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虚无历史的本质》阅读附答案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

上传人:1528****253 文档编号:155747415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虚无历史的本质》阅读附答案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学虚无历史的本质》阅读附答案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学虚无历史的本质》阅读附答案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虚无历史的本质阅读附参考答案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文学 “虚无 ”历史的本质阅读参考答案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事实上包含了完全不同的两种含义。其一是在过往时段内真实发生过的 “原生态历史 ”,也就是哲学上的 “历史本体 ”。这种历史,包括具体的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真实存在,具有不容置疑的客观性。其二是以文本形态呈现和存在的“被叙述的历史 ”,也即 “历史文本 ”。这种 “被叙述的历史 ”,经过史家在一定历史观和价值观支配下的选择、提取、过滤、描述,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但必须注意一点,这种主观性是在客观历史事实规制下的 “有限主观性 ”,必须以依附和尊重历史本体为前提,最大程度地逼近客观历史本体。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及其文学追随者,对历史的客观实在性进行彻底怀疑和否定,认为历史不过是一种语词建构起来的文本,是一种“语言的虚构 ”。他们混淆了历史本体和历史文本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只讲 “历史的文本性 ”,规避 “文本的历史性 ”。其结果,就是将客观性从历史叙事中完全驱逐出去,只剩下肆意妄为的虚谈判想象。正是在这种错误历史观的蛊惑下,主观化倾向在文学的历史书写中发展为不可遏止的浊流。所谓的历史题材创作,有些丝毫见不到历史的踪影,笔之所及,天马行空,纵横穿越。有些作家惯于以文学允许虚构为托词,逃避历史客观性对文学叙事的规约。文学创作的确允许虚构,但是, “虚构 ”和“虚无 ”是完全不同的叙事行为。从性质上说,虚谈判想象都仅仅是一种文学手法。在历史叙事中,其根本目的,是更加逼真、形象地表现历史,捍卫历史本身和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比如,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与历史著作三国志相比,其中不乏虚组成分,但无论如何虚构,它都没有超越客观历史的边界,主要事件与三国志相同,就连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上发挥完成的。虚构的介入,非但没有虚无历史,反而更加有力地证明了那段历史,成为后人了解历史的生动文本。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两者处在永无止境的推进、转化之中。文学 “虚无 ”历史,是在历史和现实的关系上预设了一个前提,即认为历史以脱离现实而存在,将历史视作可以随意消费的娱乐资源,肆意调侃、戏说、恶搞;或者将它当作表达自己特殊意图(甚至政治倾向)的工具,任意改写、涂抹。这种行为的危害就是拒绝了历史提供的各种文化经验进入现实的可能。历史被封存、消费,它所携带的经验和智慧也随之消散,人类的发展进步就失去了根据,一个国家和民族由此陷入集体失忆,进而迷失前行的方向。而且,现实失去历史的逻辑支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成为摇荡无根的浮萍。漫长的历史之流,每一个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甚至留存下来的各种历史器物,最终都演化为一个个承载文化价值意义的符码。历史的传承,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价值的传承。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包含着鲜明的价值取向。任何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都是在已有的历史存在中发现价值,在形象化的阐释中重新做出价值判断。文学 “虚无 ”历史,终究是 “虚无 ”价值,是否定和解构在历史中形成的民族文化价值。时下创作界最流行的,是从所谓 “还原历史”“人性发现论 ”出发,对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进行重塑。其极端者,甚至将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汉奸打造成正面角色,寻找所谓的人性,给予无原则的同情。在这里,对汉奸形象的颠覆只是表象,真正颠覆的,是这个形象符号所承载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忠诚与背叛、坚强与怯懦、光荣与耻辱的价值判断。文学 “虚无 ”历史,终将解构在历史长河中建立的文化共鸣,毁坏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作者张江,原载文学评论 2014 年第 2 期,有删改)8 下列对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 “虚构 ”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虚构 ”,和想象一样,是一种文学手法,带有作者的主观性。b 如果规避 “历史的文本性 ”,“虚构 ”就等同于 “虚无 ”历史。c 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中介入 “虚构 ”,是为了更加逼真、形象地再现或表现历史。d “虚构 ”必须受到历史客观性的规约,是一种与客观性相交融的主观性。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三国志等史书,不同于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前者记载的全是过往时段内真实发生过的 “原生态历史 ”,后者含有想象虚构等主观性成分。b 文学 “虚无 ”历史,否定历史的客观实在性,是受到后现代主义错误历史观的影响。c 拒绝历史提供的各种文化经验进入现实,将导致一个国家和民族迷失前行的方向。d 对已有定论的汉奸形象的颠覆,其实是对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判断、文化共鸣的解构。10 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文学 “虚无 ”历史的本质。( 3 分) nextpage文学 “虚无 ”历史的本质阅读参考答案8.b 。【规避 “历史的文本性 ”,错误。应该是规避 “文本的历史性”。】9a。【三国志等史书(历史著作),与历史小说(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实质并非不同,因为它们都是以文本形态呈现和存在的 “被叙述的历史 ”,也即 “历史文本 ”,而不是 “历史本体 ”或“原生态历史 ”,所以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是在客观历史事实规制下的 “有限主观性 ”。只不过,三国志等史书和三国演义等历史小说相比较,主观性淡薄一些。】10. 文学 “虚无 ”历史,本质是:怀疑和否定历史的客观实在性。否认历史和现实之间的关系(连续性),即认为历史以脱离现实而存在。否定和解构以历史为载体的文化价值体系(或在历史中形成民族文化价值;或解构在历史中形成的文化共鸣,毁坏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答出一点得 1 分,要求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共计 3 分。)科教兴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