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空间布局研究8.24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55746267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空间布局研究8.24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产业空间布局研究8.24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产业空间布局研究8.24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O一O. 八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目录一、产业的概念1二、产业与城市12.1产业与城市的发展12.11产业革命时期12.12后工业时期22.2产业空间布局的理论22.21产业空间布局的概念22.22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理论2三、产业用地原则与模式43.1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布局原则43.2工业用地布局的模式5四、产业布局的案例分析54.1重庆两江新区54.11概况54.12两江新区的定位74.13空间布局74.2天津滨海新区94.21概况94.22总体空间布局94.23功能布局104.3苏州工业园114.31简介114.32地段选择124.33边界和地段情况134.34目标与策略134.35规划概念15五、马芜巢省直管集中区规划分析175.1马芜巢省直管集中区特点分析175.11产业特点175.12区位交通175.12集中区发展目标175.2滨江临港地区发展模式175.21港城的经济社会关系175.22港城的空间关系185.23港口城市范例(略)185.3现代产业园规划195.31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概念195.32我国产业园的发展现状195.33现代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及其规划对策195.34现代产业园范例分析(略)195.4栖水筑成205.41滨水魅力城案例分析(略)20产业空间布局研究一、 产业的概念20世纪20年代,产业结构理论出现,产业分类法在国际上通用,他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三大产业:农林牧渔为第一产业、第二场那也是对第一产业提供原材料加工的部门、在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产业”的概念属于微观经济的细胞和宏观经济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城市中的产业主要指的是第二和第三产业。二、 产业与城市2.1产业与城市的发展2.11产业革命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完全改变了城市的发展进程。工业化的进程推动城镇化。工业化促成资本、人力、技术等要素高度在城市聚集,从而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开启了城镇化。第二次产业革命的产业早期阶段,河流、运河、和深水港口都是产业和城市发展必要条件,之后随着铁路和高速公路的拓展,打破了城市受产业和水运的限制,使得城市不断向纵深发展。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理论,就用从产业和城市的关系作为切入点的。戈涅工业城市思想中提出城市的选址要考虑“靠近原料产地或附近能提供能源,或便与交通运输”。城市内部布局,考虑俺功能划分工业、居住、城市中心等,工业区靠近交通方便的地区。2.12后工业时期后工业时代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是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创新城市。全球化使得产业分布和城市发展产生以下趋势:1发达国家和地区产生管理控制层面的主导地位的中心城市。2制造业跨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迅速发展。3发达国家出现一些列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知识经济主要特征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核心,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知识经济以高新技术新技术园区为依托,园区通常由多个相关性的企业集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这样的的集聚性形成了特定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发挥了有效的互动作用。这样的集聚也给创新提供机会。2.2产业空间布局的理论2.21产业空间布局的概念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的经济现象。 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 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2.22产业布局内容(1)产业布局层次(全国性产业布局和地区性产业布局); (2)产业布局机制(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 (3)区域产业结构(产业构成和各个产业之间的联系,各个产业构成的比例关系的总和)。2.22产业空间布局的的主要理论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期19世纪初20世纪中叶 1. 杜能的孤立园1926年,法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农业圈层理论。他认为:在农业布局上,并不是哪个地方适合种什么就种什么,在这方面起决定作用的是级差地租,首先是特定农场(或地域)距离城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的运近,亦即集中化程度与中心城市的距离成反比,为此,他设计了孤立国六层农业圈。 尽管杜能的理论忽视了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也没有研究其他产业的布局,但他的农业区位理论给西方许多工业区位理论的研究者以深刻的启发,杜能也因第一个研究区位问题,被誉为产业布局学的鼻祖。 2.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认为,运输费用对工业布局起决定作用,工业的最优区位通常应选择运费最低点上。韦伯还考虑了其他两个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劳动费、运费) 对劳动费在生产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工业而言,运费最低点不一定是生产成本最低点。当存在一个劳动费最低点时,它同样会对工业区位产生影响。 聚集力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和工厂在一地集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和企业外部经济效益的增长。二次大战后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1. 成本学派理论核心是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来确定产业的最优区位,主要代表人物是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阿尔弗雷德韦伯之后是德加M.胡佛。胡佛提出运输成本由两部分构成:线路运营费用、是距离的函数;站场费用、则不一定。在此基础上他对阿尔弗雷德韦伯的理论作了修改: 第一,若企业用一种原料生产一种产品,在一个市场出售, 在原料与市场之间有直达运输,则企业布局在交通线的起点最佳。因为在中间设厂将增加站场费用。 第二,如果原料地和市场之间无法直达运输线,原料又是地方失重原料,则港口或其他转运点是最小运输成本区位。 2. 市场学派理论成本最低并不是全意味着利润最大化,市场因素对产品价格影响越来越重要,是产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区位。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创立了“中心地理论”,他认为高效的组织物质生产和流通的空间结构,必然是以城市这一大市场为中心,并由相应的多数市场构成相应的网络体系。 3. 成本市场学派理论在前两种理论的基础上形成 俄林的一般区位理论。认为:运输方便的区域经济能够吸引到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并能成为重要市场,因此可专门生产面向市场、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和难以运输的产品。而运输不方便的地方则应专门生产易于运输、小规模生产可以获利的产品。 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一,处于创新期的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趋向于科研信息与市场信息集中,人才较多,配套设施齐全,销售渠道畅通的发达城市。 第二,处于成熟期的产业会出现波浪扩展效应,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因为生产定型化使技术普及化,同时大城市的成本费用一般比较高)。 第三,衰退期的产业沦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完全定型化,产品需求已趋于饱和,生产发展潜力不大,于是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 以后起国家为出发点的西方产业布局理论增长板理论(法)。在一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者有创新力的企业在特定区域或者城市聚集,从而形成一种资本和技术高度集中,增长迅速并且有显著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机制。由于其对临近地区经济发展同时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因此被称为“增长极”。根据增长极理论,后起国家在进行产业布局时,首先可通过政府计划和重点吸引投资的形式,有选择地在特定 地区和城市形成增长极,然后凭借市场机制的引导,使增长极的经济辐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从其临近地区开始逐步带动增长极以外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点轴理论增长极理论的延伸。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过程看,产业、特别是工业等集中于少数点,即增长极。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增多,点与点之间由于经济联系的加强,必然会建设各种形成的交通 线路使之相联系,这一线路即为轴。轴线一经形成,对人口和产业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吸引企业和人口向轴线两侧聚集,并产生新的增长点。从而由点到轴,由轴带面,最终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三、 产业用地原则与模式3.1工业用地在城市中布局原则城市中工业用地布置的基本要求应满足为每一个工业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和建设条 件,并处理好工业用地与城市其他部分的关系,特别是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关系。其布置的 一般原则如下: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基本上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拓费用,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2)职工的居住用地应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3)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 (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市内运输。3.2工业用地布局的模式1、零星的工业用地:工业企业没有形成集聚2、集中的城市工业用地或者工业区:现代工业生产及其地域组织形式要求工业企业成组布局,依托城市在一定地域上较紧凑的分布。以一个或若干个较大型的工业企业为骨干,组成企业群,彼此合作配套生产,形成集中的工业区。3、工业园区:工业园区是在一定区域内,更具政府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行政手段划出一块用地,聚集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科学整治,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的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4、工业支撑的卫星城和新城:工业用地、工业区和工业园区都不具备城市的功能,需要依附城市。而然随着城市的扩大,工业区越来越远离市区,给交通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在远离城市建成区或工业区建设以工业为经济支撑的卫星城和新城,不但可以减轻中心城区压力而且签掉产业对新城的支撑,增加了新城的独立性。 5工业城市:工业城市随工业发展而产生,工业只能占城市职能主导。6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资源开发兴建、发展起来或者再起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的开发祖师齐再度繁荣起来的城市。7工业聚集区:工业化实现了人与物的专业化,产业集聚是企业按行业或者相关产业的一定地域空间,借助各式各样的环节(如以城市之间方便快捷的交通为纽带,呈线状展开的一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模式),产生集聚的现象,表现为工业企业相互之间高度分工与合作,在地理空间上成群地存在。产业聚集表现为城市工业走廊,城市工业带、工业圈等。包括以交通纽带联结起来的带状工业城市群和一大都市为中心的都市工业圈。四、 产业布局的案例分析4.1重庆两江新区4.11概况重庆两江新区是新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两江新区以北部新区和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核心,包括江北、渝北、北碚三个区的部分区域。 规模:两江新区的面积为1200平方公里,包含重庆市渝北区、江北区、北部新区、北碚区(含蔡家组团)的部分区域,可开发面积约为650平方公里。但去除已建成区域150多平方公里,实际两江新区的可用面积为450多平方公里。两江新区全球贸易版图重庆两江新区区位图4.12两江新区的定位1、城乡统筹先行区重庆市将按照统筹城乡的基本要求,争取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民工制度建设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的先行区。2、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两江新区将作为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构架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集中打造鱼石片区万亿工业基地,建成西部会展中心,形成西部高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3、长江上游金融和创新中心两江新区将作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打造江北嘴金融区和北部新区总部集聚区,推进创新,建设国家级研发总部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4.13战略性布局5+3战略性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含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布局,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灾备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加快培育一批高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 4.13空间布局根据两江新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产业布局现状及行政区划等因素,两江新区将形成十大功能区: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包括江北区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及渝北区龙溪镇、规划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实施优化开发,建成全市金融、商贸、文化发展等商务核心区。其中江北嘴片区全力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布局金融总部机构和高端服务机构。保税港区 包括两路二路寸滩保税港区及其配套服务区域,规划建设用地30平方公里。重点布局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项目,建成具备港口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功能,以及政策优惠、模式灵活、通关便捷、服务高效的现代化保税港区。鱼复现代制造和物流区包括江北区的郭家沱、鱼嘴和复盛镇,规划建设用地58平方公里。作为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国家级物流节点的重要对接平台,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水铁联运基地和港口物流集散地,以及寸滩港部分保税功能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布局现代制造业和临江船舶制造基地。龙石先进制造区包括渝北区的龙兴、石船镇,规划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国家级重大电力装备基地、国家级国防军工基地、国家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国家级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北部新区即现有的北部新区区域。是汽车制造基地,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信息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区,现代都市风貌展示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战略性创新平台,是新区人口居住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空港新城包括渝北区回兴、玉峰山、双龙湖、双凤桥,规划建设用地97平方公里。重点依托空港、空港工业园,集中布局临空物流、电子信息、临空加工制造等,以及商贸商务、航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悦来会展城% 包括渝北区的悦来镇,规划建设用地18平方公里。重点布局西部国际会展中心和重庆北部会展中心,建成服务长江中上游和西部地区、辐射全国的重要会展区。蔡家高技术产业区包括北碚蔡家、施家梁、童家溪,规划建设用地34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微电子和生物医药产业,布局高品质生态型商住区。水复生态产业区包括北碚区的水土、复兴镇,规划建设用地12平方公里。重点布局低排放、低污染的清洁制造、生态休闲产业。木古出口加工区包括渝北区木耳、古路镇,规划建设用地22平方公里。依托临近空港区位优势,重点布局现代食品工业、高端服装产业、高端家具产业、新型玩具产业等。4.2天津滨海新区4.21概况天津滨海新区地处于华北平原北部,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交汇点上、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紧紧依托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拥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港、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和最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直接面向东北亚和迅速崛起的亚太经济圈,置身于世界经济的整体之中。滨海新区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有大量开发成本低廉的荒地和滩涂,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原盐、地势、海洋资源等,同时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是国内外公认的发展现代化工业的理想区域。 滨海新区拥有海岸线153公里,陆域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 4.22总体空间布局滨海新区总体空间布局为“T”型结构: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海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带”的交汇处,建设国际港口大都市标志区和生态宜居的海滨新城,构成滨海新区的核心区。同时,要加快建设和形成七个产业功能区,即高新技术产业区、现代冶金产业区、空港物流加工区、海洋产业及循环经济示范区、海港物流区、化学工业区和休闲旅游区。4.23功能布局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海滨新城。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建设成为服务辐射能力强、运转效率高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成为特色鲜明、风景宜人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成为具有综合竞争力和世界影响力,服务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改革创新先行区;建设成为以人为本、要素集聚、生态良好的最适宜创业和人居的现代化海滨新城。按照空间布局,滨海新区将规划建设7大功能区。其中重点发展包括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的103平方公里的先进制造业产业区;生物、纳米新材料研发和制造的25平方公里的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的80平方公里的滨海化工区;50平方公里的中心商务商业区;天津港、保税区和散货物流区的100平方公里的海港物流区;集航空运输、空港物流、民航科技为一体的102平方公里的临空产业区;7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公里的海滨休闲旅游区。4.3苏州工业园4.31简介苏州工业园是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该园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重要合作项目,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30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园区如今已不仅仅停留在 “工业园”区的概念之下。2010年苏州工业园区在上海举办名为“非凡城市”的主题推介会。在这场推介会上,苏州工业园首次以“同城”概念示人,意在金融、总部经济、商旅、创意和物流会展等各方面与上海寻求共赢。而打造“非凡城市”的追求也凸显了园区在城市发展方面的深度思考。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表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是苏州工业园区的新定位。从“工业园区”上升到“新城建设”层面。(区位图)由苏州市联合新加坡商业集团和政府机构共同在该地区发展一个新园区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10月提出。新加坡市区重建局以创造一个能与现有的苏州市完美结合的现代化园区为主要目标.4.32地段选择苏州工业园区的拟建地段(见苏州市地图)是根据以下原因而加以选择:位置优越,具备多项优势: 和上海的经济成长相辅相成; 位于联系上海和内地城市的主要铁路和公路运输走廊上; 位于联系杭州和北京的大运河边; 优美的太湖风景区具有发展旅游和康乐活动的潜能。 由于该市目前正在向西(河东与河西)伸延发展,因此逻辑上应该向东发展,以平衡城市的扩张,这样古城才可继续保留,作为苏州的中心地。 这个地区的公路、铁路和河道运输系统都很发达。 苏州工业园区占据策略性位置,往来上海苏州的游客都能清楚地看见这个地区,园区的设计可被充分的利用,以产生最大的视觉冲击。4.33边界和地段情况拟建中面积大约70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就在古城以东,与古城相邻。它北界娄江,南临黄天荡、独墅湖。斜塘河和吴凇江,东部则是青秋浦。苏州工业园区的拟定边界是针对地段的局限、机会、交通便利程度和行政等因素仔细考虑并和苏州当局讨论后而拟定的。这块土地地势较低,目前是用于农业生产,由多条河道进行灌溉。这个地段内有多个乡村群落(较大的村镇包括斜塘、跨塘和胜浦),由单层的和双层的农屋组成。一些小工厂座落在机场大道和312国道沿线以及较大的村镇内。务农人口大约是每平方公里787人。在这块苏州工业园区中有3个主要水域:金鸡湖、白荡和沙湖,其中以金鸡湖的面积最大,达720公顷。地段中可通航的河流河道包括娄江、吴凇江、相门塘、葑门塘斜塘江、娄斜线、青秋浦和风凰泾。河道中较主要的是娄江和吴凇江,前者流入苏州上海边界处的长江河口,后者流入上海市,然后流进黄埔江中。通过吴凇江,苏州就能和上海的港口取得联系。在苏州工业园区南部的机场大道是拟建地段中除312国道以外的又一条主要公路。连接这个地段和古城的公路包括葑门路苏斜路(这条路的延续就是机场大道)和相门路。不过,两地之间的公路联系也可利用较北处现有的312国道和在建中的沪宁高速公路和西部现有的东环路,此外,高速公路还可以在适当的地点建造连接沪宁高速公路和拟建苏杭高速公路。4.34目标与策略在对实体和社会特性,经济增长潜能,苏州市的发展趋势,以及拟建地段的优劣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制走了以下的以指导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作。目标 策略加强具有历史意义 向城市的东部延伸,以平衡城市的扩展形式。的苏州市的地位。 在现有的城市旁建造一个现代化的新商业中心,减轻古城所面对的发展压力,从而辅助这个历史城市继续扮演苏州的文化和行政中心的角色。作为60万人口的家 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与工作环境。园。 提供足够的和种类多样化的住屋。 提供良好的社区设施和基础设施,从而改善居住环境。在商业、文化和其 为60万人口和范围更大的苏州地区提供工业、商业、康乐和文化发展。他功能方面为新园 区及更广大的地区 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加强商业投资的环境。提供机会与服务。为人民和商业提供 通过对土地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不必要的交通。高效率的运输。 设计市内和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公路和轻轨交通网络,并考虑到自行车交通以及将来会增加的车辆交通问题。在对土地使用项目和基础设施分配地段时,考虑并减少空气、水源和噪音的污染。创造一个健康、充 利用独特的水域特色如湖泊和河道,加强“水城” 的形象。满活力和独特的城 通过设计独特的道路格局和街景,并配合翠绿的环境,从而创造一个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市环境。 4.35规划概念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主要采用了以下概念:土地的使用是根据明确的功能加以划分:由清洁的轻型工业围绕着商业中心和居住邻区,使工作地点和必要设施靠近住家。商业中心是以分层次方式进行规划。在第一期地段内的新商业中心同时为园区和整个苏州市服务,在第二和第三期地段内的卫星镇中心为个别的卫星镇服务,所有三个地段内的邻里中心则为邻里居民服务。第一期地段内独特的新商业中心以及第二和第三期地段内的镇中心加强了苏州市的中心轴线设计。这条轴线起于河西新区中心,经过古城的心脏区,连接苏州工业园区第一、第二和第三期的中心。规划也包括一个分层次的公路网络,结合现有的公路系统,并进行小规模修改,以提供高效率的交通网络。贯穿公路将和居住区内的公路分开,以减少对居住环境的干扰。适当分配绿色户外空间,以创造一个高素质的居住环境。保留足够的土地,以用于建设公用设施,支援这新区。保留现有的湖泊和主要河道,以突出苏州“水城”的特色,并提供赏心悦目的景观。提供全面的教育和社区设施,如体育设施、小学和中学,公园、医院、文化娱乐中心等,以支援各个邻区和整个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的拟议结构图,目的在于指导这个现代化园区进行具体发展,让它能与现有的城市相结合,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城市实体,同时具备良好的居住和商业环境。规划概念是在于通过向东建造一个适当的城市格局,并充分与历史古城结合,以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拟议中的苏州工业园区将发展成三个独特的实体。第一期地段:新式和现代的商业中心,拥有平衡的居住和工业用地。这个新商业中心将提供现代化和高素质的商业空间,以适应将来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动,避免古城过度拥挤和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建。这将确保这个古城原址仍被保留为苏州传统的行政和文化中心。第二期地段:为科技中心。利用水域沿岸的环境和翠绿的景色,提供一个从事研究及开发活动的高科技工业园,以及具有高素质湖滨住屋的优良环境。第三期地段: 自给自足的新镇,用于用地较广的轻工业。在这个地段内也会保留一些土地以建设主要的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五、 马芜巢省直管集中区规划分析5.1马芜巢省直管集中区特点分析5.11产业特点伴随着全球和区域产业发展与转移趋势,集中区重点承接世界500强、央企和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趋势。5.12区位交通集中区地处皖东,临长江,依巢湖,毗邻南京,与芜湖、马鞍山隔江相望。距离南京禄口机场、合肥骆岗机场、芜湖湾里机场均一个小时左右车程,属于南京、合肥1小时经济圈和上海、杭州3小时都市圈;距淮南铁路江北第一个铁路编组站裕溪口编组站2公里;区域内拥有23.8 公里稳定的长江岸线,通过三座长江大桥与南京、马鞍山、芜湖跨江联动。5.12集中区发展目标集中区将是依托皖江城市带建立起来的新兴滨江城市,集中区建设是实践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的壮举,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必将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5.2滨江临港地区发展模式5.21港城的经济社会关系建港兴城、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这是刚空与城市发展的普片规律。水运的巨大能力级低廉的成本等优势是港口成为城市经济活动与外部联系的首选方式和重要节点。港口因生产和经营活动产生了大量的人员物资信息资金的流动,直接产生了港口产业(水运、仓储、集疏运等)和临港产业(造船、贸易、钢铁、石化、电力、加工工业等)。1.经济社会互动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往往是显著的表现在创造就业岗位、上缴税款等多项指标上。现代港口的发展对服务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而使城市与港口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一方面城市作为作为港口的载体,成为港口产业的依托:另一方面港口产业由于度大,经济带动性强而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并逐步形成港口与城市的一体化。2发展中国家的港口区位工业化(1) 临港工业开发区在港口城市,不仅可以利用运输的优势节省物流成本,而且临港建厂可以减少原材料或者产成品的中转次数,减少内陆运输成本。因此许多国家依托港口建立工业开发区。(2) 自由港由贸易区许多国家在主要个港口设置了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免税区等。5.22港城的空间关系对城市来说,不仅要充分的利用港口的基本功能,还应将港口融贯到城市的功能组织,是城市与港口完美结合,互相依存共同发展。在空间上,港城共居一地,工业生产、商业文化活动、港口活动与居住混杂在一起。1 共存空间的冲突港口具有双重性,首先港口作为经济独立体,作为运输企业港口承担者经济生产、市场竞争和商业发展的职能;其次,在城市用地上,港口是公用基础设施。港口的双重性导致港与城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源于有限的空间内,两个实体各有所需。2 空间关系协调在总规阶段处港城的空间关系一般选择两种措施:一是在城市外围大规模扩展建设港域,比如通过填方工程项目,开发储备能力:二是对港口现有的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和更加有效利用。3 滨水区的复兴在老港区的重建过程,主要的做法在港区引入新的、适应于发展当前趋势的功能,包括休闲与娱乐功能科技、三产、文化功能。5.23港口城市范例(略)1.阴临港新城2.丹东临港经济区3.福州港4九江市城西港区5.3现代产业园规划 5.31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概念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地域内,集中了大量具有产业关联的企业、相关服务、科研和管理等支持机构,在此空间内共享包括专业人才、市场、技术和信息等诸多产业要素,从而使产业和企业产生共生效应,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效益的现象。 产业集群中除了企业以外还有大量的组织和机构,如协会、商会、各类中心、大学和研究机构。 产业园一般是按照产业集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通过集中配置基础设施并制定一系列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或引导工业企业级相关配套产业向该地区集聚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5.32我国产业园的发展现状 1.我国产业园的主要类型 经济技术开发区:(略)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大学科技园区: 工业园区: 出口加工区:农业科技园区: 2.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以政府推动的外生型发展模式(略)以市场为主导的内生型发展模式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互动的发展模式5.33现代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及其规划对策1循环经济(略)2生态产业园区建设2复合开发模式:规划注重园区与城市其他区域发展联系,一园区内的居住用地为例,不仅考虑工作人员本身要求,也要考虑一部分城市居民的需求,开发组建大型社区,是园区成为继生产、科研、居住、休闲与为一体的复合城市系统。5.34现代产业园范例分析(略)1海阳市临港产业园区概念规划2超常规发展背景下的开发区规划定位研究九江市城西港区3城镇密集地区产业园发展研究湖北鄂州花湖产业园4城市开发区的复合趋势张家港经济开发区5.4栖水筑成5.41滨水魅力城案例分析(略)1百河串场,九水织造盐城市城南新区概念规划2滨水地区开发与城市品牌的确立从经营城市的角度谈西昌海河城市设计3东方的普罗旺斯吴江市农业生态科技园区规划设计4旅游型城市滨水景观规划一“西双版纳景洪市澜沧江两岸景观概念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