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远程智能管控系统开发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159594190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53 大小:13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鹰潭远程智能管控系统开发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鹰潭远程智能管控系统开发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鹰潭远程智能管控系统开发项目投资计划书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鹰潭远程智能管控系统开发项目投资计划书目录第一章 项目总论5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5二、 项目背景5三、 结论分析6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7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9一、 市场规模9二、 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10三、 物联网行业发展概况13四、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6五、 整合营销传播18六、 行业壁垒20七、 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21八、 物联网技术智慧工地领域的应用和发展24九、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25十、 远程视频智能管控业务发展概况27十一、 营销环境的特征29十二、 竞争者识别31第三章 人力资源方案36一、 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原则36二、 企业劳动协作38三、 组织岗位劳动安全教育40四、 企业人员招募的方式41五、 企业人力资源费用的构成47六、 工作岗位分析49第四章 公司治理方案53一、 董事长及其职责53二、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56三、 内部监督比较59四、 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60五、 公司治理原则的内容62六、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基本内容68七、 股东大会决议79第五章 选址方案分析81一、 全力破解人才紧缺难题82第六章 企业文化83一、 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原则与内容83二、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88三、 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93四、 企业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98五、 技术创新与自主品牌99六、 品牌文化的塑造101第七章 SWOT分析112一、 优势分析(S)112二、 劣势分析(W)113三、 机会分析(O)114四、 威胁分析(T)115第八章 经济效益121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2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2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3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4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5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2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8三、 偿债能力分析12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0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32一、 建设投资估算132建设投资估算表133二、 建设期利息13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34三、 流动资金135流动资金估算表135四、 项目总投资136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36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37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37第十章 财务管理139一、 应收款项的日常管理139二、 财务可行性评价指标的类型142三、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43四、 短期融资券146五、 短期融资的概念和特征149六、 分析与考核151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总论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鹰潭远程智能管控系统开发项目(二)项目投资人xxx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二、 项目背景根据权威机构IoTAnalytics的统计,2020年排名前五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分别是工业/制造业、交通/运输领域、能源领域、零售业、智慧城市。智慧工地是智慧城市的细分应用领域,是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智慧工地领域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一方面有效支持现场作业及管理人员提高工程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工程质量安全、保障工程进度,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监管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关联整合,实现了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的应用,提升了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是万物互联在建筑行业和监管领域运用的切实体现。这五年,是我市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三次产业比由8.6:57.4:34调整为7.6:50.6:41.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持续保持全省第一,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99家,高新技术企业由51家增加到21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20%、35.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营业收入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54倍、1.32倍。三、 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3353.8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01.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9.69%;建设期利息53.3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9%;流动资金1298.7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8.72%。(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3353.81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265.87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087.94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42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1304.37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120.39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48.95%。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07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5030.77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项目的技术含量较高,其建设是必要的;该项目市场前景较好;该项目外部配套条件齐备,可以满足生产要求;财务分析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综上,该项目建设条件具备,经济效益较好,其建设是可行的。(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3353.811.1建设投资万元2001.801.1.1工程费用万元1363.541.1.2其他费用万元606.331.1.3预备费万元31.931.2建设期利息万元53.311.3流动资金万元1298.702资金筹措万元3353.812.1自筹资金万元2265.872.2银行贷款万元1087.943营业收入万元142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1304.375利润总额万元2827.196净利润万元2120.397所得税万元706.808增值税万元570.269税金及附加万元68.4410纳税总额万元1345.5011盈亏平衡点万元5030.77产值12回收期年4.0713内部收益率48.95%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4720.00所得税后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一、 市场规模1、建筑行业市场规模2010年以来,我国建筑业总产值稳步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以现价口径统计,“十二五”以来建筑业总产值不断提升,但增速由2011年的21.28%连续下跌4年跌至2015年的2.29%,后续又逐步回升和缓慢下降,2021年度增速为11.04%,2010-2021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复合年增长率为9.67%。2、远程视频智能监控市场规模远程视频智能管控业务是“智慧工地”行业下的细分领域,尚无成熟和明确的行业细分,亦无直接的行业市场规模数据。根据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建标201344号),对于工程施工现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和服务费用,通常在安全文明施工费中列支。具体费用的计算方式为:安全文明施工费=计算基数(定额基价)安全文明施工费费率(%)。其中,定额基价的总和即为工程总造价。实践中,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投资方会以工程总造价为基础确定合同金额。安全文明施工费费率则由各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通常在2%-6%之间。2011-2021年,我国建筑业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金额逐年上升,2021年新签合同金额达344,558亿元。根据建筑业企业本年新签合同额、以2%-6%的安全文明施工费费率对我国建筑行业安全文明施工费总额进行测算,2021年建筑行业提取的安全文明施工费在6,891亿元至20,673亿元之间。二、 绿色营销的兴起和实施(一)绿色营销的兴起伴随着现代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人类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毁坏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大自然的报复促使人类猛醒,绿色需求便逐步由潜在转化为现实,消费需求的满足,转向物质、精神、生态等多种需求与价值并重。有支付能力的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赖以形成的推动力,并决定了绿色市场规模的形成与发展。1968年,在意大利成立的罗马俱乐部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等于GDP的上升。1972年6月,联合国首次召开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全球性环保行动计划和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发出呼吁: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计划”。20世纪80年代前,由于我国粮油食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出口产品因保护臭氧层的有关国际公约而受阻,因此,对实施绿色营销开始有紧迫感。中国的绿色工程始于绿色食品开发,1984年在广州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定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开始实施绿色食品标志制度。1993年5月,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除绿色食品外,我国绿色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也已扩展到其他领域。1990年研制成功了高容量,胶体电池;1994年研制成功绿色农药苦参烟碱乳剂,获得日内瓦博览会金奖。1994年,农业部提出了发展绿色食品的三项基本原则,并正式决定采用由太阳、植物叶片、蓓蕾构成的绿色食品标志。1994年3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和环境与发展的总体出发,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1995年年初,全国已有28种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开发,除食品外,其他绿色产品也不断研制成功。随着绿色产品的开发,绿色商店已在一些大城市相继建立。从绿色意识的觉醒、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产业的形成、绿色体制的建立到绿色理论的创建,中国21世纪议程在行动中。(二)绿色营销的实施绿色营销实施的步骤,一般包括树立绿色营销观念、收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绿色营销组合。下面主要简述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1、制定绿色营销战略在全球绿色浪潮兴起的时代,企业应基于环境和社会利益考虑,在搜集绿色信息、分析绿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能够体现绿色营销内涵的战略计划,以便有利于长期发展。绿色营销战略应明确企业研制绿色产品的计划及必要的资源投入,具体说明环保的努力方向及措施。绿色营销战略应以满足绿色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既要满足现有与潜在绿色需求,还要促进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需求的发展。绿色营销战略要导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争取获得绿色标识,制定绿色企业形象战略。绿色营销将带来更高的边际收益,实现合理的“绿色盈利”,从长远看这是绿色营销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2、制定绿色营销组合绿色营销强调营销组合中的“绿色”因素,首先要重视绿色消费需求的调查与引导,产品的开发和经营不仅对社会发展或环境改善有所贡献,而且能有效地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冲破人为设置的“绿色壁垒”,适应“环保回归”热潮。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主要考虑在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产品与包装对环境所造成的干预和影响,力求在生产、消费及废弃物回收过程中降低公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正确有效的绿色渠道是绿色营销的关键环节,不仅要慎选绿色信誉好的中间商,而且要选择和改善能避免污染、减少损耗和降低费用的储运条件。绿色价格应反映生态环境成本,包括产品消耗及环境改善支出,确立环境与生态有价的基本观点,贯彻“污染者付款”原则,促进生态化、低污低耗的绿色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绿色促销要利用传媒和社会活动,传播绿色企业及产品的信息,为企业的绿色表现作宣传。通过赞助、捐赠等对有关环保的组织及活动,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广告要突出绿色产品的特点,突出环保靠全社会的力量,靠每个人的贡献。广告投入和广告频率要适度,防止因广告而造成资源浪费和声、光等感官污染。绿色管理是融环境保护观念于企业营销活动过程中的管理方式,通过全员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自觉地实施绿色营销,切实做好环保工作。三、 物联网行业发展概况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设备,通过网络传输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实现物品信息互联的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内涵不断扩展。现代意义的物联网可以实现对物的感知识别控制、网络化互联和智能处理有机统一,从而形成高智能决策。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物联网白皮书(2011年)中对物联网的概念和内涵界定为: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物联网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由感知、网络和应用层组成的网络架构。感知层(传感器、智能装置、RFID、二维码、执行器)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应用层包括信息处理平台基础设施和各种物联网应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不是对已有信息产业的重新统计划分,而是通过技术和应用创新带动形成新市场、新业态,以物联网应用带动物联网产业是全球各国的主要发展方向。物联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引擎。作为信息通信技术的突破方向,物联网蕴含巨大的增长潜能,能够有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在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将有效提升政府管理效能、基础设施和城市管理水平,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物联网产业长期发展将呈现三大态势:一、产业融合促进物联网形成“链式效应”,体现在基于“物联网+区块链”(BloT)完成产品某一环节的链式信息互通以及基于BloT的更大范围的不同企业间价值链共享。二、智能化促进物联网部分环节价值凸显,体现在端侧的边缘智能化等需求增加,以及业务侧的新型智能化业务应用得到更多发展。三、互动化促进物联网向“可定义基础设施”迈进,与上层应用形成闭环迭代,“可定义基础设施”是指用户可基于自身需求定制物联网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有助于降低物联网应用开发复杂性,推动物联网规模化应用拓展,而物联网规模应用拓展则反向促进可定义基础设施持续升级、能力完备及整合,形成闭环迭代。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性行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等三大外部周期性驱动力,以及行业内部产业生态的形成和服务支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等内生发展动力的共同影响下,全球物联网产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样态都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发布的2020年移动经济(TheMobileEconomy2020)报告显示,未来几年全球物联网产业收入将有大幅提升,从2019年0.34万亿美元将飞速增长到2025年的1.12万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三倍。同时,据GSMA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9%,2020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为126亿个,预计至2025年全球物联网连接数将翻一番,达到246亿个。在全球物联网产业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创新不断涌现、产业规模不断攀升的大趋势下,我国的物联网产业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产业链上下游的迅猛发展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物联网产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产业整体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从2009年起,中国的物联网初创企业融资一直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大量投资资金涌入我国物联网市场,带动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进一步飞跃。截至2020年,我国物联网概念股板块市值已从2016年的4.16万亿,大幅跃升至2020年的8.32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达18.94%。四、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根据物联网白皮书(2020年),物联网行业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双重刺激,将持续高速发展。外部环境方面,全球新冠疫情加速如远程诊疗、智慧零售、智慧社区和家庭检测等物联网应用;2020年国家发改委官方明确新基建范围,物联网成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支撑方面,5GR16标准冻结,从技术层面支持物联网全场景网络覆盖,在此基础上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如5G、LTECatl等蜂窝物联网网络部署重点推进;同时,行业需求也倒逼物联网支持技术加快商用化进程,如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等与物联网结合的相关需求。2020年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的概念首次出现于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新基建”中的“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高度关联,能够为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我国“新基建”的布局,为中国乃至全球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2021年9月,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等八大部门联合印发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指出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社会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更加稳固。上述“行动计划”同时还指出,在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智能交通、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智慧家居等重点领域,加快部署感知终端、网络和平台,形成一批基于自主创新技术产品、具有大规模推广价值的行业解决方案,有力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IPv6在物联网领域的大规模应用;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若干国家物联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带动物联网产业加速向规模化、集约化、高价值发展。五、 整合营销传播(一)整合营销传播的含义1992年,全球第一部整合营销传播(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其作者是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罗伯特,劳特朋。唐E.舒尔茨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定义是:“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经营流程,用于长期规划、发展、执行并用于评估那些协调一致的、可衡量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是以消费者、客户、潜在客户和其他内外相关目标群体为受众的”。按照乔治贝尔奇和迈克尔贝尔奇对唐E.舒尔茨定义的理解,“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战略性的商业流程,用来规划、开拓、执行和评估具备可协调、可测量、具有说服性和持续性的品牌传播(沟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建立与消费者、中间商、潜在消费者、雇员、合作伙伴及其他相关的内部和外部的目标受众的沟通,产生短期的收益回报,并建立长期的品牌与股东价值”。美国广告公司协会(4As)定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的概念,是指在评估如大众广告、直接反应广告、销售促进以及公共关系等多种传播工具的重要作用时,更充分认识到将这些工具综合运用所带来的附加价值,即整合运用后所带来的信息的清晰度、持续性和传播影响力的最大化”。可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内涵是以消费者为核心,综合、协调使用各种传播方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信息,实现与消费者沟通,迅速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建立长期的关系,更有效地达到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的营销目标。亦即,整合营销传播是整合各种促销工具,如广告、人员推销、公关、销售促进、直复营销等,使其发挥更大的功效的活动过程。(二)整合营销传播中受众接触的促销工具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营销企业必须了解各类沟通或促销工具,并知晓如何使用它们来传递公司或品牌信息。这就客观要求营销企业必须明晰每种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促销工具与目标受众沟通时的价值所在以及它们如何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方案。(三)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与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因此必须能够融合其中。六、 行业壁垒1、技术壁垒远程智能管控服务从先期设计研发到实施交付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作,需要企业具备雄厚的研发力量,拥有稳定、精准的硬件设备,才能满足终端用户对远程视频监控的服务质量、设备性能稳定性、适用性等要求。2、品牌壁垒企业在行业内的经营业绩和从业经验,以及由此在三大运营商、终端用户中形成的品牌效应,是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的重要因素。三大运营商和终端用户一般倾向于选择具备技术实力、服务经验丰富、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供应商。企业需要较长时间积累品牌影响力,才能拥有稳定的客户群。3、专业人才壁垒远程智能管控服务属于综合性业务,对团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不仅需要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系统开发等专业研发人才,还需要高素质的管理、运维、销售和客服人才。企业只有经过长期的培养和筛选,才能拥有一批熟练、合格的专业人员,而新进入企业需要较长的时间培养、积聚及挖掘一支高素质、全面的专业团队,因此存在一定的人才壁垒。4、资金和规模壁垒远程视频监控技术服务供应商主营业务成本主要由材料成本和折旧摊销成本构成,随着服务项目数量的增长,业务规模效应显现,固定资产折旧、运维等单位成本逐渐下降。新进入企业所投入的研发、人员、设备等成本开支较大,同时三大运营商回款周期相对较长,需要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垫付运营资金,因此资金实力弱和生产规模小的企业,在承接项目时处于明显弱势。七、 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就是以企业利益为根本取向和最高目标来处理营销问题的观念。它包括以下几种。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是一种最古老的营销管理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总是接受任何他能买到的价格低廉的产品。因此,企业应当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低成本和大众分销。持生产观念的企业的典型口号是:“我们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生产观念在西方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工业化初期,市场需求旺盛,整个社会产品供应能力则相对不足。企业只要扩大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就能盈利,而不必过多关注市场需求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观念为众多企业所接受。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导致企业奉行生产观念。这就是某种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成本很高,必须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来扩大市场。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在物资紧缺的年代也许能“创造辉煌”,但随着生产的发展、供求形势的变化,这种观念必然使企业陷入困境。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高性能和具有某些特色的产品。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精益求精。持产品观念的公司假设购买者欣赏精心制作的产品,相信他们能鉴别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并愿意出较高价格购买质量上乘的产品。这些公司的经理人员常迷恋自己生产的产品,而不太关注市场是否欢迎。他们在设计产品时只依赖工程技术人员而极少让消费者介人。产品观念和生产观念几乎在同一时期流行。与生产观念一样,产品观念也是典型的“以产定销”观念。由于过分重视产品而忽视顾客需求,这两种观念最终将导致“营销近视症”。如铁路行业以为顾客需要火车而非运输,忽略了航空、公共汽车、卡车以及管道运输的日益增长的竞争;计算尺制造商以为工程人员需要计算尺而非计算能力,忽视了袖珍计算器的挑战,其最终结果是产品被市场冷落,经营者陷入困境甚至破产。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或销售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有一种购买情性或抗衡心理,若听其自然,消费者就不会大量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因而营销管理的中心是积极销售和大力推广。执行推销观念的企业,称为推销导向企业。其口号是:“我们卖什么,就让人们买什么。”推销观念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各国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盛行,因此商品产量迅速增加,整个市场供过于求,卖主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1929年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前后历时5年,堆积如山的货物卖不出去,市场极度萧条。这种现实使许多企业家认识到,企业不能只顾生产,即使有物美价廉的产品,也要努力推销才能保证被人购买。在推销观念指导下,企业相信产品是“卖出去的”,而不是“被买去的”。他们致力于产品的推广和广告活动,进行无孔不入的促销信息“轰炸”,以求说服甚至强制消费者购买。与前两种观念一样,推销观念也是建立在以企业为中心,“以产定销”,而不是满足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基础上的。八、 物联网技术智慧工地领域的应用和发展2017年,住建部信息中心发布中国建筑施工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2017)智慧工地应用与发展指出,智慧工地是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基础上的一种支持对人和物全面感知、信息协同共享、决策科学分析、风险智慧预控的新型信息化手段。未来的智慧工地将通过先进技术的综合应用,将获得的各类信息与现场管理进行集成,构建项目建造和运行的智慧环境,推动建筑施工行业更加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2020年7月,住建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利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升级传统建造方式。为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根据权威机构IoTAnalytics的统计,2020年排名前五的物联网应用领域分别是工业/制造业、交通/运输领域、能源领域、零售业、智慧城市。智慧工地是智慧城市的细分应用领域,是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智慧工地领域物联网、5G、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一方面有效支持现场作业及管理人员提高工程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工程质量安全、保障工程进度,另一方面能够促进监管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关联整合,实现了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的应用,提升了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是万物互联在建筑行业和监管领域运用的切实体现。九、 营销活动与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环境通过其内容的不断扩大及其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初,西方企业仅将销售市场视为营销环境;30年代后,将政府、工会、竞争者等与企业有利害关系者也看作是环境因素;进入60年代,又把自然生态、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作为重要的环境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府对经济干预力度的加强,愈加重视对政治、法律环境的研究。环境因素由内向外的扩展,国外营销学者称之为“环境外界化”。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制约因素,营销活动依赖于这些环境才得以正常进行。这表现在:营销管理者虽可控制企业的大部分营销活动,但必须注意环境对营销决策的影响,不得超越环境的限制;营销管理者虽能分析、认识营销环境提供的机会,但无法控制所有有利因素的变化,更无法有效地控制竞争对手;由于营销决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营销管理者无法直接把握企业营销决策实施的最终结果。此外,企业营销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取得,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各种产品,也需要获得消费者或用户的认可与接纳。虽然企业营销活动必须与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相适应,但营销活动绝非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就宏观环境而言,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来自环境的威胁,有效地把握市场机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影响和改变环境因素,创造更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空间。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会造就良好的营销环境,从而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企业营销行为,反之亦然。营销环境与企业的循环互动作用,使营销环境与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菲利普科特勒的“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企业为成功地进入特定的市场,在策略上应协调地使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的手段,以博得外国的或地方的各有关方面的合作与支持,消除壁垒很高的封闭型或保护型市场存在的障碍,为企业从事营销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就微观环境而言,直接影响企业营销能力的各种参与者,事实上都是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按市场营销的双赢原则,企业营销活动的成功,应为顾客、供应商和营销中间商带来利益,并造福于社会公众。即使是竞争者,也存在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因素,在竞争中,有时也会采取联合行动,甚至成为合作者。十、 远程视频智能管控业务发展概况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增长相当一部分来自国家宏观政策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发展方式较为粗放:行业发展主要依靠人力资源与生产资源不断投入的规模扩张模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类污染问题严重,扬尘、噪声污染大,偷工减料、不规范施工等问题频现,施工现场安全管控措施薄弱、事故频发。2012年以来,我国建筑行业房屋市政安全生产事故数量程不断上升趋势,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问题愈发突出。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建筑结构日趋复杂,城市房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突出,管理难度不断增大,事故成因复杂、复合型事故增多,对安全监督检查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行业管控的质量和效率日趋成为质量安全管控领域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逐步成熟为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管控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全新的可能,安全生产的切实需求和科技进步共同推动远程视频智能管控领域的发展。行业监管主体的自身需求方面,针对上述安全生产问题和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的要求,我国出台了多项法规政策对建筑行业工程施工安全进行规范、对政府安全监管能力的提升做出指导:2019年国务院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中提出,要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鼓励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实现全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能力将是未来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监管的必然发展方向。2022年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质量监管水平,依托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和地方各级监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和差异化监督方式,实现“智慧”监督。外部科技进步的影响方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和日趋成熟为监管方式的创新和监管能力的提升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可形成施工现场、建筑结构、工程管理与施工监管的高效协同:通过终端设备采集的数据信息经由网络层传输至系统应用平台,建设、监理、监管等各方可及时准确了解工地现场及过往情况,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和项目监管的效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为工程建设领域监管能力的提升带来了新的可能。上述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监管信息的归集共享和关联整合,实现了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的落地,提升了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是万物互联在建筑行业和监管领域运用的切实体现。十一、 营销环境的特征(一)客观性环境作为企业外在的不以营销者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一般说来,企业无法摆脱和控制营销环境,特别是宏观环境,难以按企业自身的要求和意愿随意改变它,如企业不能改变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但企业可以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制定并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二)差异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宏观环境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不同的企业之间,微观环境也千差万别。正因为营销环境的差异,企业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及其变化,必须采用各有特点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环境的差异性也表现为同一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不同。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很多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性较量”,而这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不同行业与企业的影响并不相同。(三)多变性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营销环境的诸因素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短缺几乎成为社会经济的常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曾遭遇“过剩”经济,不论这种“过剩”的性质如何,仅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言,市场营销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营销环境的变化,既会给企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虽然企业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见未来环境的变化,但可以通过设立预警系统,追踪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四)相关性营销环境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连锁变化,形成新的营销环境,新的环境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与威胁。例如,竞争者是企业重要的微观环境因素之一,而宏观环境中的政治法律因素或经济政策的变动,均能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加入的多少,从而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又如,市场需求不仅受消费者收入水平、爱好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政治法律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十二、 竞争者识别每个企业都要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确定自身的业务范围并随着实力的增加而扩大业务范围。企业在确定业务范围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一定导向支配。企业的每项业务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要服务的顾客群;要迎合的顾客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运用这些技术生产出的产品。企业确定自身业务范围时着眼点不同,业务范围导向就不同,竞争者识别和竞争战略也随之不同。1、产品导向与竞争者识别产品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限定为经营某种定型产品,在不从事或很少从事产品更新的前提下设法寻找和扩大该产品的市场。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产品导向指企业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既定的,而购买这种产品的顾客群体和所要迎合的顾客需求却是未定的,有待于寻找和发掘。在产品导向下,企业业务范围扩大指市场扩大,即顾客增多和所迎合顾客的需求增多,而不是指产品种类或花色品种增多。实行产品导向的企业仅仅把生产同一品种或规格产品的企业视为竞争对手。产品导向的适用条件是:市场的产品供不应求,现有产品不愁销路;企业实力薄弱,无力从事产品更新。当原有产品供过于求而企业又无力开发新产品时,主要营销战略是市场渗透和市场开发。市场渗透是设法增加现有产品在现有市场的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开发是寻找新的目标市场,用现有产品满足新市场的需求。2、技术导向与竞争者识别技术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限定为经营以现有设备或技术为基础生产出来的产品。业务范围扩大指运用现有设备和技术或对现有设备和技术加以改进而生产出新的花色品种。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技术导向指企业的生产技术类型是确定的,而用这种技术生产出何种产品、服务于哪些顾客群体、满足顾客的何种需求却是未定的,有待于根据市场变化去寻找和发掘。实行技术导向的企业把所有使用同一技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视为竞争对手。适用条件是某具体品种已供过于求,但不同花色品种的同类产品仍然有良好前景。与技术导向相适应的营销战略是产品改革和一体化发展,即对产品的质量、样式、功能和用途加以改革,并利用原有技术生产与原产品处于同一领域的不同阶段的产品。技术导向未把满足同一需要的其他大类产品的生产企业视为竞争对手,易于发生“竞争者近视症”。例如,钢笔的竞争产品包括圆珠笔、铅笔、墨水笔、毛笔和电脑等。当满足同一需要的其他行业迅猛发展时,本行业产品就会被淘汰或严重供过于求,继续实行技术导向就难以维持企业生存。3、需求导向与竞争者识别需求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确定为满足顾客的某一需求,运用可能互不相关的多种技术生产出分属不同大类的产品去满足这一需求。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需求导向指所迎合的需求是既定的,而满足这种需求的技术、产品和所服务的顾客群体却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变化而变化。根据需求导向确定业务范围时,应考虑市场需求和企业实力,避免过窄或过宽。过窄则市场太小,无利可图;过宽则力不能及。例如,铅笔公司若将自身业务范围定义为满足低年级学生练习硬笔字的需求则太窄,其他的铅笔市场被忽视;若定义为满足人们记录信息的需求则太宽,衍生出许多力不能及的产品,如电脑、录音机等。实行需求导向的企业把满足顾客同一需求的企业都视为竞争者,而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技术、提供何种产品。适用条件是市场商品供过于求,企业具有强大的投资能力、运用多种不同技术的能力和经营促销各类产品的能力。如果企业受到自身实力的限制而无法按照需求导向确定业务范围,也要在需求导向指导下密切注视需求变化和来自其他行业的可能的竞争者,在更高的视野上发现机会和避免危险。需求导向的竞争战略是新产业开发,进入与现有产品和技术无关但满足顾客同一需求的行业。4、顾客导向顾客导向指企业业务范围确定为满足某一群体的需求。业务范围扩大指发展与原顾客群体有关但与原有产品、技术和需求可能无关的新业务。对照确定业务范围的四方面因素可知,顾客导向指企业要服务的顾客群体是既定的,但这一群体的需求有哪些,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和产品是什么,则要根据内部和外部条件加以确定。实行顾客导向的企业把满足同一顾客群体的企业都视为竞争者,而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技术、提供何种产品、满足顾客的何种需求。顾客导向的适用条件是企业在某类顾客群体中享有盛誉和销售网络等优势并且能够转移到新增业务上。换句话说,该顾客群体出于对公司的信任和好感而乐于购买公司增加经营的与原产品生产技术上有关或无关的其他产品,公司也能够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促销新产品。顾客导向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企业在原顾客群体中的信誉、业务关系或渠道销售其他类型产品,减少进入市场的障碍,增加企业销售和利润总量。缺点是要求企业有丰厚的资金和运用多种技术的能力,并且新增业务若未能获得顾客信任和满意将损害原有产品的声誉和销售。5、多元导向多元导向指企业通过对各类产品市场需求趋势和获利状况的动态分析确定业务范围,新发展业务可能与原有产品、技术、需求和顾客群体都没有关系。如宝洁公司经营幼儿食品,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经营啤酒、饮料和冷冻食品等。实行多元导向的企业把所选定业务范围内的所有同类企业都视为竞争者。适用条件是企业有雄厚的实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跨行业经营的能力。多元导向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和抓住市场机会,撇开原有产品、技术、需求和顾客群体对企业业务发展的束缚;缺点是新增业务若未能获得市场认可将损害原成名产品的声誉。第三章 人力资源方案一、 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原则为了使组织结构形成一个系统整体,有效、顺利、合理地发挥作用,需要掌握组织结构设计后的实施原则,(一)管理系统一元化原则一个管理人员所能指挥、监督的人数是有限的。管辖人数的多少应根据下级的分散程度、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工作内容、下级的能力、上级的能力、标准化程度等条件来确定。一般来说,从事日常工作,可管辖15-30人;从事内容多变、经常需要作出决定的工作,可管辖3-7人。(二)明确责任和权限的原则1、责任和权限的定义。所谓责任,是指必须完成与职务相称的工作义务。所谓权限,是指完成职责时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有时未经上级允许)自由行使的权力。责任就是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数量的程度;权限就是完成工作职责时,应采用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去实现目标。责任与权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应授予不带责任的权限,也不应行使没有权限的责任。为了履行职务,必须明确每个人应负的责任,同时也必须授予其应有的权限。2、明确责任和权限。管理人员(上级)应尽可能把责任委托给下级并授予所需的权限,这种组织就有灵活性,有利于下属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当然上级也要注意,即使已把责任和权限委任给下级,也应当负起监督、指导、检查的责任,不能一推了之。(三)先定岗再定员的原则定编、定岗、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定编是指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以及各层级职能和业务部门的设置;定岗是指在对部门职能进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将工作具体细化为若干模块,从而栏成本部门工作的基本单元-工作岗位的过程;定员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为工作岗位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一般来说,企业首先应当确定组织机构,然后确定工作岗位,再配备人员。岗位依工作而存在,人员依岗位而配备,(四)合理分配职责的原则各级主管在分配工作、划分职责范围时,必须避免重复、遗漏、含糊不清等情况的出现。同时还应做到:将相同性质的工作归纳起来进行分析;分配工作要具体、明确;每一项工作不要分得过细,而应由许多下级一起承担;量材使用,任人唯贤;经常检查,拾遗补阙,以防止出现工作上的缺失。,二、 企业劳动协作企业的劳动协作,就是采用适当的形式把从事各种局部性工作的劳动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整体性的工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企业有分工,就要有协作。协作是分工不可缺少的条件,分工越细,越需要加强协作。通过协作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生产力,而且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协作以分工为前提,而分工又以协作为条件,在分工的基础上协作,在协作的原则下进行分工。分工和协作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企业劳动协作的基本形式劳动协作分为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两种,以简单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是简单协作,而以细致分工为基础的协作是复杂协作。简单协作的劳动者无详细分工,只是一起协力完成一项工作,如搬运重物、挖沟。简单协作是一种结合的劳动,它使劳动者摆脱了个人局限性,从而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劳动生产力,它同单个劳动者力量的机械总和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结合的劳动能扩大劳动的空间范围,缩短完成工作的时间,并能在较小的空间范围内使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靠拢,使生产资料聚集,容纳较多的劳动者,从而节约劳动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复杂协作是建立在较为细致的分工上的协作。复杂协作是把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分解并交给若干人,每人只负责一种操作,全部操作由若干操作者同时进行,成果则是这个以分工为基础的联合体的劳动产品。在复杂协作的生产机构中,每个劳动者只是这个机构的一部分。复杂协作所特有的优越性是使劳动专业化、工具专门化,在劳动方式、劳动组织方面发生重大变化,更有利于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企业劳动协作的形式,一般分为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企业内部的协作。从协作范围上看,有空间范围的劳动协作和时间范围的劳动协作。(二)企业基层单位的劳动协作企业基层单位的劳动协作,一般是通过生产组的形式来实现的。生产组也称作业组,是在劳动分工的基础上将为完成某项工作而相互联系的有关工人组织起来的劳动集体。它是企业里最基本的劳动组织形式,体现了工人之间空间上最基本的协作关系,即在同一时点上相互联系的协作关系。生产组是由彼此分工而有直接生产联系的工人所组成,与工厂三级管理中作为一级的班组是有一定区别的。从规模上看,一个班组往往包含几个生产组,有时也可能就是一个生产组。从生产联系上看,生产组的工人在生产上彼此存在着密切的协作关系。从基层劳动组织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重视班组的设置和管理,是为了更有利于对基层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有时不得不将生产上联系不太密切的人员配备进去。从劳动组织上看,组织生产组有利于劳动分工协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对于加强集体意识,激励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满足工人的安全感、归属感、荣誉感等,也是非常必要的。(三)企业内部劳动协作的要求1、尽可能固定各种协作关系,并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对协作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的程序、方法,以及审批权限等内容作出严格规定。2、实行经济合同制。协作双方通过签订经济合同,保证协作任务按期保质保量完成。3、全面加强计划、财务、劳动人事等管理工作,借用各种经济杠杆和人员招聘与配置行政手段,保证协作关系的实现。,三、 组织岗位劳动安全教育为增强员工的安全卫生意识,提高员工安全卫生操作水平,贯彻企业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制度,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实施安全卫生教育、培训和考核。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教育的内容为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和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范教育。(一)新员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1、组织入厂教育。2、组织车间教育。3、组织班组教育。(二)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人员培训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规定,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国家相关标准对特种作业的范围和特种作业人员的条件,以及培训考核、发证等都作了明确规定。1、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生产技术和特定的安全卫生技术理论教育和操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并获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准上岗。2、组织生产管理人员,特种设备、设施检测、检验人员,救护人员的专门培训。(三)生产技术条件发生变化,员工调整工作岗位的重新培训凡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员工调整工作岗位都必须结合新情况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四、 企业人员招募的方式企业人员的招募有内部招募和外部招募两种具体的招募方式,即通过企业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来补充岗位人员的空缺,不断满足企业对各类工作岗位人员的需求。(一)内部招募的特点内部招募是指通过内部晋升、工作调换、工作轮换、人员重聘等方法,从企业内部人力资源储备中选拔出合适的人员补充到空缺或新增岗位上的活动。1、内部招募的优势。(1)准确性高。从招聘的有效性和可信性来看,由于对内部员工有较充分的了解,如对该员工过去的业绩评价资料较容易掌握,管理者对内部员工的性格、工作动机以及发展潜能等方面也有比较客观、准确的认识,使其对内部员工的全面了解更加可靠,提高了人事决策的成功率。(2)适应较快。从运作模式来看,现有的员工更了解本组织的运营模式,与从外部招募的新员工相比,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3)激励性强。从激励方面来分析,内部招募能够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强化员工为组织工作的动机,也增强了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尤其是各级管理层人员的招募,这种晋升式的招募往往会带动一批人作一系列晋升,从而能鼓舞员工土气。同时,也有利于在组织内部树立榜样。通过这种相互之间的良性互动影响,可以在组织中形成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氛围。(4)费用较低。内部招募可以节约大量的费用,如广告费用、招聘人员与应聘人员的差旅费等,同时还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培训项目,减少组织因岗位空缺而造成的间接损失。此外,从组织文化角度来分析,员工在组织中工作了较长一段时间后,已基本融入了本组织的文化,对本组织的价值观有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