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54924167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总结一. 名词解释1. 城市:从文字字义来看,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的场所,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城市与农村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产业结构、居民的人口规模和集聚密度的不同。2. 城乡规划: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3.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4. 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5. 新城市主义:是城市规划中新的一个城市设计运动,始于1990年初。是基于市郊不断蔓延、社区日趋瓦解的背景而发展起来的。新城市主义主张借鉴二战前美国小城镇和城镇规划优秀传统,塑造具有城镇生活氛围、紧凑的社区,取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 6. 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的时日,获得所需日照量而保持 一定间距为日照间距。一般以冬至日中午正南太阳能照射到住宅底层窗台高度为依据,寒冷地区可以考虑太阳能照射到住宅的墙脚。7. 一化二系三结构:一化城市化水平;二系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区域生态环境系统;三结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布局空间结构(空间发展轴;发展构成中的增长极;生长点的研究) 8. 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 9. 新城: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人大城市的人口起到一定的截流作用。10. 区位:指为某种活动所占据的场所在城市中所处的空间位置。各种区位理论的目的就是为各项城市活动寻找到最佳区位,即能够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11.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2. 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 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职能。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 13. 城镇化:最简单的解释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正式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职业的转变(2)产业结构的转变(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14. 城市形态:15.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技能运转所需要的空间。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用地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16. 城市对外交通:是城市与外部保持密切联系,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和通道。通常由铁路、公路、航运以及航空运输组成。17. 城市基础设施:最初由西方经济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概念,泛指由国家或各种公益部门建设经营,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基本服务和一般条件的非营利性行业和设施。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将其定义为: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18. 城市总体布局: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组合的综合反映。19. 城市结构:由于城市功能而产生的各种地区、核心、主要交通通道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了通常被称为城市结构的城市形态的框架。城市结构所反映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分布及其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是城市布局要素的概念化表示和抽象表达。20.规划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规划蓝线:是指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规划紫线:是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二复习重点内容1.我国城市建设的学科层次: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街道|广场建筑群建筑|小品室内家具新的城乡规划体系:2.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雅布斯(J.Jacobs) 1961年出版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运用社会使用方法对美国城市空间中的社会生活进行调查。街道和广场是真正的城市骨架形成的最基本要素。雅各布斯认为街道要有生命力作为整体的地区至少要用于两个基本的功能:生活、工作、购物、进餐等等,而且越多越好。沿着街道的街区不应超过一定的长度。有较多的转角场所。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共存于她称之为“纹理紧密的混合”之中。街道上要有高度集中的人。寻找失落的空间拼贴城市交往与空间3. 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的重要文献:(1)雅典宪章(1933)功能分区(2)马丘比丘宪章(1977)功能融合(3)华沙宣言(1981)人 + 建筑 + 环境(4)环境与发展宣言与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5)北京宪章建立“全球-地区建筑学”等思想,以迎接新世纪挑战。4 . 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1 )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2)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3)从生产型城市空间到生活型城市空间。(4)从分离的均质城市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市空间。5. 希波丹姆模式:公元前5世纪的规划建筑师希波丹姆于希波战争后从事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中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规划结构形式。希波丹姆的规划思想在米利都城建设工作中完整地得到体现。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城墙,城市路网采用棋盘式。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图在外国建设史书上29页)6.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1)具有自然优势:耕地肥沃;交通便利;能得到淡水供应等。(2)经济发展水平(3)政治组织。 城市发展历程: (1)古代的城市发展城市与防御的要求;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2)近代的城市发展 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城市布局的变化;城市与环境;科学技术发展(城市的聚集效益和城市生活的高质量(3)二战后的城市发展城市人口达到50%以上,生态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与对外交通规划;城市中心的退和复苏;城市外延扩展;科学技术的利用等。7.古代东西方城市发展的特征:一、城市发展阶段西方:每个时期特色鲜明,城市进化阶段比较明显我国:自秦汉以来2000多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墨守周礼考工记二、建成的目的西方:并非围绕单一权力中心展开我国:城市建设自始至终体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城市中基本不存在广场、公共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三、城市职能对外防守,对内统治西方:军事功能、政治统治、宗教信仰、商品交换等。我国:经济因素考虑较少,自发产生四、城市规模西方:除古罗马外,个体规模普遍较小我国:用地规模较大,百万人口:中国唐长安:84KM2 ;古罗马:20KM2 五、城市形态西方:不同时期(规划意图、自然发展)我国:因城市类型而异六、城市规划西方:规划理论体系;不连续没有传承关系我国:一脉相承 8.我国城镇化新的发展趋势:(1)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将不断加速。(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4)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9.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1)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战略研究;(2)土地使用的配置及城市空间的组合和设计;(3)交通运输网络的架构及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安排;(4)城市政策的设计与实施;(5)城市发展的时序安排和建设的规划管理。根据城市多年风向观测记录汇总所绘制的风向频率图和平均风速图又称风玫瑰图10我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及其演变 西周 奴隶制社会 周礼考工记 东周 奴隶制封建制 儒家道家法家 管子 西汉 封建制 “废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代 商品经济发展 唐宋时期 隋朝大兴城(长安) 城市布局严整。 唐朝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体现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城市形制规则。 元明清时期 体现周礼考工记的王城的空间布局制度。 元大都是自唐长安城以后中国古代都城的又一典范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书中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1. 勒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柯布西埃大城市本身的内部改造(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的功能和理性角度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规划方案300万人口的城市规划整个城市的平面是严格的几何形构图,矩形的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在一起。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全面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形成新的城市概念,提供充足的绿地、空间和阳光。柯布西埃还特别强调大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重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线来联系。 影响力:集中体现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深刻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设计实践:昌迪加尔(Chandigarh)规划严格遵守雅典宪章而且布局规整有序而得到普遍的赞誉。12.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法国巴黎改建 奥斯曼(GeorgeEHaussman) 1855年对巴黎进行了全面的改建,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美洲大陆城市改建的样板。 道路 以道路切割来划分整个城市的结构,将塞纳河两岸紧密连接 街道改建街景建设、标准的住房布局方式和街道设施。 森林公园在城市中配置了大面积公共开放空间。13.格迪斯的学说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主要主张: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进行研究。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 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分析规划”(Survey analysis-plan)。美国芒福德(Lewis Mumford)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14.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采用必要的和健康的疏散方法1942年出版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指导思想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15.从城市土地使用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城市土地使用最为基础的是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同心圆理论由伯吉斯1923年提出。扇形理论是霍伊特1939年提出。多核心理论哈里斯和乌尔曼1945年提出。16.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四大转变包括:1)规划的前提,从确定增长规模为发展目标转向注重控制合理的环境容量和确定科学的建设标准2)规划编制的内容,从重点确定开发建设项目和用地安排转向各类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空间管子,在功能上体现从技术文件走向公共政策的转变3)规划调控和管理范围,从局限于城市规划区,转向更加突出强调区域统筹和全市域城乡统筹的概念。4)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依法行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从单一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转向建立健全政府、专家、多部门与公众参与的程序保障。17.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主要包括: 1)城市自然条件2)城市现状条件3)经济技术条件4)历史文化条件18. 城市用地适用性的评价影响因素: 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多方面。涉及: )建设现状用地内已有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基础设施用地内的基础设施条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的用途规定及调整的可能性 )生态环境自然环境背景、自然基础及环境质量,正负面的影响。 )文化遗产地上、地下及待探明的保护规划与规定。 )社会问题产权、动迁、社会、民族、经济等。19.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位置 重点 P258 图8-10 布置在生活居住区的小型工业用地。生产用地面积较小、运输量小、无污染、与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工业,如食品、缝纫、玩具制作、手工艺品等,可布置在居住区的角落或边缘; 对居住区无影响的小型精密仪器、仪表、服装鞋帽等,可以布置在居住区的独立街坊。布置在城市边缘地带的工业区 对城市稍有影响的工业区,布置在城市的一侧或几个相对集中的区域。按街坊整块布置。布置在城市外围地区的独立工业区 在大城市中,大型工业企业对称市的影响很大,应与城市有一定距离,用绿化隔离。钢铁、化工、机械制造独立的工业城镇 大型工业企业 北京燕山石化、上海金山卫石化 开发区、工业园区 北京亦庄、上地,苏州、上海浦东20.城市居住用地的分类1)一类用地 适合于城市建设,不须或只须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2)二类用地 须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修建的用地。3)三类用地 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或只有采取重大工程措施才能修建,因而在经济上不合理。城市居住用地的选择 参考谭纵波著城市规划 P240-246 城市居住用地市城建设用地中比例最大的部分,又是城市居民直接使用、关系最密切的部分。21.22.23.城市道路系统基本形式(城市规划书277页)1)放射环状2)方格网式3)混合型4)方格网加斜线型24.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1)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按照绿色交通优先的原则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2)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3)充分利用地形,减少工程量4)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5)要满足敷设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 25.城市工程系统重要设施的布局要求:重点布局要求:工艺要求 安全要求 环保要求 经济要求 26.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整治保护内容:保护内容(六项): )街区建筑的保护-局部、立面、结构保存 )街道格局的保护 )建筑高度与尺度的控制 )基础设施的改造 )居住人口及方式的调整 )街区功能性质的调整27.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分为规定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规定性指标包括: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后退建筑线、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以及停车泊位和其他需要配件的公共设施。指导性指标包括:人口容量,建筑形式、体量、风格、色彩等方面的要求以及城市景观风貌、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强制性内容:28.29.城市总体布局基本形态(书275页)1)集中式布局:网格状;环形放射状2)分散式布局:组团状;带状;星状;环状;卫星状;多中心与组群城市30.城市总体布局方案比较的内容:1)自然条件与环境的适宜性2)工程条件的可行性3)城市布局的合理性4)经济上的可行性及社会成本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