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 第二课时教学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6059798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中石兽 第二课时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河中石兽 第二课时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河中石兽 第二课时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瓦房店市第三十六初级中学 ( 语文 )学科教学案年 级七年级内 容河中石兽课时1执笔人李琳审核人王秀敏庞佳时间2013年 月 日姓 名班 级组名角色第一部分 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 读通课文,注意文言文朗读停顿;积累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学会积累文言常用词语2、过程和方法目标 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学习重点:结合书下注解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学习难点:掌握有关文言常用词语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第二部分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内容,配置相应练习题,含基础、能力、适当提高三个档次,指导学生小组间交流研讨,找出共性问题)1、朗读课文,质疑: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2、找出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寻找经过人物寻找地点结果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二、课堂学习研讨(1、组间交流研讨预习导学中悬而未解的问题,有教师预设的问题也有通过预习交流发现的问题。2、教师点拨,学生交流研讨)(一)感知: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的办法?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二)探究:这个故事说有了一个什么道理?三、当堂训练巩固(1、检测课前预习及课堂学习研讨的具体情况,配适当检测题。(学生互评,教师巡视点评)2、反复训练巩固通过研讨及检测发现的共性问题。3、生成能力拓展性问题,指导学生交流研讨,师生研讨,教师点拨)(一)填空1、本文选自 一书,这是( )所作的一部( )小说。2、本文作者是( )朝的( ),字( ),学者,是( ) 的总篡官。 3、用文中的句子写出本文的主旨(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山门圮于河( ) 僧募金重修 ( ) 棹数小舟 ( ) 曳铁把 ( ) 是非木柿 ( ) 湮于沙上 ( ) 不亦颠乎 ( ) 啮沙为坎穴 ( ) 反溯流逆上 ( ) 可据理臆断 ( ) (三)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4、一老河兵闻之 5、至石之半 6、求之下流,固颠 7、然则天下之事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尔辈不能究物理。 3、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4、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课堂小结:1、学生小结:2、教师小结: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知其一,不知基一,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作出推想,而要根据实践情况作出判断。四、课后拓展延伸(含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课后二题选做:课后三题教师评语:(教师批改,包含课前预习导学内容和课堂训练巩固内容)第三部分 课后反思1、学后记:(要求:可写收获,也可记课上生成的方法与规律性知识,或问题整理等) 2、教后记:(1、提炼交流研讨和课上检测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教学案编写中通过教学发现的问题,为教学案的循环使用做准备。2、尤其要注意反思指导学生预习的措施、方法是否恰当,注重总结预习的效果。)第四部分 家长签字:名言警句: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