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移动通信技术应用项目建议书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117772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41 大小:20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陵移动通信技术应用项目建议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41页
铜陵移动通信技术应用项目建议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41页
铜陵移动通信技术应用项目建议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铜陵移动通信技术应用项目建议书铜陵移动通信技术应用项目建议书xxx集团有限公司报告说明2G之前,第一代移动通信处于技术和产业的碎片化状态,未形成大规模应用。1989年,欧洲主导的新一代的泛欧洲通信系统标准被确定,即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标准推出,其技术核心是时分多址技术(TDMA),优点是易于部署,支持国际漫游、提供话音、短信和低速数据服务。1991年,爱立信和诺基亚率先在欧洲大陆上架设了第一个GSM网络,此后迅速扩展到全球,成为真正的“全球通”。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89.5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12.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87%;建设期利息7.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0%;流动资金169.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63%。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15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1266.14万元,净利润170.66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4.69%,财务净现值213.75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89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经初步分析评价,项目不仅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其社会救益、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在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及投资等方面建设条件较好,项目的实施不但是可行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8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8二、 项目背景8三、 结论分析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0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12一、 移动通信行业市场与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2二、 移动通信行业需求与市场容量增长情况14三、 目标市场战略18四、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5五、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30六、 我国5G技术发展及商业化进程35七、 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37八、 5G移动通信标准演进及核心技术体系40九、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46十、 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48十一、 营销调研的类型及内容52第三章 公司成立方案56一、 公司经营宗旨56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6三、 公司组建方式57四、 公司管理体制57五、 部门职责及权限58六、 核心人员介绍62七、 财务会计制度63第四章 运营模式67一、 公司经营宗旨67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67三、 各部门职责及权限68四、 财务会计制度72第五章 SWOT分析75一、 优势分析(S)75二、 劣势分析(W)77三、 机会分析(O)77四、 威胁分析(T)79第六章 人力资源87一、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工作87二、 选择企业员工培训方法的程序91三、 企业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93四、 企业劳动分工95五、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98六、 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原则102七、 企业员工培训项目的开发与管理104第七章 经营战略分析112一、 差异化战略的优势与风险112二、 总成本领先战略的优点、缺点与适用条件115三、 企业文化的概念、结构、特征117四、 人才的发现120五、 企业投资战略决策应考虑的因素123六、 企业经营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与原则126七、 技术竞争态势类的技术创新战略128第八章 公司治理137一、 股东权利及股东(大)会形式137二、 公司治理原则的概念141三、 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143四、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145五、 经理人市场146六、 独立董事及其职责151第九章 企业文化分析157一、 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157二、 建设新型的企业伦理道德175三、 企业文化管理的基本功能与基本价值177四、 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186五、 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191六、 企业文化的完善与创新196七、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198八、 企业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的关系207第十章 经济效益评价212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212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212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21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21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21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217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219四、 偿债能力分析21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220五、 经济评价结论221第十一章 财务管理方案222一、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222二、 分析与考核223三、 营运资金的特点224四、 计划与预算226五、 财务管理原则227六、 对外投资的目的与意义232第十二章 投资方案234一、 建设投资估算234建设投资估算表235二、 建设期利息235建设期利息估算表236三、 流动资金237流动资金估算表237四、 项目总投资23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238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23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239第一章 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铜陵移动通信技术应用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二、 项目背景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96万站。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590万站,城镇地区实现深度覆盖。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开通142.50万站,5G网络已初步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锚定二三五年远景目标,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决定和市委十届十三次全会意见,坚持“对标沪苏浙、干好自己事”,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聚力创新驱动、创业强基、创优提质、创富惠民,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阶段现代化幸福铜陵,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贡献。三、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89.5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12.6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87%;建设期利息7.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0%;流动资金169.5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4.63%。(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89.52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339.31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50.21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5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266.14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70.6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24.69%。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89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623.62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经分析,项目符合国家产业相关政策,项目建设及投产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财务评价的各项指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较好,因此,项目投资建设各项评价均可行。建议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好成本,制定好项目的详细规划及资金使用计划,加强项目建设期的建设管理及项目运营期的生产管理,特别是加强产品生产的现金流管理,确保企业现金流充足,同时保证各产业链及各工序之间的衔接,控制产品的次品率,赢得市场和打造企业良好发展的局面。(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489.521.1建设投资万元312.651.1.1工程费用万元218.891.1.2其他费用万元87.931.1.3预备费万元5.831.2建设期利息万元7.361.3流动资金万元169.512资金筹措万元489.522.1自筹资金万元339.312.2银行贷款万元150.213营业收入万元15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266.145利润总额万元227.556净利润万元170.667所得税万元56.898增值税万元52.519税金及附加万元6.3110纳税总额万元115.7111盈亏平衡点万元623.62产值12回收期年5.8913内部收益率24.69%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213.75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分析和市场营销一、 移动通信行业市场与技术未来发展趋势1、5G技术标准和产品性能将进一步完善随着5G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当前5G网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凸显出来,主要包括真实用户体验与设计目标存在差距、与垂直行业融合不深入、缺少创新型服务与应用等,5G技术标准在全系统节能、多天线增强、上行增强、移动性增强等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5G通信技术真正达到满足市场对它的期待,需要不断进行迭代创新。3GPP的5GR17国际标准已于2022年3月制定完成,预计可能在2022年6月底之前冻结;同时,2021年4月的3GPPPCG第46次会议已经明确5G演进版本为5G-Advanced,5G-Advanced的标准化工作计划于2022年初正式启动。可以预见,未来5G-Advanced的主要目标是支撑5G在垂直行业的规模拓展,在行业的转型创新发展中逐渐发挥核心支撑作用,从而释放5G最大潜力。2、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将日益广泛边缘计算是指将主要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放在网络边缘节点的分布式计算形式。边缘计算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更靠近数据源,时延控制在10ms以内,数据量和传输距离大幅降低,可减少大型数据中心的成本,解决集中式云计算发展的瓶颈,同时降低终端成本和能耗,释放终端计算压力,满足行业专网在敏捷联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因此,边缘计算技术将成为配合5G技术在各垂直行业应用落地的重要技术,是行业专网核心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5G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未来将有大量的市场参与者进入边缘计算领域,包括中心云厂商、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设备提供商、CDN网络运营商等,对5G行业专网领域产业格局的塑造,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3、行业边界逐渐模糊,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凸显5G移动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将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空间,通信运营商、通信网络设备制造商、终端设备商、互联网公司、软件公司等纷纷进入5G+物联网的垂直行业应用领域,传统的行业边界将逐渐淡化。随着用户需求日益复杂,产业链生态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行业协同和全产业链合作,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有助于企业快速突破自身局限,实现跨越市场边界的发展,将成为5G产业链上企业的共同选择,成为企业的关键能力之一。4、6G等前沿技术起步随着5G技术国际标准的证书发布及市场化的快速发展,通信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标准组织已开始启动6G愿景、需求和技术上的研究。工信部于2019年成立了6G研究组,并于2019年底正式更名为IMT-2030(6G)推进组,推动6G相关工作。2020年2月,ITU-R的5D工作组(ITU-RWP5D)召开第34次会议,启动了面向2030的6G研究工作,包括制定6G研究计划和未来技术趋势研究报告、未来技术愿景建议书等。目前6G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3GPP6G技术预研与国际标准化预计2025年后启动,2030年前后实现商用。6G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将实现物理世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高效智能互联,打造泛在精细、实时可信、有机整合的数字世界,实时精确地反映和预测物理世界的真实状态,助力人类走进人机物智慧互联、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的全新时代,最终实现“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美好愿景。二、 移动通信行业需求与市场容量增长情况1、移动通信网络流量与用户数不断增长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层出不穷的应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支付及娱乐方式。2G到4G,网络速率越来越快,能够支持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也越来越多,见证了移动互联网从文字信息、图片信息到视频信息的发展。随着电商直播、短视频、云游戏等视频类应用的发展,用户DOU(每客户月均流量消费量)与移动网络的接入流量急剧上升,给4G网络带来极大的挑战。用户流量消费方面,5G用户的DOU已达到4G用户DOU的2倍。自5G正式商用以来,我国5G用户规模迅速增长。根据运营商公开披露的信息,2019年末,中国移动、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数分别仅为300万户和461万户;截至2021年末,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5G套餐用户数已分别达到3.87亿户、1.88亿户、1.55亿户,国内5G用户整体规模已超过7亿户。在未来的5G时代,随着车联网、工业互联网,尤其是以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海量连接应用场景的蓬勃发展,“物物相连”使得终端数量有望达到新的台阶。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5G用户普及率将提升到56%,预计用户数将超过7.8亿,通信网络终端连接数超过45亿个。为解决数据流量和终端数爆发式增长给移动网络带来的压力,保障5G相关应用场景的用户体验,更好地支撑数字化发展,5G网络需长期持续建设,形成各方面性能更为强大的公共基础设施。2、5G移动通信网络投资建设带来的市场需求(1)我国5G网络建设的投资规模与节奏由于处于“追赶者”的角色,我国的2/3/4G网络建设周期较短,经历了“2G跟随、3G突破”到“4G同行”后,我国的5G已经全球领先。2020年,我国5G已开始规模化商用,5G网络建设开始进入上升趋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运营商的资本开支规模开始增长。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1年末,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996万站。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590万站,城镇地区实现深度覆盖。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累计开通142.50万站,5G网络已初步覆盖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及重点县市。与5G技术逐步演进和数字经济的持续深化相匹配,5G商业化的进程是渐进式的,5G部署的市场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状态,将呈现马拉松式的稳步发展的格局。在5G网络建设初期,运营商开展5G网络大规模建设,其中2019-2025年是以满足消费者为主的2C端网络建设的主要阶段,5G网络将向农村及偏远地区延伸,形成覆盖全国的大覆盖、高容量深穿透网络,且中低频组网为主;而在2025年之后,随着5G承载移动互联网业务量的快速提升,以及垂直应用场景和“物物”连接数量的急剧增多,但由于低频段带宽的局限,5G需要支持更多中频和更高频段的扩容,甚至5G毫米波频段的热点补充。频率越高,频谱资源越丰富,基站密度越高,可以应对未来流量提升数倍的问题。相应的,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成为网络建设的主推动力,2B端网络的部署将引领投资的方向,同时小基站热点扩容将长期持续,建设模式将呈现多元化的状态。参照国外3/4G周期,如欧洲2003-2009年、美国2004-2010年等建设周期为7-8年,同时考虑5G行业应用的错峰发展,预估5G的规模建设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根据预计,我国四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广电)与中国铁塔5G总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8万亿元,相较于4G时代增长超过60%。基站建设规模方面,为满足5G信号覆盖的需要,运营商通过2/3/4G的频率重耕和合理化共建共享,预计在第一阶段中低频段5G宏基站与室内基站建设规模与4G基站数量相当。而在第二阶段,5G针对垂直应用的建设以及小基站的扩容将一直持续到2030年6G商用的到来,建设规模预计与第一阶段相当,但小站比例明显增加。结合国内运营商的业务发展和投资规划,预计2025年实际建设的5G宏基站和小基站数目约在400-500万,到2030年,预计5G宏基站和小基站新建数量合计可达800-1,000万站。(2)海外5G网络建设的投资规模与节奏5G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受到全球各国的普遍重视,在国家战略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已有大量国家进行了5G部署和商用。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布的2021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截至2021年1月,全球57个国家已有144个5G商用网络,5G连接数达到2.35亿左右。根据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全球共有145个国家/地区的487家运营商正在以测试、试验、试点、计划和实际部署的形式投资5G网络。其中,78个国家/地区的200家运营商推出了与3GPP兼容的商业5G服务;50个国家的99家运营商被确定为投资于公共网络的5G独立运营商。GSMA智库数据显示,预测到2025年,全球411家运营商将会在119个国家/地区商用5G网络,全球5G网络覆盖率将达到58%,5G用户数将超过16亿。3、5G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增长情况5G移动通信的下游应用领域大致可分为面向个人和家庭用户的2C端市场,以及面向垂直行业客户的2B端市场。自从我国5G商用以来,四大运营商5G网络迅速部署,按照工信部的要求,到2021年底5G网络要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区域、部分重点乡镇覆盖,2023年底要基本实现乡镇级以上区域和重点行政村覆盖,2025年底要实现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80%。三、 目标市场战略目标市场是企业打算进入的细分市场,或打算满足的、具有某种需求的顾客群体,对市场进行细分之后,企业面对许多不同的子市场,就要进行恰当的评价,结合自身的资源和目标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战略(一)目标市场战略的类型1、无差异性营销战略指企业把整体市场看作一个大目标市场,不进行细分,用一种产品、统一的市场营销组合对待整体市场实行此战略的企业基于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一种是从传统的产品观念出发,强调需求的共性,漠视需求的差异,因此企业为整体市场生产标准化产品,并实行无差异的市场营销战略。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福特公司仅靠着T型车款车型和一种颜色(黑色)占领了美国市场,至1914年时,福特汽车已经占有了美国一半的市场份额和较大的海外市场在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产品导向时代,企业多数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经营,实行无差异战略的另一种思想是企业经过市场调查,认为某些特定产品的需求大致相同或较少差异,比如食盐,因此可以采用大致相同的市场营销策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符合现代市场营销理念。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成本的经济性。大批量的生产、销售,必然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无差异的广告宣传可以减少促销费用;不进行市场细分,相应减少了市场调研、产品研制与开发以及制定多种市场营销战略、战术方案等带来的成本开支。但是,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对市场上绝大多数产品是不适宜的,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具有极其复杂的层次,某种产品或品牌受到市场普遍欢迎的情况很少,即便一时能赢得某市场,如果竞争企业都如此仿照,就会造成市场上某个局部竞争非常激烈,而其他部分的需求却未得到满足,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一大汽车公司都坚信美国人喜欢大型豪华的轿车,共同追求这一大的目标市场,采用无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70年代能源危机发生之后,需求发生了变化,消费者越来越喜欢小型、轻便、省油的小型轿车,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更没有适当地调整营销战略,致使大轿车市场竞争“白热化”,而小型轿车市场却被忽略,日本汽车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乘虚而入。2、差异性营销战略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把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相同的细分市场,然后根据企业的资源及营销实力,分别为各个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或者说,企业多个营销组合共同发展,不同的营销组合服务于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的最大优点,是有针对性地满足具有不同特征的顾客群,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以保洁公司为例,作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其在中国市场根据不同目标市场及诉求推出了相应品牌。但是,这种战略也会由于产品品种、销售渠道、广告宣传的扩大化与多样化,致使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度增加。所以无差异性营销战略的优势,基本上也是差异性市场战略的劣势,只有能在总量上扩大销售才有意义。因此,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有时需要“反细分”或“扩大顾客的基数”,作为对差异性营销战略的补充和完善。3、集中性市场战略集中性市场战略是将整体市场分割为若干细分市场后,只选择其中一个或少数细分市场为目标市场,开发相应的市场营销组合,实行集中营销。其指导思想是把人、财、物集中于某一个细分市场,或几个性质相似的小型市场归并的细分市场。不求在较多的细分市场组成的目标市场上占有较小的份额,而要在少数或较小的目标市场上得到较大的市场份额。集中性市场战略也称“弥隙”战略,即弥补市场空隙的意思。它适合资源较少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与大企业硬性抗衡,往往弊多于利,因而必须寻找对自己有利的微观生存环境。借用“生态学”的理论解释,生物的发展必须找到一个其他生物不会占领、不会与之竞争,而自己却有适应本能的微观生存环境。也就是说,如果小企业能避开大企业竞争激烈的市场,选择一两个能够发挥自己技术、资源优势的小市场,往往容易成功。由于目标集中,可以大大节省营销费用和增加盈利;又由于生产、销售渠道和促销的专业化,也能更好地满足这部分特定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易于取得优越的市场地位。这一战略的不足是经营者承担风险较大。如果目标市场的需求突然发生变化,目标消费者的兴趣突然转移(这种情况多发生于时髦商品),或是市场上出现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企业就可能陷入困境。(二)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的条件1、企业能力企业能力是指企业在生产、技术、销售、管理和资金等方面力量的总和。如果企业力量雄厚,且市场营销管理能力较强,即可选择差异性营销战略或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如果企业能力有限,则宜选择集中性营销战略。2、产品同质性同质性产品主要表现在一些未经加工的初级产品上,如水力、电力、石油等,虽然产品在品质上或多或少存在差异,但用户一般不加区分或难以区分。因此,同质性产品竞争主要表现在价格和提供的服务水平上。该类产品适于采用无差异战略。而对服装、家用电器、食品等异质性需求产品,可根据企业资源力量,采用差异性营销战略或集中性营销战略。3、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新产品上市往往以较单一的产品探测市场需求,产品价格和销售渠道基本上单一化,因此新产品在引入阶段可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产品进入成长或成熟阶段,竞争加剧,同类产品增加,再用无差异经营就难以奏效,所以改为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效果更好。4、市场的类同性如果顾客的需求、偏好较为接近,对市场营销刺激的反应差异不大,可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否则,应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5、竞争者战略如果竞争对手采用无差异性营销战略,企业选择差异性或集中性营销战略有利于开拓市场,提高竞争能力。如果竞争者已采用差异性战略,则不应采取无差异战略与其竞争,可以选择对等的或更深层次的市场细分战略或集中化营销战略。(三)选择目标市场营销战略应注意的问题1、细分市场之间的联合与归并当企业实施差异性市场战略,选择若干数目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时,应密切关注各细分市场之间的关联性。根据某些单一的细分市场之间在原材料采购、制造设备以及销售渠道方面有较多的共同性,可重新设计组合归并为新的细分市场,其销售场所的装饰、仓储等成本会随着产品品种或数量的增多而降低。2、有计划有步骤地进入各细分市场当某个企业已确定将若干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时,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逐个进入每一个细分市场,进入的时间顺序企业应该做到严格保密,特别是不能让竞争者了解到企业进入各细分市场的计划方案。当然,逐个进入的步骤和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大程度上应视竞争对手的策略而定。这对企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减少竞争,发挥企业的优势,集中力量进入竞争者尚未进入或本企业具有优势的细分市场,大大增强获胜的可能性,获得对单一细分市场进行集中营销的好处。二是可以减少风险。企业在第一个细分市场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灵活地采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或选择专业化的战略进入第二个细分市场,如此逐步推进,使企业获得稳步成长。例如中国的中成药在进行国际化时,就是采取逐步推进的进入战略,首先从最容易的东南亚市场进入,推行中成药、中药材出口并举的策略,接着通过产品注册的方式进入日韩市场,最后通过保健食品、非处方药的方式进入美国市场。如果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封闭型市场,显然,其市场进入计划会遇到许多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在此情况下,企业要运用大市场营销中权力与公共关系这两个特殊手段,开展“大市场营销”,找出进入该市场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常规的市场营销。3、目标市场的社会责任目标市场的选择有时会引起公众责任,营销者经常容易从弱势群体(如儿童及贫困人群)处获得不公平的利益,或促销有潜在危害的产品。例如,麦当劳也被指责向低收入的城市居民推出高脂肪、多盐的食品。在目标市场上,不仅要考虑公司的利益,还要考虑目标顾客的利益,采用恰当的方式和内容推销,往往可以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更多地得到来自社会的认可。例如,高露洁公司的儿童高露洁牙膏的广告使得孩子们刷牙的时间更长和更经常,这在获得家长认可和青昧的同时也达到了稳定客户群体的作用。四、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行业机遇(1)通信技术变革和国家战略支持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信息通信行业的创新发展在国家层面战略高度不断提升,中美发生贸易战关键因素之一即在于5G主导权的争夺。当今社会,5G已经成为全球各国经济发展和竞争的战略组成部分,抢抓5G发展机遇是占领国际竞争制高点、赢得未来国家战略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手段。我国高度重视信息通信技术带来的数字化变革,国家与地方政府持续发布政策推动产业发展。2020年以来,党中央多次部署“新基建”,强调加快5G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实现城市和乡镇全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各省市也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意见或措施。因此,在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利好政策支持下,将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2)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数字中国,带动5G建设进程不断加速近年来,国家对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提出“牢牢把握信息技术变革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等重要战略方向,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数字化和电信行业发展的行业政策,尤其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针对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等提出了具体部署,将产业数字化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5G作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我国5G网络建设,推动5G应用扎实落地,将5G打造为加速中国数字化转型进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国内5G建设稳步推进,已经处于全球领先水平,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末,我国5G基站总数142.50万站,基站数量全球排名第一,5G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一级和所有县城城区,以及87%的乡镇镇区。根据工信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25年底我国要实现行政村5G通达率达到80%,并面向行业应用需求,推动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模式、运营服务、技术方案创新与成熟,促进5G行业虚拟专网规模化发展。此外,由于相较3/4G,5G信号的频率较高,频率高导致信号传播距离变短,单个5G基站发出的信号覆盖面积变小,因而需要应用超密集组网技术以解决指数增加的数据量。具体来看,随着5G行业应用市场的爆发,到2030年,预计5G宏基站和小基站新建数量约为4G基站数量的2倍。因此,5G作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数字化转型带动5G建设进程仍将不断加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3)数字化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5G应用提供广阔前景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已重新塑造餐饮食品、零售、交通出行等传统消费业态,为消费领域带来深刻变革,极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到了5G时代,凭借超大带宽、超广连接、超低时延的技术特点,将渗透工业领域等多个行业,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强劲驱动力。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将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划定为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提出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并培育车联网、医疗物联网、家居物联网、智慧物流、新零售、智慧农业等新增长点。当前5G与制造、港口、电力、矿山等场景的融合应用已取得良好示范效果,涌现出机器视觉检测、精准远程操控、现场辅助装配、智能理货物流、无人巡检安防等一系列应用成果,经济价值逐渐显现,呈现规模化应用的趋势。面对未来万物互联的广泛需求,5G将在更多样化的业态领域满足用户的数字生活和生产需求,更多的支持以智能制造、市政、医疗、教育、交通、能源等行业为代表的大量差异化需求,助推行业信息化革命。同时,行业信息化革命也将对基础网络提出更高要求,从而反过来带动5G宏基站和小基站的持续建设需求。(4)技术和创新驱动成为行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网络制式的不断升级和网络覆盖的不断扩大,推动整个行业增长的动力从资源要素驱动转变为技术和创新驱动,科技创新能力正在成为企业构筑竞争优势的关键能力。我国在5G的技术研发方面位居全球领先地位,我国5G专利声明数量份额位居全球第一,以企业为中心的5G专利占全球5G专利总量的三分之一。通过长期的技术积累我国企业已掌握了5G相关核心技术,标准制定能力显著增强,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及国际标准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2、行业挑战(1)外源性风险带来不确定性移动通信技术已经由过去的单点突破进入到协同推进、群体性演变的快速发展期,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与全球产业链息息相关。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国际经贸摩擦等外源性风险的持续,成为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作为通信网络大国,虽然已在多个领域构筑了竞争优势,但相关技术与市场发展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未来行业内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面临一定风险。(2)市场份额集中,扩张难度上升国内的移动通信核心网络设备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大,从而导致了市场份额的高度集中化,特别是在系统设备领域,个别巨头占据行业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近年来因国际政策环境的影响,短期内造成国内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加剧,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为了抢占更多份额,行业内竞争激烈,扩张难度持续提升,行业整体面临利润压缩和业务升级的挑战。如果未来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将对业内企业的产品价格、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行业内企业出现业绩下滑的风险。虽然我国已于2019年实现了5G商用,但目前5G技术仍处在发展的初期,相关技术体系仍在持续更新演进,相关行业应用仍处在市场化导入阶段,大规模推广落地的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3)部分关键部件亟需实现自主可控现阶段,无论是移动通信网络产品还是行业应用领域,我国移动通信产业上下游各环节协同不够,自主生态并不完备,对国外部分关键技术和元器件还存在一定依赖,尤其是半导体等核心零部件,这既可能制约行业的发展,也可能对信息通信安全产生威胁,亟需实现关键部件的自主可控。五、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1、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5G的演变移动通信是当今全球信息产业最具活力的发展领域之一,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数保持着持续增长,大幅带动了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的迅猛发展。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技术走过了第一代模拟技术(1G)、第二代数字技术(2G)、第三代宽带数字技术(3G)和第四代移动互联网技术(4G),并处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阶段。(1)1G到2G时代:GSM与CDMA之争2G之前,第一代移动通信处于技术和产业的碎片化状态,未形成大规模应用。1989年,欧洲主导的新一代的泛欧洲通信系统标准被确定,即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标准推出,其技术核心是时分多址技术(TDMA),优点是易于部署,支持国际漫游、提供话音、短信和低速数据服务。1991年,爱立信和诺基亚率先在欧洲大陆上架设了第一个GSM网络,此后迅速扩展到全球,成为真正的“全球通”。在欧洲大力发展GSM标准的同时,美国的高通布局码分多址技术(CDMA),并形成IS-95标准,其技术特点是采用扩频码实现多用户同时传输,使得网络容量明显提升。采用CDMA技术的网络系统后续在香港、韩国等多个地区部署,在全球形成与欧洲的GSM标准竞争的格局。每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更新迭代,都拉动了一大批产业链的崛起,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2G时代,爱立信和诺基亚迎来了飞速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商和手机厂商。1994年,我国引入了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GSM,但当时中国通信市场上的技术、产品、设备、终端、芯片、仪器仪表等设备几乎全被诺基亚、朗讯、摩托罗拉、飞利浦、爱立信、高通等国际巨头垄断。(2)3G时代:更多国家、组织积极参与制定移动通信技术标准随着数据业务的应用和数据速率提升的需求,欧洲于1996年率先建立了UMTS论坛以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与产业化的发展,并与日本等原本推行GSM标准的国家联合起来成立了3GPP组织,负责制定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此后,UMTS确定以WCDMA技术作为无线电传输部分的基础技术。与此同时,在1996年至1998年间,高通代表美国等企业推出了IS-95的升级版本CDMA2000,中国企业也自主研发提出了TDSCDMA。2000年,经ITU确认,WCDMA、CDMA2000和TD-SCDMA均被确立为3G国际标准。国内的3G牌照直到2008年年底才发放,并分别由中国移动部署TDSCDMA网络、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部署更为成熟的CDMA2000、WCDMA网络。但近十年的等待消耗了国内3G产业链上大量中小型公司的投入,国内唯有少数通信厂商坚持投入TD-SCDMA,而爱立信、诺基亚等厂商则以研发全球通用的成熟的WCDMA技术为重点。(3)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趋向统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移动状态下宽带数据业务的需求日益凸显,而3G的CDMA技术在进一步扩大带宽、提升容量方面复杂度非常高。此时,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脱颖而出,该技术不但能有效抵抗多径干扰,复杂度也比CDMA低,便于带宽的灵活扩展,并已在局域网技术中率先使用。2008年,3GPP提出了长期演进技术(LTE),LTE技术以OFDM为基础特征,同时引入多天线和MIMO技术提升频谱效率和系统容量。基于对频谱不同的利用方式,LTE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用于成对频谱和非成对频谱。2010年10月,欧美国家提出的LTEFDD和我国提出TD-LTE正式被ITU认定为两大4G国际标准。2013年12月,我国工信部正式向中国移动发放TD-LTE牌照,向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TD-LTE和LTEFDD两张牌照。中国移动主要部署和经营TDLTE网络,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部署LTEFDD为主的融合组网。在4G时代,以华为、中兴通讯为首的国产通信设备厂商开始超越国际电信厂商,摩托罗拉、阿尔卡特、朗讯等曾经风光无限的国际电信巨头们纷纷退出历史舞台。(4)5G时代:全球统一标准以往移动通信技术标准的不统一为各大软硬件厂商、运营商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在5G时代统一全球标准成为了通信行业绝大部分参与者的共识。经过3G、4G时代标准制定工作的发展,由ITU发布定义和指标需求,由各大标准化组织和厂商进行研究,再在3GPP框架内进行讨论、谈判、确认,最后由3GPP向ITU进行提案,成为了通信行业普遍认可的确认通信技术标准的方式。2015年,ITU公布5G技术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指标;2017年12月21日,在3GPPTSGRAN(无线接入网)第78次全体会议上,5GNR首发版本正式冻结并发布;2018年6月13日,3GPP5GNR标准SA(Stand-Alone,独立组网)方案在3GPPTSGRAN第80次全体会议上正式完成并发布,这标志着首个真正完整意义的国际5G标准正式出炉。从全球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情况来看,新一代的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一般每隔约十年左右进行一次更迭。移动通信技术的代际跃迁使系统性能呈现指数级提升,从1G到2G,移动通信技术完成了从模拟到数字的转变,在语音业务基础上,扩展支持低速数据业务;从2G到3G,数据传输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峰值速率可达2兆比特/秒(Mbps)至数十Mbps,支持视频电话等移动多媒体业务;4G的传输能力比3G又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峰值速率可达100Mbps至1吉比特/秒(Gbps)。相对于4G技术,5G以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峰值10Gbps以上的带宽、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将实现网络性能新的跃升,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引发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物联网设备的海量连接以及垂直行业应用的广泛需求。2、5G技术带来移动通信领域新的变革前几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满足“人”的通信、上网、社交等需求,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ITU早在2015年9月就对5G的三大典型应用场景进行了定义,分别为增强型移动带宽(eMBB)、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和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其中,增强型移动带宽主要针对4K/8K超高清视频、VR/AR等大带宽应用,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主要针对远程机器人控制、自动驾驶等生产操作类应用,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主要针对低速率的大规模物联网连接。与4G及以前的通信技术相比,5G移动通信最大的特点在于下游应用场景不再局限于消费类场景,而是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将应用领域延伸到各个行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5G应用场景的扩大,带来了两大变化:一是5G将面向制造、交通、能源、医疗以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城市产业等多个领域,从而极大地扩展了5G下游的细分市场;二是5G面向多个垂直行业的扩展,将催生各行各业对5G行业专网的需求。根据企业用户的需要,行业专网可以采取企业独立建网或依托运营商公共网络构建虚拟专网等两种路径,未来5G移动通信行业的市场参与者可能不再局限于通信运营商,而是形成运营商和其他行业专网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两者并存的格局。六、 我国5G技术发展及商业化进程1、技术标准研制与规模试验中国经济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传统的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边际效应递减,而5G作为新一代基础设施将给各行各业带来改变,助推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革命,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尽早发放5G牌照,推动5G大规模商用,将对5G产业有巨大促进提升作用,产业的成熟由市场推动,投入越多,使用越多,技术和产品将不断完善,产业则越成熟。因此,5G作为我国力争实现全球领先的国家战略高地,得到国家各部委和相关行业内国际领先企业的强力推进。2013年2月,工信部、发改委和科技部共同成立IMT-2020(5G)推进组,通过牵头组织5G试验,支持5G从技术到标准的转化。2016年1月7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启动5G技术研发试验,标志着中国5G发展进入技术研发及标准研制的关键阶段。我国自2017年启动5G网络场外试验,2018年开始5G规模试验,随着R15NSA和SA标准冻结,意味着5G产业化进入全面冲刺阶段。2、业务推广与正式商用2019年1月,我国5G规模试验基本完成,5G基站与核心网设备达到预商用要求,开始进行业务推广;2019年6月,工业与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及中国广电颁发5G商用牌照,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成为自韩国、美国、瑞士和英国之后,全球第五个开通5G服务的国家;2019年底,我国已完成19.8万站5G基站建设,5G用户突破5,000万,中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5G商用地区。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运营商对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与部署以及终端应用生态的蓬勃发展,国内5G实现了快速的普及与增长。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移动经济发展报告,中国已成为5G应用的全球领导者之一,2020年中国5G连接数占全球5G连接数的87%。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5G基站总数142.50万站,基站数量全球排名第一。七、 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就是以企业利益为根本取向和最高目标来处理营销问题的观念。它包括以下几种。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是一种最古老的营销管理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总是接受任何他能买到的价格低廉的产品。因此,企业应当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低成本和大众分销。持生产观念的企业的典型口号是:“我们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生产观念在西方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工业化初期,市场需求旺盛,整个社会产品供应能力则相对不足。企业只要扩大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就能盈利,而不必过多关注市场需求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观念为众多企业所接受。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导致企业奉行生产观念。这就是某种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成本很高,必须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来扩大市场。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在物资紧缺的年代也许能“创造辉煌”,但随着生产的发展、供求形势的变化,这种观念必然使企业陷入困境。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高性能和具有某些特色的产品。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精益求精。持产品观念的公司假设购买者欣赏精心制作的产品,相信他们能鉴别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并愿意出较高价格购买质量上乘的产品。这些公司的经理人员常迷恋自己生产的产品,而不太关注市场是否欢迎。他们在设计产品时只依赖工程技术人员而极少让消费者介人。产品观念和生产观念几乎在同一时期流行。与生产观念一样,产品观念也是典型的“以产定销”观念。由于过分重视产品而忽视顾客需求,这两种观念最终将导致“营销近视症”。如铁路行业以为顾客需要火车而非运输,忽略了航空、公共汽车、卡车以及管道运输的日益增长的竞争;计算尺制造商以为工程人员需要计算尺而非计算能力,忽视了袖珍计算器的挑战,其最终结果是产品被市场冷落,经营者陷入困境甚至破产。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或销售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有一种购买情性或抗衡心理,若听其自然,消费者就不会大量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因而营销管理的中心是积极销售和大力推广。执行推销观念的企业,称为推销导向企业。其口号是:“我们卖什么,就让人们买什么。”推销观念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各国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盛行,因此商品产量迅速增加,整个市场供过于求,卖主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1929年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前后历时5年,堆积如山的货物卖不出去,市场极度萧条。这种现实使许多企业家认识到,企业不能只顾生产,即使有物美价廉的产品,也要努力推销才能保证被人购买。在推销观念指导下,企业相信产品是“卖出去的”,而不是“被买去的”。他们致力于产品的推广和广告活动,进行无孔不入的促销信息“轰炸”,以求说服甚至强制消费者购买。与前两种观念一样,推销观念也是建立在以企业为中心,“以产定销”,而不是满足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基础上的。八、 5G移动通信标准演进及核心技术体系1、5G技术标准的演进在5G技术标准演进进程上,3GPP已于2018年冻结了5G第一版R15标准;2020年7月,3GPP宣布R16标准冻结,标志5G第一个演进版本标准完成;2019年末,R17标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已于2022年3月制定完成,预计可能在2022年6月底之前冻结。(1)R15技术标准及相应的5G网络性能R15标准具体由NSA(Non-Stand-Alone,非独立组网)、SA(Stand-Alone,独立组网)等部分组成。NSA标准的组网模式利用现有的4G基础设施进行5G网络的部署,主要特点是部署5G接入网(基站),而继续使用4G核心网,5G与4G网络仅在接入网的层级互通,而5G终端需要对5G接入网和4G接入网进行双连接。NSA标准的推出主要是考虑运营商现有4G网络向5G演进的需要,避免在5G初期投资规模过大。NSA组网模式可依托4G生态规模支持5G的eMBB应用场景,但是其网络能力不足以支撑全行业全场景的5G应用,因此仅作为过渡部署方式。SA标准组网模式下,核心变化在于使用了独立的5G接入网与核心网,同时为了与4G网络长期并存,5G与4G可在核心网的层级互通。相对于2/3/4G,5G核心网基于云原生和SBA服务化架构,能够敏捷高效地创建“网络切片”,不同的切片对应不同的行业应用场景,且5G核心网的用户面和控制面彻底分离,UPF(用户面功能)实现下沉和分布式部署,实现了用户面功能与边缘计算的完美集成,并分布式部署于接入网侧、本地侧、汇聚侧和核心侧。SA组网模式下,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技术的使用,将推动5G移动通信业务从2C市场向2B市场拓展。 由于当前5G频段主要分布在3GHz-30GHz的中高频段范围,而4G频则覆盖了900M-3GHz的较为广泛的低频段范围,且部分4G低频段频谱也正在根据网络发展需要向5G重耕,从全球范围看,4G和5G都将长期共存。(2)R16技术标准及相应的5G网络性能5GR15标准的制定旨在满足5G的基本功能,重点面向增强移动宽带场景,仅具备支持超可靠低时延场景的基本功能,对于一般的消费级应用(如手机)已经够用,但离“万物互联”的工业级应用还远远不够。5GR16标准则围绕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和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两类重要的应用场景和能力都进行了补充和完善,5G网络开始从“能用”到“好用”转变,并在新能力拓展、已有能力挖掘、运维降本增效三方面进一步增强了5G的服务应用能力。相比R15,R16标准的关键性能、网络基础能力以及行业应用能力均显著提升。总体而言R16是对R15的全面增强,并且相对更侧重于uRLLC应用场景,进一步增强了5G服务于各行各业的能力。2019年12月,3GPPRAN工作组第86次全会在西班牙的锡切斯召开,对3GPP5G第3个版本(R17)的技术演进路线进行了规划和布局,围绕“网络智慧化、能力精细化、业务外延化”三大方向设立了23个标准立项。具体来看,上述23个标准立项涵盖面向网络智能运维的数据采集及应用增强,面向赋能垂直行业的无线切片增强、精准定位、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