;f) 危险品生产、储存区的主要通道和危险品运输通道;g) 危险品生产、储存区的出入口;h) 危险品仓库、中转库门;i) 燃放试验场、销毁场;j) 危险品生产、存储区内建筑面积超过20平米的其他建筑物出入口;k) 监控机房。4.4.1.2 移动视频采集固定视频采集设备较多的企业,宜配备移动视频采集设备,作为固定视频采集设备的补充和备份,用于发生事故后采集事故现场和处置过程图象信息。移动视频采集设备可按固定视频采集设备1-3%的比例配置,宜采用无线网络接入方式。4.4.1.3 图像效果应能清晰有效地采集到现场图像。采集点本地图像应达到四级或四级以上质量等级。人员处于正常作业状态时,在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图像画面中,人员影像应不少于原始影像高度的1/5,达到可清晰辩识人员数量的图像效果。需监督作业人员作业情况时,应能辨别作业行为。晾晒厂、主要通道、燃放试验场和销毁场等难以达到上述要求的场所,应同时布置两台或两台以上视频图像采集设备,确保提供全景和定点两种视场范围的视频图像。监控采集设备的视场角度、高度应以满足以上主要目的为原则布设。本规范4.4.1.1 条款b、d、f、g、i各项中要求的监控场所和监督作业人员作业情况的图像帧率不小于25帧/秒,其它图像帧率不小于10帧/秒。4.4.1.4 主要技术要求应能适应现场的照明条件。环境照度不满足视频监控要求时,宜采用微光(低照度、超低照度)摄像设备,或配置辅助照明。推荐采用摄像机技术指标如下:照度:彩色0.1LUX、黑白0.02LUX;生产、储存区出入口,主要道路彩色0.01LUX、黑白0.001LUX。分辨率:彩色480TVL、黑白500TVL。镜头、护罩及摄像机其它附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场环境条件。应具有抗易损防护措施,安装应与现场环境相协调,并满足相应的设备防护等级要求。视频编码设备应采用MPEG4、H.264或AVS视频信源标准,或提供相应的转换方式,以转换成上述标准的信源格式,满足与监管系统互联互通的要求。具有以太网接口,支持TCP/IP协议,宜扩展支持SIP、RTSP、RTP、RTCP等协议。具有对讲或广播功能。在重要场所或特殊应用时,宜具有设备认证、防篡改及加密传输功能。应具有图像标识功能,宜标识主要报警或控制指标。能够按本规范和监控管理平台要求,为每一监控前端提供UUID。4.4.2 入侵探测4.4.2.1 设置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从业单位成品库、烟火药库区密砌围墙周界和出入口、监控机房,应设置入侵探测装置。生产区的密砌围墙周界、中转库,宜设置入侵探测装置。4.4.2.2 设备技术要求入侵探测采集设备可以采用主动、被动红外或其他入侵探测和报警设备,也可采用具有动态位移侦测的图像采集设备。可根据入侵探测监控对象的特点,选用一种探测装置或技术为主,辅以其他几种入侵探测装置加强探测效果。围墙周界等线状监控对象和库房窗,宜采用红外入侵侦测装置。出入口和库房门,宜采用视频位移探测技术监控,也可辅以红外、微波、电容、接近感应等探测技术。4.4.3 温度、湿度测量4.4.3.1 测量范围从业单位应测量成品库、危险性原料库、烘干房内部,晾晒场、生产区环境的温度、湿度。4.4.3.2 设备要求安装在危险性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湿度测量装置,应符合相应的防爆要求。测量数据应可传输至监控管理平台。4.4.4 粉尘测量4.4.4.1 测量范围烟火药的称量和混合,黑火药的粉碎、混合、筛选,亮珠造粒,机械压药以及其他可能产生粉尘爆炸的场所,宜设置粉尘测量装置。4.4.4.2 设备要求安装在危险性建筑物内部的粉尘测量装置,应符合相应的防爆要求。测量数据应可传输至监控管理平台。4.5 网络传输设备新建系统应采用以太网结构以及传输设备。骨干通路应为有线传输方式,宜双路。配备移动视频采集设备的,应具备无线网络接入能力。4.6 监控管理平台监控管理平台完成监控系统所需的传输、控制、管理、存储和显示输出,并提供与远程用户认证中心、远程用户终端的网络上联接口,为实现远程监控管理的机制和功能提供链路保障。从业单位监控管理平台应在远程用户认证中心注册,用于提供远程监管服务。4.6.1 显示和控制监控管理平台的显示输出应满足下列要求:4.6.1.1 集中、综合显示前端设备采集的视频图像、入侵探测、温度、湿度和粉尘等全部信息,应能在监控管理平台的显示设备上集中、综合、同时显示。不应采用轮循显示方式。应能够体现监控信息与其物理位置的对应关系,并可分别显示监控信息和物理位置。4.6.1.2 即时显示和回放监控管理平台应能显示前端设备采集的即时信息,并能回放保存的历史记录。回放应支持正常、快速和慢速播放、逐帧进退、画面暂停、图像快照、关键帧浏览等,并支持回放图像的缩放显示。回放应能按照指定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要素快速检索、回放。4.6.1.3 图像显示主控图像显示应不小于本地储存图像画面的大小,其他图像不应小于本地储存图像画面大小的1/3。不得改变原始图像的长宽比例关系。4.6.1.4 显示设备和控制、管理显示设备宜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显示器和/或其他设备如投影机、组合大屏幕以及可能配置的多画面分割器、大屏幕控制器等。根据前端设备的数量和显示要求,设置相应数量的显示设备。所有显示设备应由同一监控管理平台控制、管理。4.6.1.5 入侵探测位置入侵探测应能显示入侵发生的位置。4.6.1.6 温度、湿度和粉尘值温度、湿度和粉尘测量,应能显示测量点的具体测量值和发生位置。4.6.1.7 控制应根据监控要求、报警信息,对前端设备进行自动或手动控制;入侵探测报警,根据入侵发生的位置,宜进行照明、视频采集设备控制、警告性广播等报警联动控制。4.6.2 远程响应和传输4.6.2.1 响应条件本地监控管理平台对远程调用的响应须经过远程用户认证中心的认证。远程用户认证中心应具有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授权和认证的功能。应能够定义用户对设备的操作、访问数据和使用程序的权限。各类用户终端应有权限获取所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监视图像,当需要获取非管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图像时,需要获得有效授权。4.6.2.2 响应方式系统应具有以下各类响应方式:实时视频图像显示、历史视频图像记录查询、实时报警信息显示、历史报警记录查询。传输带宽受限时,对远程用户终端的历史记录查询要求,可采用图片传输方式。4.6.2.3 传输及带宽远程传输网络宜采用公共通信网络,稳定上行带宽不小于512Kbps;上行带宽小于512Kbps时,发送端可降低发送帧率或采用图片发送响应方式。4.6.3 系统管理和维护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应由授权用户进行。非授权用户不可调整系统设置,不可关闭任何系统设备。4.6.3.1 记录管理记录内容不可更改、不可删除。应对记录文件采取防篡改或完整性检查措施。4.6.3.2 用户管理应具有对接入的用户进行授权和认证的功能。应能够定义用户对设备的操作权限、访问数据的权限和使用程序的权限。系统用户应有权限获取所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监视图像,当需要获取非管辖范围内的历史图像和实时图像时,需要获得有效授权。4.6.3.3 日志管理包括运行和操作两种日志。运行日志应能记录系统内设备启动、自检、异常、故障、恢复、关闭等状态及发生时间。操作日志应能记录操作人员进入、退出系统的时间和主要操作情况。支持日志信息的查询和报表制作等功能,并可上传至远程管理终端。4.6.3.4 存储、备份和恢复系统本地视频图像存储分辨率应不小于640480。应制定每日和每个数据更新周期的数据备份计划,每日宜对前一天的系统管理日志和用户管理数据的更新作备份,每个数据更新周期宜对本周期内的有效数据作备份。数据恢复前应制定具体合理的恢复工作计划,数据恢复的方案应根据数据备份的方案制定,数据恢复完成后应检测数据恢复的效果。4.6.3.5 运行管理负责在监控管理范围内对系统设备、网络进行管理。收集、监测网络内的监控设备、有关服务的运行情况。遵照NTP协议实现系统内部和系统与远程监管平台间的时钟同步。前端设备和监控管理平台用户终端的在线率应不低于95%。系统中采用的主要硬件设备宜具有故障自检功能,并能够提供故障、出错信息,以便于确定故障源、故障原因及维护措施。信号丢失报警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予以恢复。监控系统运行失效,应在4小时内恢复正常运行。4.6.4 系统安全4.6.4.1 物理安全从业单位安全监控系统环境、设备、防雷、记录介质等物理安全,应按照GA/T390-2002的要求进行安全保护。4.6.4.2 运行安全从业单位安全监控系统宜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漏洞扫描工具来提高网络通信的安全性。应安装病毒防杀产品,做好病毒防御。应对某些重要的数据(如配置信息、用户信息、日志、报警记录等)进行定期备份;宜对重要的设备进行冗余设置实现双机备份或备援,对重要的数据应做异地备份。宜支持对审计功能的开启和关闭,对身份鉴别事件、系统管理员/安全员/审计员/操作员所实施的操作、其它与系统安全有关的事件做审计,并设计相应的审计响应。如:实时报警、违例进程终止、服务取消等措施。4.6.4.3 信息安全从业单位安全监控系统须对接入的设备和用户进行身份认证。为了防止信息的完整性被破坏,系统宜采用数字摘要、数字时间戳或数字水印等技术。对需要保密的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宜支持进行加密处理。4.6.5 设计原则从业单位安全监控系统设计、建设,应遵循下列原则:4.6.5.1 互通性本地监控中心与前端设备、用户终端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和共享数据,能够实现多种不同厂商、不同规格的设备与系统间的兼容和互操作,满足系统远程监控管理要求。4.6.5.2 实用性根据环境条件、监视对象、投资规模、维护保养以及监控方式等因素统筹考虑。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探测、延迟、反应相协调,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切合实际,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业务需求。4.6.5.3 扩展性采用标准化、模块化部件和设计,系统规模和功能易于扩充,系统配套软件具有升级能力。4.6.5.4 规范性系统设计符合GB50348-2004中风险等级划分及防护原则,符合系统设计规范及建设方的管理和使用要求。控制协议、视频编解码、接口协议、视频文件格式、传输协议等应遵循本规范中的规定。4.6.5.5 易操作性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操控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护。4.6.5.6 安全性系统设备安全按系统安装、实施、运行现场环境条件要求,选择采用符合GB50161规范中的密封防暴、增安型等设备和安装方式。系统设备应具备防雷击、过载、断电、电磁干扰和人为破坏等安全保护措施。4.6.5.7 可靠性采用成熟、稳定和通用的技术和设备,关键部分应有备份、冗余措施,系统软件应有备份和维护保障能力,能够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有较强的容错和系统恢复能力。4.6.5.8 可维护性系统应具备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时,应能得到及时、快速的恢复。4.6.5.9 可管理性系统内的设备、网络、用户、性能和安全应能够并便于管理和配置。4.6.5.10 经济性系统在保证符合规范、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需充分考虑设备的性价比指标,综合优化一次性购置安装成本和长期运行维护成本。4.7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是获得系统授权的网络终端用户,是系统对图像、报警、数据等采集信息的最终应用工具。具体方式可以是通过显示设备将信息直接反馈到用户,也可以是将信息进行记录留待用户日后查阅,或对信息进行智能化加工分析、触发其它相关系统联动等。4.7.1 终端分类和权限用户终端包括本地用户终端、远程用户终端和远程维护终端。从业单位负责人、监控人员和其他管理人员,通过本地用户终端进行监督、管理。远程用户终端经远程用户认证中心授权,用于对从业单位的远程监督、管理。远程维护终端用于授权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设置。用户终端可以是固定终端,也可以是移动终端。4.7.2 设备要求用户终端可采用固定和移动方式,应具有远程浏览、控制等功能。固定用户终端应具有10Mbps以上的以太网端口,显示分辨率应不小于1024768,颜色位数应不少于24位。移动用户终端的应具有10Mbps以上的以太网端口或无线网络接口,显示分辨率宜不小于240320。4.7.3 功能要求用户终端根据不同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应能实现与系统前端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视频及报警信息的显示、存储、控制。图像显示、存储质量参照本规范视频图像质量中的有关规定。用户终端应同时支持C/S、B/S架构。宜具有报警联动功能,报警时能自动切换到对应的视频通道或触发相应的处置方式。4.7.3.1 控制用户终端应能通过手动或自动操作,对前端设备的各种动作进行遥控。应能够设定控制优先级,对级别高的用户请求应有相应措施保证优先响应。4.7.3.2 快速实时图像点播用户终端应能访问本地监控管理平台,并按照指定设备、指定通道快速进行图像的实时点播或轮循。4.7.3.3 快速历史图像检索和回放应能按照指定设备、通道、时间、报警信息等要素快速检索历史图像文件并回放。远程用户终端应支持对监控管理平台本地录像文件的调取。4.8 远程用户认证中心远程用户认证中心,为远程用户终端和监控管理平台提供目录、注册、认证服务。5 系统建设从业单位应按本规范有关要求,建设安全监控系统;并与系统建设及技术支持单位密切配合,及时处理系统各类技术问题,保障系统健康、稳定运行。新建监控系统应采用数字接入技术、设备,以适应远程监控、网络传输的需要。扩建和改建原有的模拟或模数混合型监控系统应通过采用数字化转换技术(如:编码、转码、添加或更换设备),以达到符合本规范要求,适应远程监控、网络传输,实现与远程用户认证中心互联互通。6 验收、测试方法从业单位安全监控系统验收、测试应依照GB50348-2004中相应规范和本规范所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执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用规范起草说明1 背景我国是烟花爆竹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现有生产烟花爆竹的企业6000多家,销售单位超过30万家,从业人员约150万人,产量约占全世界的四分之三以上。烟花爆竹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高危行业,具有生产企业规模小、工艺设备简单、技术含量低、投资成本小、原料易得、风险高等特点。据统计,自1985年到2005年11月,全国各地累计发生烟花爆竹安全事故8532起,死亡9349人,每年平均发生事故406起,死亡445人。屡屡发生的事故,绝大多数有“三超一改(超药量、超范围、超人员、擅自改变工房用途)”、“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的存在。2004年10月4日,钦州市浦北县长岭炮竹厂发生特别重大烟花爆竹爆炸事故,造成37人死亡、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60万元。经查明,事故发生直接原因是:长岭炮竹厂为赶进度,违反安全生产规范,擅自改变了工房用途,将无药的材料库、半成品中转库改为有药工序作业的工房,并严重超人员、超药量突击生产。生产过程中,操作工在挤压纸片时,摩擦引起燃烧,瞬间引爆了工房存放的药物及半成品,相继引爆相邻工房的药物及半成品,从而导致了特别重大事故的发生。杜绝“三超一改”、“三违”现象的发生,是减少烟花爆竹生产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发生中人员、财产损失的根本保证。为此,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想了很多办法,投入了很多力量,要求管理人员经常到企业的生产现场进行监督管理。政府的管理力量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对需要监管的场所实施不间断的管理。浏阳市前任安监局长曾经说过:“我们到厂里什么都看不到。我们还在路上,工厂已经发现我们将要到了,所有的违章都停止了,给我们看的全是好的。更糟糕的,为了应付我们的检查,在匆忙掩盖中更加容易发生以外,增加安全隐患。”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派专职监管员驻厂监管,但由于各地情况的差异,不可能给全国的每一个烟花爆竹企业都派一个驻厂监管员。即是能够派驻厂监管员,也不可能随时管理到每一个岗位,况且驻厂监管员还转移了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企业、企业负责人的主体责任。监控系统的使用,将能有效的解决这种管理矛盾。监控系统一是使得企业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的安全管理,强化了企业主体责任,是杜绝“三超一改”、“三违”现象的有力保证。二是使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通过系统监督企业的安全监管,实施有效的监督职责,又不致于陷于企业的具体管理行为中,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是管理方式的创新。三是万一发生事故,监控系统记录的事故发生前、事故发生瞬间的各种信息,也将是分析事故原因最直接、最科学的依据。“10.4”浦北事故后,我们根据烟花爆竹行业的特点,建议烟花爆竹企业设立监控系统,防止改变危险工房的用途、防止超员超量,有效遏止重大事故的发生,避免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经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烟花爆竹安全分技术委员会研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下达2007年安全生产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0796号)正式下达计划,同意制定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监控系统通用规范,据此,我们起草了该规范。2 起草过程2006年8月,由中国民用爆破器材流通协会、北京网新中广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山消防保安技术有限公司的韩国庆、彭杰、刘剑、胡瑞敏、杨德印、唐宁等同志组成成立了标准起草组,负责标准的具体起草工作,这些单位与标准起草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标准的起草,并做好技术和其他服务支持工作。标准起草组成立后,于2006年8月19日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研究、分析起草要求,组织主要起草人员先后两次赴河北省安平礼花总厂座谈、调研,部分起草人员先后到北京烟花鞭炮公司以及江西、湖北的一些烟花爆竹企业调研,实地了解烟花爆竹企业情况和对监控系统的认识和需求,和烟花爆竹主要生产省安监局的有关人员讨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起草大纲,根据起草大纲,分别于2006年9月4日、9月26日、10月19日、11月7日、12月22日召开全体会议,并多次通过电子邮件、网络会议研讨、修改,形成了10份阶段性草案。2006年12月22日,将草案分别送北京、河北、江西、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主管烟花爆竹的人员,安平礼花总厂、长春当代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全国安防标准化委员会成员,公安部“3111”工程专家成员单位) 尤尼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数字化摄像机的开发厂商)征求意见。根据修改意见,起草组先后两次组织认证研究、分析、修改,最终形成本征求意见稿。2007年6月1日,经烟花爆竹分标委秘书处同意,征求意见稿分别印送17位委员,12位委员给予了意见回复,其中10位委员提出了具体意见。对各委员的意见,起草单位组织有关起草人员进行了逐条认真分析研究,根据不同情况,予以采纳、部分采纳或没有采纳。3 主要内容安全监控系统以网络化的图像、温度、湿度、粉尘采集、监控为核心,采集、记录并监控含有烟火药的生产、储存环节人员数量、作业行为、危险品滞留量、工房性质和用途的人员以及温度、湿度、粉尘等作业条件,同时将有防止未经允许的进入行为,最大限度的防止企业和作业人员超药量、超范围、超人员作业,防止擅自改变工房用途,防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行为的发生,从而达到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安全生产的目的。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可以通过对监控记录信息的查阅,重现事故发生前的各种状态,为科学、合理的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提供最直接、准确的证据。本规范从监控的目的、范围、管理、设备、建设、使用、维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4 特点本规范起草中,起草组既充分考虑了视频监控系统的技术状况和发展趋势,又充分考虑了烟花爆竹行业的实际情况,标准中要求的主要技术具有技术的先进性、实施的可能性、建设和改造的经济型、管理的创新性、事故处理分析的必要性,既能满足企业、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需要,又符合技术和管理的发展方向。(1) 技术先进性。安全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是图像监控技术,在图像监控系统上增加温度、湿度粉尘采集、监控技术,并充分融合、提升管理水平。图像监控技术发展至今经历了五个主要阶段,监控业界称之为五代,即第一代全模拟监控系统,第二代准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第三代数字监控系统系统,第四代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系统,第五代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本规范的视频部分立足于第五代的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技术,确保了技术的先进性。关于监控技术发展,详见附件2:图像监控技术发展简介。(2) 实施可能性。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的共同特点是点多、面广、线长。点多是存留有危险性物品的点多,一般企业都在数十个;面广是这些点分布在比较广泛的平面范围内,往往占地数百甚至上千亩;线长是这些点远离管理控制的办公用房,最近的数十米,一般数百米。四代以前的图像监控系统,每个前端采集设备都要有独立的信号线连接到监控中心(也有共用信号线的共缆方式,但设备复杂,且只能用于小规模系统),需要控制前端的,还要控制信号传输线,这种连接方式一是要求信号线的长度不宜太长,一般限制在百米之内;二是前端设备数量不宜太多,一般在二、三十个以内,如果前端设备更多,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中数十对信号、控制电缆进入监控中心机房,建设、维护是不可能的。第五代图像监控技术,前端采集的信号已经数字化,经集线器就近汇集,通过一根骨干传输网线就能传输到监控中心;控制信号经同样的线路,反向传输到前端设备。使用廉价的网络交换机和不同的传输网线,可以适应不同的传输长度要求,特别适合烟花爆竹行业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使得监控系统在烟花爆竹行业具有了实施的可能性。(3) 建设和改造经济型。监控系统的建设成本一是设备,二是线缆和土石工程。第五代监控系统的设备主要是应用非常广泛、价格非常低廉的局域网设备,成本远低于前几代使用的专用设备。传输线缆的使用长度、单价、架设土石工程成本也极大的下降,经几个典型工程的测算,新建系统的总建造成本是第三代的1/31/4,而且以及建成的监控系统,能够很方便的改造成符合本规范要求的系统。建设、改造的经济性,不会给烟花爆竹企业造成太大的经济负担,能够使的监控系统在烟花爆竹行业推广。(4) 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据了解,有关部门2005年就已开始部署对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及特种行业的监控,并将推广到可能危机社会或酿成重大事故的企事业单位;交通、文化等部门也将技术监控作为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重要手段。因此,对烟花爆竹企业的技术监控,符合当前国家信息产业、公共安全、应急等行业、领域中的管理技术发展潮流,符合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5 参考文献本规范的起草在安防监控技术领域参考包括: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12663-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北京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1-6部分(争求意见稿)、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等大量的现行标准和文献。同时以现有相关行业标准烟花爆竹工厂设计安全规范(GB50161)、烟花爆竹劳动安全技术规程(GB11652)作为依据。此外,还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附件:1图像监控技术发展简介图像监控技术始于生产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的工业电视系统,80年开始在银行、饭店、高标准社区用于安全防范后,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应用得以普及,目前已经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和各种公共场所,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比较密切的就是社区、楼宇安全防范系统。图像监控系统发展基本可以划分为五代:第一代全模拟监控系统。也叫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从80年代到90年初期,十多年的时间里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一直主导着安防市场,应用在公安、银行、军工、交通、酒店等重要单位和部门。第二代准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系统。从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以数字硬盘录像机DVR为主,替代了原来的长延时模拟录像机,将原来的磁带存储模式转变成数字存储录像,实现了将模拟视频转为数字录像,DVR集合了录像机、画面分割器等功能,跨出数字监控系统的第一步。第三代数字监控系统系统。以嵌入式硬盘录像机DVR为代表,是一种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与微处理器和各种芯片集成在一起的嵌入式系统,它的特点是:不可修改,结构紧凑,提高了 PC架构DVR的稳定性,但图像远传仅局限在局域网内传输。第四代远程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系统。以网络视频服务器为代表,解决了视频流在网络上的传输问题,但不具有DVR的存储功能,从图像采集开始进行数字化处理、传输,这样使得传输线路的选择更加多样性,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提供了图像传输的可能,但忽视了在安防产业录像存储的重要性,当网络发生障碍以及大容量应用时图像容易丢失,这样监控系统前端录像存储的重要性就突显出来。其网络传输的控制管理较为简单,不能适应大规模、多任务的复杂应用需求。第五代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系统是由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和前端信息采集设备组成。其核心是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管理平台。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管理平台集计算机网络、通讯、视频处理、流媒体和自动化技术于一身,是视频、音频、数据和图示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兼备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视频直播等功能,具有超大规模组网能力。是构建于局域网/广域网之上、支持多种传输方式的综合多媒体业务管理平台,其应用已远远超出视频监控系统本身所涵盖的内容。 前端的视频处理部分的网络多媒体视频服务器,是一种对视频、音频、数据进行压缩、存储及处理的专用设备,它在视频监控系统、网络教学、IP视频会议、视频直播及视频点播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第五代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管理系统的特点及优势从第一代到第四代的视频监控系统系统,虽然实现了从模拟到数字的进步,支持IP网络的传输,但前端设备功能的单一,管理系统的相对简单,已难以完成目前监控系统网络的不断扩大及日益复杂的功能需求,第五代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其特点及优势主要体现在多媒体应用中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系统化及超大规模组网能力。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具有以下特点:1. 网络管理分级化过去的监控系统网络通常是各个企业/行业在局部地区各自自成系统,现在的监控系统需求已发展为行业内联网、跨行业联网,网络规模越来越大,以前的监控系统系统已无法管理如此大规模的监控系统网络。第五代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管理平台采用分级式管理控制方式,从而具有超大规模的组网能力。2. 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信息系统等有机结合(MIS)第五代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管理平台,将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有机的结合,为用户的综合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3. 分布式信息转发/存储视音频信息虽然经过压缩编码处理,但仍然占用较大的传输带宽及存储空间,第五代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管理平台,采用分布式的信息转发和存储,在IP网络上利用虚拟矩阵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网络带宽利用率,并减少了硬件设备的投入。4. 寻址定位自动化第五代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管理平台,采用动态域名解析技术,前端及客户端只需简单的登录操作,经鉴权认证后,系统即可自动完成对新加入设备的寻址定位功能,使监控系统系统真正实现了即插即用、“无极”扩展。5. 私有IP地址的有效利用第五代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管理平台,采用虚拟IP地址技术,使得私有IP地址得到有效利用,节省了有限的公共IP地址资源。6. 与各种报警功能的联动管与各种报警系统及门禁系统的联动管理,系统可以检测多路报警信号,当发生报警时,可联动一个或者几个设备协同工作,如自动启动录像功能(可录制报警前若干秒事件)、摄像机转到告警预置位、向指定人员发送短信、声音提示或电话呼叫等等。7. 具有远程管理功能远程管理功能可以实现远程维护、远程配置、远程状态查询,能很大地减少现场维护工作量,远程管理就像在本地一样方便。8. 基于C/S (客户端/服务器) 或B/S(浏览器/服务器)标准的网络架构监视设备支持计算机或手持PDA监控系统,为用户使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第五代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管理平台,不再局限于简单地完成对视频信号的处理、传输、控制,其核心乃是为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信息(视频/音频/数据)提供一个完备的综合管理控制平台。第五代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系统以网络为依托,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以智能、实用的图像分析为特色,并将报警系统、门禁系统整合到一个使用平台上,引发了视频监控系统行业的一次技术革命,迅速受到了安防行业用户的关注。第五代网络多媒体监控系统管理系统,可以广泛用于多媒体视讯调度指挥、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和会议、多媒体网上直播、网络教学、远程医疗等各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