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如丹》教学设计

上传人:wuyo****995 文档编号:15948904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枫叶如丹教学设计执教人:饶文辉教材分析 本课是当代著名作家袁鹰的作品,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通过记叙访问澳大利亚时,照一张照片的经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表达了对自然界及人世的态度和看法,即“枫叶如丹,显示着长久的生命力”;“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才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红红的枫叶,显示着它生命力的长久;经霜的枫叶,比初春的红花还鲜艳。经历了寒冷的考验,枫叶才变红了,成熟了,达到了真正美的境界。自然界(枫叶)如此,人生亦然。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人才能变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从结构上来说,文章前后呼应,十分严谨。开头部分由远到近,由浅及深,“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一句承上启下,引出下文对枫叶的有关回忆;结尾两段议论、抒情,既呼应了题目,又深化了题旨。 联想丰富、虚实结合是本文的最大特色。作者由春联想到希望、青春、生命,由秋联想到成熟、收获,由枫树联想到“一位凄苦的老人”,由澳大利亚的红叶联想到北京香山的红叶、南京栖霞山的红叶,由此及彼,此伏彼起,由实及虚,虚实相生,为我们编织与展现了一个既富有诗情画意,又蕴涵着生命哲理的艺术境界。全文将描写景物与抒发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对自然与人生的双向思辨。文章语言生动,叙议结合。第一部分边叙边议;第二部分以叙为主,先叙后议。能很好地抓住景物和事件的特点,恰当地揭示了景与事中蕴涵的哲理。另外,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使得文章语言整齐之中又有多样变化,体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学生状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生字、词已经有了很强的自学能力。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学。对于散文这种体裁,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这篇课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作者对自然界及人世的热爱,包蕴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由于年龄及阅历所限,对此,可能不易理解。所以,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学生多问,多交流,老师及时点拨引导,从而让学生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爱提问题的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至理名言、 心旷神怡 、绚烂、静憩”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照照片的经过,以及对自然界与人世的看法,体会作者的感悟。 3培养积累语言,体味语言的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教学难点:理解“成熟的美,是真正的美”。教具准备:有关秋天的图片;优美的古筝磁带;带有重点语句的幻灯片。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秋天已经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我们中间。大家来说说,看到了秋天你就想到了什么?你认为世间万物,哪一样能代表秋天?(师展示秋天的图片资料)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图片,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谈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对枫叶有个全面的认识。 唐代诗人杜牧写过一首与枫叶有关的古诗,谁还记得?(指名背诵)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物画?(让学生畅所欲言)小结:同学们真是善于积累。读了这些诗句,仿佛让你看到了什么?(红艳艳的枫叶)多美啊!不仅古人与枫叶结下不解之缘,今人也同样喜欢写枫叶抒发情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袁鹰先生一起去品味枫叶如丹。 (解题:丹指红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古诗,进一步让学生对枫叶有所了解,为学习文章作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本课生字难词。(重点理解:至理名言 心旷神怡绚烂 静憩 哲理 翕动等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为后面学习文章做好充分的准备。 2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 (这篇文章以空行为标志,把文章分成两部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对课文有个初步的认识。3默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找出不懂的问题。(学生先自己学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学生通过讨论难解决的问题有: (1)为什么说“自然与人世,处处相通?” (2)“也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恍然明白”了什么?(3)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小结:有这么多疑问啊,老师发现,同学们大多不了解作者恍然明白了什么(课件出示13自然段)对啊,作者写的是枫叶,为什么和生命有密切联系呢?这生命,又是怎样的呢?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进入文中寻找答案。请默读课文,在关键的地方做批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的展开教学。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课件出示思考题)1枫叶与生命有怎样的联系?如丹的枫叶也有自己的生命,它的生命过程是怎样的?(生: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2你真会读书,找到了概括枫叶生命的一句话,到了秋季,枫叶呈现了红红的颜色,一片丹的天地,多美啊!大自然要迎来丹的天地,必然要经过绿的世界,对吗?(板书绿,点击第一句)读第一句,喜欢吗?谁能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生活详细说说?(引导学生读读尽情谈自己的理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蝉鸣蛙噪”、“至理名言”、“郁闷”、“暴风骤雨”、“孕育”、“挫折”。理解之后再读)(教师相机鼓励:说的真好,理解得深刻,老师也有同感)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一问题,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3想不想走入绿的世界、丹的天地中看看?(老师配乐范读)设计意图:通过师配乐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散文的优美意境;4同学们都忍不住和老师一起来读了,谁来读?(指名读)5、下面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让我们来共同感受这震撼人心的生命力?(配乐)5刚才大家读得很好,如果让你用词语来夸夸枫叶的生命力,你会用哪些词呢?我们的大自然的生命力呢?(随学生发言板书:顽强、长久)6大自然的生命力是如此顽强和长久,我们人类呢?(相通的)哪里看出自然与人生处处相通?谁来谈谈你的体会?设计意图:这句话哲理性非常强,学生很难理解,通过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对这句话有个初步的认识。小结:你们体会得很好,作者体会得更深刻,天地万物,人间万事,无一不贯穿这个共同的过程。让我们把这至理名言永远留在记忆中吧(再齐读)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及感悟。四、课堂小结:那么,是什么让作者对自然和人世有如此深刻的感悟?请同学们课后认真读读课文第二部分。五、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2、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做到熟读成诵。六、板书设计:枫叶如丹枫叶(自然) 撒种,发芽,吐叶,开花,结实。 处处相通人世 孕育,诞生,长大,挫折,成熟。第二课时一、 激趣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枫叶如丹一文的生字词以及第一部分的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部分,为了更好的理解枫叶成熟的美,老师准备了许多绚丽的图片,在上课的过程中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下面请翻开课文枫叶如丹。(板书:枫叶如丹)二、 初读课文,自学质疑。1、初读第814自然段。(课件出示思考题)2、学生质疑、交流,提出问题。3、归纳提出的问题:(1)朋友为照片取了名字后,“我恍然明白”了什么? (2)作者是如何描写枫树的?(3)莉贝卡的出现为画面增添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这一部分有一个整体的感悟,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4、释疑: (1)自读课文,讨论:作者对R先生家的枫树的印象,有几次变化,原因是什么? (课件出示:红艳艳的枫叶,挂满一树,铺满一地。 再望望那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 学生读这两句话,从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谈体会) 师引导:作者刚刚看到枫树的时候,感觉非常好,红艳艳一片,分外耀眼,继而遗憾,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指名说)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位凄苦的老人来比喻枫树呢?用少女可以吗?(学生讨论交流)师小结:老人的心态是孤独、凄凉的,这株枫树与老人的相似之处是一样的孤独寂寞。师进一步引导: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按动了快门,“这一刹那”指哪个时刻?作者在拍照时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小女孩的出现又为画面增添了些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在那一刹那按动快门呢?(让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激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出示练习帮助理解:静憩的青山,孤独的要,枫树,在作者的眼中缺少了生命的色彩,在作者的眼中,这株枫树竟如一位凄苦的老人在晨风中垂头无语。这是因为,看着这株将要凋零的枫树,作者联想到了人至暮年正如草木到了秋天一样,即将失去生命的活力,丧失生活的勇气,生命竟如此脆弱无奈。小女孩莉贝卡出现后,她用自己美丽鲜活的生命气息为这幅画增添了 生机与活力,令作者联想到秋也秋也预示着成熟,也孕育着新的生命。作者的心灵深深地受到震撼,所以迅速按下快门,拍下这张命名为“秋之生命”的照片。(2)思考:这张照片为什么命名为“秋之生命”?如果给你这张照片,你会取怎样的名字呢?(生命之树,秋之枫叶等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深化文章主题。三、精读第13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生命存在的意义。(1)师作范读(配音乐背景秋日私语)要求学生划出难以理解的句子,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2)思考问题:A、作者的朋友为照片取了名字后,恍然明白了什么?B、作者说北京香山的枫叶“使人心旷神怡”,而少了游人、小鸟又“使人寂寞”,为什么寂寞?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人生有了更深切的感受。(3)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什么是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小组讨论:(用大屏幕显示)A、“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历了这个境界,“这个境界”你怎样理解?( 展示有关的图片)B、一片小小的枫叶经过风霜雨雪的磨练才变的如此的绚丽,如此的成熟,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该怎样去面对磨练与挫折呢? 师小结:只有经历了长大、挫折,人才能变得成熟,而成熟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设计意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从而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师配上音乐秋日私语)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感受散文的语言美,从而积累语言。 五、总结全文:袁鹰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以散文为最。他的散文深含着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是、诗的意境、诗的语言。他感情激越,思想深邃。这篇文章是他年近花甲时的感悟之作,文字隽永,寓意深刻。我们最后再来讨论一下:他为什么要以“枫叶如丹”为题,题目有什么含义?(学生议论,老师总结)六、作业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熟读背诵,体会语言的韵味。 2写一篇“读枫叶如丹有感”。 板书设计:枫叶如丹长久的生命力枫叶 红艳艳秋之生命 老人 凄苦 垂头无语 女孩莉贝卡 跳跃的、欢乐的生命霜叶红于二月花真正的成熟、真正的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