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6120883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井水特点,感受古井给作者带来的甜美和欢乐。 2、理解井水清、甜、凉这三部分在段式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导仿写一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5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清、甜、凉这三部分在段式结构上的相同点,感受古井给作者带来的甜美和欢乐。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写生活片段的作用:表现井水特点,表现井水给自己的童年生活带来快乐。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和结构,练习用串连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通过初读,你知道课文三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吗? 教师随学生发言点击课件出示三部分的段意,并板书如下内容。 第一部分:“我”老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 第二部分:井水清,甜,凉,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第三部分:赞美了挖井人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板书:古老清 井水甜 赞美凉 2、请你把三部分的段意串连在一起,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多数学生只能将三段的段意串联在一起,不能自觉地进行删减合并,主要内容存在语意重复的现象。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发现主要内容中语意重复的地方,启发学生进行合并删减,保留后面的内容,使主要内容在要点齐全的情况下语言简洁。 课文井的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我”老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水清,甜,凉,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赞美了挖井人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提问:读一读主要内容,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两次写到“甜美和欢乐”)你们觉得应该怎样解决?(课件展示去掉前一个内容,后面的内容前移,形成简洁规范的主要内容。) 3、读一读修改后的主要内容,用串连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第一部分:“我”老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水井。 第二部分:井水清,甜,凉,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第三部分:赞美了挖井人给后代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教师归纳总结:用串连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先将各段的段意连起来,再进行合并、增减,注意语句要通顺简洁。 二、抓住重点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点及甜美和欢乐,比较三部分在写法上的异同。 导语:作者每每想起这清、甜、凉的井水,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幅童年生活的情景。请你浏览课文37自然段,思考:作者回忆了哪些生活片段? (一)回顾表现井水特点的重点生活片段。 板书:“数星星” “浇菜” “收大萝卜” “浸、吃李子” (二)抓住主要生活片段感受井水特点,在朗读中体会带给“我”的甜美和欢乐。 导语:请同学们抓住这些生活片段深入阅读。 层次一:依据自学提示自主阅读感受井水特点和带给“我”的甜美和欢乐。 自学提示。 请你从第二部分中选择一、两个生活片段,边读边思考: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了井水特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层次三:引导学生整体感受井水特点,指导学生读出甜美和欢乐。 层次二:交流理解,指导朗读。 井水清 1、你觉得怎样读就能把井水“清”的感觉读出来呢? 预设一:如果学生没有突出强调“一颗一颗”和“闪亮”,教师就提问引导。 (1)你觉得怎样读就能体现星星是一颗一颗的? (2)你读的时候能让我们也感受到那闪亮的星星吗? 个别指导后再让全体学生自由读,然后再请学生朗读。 预设二:如果学生能突出强调“一颗一颗”和“闪亮”,教师就追问。 (1)你读“一颗一颗”时为什么语速慢了呀? (2)你为什么重读“闪亮”呀? 2、“数星星”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 出示课件 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1)请你在朗读的时候只读一个“多远”、“多深”,感受到了什么? (2)再读读文中的句子,你又有了怎样不同的感受? 预设:多数学生只能体会到连用两个“多远”、“多深”强调了星星离得远,井水很深。针对学生的理解,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 教师配乐范读:从老师读“多远”“多深”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文中连用两个“多远”、“多深”,感觉“我”一边数星星,一边在思考,在想象。) 学生自由练习后配乐指名读展示。 井水甜、凉 导语:井水的清澈引发了作者的思考,那“甜”和“凉”这两部分又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呢? 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生活片段带给“我”的欢乐。 导学策略 (1)教师采用引导想象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收大萝卜”。 读这两段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请你一边想象着这种情景,一边朗读。 指名朗读前请学生说一说想象到的情景。 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也仿佛看到那洗得白白胖胖、顶着碧绿碧绿大缨子的萝卜呢? (2)教师采用抓重点句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浸、吃李子”。 你觉得怎样读就能突出“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教师抓住学生的发言进行叙述。 作者童年的时候忘不了这可口的味道;成年以后还忘不了这可口的味道;甚至到了白发苍苍的时候,也忘不了这可口的味道! 2、井水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三)通过比较明确三部分在写法上的相同点,理解“运用生活片段写具体”的'好处。 层次一:梳理三部分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1、默读37段,三部分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2、师生归纳梳理。 预设:学生通过默读能感受到三部分都是“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写出井水的特点,然后通过生活片段具体写出井水的这个特点”。对于第三点不易体会,教师运用比较的方法突破难点。 (1)作者在生活片断的最后都写了什么语句?教师依据学生发言归纳出示。 “数星星”: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收大萝卜”:白白胖胖的大萝卜,顶着碧绿碧绿的大缨子,真是可爱极了! “浸吃李子”:那可口的味道呀,我真是一辈子也忘不了! (2)这些语句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相同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都写出了生活片断带给“我”的感受。 1、首先用一句话概括写出事物的特点。 2、然后通过生活片断具体表现事物特点。 3、最后写出了作者的想法或感受。 层次二:通过比较明确“运用生活片段写事物特点”的好处。 导语:我们通过比较了解了三部分在写法上的三个相同点,尤其是第二点写法和我们在中年级段学习过的“先概括后具体”写法不同,本文主要通过生活片段来写具体。那作者为什么要通过生活片段来写井水特点呢? 1、出示井的片段。 井水很清很清。我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常和妹妹到井台上来乘凉。我们趴在井圈上,痴痴地往井里看,一颗一颗地数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我一面数,一面心里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2、出示我爱故乡的杨梅的片段。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这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读这两个片段,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理解。 (1)从写法的角度:这两个片段的写法有什么相同之处?(通过生活片段写事物的特点。) (2)从情感角度: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表达了爱家乡、喜爱事物的情感。) 本文通过生活片段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通过生活片段写表达了井水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板书:甜美和欢乐 (四)比较三部分在内容上的不同。 1、三部分在写法上有三点相同,在内容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2、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梳理总结。 (1)片段的内容不同; (2)生活片段的数量不同; (3)表现的情感不同。 教师针对第三点总结。 虽然都是写给“我”的生活带来甜美和欢乐,但是有的是思考之乐;有的是丰收之乐;有的是美味之乐。 三、抓住首尾段体会井水“给许多代人带来了甜美和欢乐”,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导语:我们重点阅读第二部分,体会到了井水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那仅仅是给“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带来甜美和欢乐吗? 1、依据学生发言出示课件。 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以自己的劳动,给后代带来了多少甜美和欢乐啊! 预设:学生能抓住“后代”体会到给许多代人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2、除了结尾段,还从哪看出来的? 导学要点:引导学生联系第一段的内容,抓住“深深的印痕”理解井的历史太长了,井给许多代人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3、你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介绍井的历史古老了吗? 交流总结两点:如果不写这部分,题目就应该是“井水”,以井为题不仅仅要写井水;如果不写这部分,就只能表达出这口井给“我”的童年生活带来了甜美和欢乐,写上这部分就能表达出“这口井给许多代人都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4、作者通过生活片段表现井水特点,最主要的是想表达什么? 教师点拨引导: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井水给许多代人都带来了甜美和欢乐。 四、回顾重点段的写法,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第五题。 导语:作者为了表现这种情感选择了通过生活片段写井水特点的写法。我们也学习这种写法说一段话。 1、回顾写法。 2、请你从老师提供的内容中选择一个,也可以自己定一内容。思考:通过什么生活片段来写? (1)路上的车真多! (2)天真冷! (3)真!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师生交流,教师针对写法特点进行指导。 教师评价:你用上了其中的()点写法,如果能在前面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就更像生活片段了。 学生评价:你觉得他说的符合哪点写法?能不能提一些建议。 布置作业 1、背诵35自然段。 2、仿照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25井 古老 清“数星星”遐想之乐 甜“浇菜” “收大萝卜”劳动、 丰收之乐 凉“浸、吃李子”美味之乐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魄、抑”等11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铺垫的作用。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聚焦“情深” 1.板书:慈母情深 2.请同学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题。 师:看题目,大家不约而同地强调了“深”这个字。慈母的情深在何处?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出示课件2) 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学生总结,汇报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你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请大家读1-4自然段。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书价一元多”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信息? 板书:书很贵。 (出示课件6)“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这句话暗示了家里很穷。“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这两个词表明 板书:A家里很穷。 B“我知道家里穷,因此很懂事,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读第4自然段,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这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的。从“卖破收音机”和“吃进了肚子里”直接描写家里的穷。 板书:破收音机吃进了肚子里 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家里很“穷”呢?里面的用意是什么?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文章一开头先介绍书价(一元多),然后反复强调“从来没有”,暗示读者这一元多对“我”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紧接着作者又写出“卖破录音机”和“吃进肚子里”,这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作者反复介绍“穷”是为了下文母亲毫不犹豫地掏钱让“我”买书做铺垫,从而衬托出母亲对“我”的爱。 板书:穷做铺垫,衬托母爱的伟大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还知道了文章运用了衬托的写法做铺垫。可以说收获匪浅。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背写课后生字词。 2.继续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分析描写母亲的细腻的语言文字,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3.通过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和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会写的生字。 2.为了突出母爱,作者进行了怎样的铺垫?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书的渴望与贫困的家境让作者失魂落魄。也就在这一天,作者走进了母亲那个他从未靠近的世界。 二、深入品读 1.请同学们自由读529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母亲? 板书:瘦弱疲惫贫穷辛苦善良 2.在这部分中,关于母亲的哪些镜头让你印象最深? 3.罗列句子,对比感悟: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 你的脑海中有这样一幅画吗?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 外表极其瘦弱的母亲内心也瘦弱吗?她是怎样做的?从哪儿可以感受到母亲内心的坚强呢? 引出对比:“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哪个词让你的这种感受最深? 母亲为什么要“立刻”?“立刻”带给作者的又是什么? 对比对这两句话,小结:瘦弱但坚强。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再带着感受读这句话。 如果你是梁晓声,面对这样一位眼神疲惫的母亲,你读懂些什么?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极度需要休息的母亲却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吗? 二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母亲这样的“立刻”是一天吗?是一个月吗? 读,小结:辛苦忙碌。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从哪个词最能体会母亲的辛苦?(龟裂) 怎样的手才叫“龟裂”的手?母亲的手为什么龟裂? 尽管手已龟裂,但母亲还在任劳任怨,争分夺秒地忙碌着: 三次引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再读这句话,你还读懂些什么?“皱皱的毛票”说明了什么? 读,小结: 贫苦不吝啬。 4.再读这些句子,母亲的伟大形象是通过什么表现的? (1)自由读。 (2)交流: 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3)再读,再感受。 三、触景写情 1.拿出笔,写下作者的感动: 我拿着母亲给我的钱,鼻子一酸,心想:_,于是,我攥着钱跑了出去,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2.交流。 3.母亲的希望是什么?你觉得那个劝她的女人说的话有没有道理? 四、音乐渲染 1.母亲像天空,像大海,更像一条河,静静地流淌在四季的交替中 2.送出歌曲母亲。 五、作业。(出示课件18) 1.搜集表现“母爱”的古诗句。 2.用充满感情的文字来写一写自己的母亲。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会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年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教学难点: 学会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情感。 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年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第一年入学的,转眼5年过去了,想看看5年中自己的变化吗? 2、(出示2张班级集体照)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己了吗?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 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 4、请同学们注意,“蓬”(pn)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上下结构。 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齐读) 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 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五年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年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二、导入揭题。 1、师:一位青年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年后,又重回母校,那熟悉的校园勾起了作者的情思。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 2、板书课题:36 母校(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作者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 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 3、作者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 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 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度,仍然是那样熟悉。 另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5、师:作者重返母校,自然而然从拱形的校门写起,作者离开母校,又在校门口驻足回首,开头结尾两次写到校门,这种写法叫(生答:首尾呼应。)除了写法上的首尾呼应,反复写到拱门还有深一层的原因,等会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先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他的母校吧! 四、深入学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整体出示第一小节,老师范读 2、我“熟悉”(变色)的是什么? (加线:颜色、造型)这样的颜色,这样的造型在作者眼中可不是一扇普通的校门,而是(加线: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气质”一般拥在现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校门,正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3、加上了仍然,起到强调作用,强调熟悉的仅仅是这些吗? 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师:三个“似乎”告诉我们拱门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因为是亲身经历过的景象,板书:景,所以是如此的熟悉。女生读看到的拱门的样子,男生读回忆起的情形。 4、还是因为熟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我久久的望着,啊,没变,没变! (“没变”放大) 啊,阔别十多年的母校,我回来了! (1)师:没变的是拱门的样子,读!没变的还有记忆中那欢呼声,那油漆香,那留恋情,读! (2)回复“没”字,那“变”的又是什么?(自己、伙伴、心情) 师:因为毕竟“阔别”母校已有十多年了。读读这两句,抓住句子中的感叹号。能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情 (3)师点评:随机板书:惊喜、激动 5、小结:一看到拱门就激起了作者的惊喜、激动之情,把情和景交织在一块儿写,就是“情景交融”。(贴出)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一下那份惊喜与激动之情。齐读第一节。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师:作者走进大门,读读第二小节,联系上下文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小节? 2、生答:过渡节 3、这是从大门到操场的过渡,这过渡节篇幅很短,但作者却是一步一景写得很细致。引读:甬道是石砌的,花园是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石阶宽宽的,操场是宽阔的。 4、小结:因为作者饱含深情,所以看得是如此用心。 5、学习课文第3小节。 (1)来到宽阔的操场,自己读读这一节,看到哪些景,又激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2)小结:作者写景采用“依次描写”的方法,先写操场地面,再写操场四周,最后写操场边几幢教学大楼,接着继续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道 指名读句子:我漫步在操场上,欣赏这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教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3)什么“情”呀?板书:五年的喜怒哀乐 (4)放新武宁的一组镜头,配合音乐,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你呢,你呢 (5)眼前掠过的一幕幕,让作者记忆的闸门一触即开,就像作者一样,齐读上句。那操场是特别的,那花木是美丽的,那教学大楼或许和当年有了少许变化,在灿烂的秋阳下展示着它们的新姿,可以说,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 (三)学习课文58小节。 过渡:正当作者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时,一阵熟悉的铃声打断了他的回忆。在操场上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又勾起了作者的什么回忆?(指名一人回答) 1、指名读第5小节,看到;第7小节,回忆到 师:作者看到此情感觉到什么? 2、(出示第8小节)生齐读。 3、感受眼前的情景与我们当年的情景有何相似呢?再读读57小节,找一找。 小结:相似之处体育比赛;场上比赛的人们差不多;都在为集体努力、奋斗。 4、师: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由得笑了,笑什么呢?(学习第6小节)联系文章感受“笑”的含义。(“被绊住的男孩”笑他的稚气与可爱;从他们身上找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是如此的亲切。) 5、师小结:操场上看到跳长绳的一幕,使作者联想起了自己在四年级时的那次拔河比赛。那是留给作者深刻印象的一段回忆,所以作者抓住重点写得写得尤为具体。 6、这相似的何止是眼前的一幕,正如作者前面所提到的,回读:五年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四)学习课文911小节。 1、并且这些情感在再一次回到拱门时达到了,踏着遍地落叶,看着迤逦的阳光拖成长长的身影,缓缓回首,千种情思涌上心头。板书:千种情思 2、引读 他赞美母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他感激母校在您的怀抱,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我第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 更留恋母校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3、你体会到了千种情思了吗?跟着音乐自己读读。请男女生各一名读。 4、千种情思凝聚到一点,赞美母校、感激母校、留恋母校,那都是因为 “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怀抱中。我度过了五年甜蜜的岁月” 师:摇篮、怀抱、让我们想到了母亲,母校犹如母亲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当年的喜也好、怒也好、还有哀与乐,如今都化为了一个词,那就是出示卡片:甜蜜(贴在课题旁)。 5、因为难忘那甜蜜的岁月,所以一看到拱门 因为拥有那甜蜜的日子,所以漫步在操场 因为留恋那甜蜜的时光,所以再次来到拱形校门下 6、(出示首尾小节)师:拱门是母校的化身,是作者最熟悉,最留恋的地方,作者初见拱门,触景生情;回到拱门,情感迸发,配乐朗读第1、11小节。 五、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自己在校门和操场上看到的,回忆到的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母校,能否根据板书,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看到回忆到 (贴板书: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六、情感升华 师: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不久,我们也将告别母校,再来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唤起了你们哪些美好记忆呢?课后也来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用我们的笔将自己对母校的情感抒发出来。写一篇我的母校。 板书设计: 母校(甜蜜) (景)(情) 校门惊喜、激动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49段内容,感受“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49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形式地的朗读感悟文章49段的内容。 (2)通过对文章49段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49段的教学,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 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乡下孩子的生活因天窗而变得丰富多彩,今天,让我们继续回到作者的童年,去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2.和老师一起齐读课题两遍天窗。 3.提出问题:天窗是什么?男女搭配读幻灯片 二、正课 学习4至7段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的4-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天窗能给乡下的孩子们带来什么? 2、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为什么在阵雨来的时候,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 a.夏天阵雨来了时,大人们不许我们在外面玩啊,其实我们反而喜欢怎样? b.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木板窗又了关起来,你的心情会怎样? c.是啊,我们喜欢在雨里跑跳,但是却无法尽情享受,于是,在失望与无奈当中,小小的天窗是的慰藉。 我们只能(教师用手向上一指):看天窗!看天窗啊! d.看天窗!你看见了 e.比较句子有没什么不同? 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雨点儿在那里跳。 f.(下雨音乐)听,雨越下越大了,你还听见了什么? 这雨这雷让你想象到什么?想象一下,这风雨雷电会怎样猛烈地扫荡世界呢?你能描述一下你想象的内容吗?这扇天窗使你的心情变得怎么样啊? g.师生搭配读4、5段 4、当夜幕降临,孩子们被逼着上床“休息”的时候,为什么,天窗就成了乡下孩子们的慰藉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的6、7自然段。 a.从这小玻璃上面作者看到什么,想象到了从中看书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b.交流汇报 c.学生读下面一段话,练习说话、写话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总之,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教师引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练习说话,写话。 d.朗诵6、7段 (音乐起,文中的“你”换成了“我”) 学习8、9段 1、师:若不是有了这小小的天窗,若不是这天窗使我们产生了这么美好的想象,我们的心灵就得不到慰藉。所以说(课件“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a.“这小小一方的空白”它指什么? b. 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2、是啊,天窗是神奇的!你想对发明这神奇天窗的大人们说些什么? 3、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a.同学们,你们看,这里的“天窗”加了引号,它指的是什么呀? b.理解“无、虚、有、实” c.为什么作者说想象到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d.齐读8、9段 三、总结拓展 1、齐读全文 2、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一篇优美的散文,跟随茅盾一起透过小小的天窗,凭借无穷无尽的想象,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妙。感谢茅盾先生为我们打开一扇人生的智慧之窗。 学习完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四、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填写练习册。 3、预习27课。 板书设计计: 天窗 孩子们的慰藉 看见想象 雨脚 闪电 星云 无穷无尽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等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PPT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头像小老鼠,尾像降落伞,常在树上住,忙着摘果子。是一种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松鼠)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松鼠(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昨天,老师请大家搜集了有关松鼠的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的收获! 2、请同学向全班介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独立的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个别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3、老师出示课文中的新生字和新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 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 四、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完成课件中的填空。) 松鼠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擦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这段话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了松鼠的外形特点。 2、教师小结:这段话采用先总后分的形式,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外形,同学们要记住这种写作手法。 第二部分(2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以及繁殖、换毛等。 1、从吃、活动、住分析松鼠的生活习性(出示课件) 学生总结:(板书) 外形 2、吃: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生活习性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住: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分析“住”时,鼓励、组织学生学用“先再然后;既又”造句 五、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语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吗? (松鼠是种漂亮的小动物,它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2.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六、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一段你最喜欢的自然段 2、摘选本课优美的词语写在本子上 3、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第二课时 继续学习课文: 1、喜欢小松鼠吗?把你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3、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先让学生读词语,(出示提示词语) 漂亮乖巧驯良清秀 矫健敏捷机警玲珑 光滑帽缨闪闪发光 灰褐色向上翘着格外漂亮 学习了法国博物学家布封写的松鼠以后,我们从作者笔下看到的是一只漂亮、乖巧、驯良的小松鼠。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会如何介绍自己呢?让学生尝试利用上面读过的词语来描述 4、小组讨论: 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松鼠与鲸都是说明文,都是以准确说明为前提的。 不同: (1)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2)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3)从语言的风格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5、介绍一下作者及其作品 作业: 1、根据老师上节课布置回去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去写一写 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小动物吃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游戏时的样子,喜欢做什么并学会把小动物写活。(生动、形象) 2、完成“百年学典”松鼠这一课相应的练习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大学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