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阅读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15858796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升初语文冲刺说明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明文阅读训练 考试要求1、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应对说明文典型考题。知识讲解知识点一:较易 1.说明文的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 2.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特征 (1)什么是说明对象? 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就是说明对象。 把握说明对象的思路: A/从标题入手; B/从材料中归纳。 例如:新型玻璃是事物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新型玻璃。 植物的花香是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是:植物花香的作用。 (2)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 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例如新型玻璃,主要说明了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 再如植物的花香,文章主要写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有益于人类。 考题形式 1:本文(本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解题思路:在文章(段落)的总说部分找中心句。 考题形式2:本文(本段)从哪些方面说明. 解题思路:在文章(相应段落)中找分说的几个点。3.说明文的结构: 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4.说明的方法及作用(打星号部分为考点) (1)举例子 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作用:具体有力地说明 (2)列数字用一些数字来进行说明的方法。 作用:可以科学地精确地说明 (3)打比方 把此事物比做彼事物的方法。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例句: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效果?答:这段文字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人民英雄纪念碑比做顶天立地的巨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庄严的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4)作比较 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作用: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5)分类别 根据事物属性的异同,把事物按一定标准分为若干类,然后逐类加以说明。作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使人容易领会。 (6)列图表 用示意图、表格、插图等来帮助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作用:加强直观性,使人一目了然,提高说明效果。 (7)摹状貌 摹写事物的形状、体貌。作用: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 (8)下定义 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使读者对事物有明确的概念。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下定义。下定义要有严密性和科学性,并不是所有的判断句都是下定义,比如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这是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风在沙漠向人类进攻中的作用,不属于科学性语言,不是下定义。下定义往往倒过来说了能成立。 作用:准确简明科学地揭示了的本质特征 (9)作诠释 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方法。如铁是银白色的金属。作诠释倒过来说不能成立。 注意分辨:下定义VS作诠释 (10)引资料(文献资料;名人语录;诗词、谚语、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有关说明方法及其表达效果或作用的回答模式: “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的/具体的/生动的/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位置和方向。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 逻辑顺序 它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等几类。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逻辑顺序往往要符合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内在联系及人们的逻辑思维规律。 小试身手:判断下面三段文字采用哪种说明顺序。 (一)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二)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三)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的传统;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 知识点二:较难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平实性、简洁性(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平时、简明,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语言的准确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无准确无误。如:“基本”、“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主要”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语言的平实性,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 (2)有关说明语言特点的典型试题: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 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注: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 方法:1、解释词语意思 2、 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3、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不能。因为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 1表态:不能替换; 2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 3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 4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5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 答:不能删去,因为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方法: 1表态:不能删; 2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3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太绝对了); 4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练习 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至少”可不可以去掉? 【 “至少” 这个词用得准确,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 如果去掉这个词, 意思变成“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太绝对了,表达就不准确,不严密了。】 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 转站。“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密。】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问:将文中划线的“亟待”一词改成“需要”可以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不可以,亟待:急待,迫切地需要。原文用“亟待”一词语气强烈,写出了我国传统能源结构急需转变的紧迫性,强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意义。如果改为“需要”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地表现能源结构转变的急迫。原词表达准确、严密。】 “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 说说理由。 【不可以,“相当”是差不多的意思,说明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相同,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相当”表达准确、严密,所以不可替换。】 例题精讲15年铁一预测:难1 人的潜力 (1) 每个人都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2) 人的大脑是大自然几十亿年进化的产物。它是思维的发源地,智慧的藏府,创造的源泉。恩格斯所说的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思维着的精神,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3) 今天,大脑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重要。在原始时代,人们崇尚的是力;在工业革命的时代,人们重视的是物;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智能成了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大脑也就成了开发的对象。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大脑中的资源 无限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感到思想的饱和,没有一个人发生思想的溢出。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矿藏,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力。 (4) 人的潜力有多大?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认为,大脑资源的95没有开发。苏联学者伊凡。叶夫莫雷夫指出:”人的潜力之大令人震惊。_我们迫使大脑开足一半马力,我们_能毫不费力地学会40种语言,把苏联百科全书从头到尾背下,完成几十个大学的课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5) 人的大脑为什么拥有巨大的潜力呢? (6) 首先,脑科学表明,大脑中有着超量的神经元。一般认为,大脑中的神经元有1000亿个,它们对于人的生存功能来说,是大大过量的。如此超量的神经元,正是智能开发的后备力量,是潜力存在的生理基础。 (7) 其次,脑科学表明,神经元有丰富的神经突触;老鼠每个神经元与刺猬每个神经元与几十个神经元相联系,形成500多个突触。而人的每个元与10000个神经元相联系。对列宁大脑的解剖表明,它的神经突触特别丰富。计算显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有1015个接触点,也就是说,人脑具有思维的极大容量。 (8) 再其次,脑科学还表明,大脑中的突触、神经生化物质也有很大的可塑性。经过训练,大脑中会产生新的突触,产生新的神经递质。动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的老鼠的大脑中长出了新的突触,大脑产生了新的功能。 (9) 人类有着巨大的记忆潜力、思维潜力和创造潜力。潜力理论为我们开发自我增添了信心。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巨人,人人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作出伟大的贡献。成就绝不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1、 概述作者认为人的大脑拥有巨大潜力的根据。(总计不超过50个字) (1)_; (2) _; (3) _。 2、 (2)段画线的句子中的”这里”指代的是_。 3、 (7)段运用了列数字、_和_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_。 4、 对(6)(7)段说明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刺猬大脑中有几十个突触,老鼠大脑中有500多个突触 B. 人的大脑中有1000亿个突触 C. 列宁的大脑中有1015个神经元 D. 大脑中的突触数量越多,动物越聪明 5、 (6)段加点的词”一般认为”为什么能不能删去? 答: _。 15年铁一预测:难1 南 海 南海,外国人又称“南中国海”。早在公元前4000年时,我国沿海渔民就开始在南海捕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了南海郡,马可波罗游记中也多次提到过“南海”。 南海以我国大陆及台湾岛为北界,南抵印尼加里曼丹岛,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它比渤 海 、 黄 海 、 东 海 面 积 总 和 还 大 得 多 。 南海是一座巨大的资源宝库。它的北岸是我国南部一段漫长的海岸线,排列着汕头、深圳、广州、湛江、海口、北海等一系列重要港口,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黄金海道。南海有世界上最著名的红树林生长岸区和珊瑚礁区,它也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南海出产的龙虾、海马、玳瑁闻名于世。沿海的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合浦出产的珍珠称为“南珠”,称誉全球。南海的丰富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一带,专家预测,它将会成为 波 斯 湾 那 样 的 大 油 气 田 。 在人口急剧增长、陆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南海和渤海、黄海、东海一起构成了中国未来发展的一大空间,它是中华民族怀抱中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南海?(3分) 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南海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3分) 3、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两种) 真题操练 二氧化碳 提起二氧化碳,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它是呼吸器官排出的废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就会导致动物的死亡。把一只小白鼠放入一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里,不到几分钟,这只小白鼠就会一命呜呼,人如果进入这种环境中,情况也是如此。 但是,你可知道:地球上要是没有二氧化碳,那地球上现有的众多生物就不可能存在! 二 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组成的。在地球上出现生命的时候,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非常高,动物所需要的氧气的含量却微乎其微,后来,在生命的发源地海洋中出现了植物,绿色的生命。它们吸收了水、二氧化碳,在阳光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于是,大气中氧气的含量逐渐提高,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慢慢减少。随着岁月的流逝,地球上陆续出现了一些动物,最后出现了人,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于是,大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就基本不变了。可以设想一下,打起重要是不存在二氧化碳,那么,地球上便不会出现了彩色的生命,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也就不能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更不会有 人类这样发达的社会。在今天的人类社会中,二氧化碳还能为我们做许多事。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也比较稳定,把一个充满二氧化碳和一些灭火剂制成的泡沫灭火机,成了人们灭火时的有效工具。二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当它从灭火机中喷射出来,就迅速覆盖在火的上面,隔绝了火与大气中氧气的联系,火得不到氧气的助燃,最终只有熄灭了。 用机器把二氧化碳制成晶体干冰,用飞机把它撒在干旱地区上空的云层里,可以吸收周围的水分,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消除旱情。 夏天,清凉可口的饮料汽水中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当人喝汽水时,二氧化碳能带着大量热量从人体中跑出。 总之,别看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无形,但它却和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1、 第一自然段中“此”指的是( )。本段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人们对二氧化碳作为废气的看法。(2分)2、 人们为什么总把二氧化碳当做“废气”?(2分) 3、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 )作用,“但是”一词将文章转入到说明的正题上,否定了人们对“废气”的( )认识。(2分) 4、 第三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二氧化碳与( )之间的密切关系。绿色植物和二氧化碳进行( )时放出氧气,动物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如此循环,保持了( )。(3分) 5、 二氧化碳在人类生活中有哪些用途?请简要回答。(3分) 复习归纳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家庭作业15年铁一中预测:难 昆仑玉 2008年北京奥运会3000多张奥运会奖牌全部使用青海昆仑玉。 青海昆仑玉出产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昆仑山脉的道教发源地玉虚峰。我国古代自然、社会科学典藉中多有“玉出昆岗”记载。昆仑玉主要成分是由“透山石”和“阳起石”组成的纤维状微晶结合体,有“白玉”“青王”“青白玉”“黄玉”“墨玉”“翠绿色玉”等,丰富的色泽便于区分金、银、铜奖牌的等级。 据悉,北京奥运会的金牌、银牌、铜牌分别由“白玉”“青白玉”“青玉”制作。玉环的内环周长为31.9毫米,外环周长为57.7毫米,厚为3毫米。 昆仑玉体积大于新疆和田王,最大块体超过10吨,质地细密 (A柔嫩 B柔润),加工处理后光莹温润、洁透高雅、美观坚固,是国际珠宝界认定的优质级别玉石种类。此外,青海昆仑玉储量大,大块材料多,可满足同等奖牌使用相同质地成色材料的需要能为北京奥运会奖牌的制作提供充足的原料来源。青海昆仑玉与新疆和田王处于昆仑山脉同一条成矿带上,由于新疆和田玉资源储量已十分稀少,近年来青海昆仑玉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了较大的 (A份额 B份量)。 数千年来,玉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文化历来崇尚以玉比德、以王袁情、以玉明志。玉舍有美好、尊敬、相爱、相助的内涵,也凝聚着团结友谊的奥林匹克精神。绵延于青海高原、享有万山之宗羡誉的昆仑山,不仅出产了品质优关的青海昆仑玉,也孕育了中华各民族相互融合交汇发展、博大精深的昆仑文化,凝结着中华文化中“和谐、和平、和睦”、“和为责”、“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材料,既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完美体现了北京奥运会“绿色、人文、科技”的主题,对于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 1、 从第段的两处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并打勾。 2、 第段中的加点词语“主要”不能删去,原因是 3、第段的画线句“我国古代自然、社会科学典籍中多有玉出昆岗的 记载”在全文的作用是: 4、将昆仑玉作为制作北京奥运会奖牌的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思想精髓?(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5、玉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以玉比德以玉表情,以玉明志。请补全下面与“玉”有关的成语。 (1) ,败絮其中。 (2) ,不为瓦全。 (3)它山之石, 。 15年铁一中预测:难 沙尘暴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 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1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 2 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产生沙尘暴的根本原因是:_。3 第三自然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举一例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_。 4 文章的表达顺序是第( )个。 先总述后分述;先分述再总述;按总分总顺序叙述;按时间顺序。 5 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_ _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