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学作品测试题

上传人:xu****iu 文档编号:159634445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学作品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学作品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之文学作品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复习测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江 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1本诗为作者晚年寓居金陵钟山所作,从诗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_(二三)1扣住“恬淡、萧散”之意作答即可。(如宁静、淡远等)2有人认为本诗写景开阔宏大而意境却空明幽淡,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_2抓住景物特点作分析,指出其特点,联系作者的心境说出诗的意境即可。 (二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梅 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时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答:_(二四)王安石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反用前人之意。这首古乐府诗不过就梅花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则以“凌寒”一句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纯客观的描写。 (二五)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西 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注,臣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把帘子挂起。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诗的前两句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 答:_(二五)1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_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l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景象。 (二六)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咏 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答:_(二六)1主旨: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答:_ 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17 (二七)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南 乡 子苏轼梅花词和杨元素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注 这首词是苏轼任杭州通判时(1074年初春),与杭州知州杨元素的唱和之作。1填空:这首“梅花词”共56言,竟不见_,但通篇透露着_的讯息,称得上“不着一字,尽显风流”。(二七)1一个“梅”字梅花报春2简答:“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它与上片起首“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有什么联系? 答:_2以味觉替代视觉,暗写“梅子”已初挂枝头,颇有新意。照应了上片起首描写的梅花盛开的情景。 注:“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寒雀争闹枝头,侧面表现梅花之盛。 (二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 平 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接注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急,故应难看梅花。 注按:ru,揉搓。全词写了词人三个生活阶段赏梅的情景和心情,请结合作者的身世,谈谈你的理解。答:_少女时期:_(二八)少女时期:将梅花插入鬓角,“梅花醉”实为人沉醉其间,表现词人欣喜而无忧无虑的心态。 中年时期:_中年时期:面对梅花,“感时花溅泪”,终曰没有好心情,只能清泪洒衣,表现了词人历经家国沧桑之后的内心伤痛。 老年时期:_老年时期:飘流天涯,华发满头,晚年风急,人衰花亦残,表现了词人晚年景况的孤苦、凄凉。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风景如画的韦姆兰(瑞典) 塞尔玛拉格洛芙 当我们听到陌生人信誓旦旦地说韦姆兰很美的时候,我总是有些不悦,我确信他们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取悦于我。不错,韦姆兰是很美,但是,如同过去常说的,作为旅行者,他们应该专门去一趟,呆上短短的几天,亲眼看一看它的美景,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可能不得不说,韦姆兰也是一处有缺陷的美景吧?大自然曾经坐在画架上,开始创造某种独具特色的景色,但是工作当中感到厌烦了,没画完就抛到一边,以后想起来才整理好。人们可能认为它过于劳累了,只在瑞典挪威边境上的科伦山脉的西侧创造了宏大、奇特的美丽。当它造韦姆兰的时候,肯定疲倦了。它只搞了一个很好的基本构想,有过类209似挪威的思路,幽长的峡谷、湍急的河流、高耸入云的山脉,但是如刚才说过的那样,它一直没有把基本设想变成现实。山谷与河流,那里有,但从来没有巍巍群山。无论人们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匍匐的山丘,它们从来没有达到高山的标准。人们多么想抓住它们弯曲的脖子,把它们提高一段。它们又宽又大,肯定有勇气升高一步。 我说这些要干什么呢?啊,我想使人知道,韦姆兰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完美无缺的美景,尽管这些特征都是获得人们崇尚所不可缺少的。它既不是希腊,也不是瑞士或埃及,它有更多的极普通的风貌。它可能很美,但美得特殊。我们可能看到过各种各样的面孔,但是只有我们在极大的成功时,或者在假面舞会上,更多的是当这些面孔的主人遇到困难或感到疲倦的时候,只有这个时候,这些面孔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时候它们一下子获得了超过其他人的有着真正严肃特征的美。我们大家肯定都知道其原因,那是因为注入了灵气。 但是风景不是没有灵魂吗?没有,当然没有。不过,毕竟我不十分肯定是这个原因。去年夏天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外出几个月后于八月底回到了家乡。刚到家的那几天,天气阴冷、多风。韦姆兰凄惨、丑陋,我对自己说,多可怕,我们的山那么低矮,我们的农田和原野那么没有色彩,一切都是那么枯燥无味。我想到了夏天涌入这块宝贵、令人赞叹的土地上的成千上万的旅游者。这些山和农田肯定认为,我们大家都疯了,让客人就看这些东西。 但是八月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迎来了九月,天气变得平静、温暖,阳光明媚,早晨有一点雾,但是太阳一出来,马上烟消云散。留下的很多东西,给这块仁慈的土地编织了一块美丽的锦缎。 然后韦姆兰曰复一曰地静卧在明亮、柔和、粉色和蓝色的薄纱里,纱是那样的纤薄,人们永远无法看清它们,只有那原野可以着上薄纱的色彩。同时,湖泊变成乳白色,群山显得更高,轮廓变得更加明晰,田野闪着金色或绿色,当人们顺着长长的山谷望去,顿时觉得它们是真正的天堂,它们的形状和色彩都是那么令人神往。 我们确信,这样的美景会永远存在下去,我们呼唤所有的意大利旅行家,所有的阿尔卑斯山攀登者,所有向往南海诸岛的人们,他们切不可忽略其他的地方。他们一定要来这里,看一看韦姆兰,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更漂亮。 啊,当太阳和韦姆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又会出现另一种景象。1作者听到陌生人说韦姆兰很美的时候,为什么“总是有些不悦”? 答:_(十九)1那些陌生人没有去韦姆兰亲身体验过它的美,故作者认为他们这样说只是为了取悦于他。2第三段写道“韦姆兰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完美无缺的美景”,但作者认为韦姆兰“美得特殊”,为什么? 答:_2韦姆兰的美是有着真正严肃特征的美,是一种在普通之中注入了灵气的美。3作者认为没有什么地方比韦姆兰更漂亮,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根据文意,说说“这样的美景会永远存在下去”一句的含义。 答:_3表现了作者对家乡这片土地的挚爱之情。有灵魂的美、朴实的美,充分利用外界条件展示自己的美就能永存。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A D A文章设置了一个悬念,即一开始,被称做“很美”的韦姆兰并没有显示出它的美来,只是到后来才撩开面纱,让人觉得美不胜收。 B大自然在创造韦姆兰的时候,没有把基本设想变成现实,所以韦姆兰也是一处有缺陷的美景,作者为此感到非常遗憾。 C在第三段中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来表现韦姆兰与众不同的特殊美。 D第四段中写八月底的韦姆兰凄惨、丑陋,这是用欲扬先抑的方法为下文写九月的韦姆兰的美蓄势。 E在这篇文章中,美就像是一位姗姗来迟的贵宾,但一旦到来便令人难忘。作者这样写,在于告诉人们,鉴赏美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等待的过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我非画家冯骥才 近曰画兴忽发,改书桌为画案,开启了尘封已久的笔墨纸砚,友人问我,还能如先前那样随心所欲么? 我曾有志于绘画,并度过了15年的丹青生涯,后迫于文革剧创,欲为民族记录心灵历程,遂改道易辙,步入了陌生的文坛。然而,叫我离开绘画又何其难。 画者练就了一双画眼。大千世界各种形象随时随地、有光有色流过眼前,偶有关感,即刻被这双眼捉住,尽情地痴醉其间,这是何等的快乐。这些快感一层层积存心中,闲暇时便一片片翻出来看,这又是何等美妙的享受。时而,浩阔深幽的心底,会悠然浮起一幅画来,它不是那些眼见过的画面,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我不过没有时间将它形之于纸,却常常这样完成了绘画所必需的全部思维过程。 文学的思维也包含着绘画的思维。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无论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到看到细节,方能落笔。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所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绘画是用笔墨写作,画中一点一线,一块色调,一片水墨,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同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210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万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文学给予我画的,只是更凝聚的境界,更自由的联想,还有文学的本质要求:不重复。 绘画允许重复,文学不允许重复。 在一种艺术里待久了,易生麻木,令人称之为:感觉疲劳。自己创造的,愈有魅力,愈束缚自己。与之疏远一段时间,相隔一段距离,反而能更好地感觉它;艺术的表现欲望,压抑它反倒能成全它。这样,每每写乏了,开砚捉笔,展纸于案,皎白一张纸上好似布满神经,锋毫触之,敏感异常,仿佛指尖碰到恋人的手臂,这才是绘画的最佳状态。放笔纵墨,久抑心中的形象便化作有情感、有呼吸、有灵性的生命,活脱脱呈现出来。 艺术,对于社会人生是一种责任方式,对于自身是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 我为文,更多追求前者;我作画,更多尽其后者。 至于画风画法,欲言无多,一任自然而已。风格是二种气质,或是一种生命状态,风格无法追求,只有听任生命气质的充分发挥。若以技法立风格,匠也。 友人说,我还是不愿意你成为画家。 我笑而不答。画家这两个字,对于绘画本身无从帮助。l.第l自然段中的“先前那样随心所欲”具体指什么? 答: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二)1步人文坛前的15年那样自如地作画。2第5自然段中写道:“画非画,文非文”,在作者心目中,这“画”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这“文”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文中又写道:“画同文,文亦画”,作者的意思是说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字数连标点不超过方格数)2(1)片断静止的文学;(2)绵延不断的画面;(3)文学创作和绘画本质相同。3“友人说,我还是不愿意你成为画家”,“我笑而不答”。到底作者愿意什么?为什么? 答:_3(1)作者愿意既为文,又作画,而不在乎画家、作家的头衔;(2)因为为文是作者对社会人生尽责任的方式,作画是作者自身一种深刻的生命方式。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说“我非画家”,是由于他已离开绘画而步入了文坛,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比绘画大。 B“这才是一幅真正的画”是说这心中的“画”,是完成了绘画创作的全部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C本文语言流畅,挥洒自如。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比喻、反复、排比、对偶等辞格的运用,乃至文言词语句式的调度都恰到好处。 D“仿佛指尖碰到恋人的手臂”,比喻艺术表现欲望受压抑时绘画的最佳状态。 E本文运用比较手法纵谈绘画与文学创作的联系,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和哲理色彩。4A、D。A作者没有离开绘画,也没有比较哪个成就大;D比喻艺术表现欲望,受抑一段时间后能更好地感受到创作灵感、冲动和激情。资料来自:悦考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