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详解

上传人:su****e 文档编号:155747449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0.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1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1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orn to win _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解答。2011年南开大学经济学基础(微、宏观)考研真题详解一、简答题(50分)1解释完全竞争的市场为什么总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分析】这道考题相对简单,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第九章课后习题第6题的一道原题。作答时,应掌握答题技巧:先介绍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以及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满足的三个必要条件,接下来论证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能够满足这三个必要条件(核心原因在于:行为主体是价格的接受者,厂商按照的原则进行生产)。需要指出的是,给出的答案是按照论述题来组织言语的,实际上对于10分的简答题,完全可以只答要点,不需要过多展开,否则时间可能不够用。【答案】(1)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2判断并解释“在长期中,厂商总可以在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最小平均成本处生产”的说法是否正确。【分析】本题是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八版)教材第21章一道课后复习题。至于本题的答案,众多教辅图书给出的答案是错误的,原因在于本题问的是“最小平均成本处生产”而不是“平均成本的最小处生产”。【答案】(1)“在长期中,厂商总可以在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最小平均成本处生产”的说法是正确的。长期是指厂商可以根据他要达到的产量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厂商在长期是可以实现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最小总成本的,因此,厂商在长期实现每一产量水平的最小总成本的同时,必然也就实现了相应的最小平均成本。(2)在长期里,对于任一产量水平,所有短期平均成本最小值的组合就构成了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假设各个产量的规模由其短期平均成本线表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可以根据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求得。沿着图1-1中所有的曲线的实线部分,厂商总是可以找到长期内生产某一产量的最低平均成本。这里只分析一个地方,即生产产量的厂商一定选择规模而不是规模,因为的成本小于的成本。由于在长期内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是很多的,因此在理论分析中,可以假定生产规模可以无限细分,从而可以有无数条曲线,于是,便得到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显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都存在曲线和一条曲线的相切点,该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图1-1 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3)因此,曲线表示厂商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可以通过选择最优生产规模实现最小的平均成本。3在知道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情况下,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价格是怎么确定的?消费者是否认同公共物品定价方式?为什么?【分析】这道考题相对简单,随意一本微观经济学教材都会讲述此知识点(只是稍微有点区别而已)。像这类型考题,一定要画图,通过图形来描述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确定问题。【答案】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4说明凯恩斯极端情况和古典极端情况的经济意义,并说明两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分析】这道考题相对简单,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曼昆宏观经济学和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等教材都予以了介绍。对于这种极端情况下的分析,一定要熟练掌握,除了会画图,重点是把经济学原理说清楚。【答案】答:(1)当曲线为垂直线而曲线为水平线时,这种情况就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其经济含义就是在此区域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当曲线为水平线而曲线为垂直线时,这种情况就称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其经济含义就是在此区域经济处于充分就业阶段,如图1-4所示。 (a)凯恩斯极端 (b)古典主义极端图1-4 凯恩斯极端与古典主义极端(2)对于凯恩斯极端情况,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一方面,曲线为水平线说明当利率降到这样低的水平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限大,这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只想持有在手中(即进入“凯恩斯陷阱”),因此货币当局想用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是不可能有效果的。此时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并不会使利率上升,从而对私人投资不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即使曲线不垂直而向右下方倾斜,财政政策效果非常明显;另一方面,线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变动,投资都不会明显变化。在投资需求停滞时期,利率即使发生了变化,也不能对投资产生明显的影响。垂直的投资需求曲线产生垂直的曲线,这时,即使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对收入也没有作用。(3)对于古典主义极端情况,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一方面,呈水平状,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达到无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度变动。因此,政府因支出增加或税收减少而需要向私人部门借钱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会使私人投资大大减少,产生完全“挤出效应”;另一方面,若曲线为垂直线,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为零,人们再不愿为投机而持有货币,在此情况下,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伴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显然政府投资完全“挤出”私人投资。因此,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全失效。但是,此时实施扩张型的货币政策,则会使得利率下降,直到新投资使收入水平提高到正好把所增加的货币额全部吸收到交易需求中。5货币冲击在长期和短期内对一国的实际产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用宏观经济学各理论流派的观点加以解释。【分析】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求分析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各学派对于货币冲击长短期的影响。【答案】答:(1)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导致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将会导致投资增加,从而使得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因此短期货币供给增加有效。一般认为,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货币是中性的。(2)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因为根据费雪的交易方程,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变化的话,增加货币供给是可以增加实际国民收入的;在长期中,增加货币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物价水平以及其它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根据货币主义的自然率假说,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是技术水平、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因此交易方程中的和无关,而在长期又是一个不变的常数,因此长期增加货币供给只会带来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增加货币供给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根据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假如货币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率水平上不动。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期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效果就被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所抵消。这样,经济停留在垂直的长期供给曲线上,因此即使在短期,产量和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中性的。二、计算题(60分)1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效用函数为,收入元。(1)求对商品的需求函数。(2)设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格从2降为1,求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替代效应有两种:希克斯替代效应和斯勒茨基替代效应。本题没有要求具体求哪一个,所以只需算出一个即可。当然,从结果来看,此题要求的应该是斯勒茨基替代效应。另外,如果考生对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性质了解的话,此题作答就简单很多。【答案】(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2已知市场反需求函数,成本函数为。(1)两厂商进行古诺竞争,求均衡时两厂商的产量和利润。(2)两厂商进行伯特兰竞争,求均衡时的产量和利润。(3)厂商1和厂商2进行斯塔克尔伯格竞争,厂商1是领先者,厂商2是追随者,求均衡时的产量。(4)两厂商结成卡特尔组织,平分市场,求均衡时的产量和利润;若厂商2不背叛,厂商1背叛,求各自的产量和利润。【分析】这一类型考题,在历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经常考到。事实上,一旦掌握解题思路,解答此类考题非常容易。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平时多做题,通过做题来提高解题能力。伯特兰模型和卡特尔模型的分析可参见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27章内容。【答案】限于篇幅原因,想要获得完整版真题及解析请加入经济学考研备战群3已知消费函数为,投资函数为,政府购买支出为,税收为,货币需求为,货币供给为,其中为高能货币。(1)求曲线。(2)时求曲线。(3)时,求均衡的消费、投资、收入和利率。此时政府是否预算平衡?如果不平衡,要达到平衡,政府支出是多少?(4)求总需求曲线。【分析】这一类型考题中规中矩,相对容易作答。宏观经济学教材上这一类型的题目很多,建议考生平时复习的时候多加练习,掌握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另外,第3小问作答时,粗心的考生一看税收为,政府购买支出为250,认为为了平衡预算,政府购买支出减少25就行了。这种分析是错误的,因为政府购买支出减少会使得国民收入减少,从而税收相应减少。【答案】(1)根据三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政府购买及税收代入该均衡条件,得:化简得曲线方程:(2)时,货币需求为,由货币市场均衡条件,得:整理得曲线方程:(3)联立和曲线方程,得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水平,代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以及税收函数中可得消费为,投资为,税收为。税收不等于政府支出,所以预算不平衡。为达到预算平衡,必须有,重复(1)的运算,得到新曲线方程为:联立(2)中的曲线方程可得此时的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水平,因此政府支出为。(4)最初的曲线方程为,最初的曲线方程为:联立这两个方程并消去变量便得到总需求曲线方程:4假设经济由如下三个式子来描述:总需求状况为;菲利普斯曲线为;奥肯定律为。其中为产出增长率,为货币供给增长率,为通货膨胀率,为失业率。求:(1)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2)假设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为8。产出增长率是多少?货币供给增长率是多少?(3)假设政府要把通货膨胀率从第一年的8降到第二年的4,求第二年的实际失业率并计算牺牲率。【分析】指定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和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都没有提到牺牲率这个概念,考生可参见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3章,对此有相应的介绍,该章还有类似的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在后期冲刺阶段进行必要的题库训练,通过多做题,掌握相应的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答案】(1)自然失业率就是通货膨胀率不变的失业率,因此根据菲利普斯曲线易知经济的自然失业率是4。(2)当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时,根据奥肯定律易知产出增长率为3。将,代入到中可得货币供给增长率。(3)将,代入到菲利普斯曲线可得第二年的实际失业率为9,由奥肯定律可得使得产出增长率下降12.5%。根据牺牲率的公式(牺牲率是指为了使通货膨胀率降低一个百分点而必须放弃的一年实际产出的百分比)可计算出牺牲率为12.54=3.125。三、论述题(50分)1(1)什么是市场对个人和厂商的激励?(2)为什么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责任会导致激励无效?(3)激励无效时怎么办?(4)分析信息不完全性的市场激励失效原因及其对策。【分析】此题的作答可参见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上册),在该教材中有“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方面的案例,这些案例都是用来强调取舍、激励、交换、信息和分配这些核心思想。从南开考题来看,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教材可大致翻翻,不是重点参考书目。另外,考生平时一定要多练手,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论述题的作答。【答案】(1)当个人和厂商在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市场的激励机制将会对个人和厂商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经济环境里,激励就是激发决策者选择某一方案的利润(包括减少的成本)。激励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价格。如果汽油价格上涨,人们就会受到更大的激励不去开车或者少开车。如果预期股票价格会上涨,人们就会受到更大的激励去买股票。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厂商就会受到激励去多生产这种商品以增加利润。在现代经济中,利润激励厂商向消费者提供他所需要的商品,工资激励个人提供劳动力等。(2)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责任时就出现了道德风险,即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做出的损人利己的行为。道德风险导致激励失效。以保险市场为例,投保人在投保后没有适当的激励去避免所投保事件的发生。事实上,如果超过100的损失额得到了保险,那么投保人就有促使所投保事件发生的激励,或者至少他不再小心翼翼地避免所投保事件的发生,这不仅会“扭曲”保险市场中供给者的行为,也会“扭曲”保险市场中需求者的行为,导致市场激励机制的失效。(3)在简单的交易中,激励无效问题可以通过奖惩规定来解决。比如交易双方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的规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还可以在在合同中制定奖惩措施,从而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对于常见的比较复杂的交易,解决激励无效问题就不这么简单,除了通常用的财产私有化和价格体系之外,市场经济还有其他一些解决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契约解决法和信誉解决法。契约解决法试图通过规定每一方在每种情况下的行为来解决激励无效问题,但是契约是不完全的,而且还有执行成本,因此也只能部分地解决激励无效问题。信誉解决法则试图通过信誉手段来解决激励无效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信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机制。维持信誉向厂商提供了生产优质产品的激励,也向工程承包商提供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程任务的激励。(4)完全竞争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是完全信息,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该假定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基本保证之一。但是,完全信息的假定并不符合现实,信息不完全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因此这就导致市场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而导致激励的失效。在商品市场上,信息不完全会导致“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即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可能不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而是相反,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显然导致了反向激励。在劳动力市场上,信息不完全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即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损害委托人利益。该现象也会给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从而造成市场激励机制的失效。针对以上信息不完全对激励机制的影响,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应对政策,比如提高信息透明度,包括信号显示、激励机制设计以及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法规,以惩罚那些利用不对称信息进行欺诈的不法行为。2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球经济平衡的关系。【分析】从南开考题来看,每一年都有一道联系现实的宏观论述题,因此建议考生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强化阶段、冲刺阶段,尝试以专题的方式对宏观经济热点问题予以罗列,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对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的理解。在整理宏观经济热点问题中,查看相关的论文,特别是知名学者的论文,将论文相关内容进行归纳,以便于考试作答。【答案】(1)我国经济在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政府适时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平衡。(2)国际贸易平衡理论是判定全球经济是否平衡的基本理论根据。该理论认为,如果介入国际贸易中的各国和地区均实现了本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平衡,则全球经济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则打破了国际贸易平衡,全球经济处于失衡状态。根据国际贸易平衡理论的要求,凡是那些引起全球经济失衡状态的行为都是不合规律的,应予以纠正。(3)近年来全球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差额有着扩大的趋势,全球经济处于失衡状态。集中体现为:美国、欧元区和中东欧等国经常账户逆差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日本、中国、亚洲其他经济体、拉美和其他工业化经济体等经常账户顺差明显扩大。(4)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净出口的突然猛增打破了原有的增长格局,也通常反映了国内需求的不振。事实上,在我国经济增长轨迹发生转折的年份,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净出口增长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之一的现象,由此得出我国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出口。(5)鉴于此,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变可以缩小乃至消灭我国和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平衡。以上内容为跨考网整理的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的一部分,限于篇幅原因,如果同学还想获得更多经济学真题资料,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索要经济学考研资料,你想要的资料都在这儿!最后,跨考经济学考研辅导提醒您:成功的原因千千万,失败的原因就那么几个,加入我们的经济学考研交流群,考研经验交流,规避风险,锁定名校一次进!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