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导学案答案

上传人:lisu****2020 文档编号:158418404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导学案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荷塘月色导学案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导学案第一课时答案 预习案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这时还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主要散文集有匆匆春欧游杂记你我绿背影荷塘月色。 探究点一:如何理解题目荷塘月色?题目“荷塘月色”可理解为:荷塘和月色;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这就巧妙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点出了重要内容的写作顺序,即先写下:“月色下的荷”,后写“荷塘上的月色”,可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探究点二:写景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找出表示作者夜游荷塘行踪的词语。(划出所提及或描写的事物) 明确:作者依次描写的对象是:(离)家煤屑路(荷塘周围)(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江南采莲(回)家 探究点三:找出文中作者情感的语句有哪些?揣摩关键语句,领悟作者从家里出来之后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轨迹。讨论,明确:煤屑路 幽僻、寂寞、阴森森、怕人 (苦闷) 今晚却很好(自由的人,独处的妙处)(喜悦)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承上启下)(喜悦)(月下)荷塘 (喜悦)(荷塘)月色 (荷塘)四面(灯光)没精打采 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苦闷)(江南)采莲热闹 风流 有趣 可惜无福消受 (向往、遗憾) (回)家什么声息也没有( 更加寂寞苦闷)在分析作者心里变化时,重点讨论下列问题:(1)第三自然段表达了什么心情?“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另一世界”是怎样的世界?此时的“我”与平常的“我”有何不同?如何理解“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这一句的作用?明确:这段月下内心独白抒发了暂离现实的逍遥之乐和获得短暂的人生的自由和宁静之后的淡淡愉悦。“另一个世界”是一个宁静超然,没有纷争没有压制的自由世界。这一段独白揭示了作者喜爱荷塘月色的真正原因。“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好了”这一句,一方面变现了作者获得暂时宁静的淡淡的喜悦之情,另一方面又很自然地收束感情,转入对景物的描写,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第四、五自然段极少见到直抒胸臆的语句,为何能感受到作者的“淡淡的喜悦”?明确:文学作品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所有景象都在作者的情感观照之下,无不打下作者情感的印记。作者笔下,无论是荷塘还是月色,都显得那样宁静而有诗意之美,让读者和作者一样倾心迷恋,这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微妙展示。(3)为什么想起了“江南采莲”?明确:离开荷塘后,作者重新回到寂寞。此时他想起了“江南采莲”,一方面他生于江苏,江南是他的故乡,更重要的是,采莲是一种“热闹”、“浪漫”、“有趣”的景象。作者在现实中无法摆脱苦闷,转而借助想象,沉醉于想象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那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愿望无法满足的遗憾。(4)当作者返回家中,他的心境如何?“不宁静”最终得到解脱了吗?明确:回到家中,“什么声息都没有”,与开头的环境相比,此时更加死寂。作者的忧愁不仅没有缓解,反而陷入更深的寂寞与痛苦。一方面在结构上与开头形成呼应,另一方面又强化了内心的“不宁静”。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作者因内心的痛苦烦恼而去观赏荷塘月色,当他面对荷塘时也感受到了淡淡的喜悦,但这种喜悦随着他离开荷塘而很快消失。他想通过观赏美景来摆脱现实烦恼的企图不仅没有实现,反而使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本文反映了作者对当时严酷的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行文线索】 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情景情,这正好像一条经线,而对荷塘景色的描写犹如一条纬线。 因此,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明线:游踪(带上门塘上月色月下荷塘江南旧俗回家)暗线:情感(心中不宁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宁静) 荷塘月色第二课时 预习案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 爱莲说)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杨万里2、4-6段第四自然段:荷叶、荷花、花香第五自然段:月光、月影、月色第六自然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探究点一:叠词的运用在文中找出运用了叠词的句子,并分析其妙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如用“田田”来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来表明它的厚度,用“曲曲折折”来表示荷塘的广度。 探究点二:修辞的运用A、比喻句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到荷塘的那边去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是渴睡人的眼 。小结:比喻具体形象(比喻贴切,形象地描绘了叶子、花在月下的独特情态和韵味,月光的明亮皎洁。)B、比拟句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这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不仅准确写出了荷花在月下的形态,而且将花和叶拟人化生命化了,令人想象到他们仪态万千的娇羞风姿。)C、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作用:用“歌声”比“荷香”真切、新奇。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启迪读者更加深远地想象和联想。“光”、“影”是暗淡的,是难以用笔触加以形容的。作者把影像幽暗静谧的特点,借助梵婀玲的优美进行展示,巧到极处,毫无做作之一,却有意在笔先的美感。(1)她笑得很甜。(视觉转为味觉)(2)人靓歌甜。 (听觉转为味觉) 探究点三:动词1.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若换用“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泻”表明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淌”虽也有往下流的意思,但一般是表示水、泪或汗等顺着或依附着某物流下来,而月光是从空中照下的,并无依附任何事物。2.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若换用“飘”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浮”描写出青雾与叶花既互相贴近互相映衬又若即若离的层次感和动感,又可描写出青雾似动而静、似静而动的轻柔含蓄之态;“飘”虽与“薄薄”相呼应,但既“飘”便“散”、便“逸”,虽有轻柔之态而无含蓄静谥之美,而且“雾”之所以“青”是因为雾贴近田田、密密的叶子而成,飘高飘远了,便无“青”的感觉。3、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又是什么? 薄薄的青雾;叶子和花 训练案爱莲说 C C 反问 表现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本文描写的荷塘只是清华园中一个普普通通的荷塘,然而在作者笔下,却是如此的秀美静谧,令人神往。为什么? 由于:作者对景物做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对生活有深挚真切的感受,运用语言的功力很深,故有了美文荷塘月色。修改:拓展练习三我们学校的小公园环境优美。公园被树围了起来,公园的中间是个金鱼池,金鱼池的右手边有一条长廊,长廊上有很多盆景。长廊的尽头,是一面刻着小篆的墙,很好看。、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在描绘中溶入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