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第二章政治权力.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489354 上传时间:2020-08-12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学概论》第二章政治权力.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政治学概论》第二章政治权力.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政治学概论》第二章政治权力.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政治权力,第一节 政治权力及相关概念 一、政治权力的概念 1、权力的概念 马克斯韦伯(1864-1920)认为,“权力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行动者排除抗拒其意志的可能性,而不论这种可能性的基础是什么。” 权力的涵义大大扩展;一种广泛的影响力;适用于多种领域的人与人关系的分析。,2、政治权力的概念 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 政治权力的主体:国家(政府)、社会各阶级、各政治集团、社会集团、有组织和无组织的群众,以及各种政治个人等等。 政治权力并不等同于公共权力,力量政治强制力,但也不排除半强制和非强制力 目的利益(物质或意识形态,或兼而有之) 权力作用方式客体并不是绝对被动,对主体有反作用(主体要付出某种代价),斗争与较量的过程 权力格局动态的平衡,理解政治权力概念的意义: 政治权力反映的是各种政治实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是理解政治现象的工具。,二、政治权力的作用方式 体现于权力运作之中,建立在政治权力的结构和政治权力的主体结构之上 1、政治权力的结构涉及以下方面: 首先,权力作用的方向和方式; 其次,权力运行的层次性间接性作用普遍变形(“踢皮球”、“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再次,权力运行的时间性时间对权力作用有损耗补充能量; 最后,权力作用的结果能量被吸收即主体意志生效,客体行为符合主体意志;部分被吸收,则部分改变客体行为;未被吸收而反射回去,则权力以某种形式反作用于主体。如群众大规模的反政府行为等,2、政治权力主体的结构特点层次性 权力大小取决于政治主体的层次,层次越高,权力影响范围越大; 政治主体是多元的,也决定了政治权力的层次性。,三、政治权力的类型 1、强制性权力:最为普遍的政治权力形式 2、功利性权力:以利益诱惑权力客体服从 3、操纵性权力:改变思想,控制行为 4、人格型权力:克里斯马型权力,马克斯韦伯首先提出此概念。典型的人治型权力统治,忽视或缺失法治,人亡政息,易造成政局混乱。,四、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1、合法性(legitimacy,又翻译为正当性、合理性、正统性或正确性),是一个广泛使用的政治概念,通常指一个政府被民众认可的程度。政治合法性被认为是统治的基本条件。 马克斯韦伯提出三种合法性统治的类型: 传统型合法性源于传统的继承,封建国家; 法理型源于各种法律制度,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魅力型(克里斯马型),2、权威(Authority),可简单定义为“正当的权力”。因此,权威就是人们对权力的自愿服从和支持。 3、权力转化为权威的途径 合法律性在规范框架内行动 合利益性(有效性)良好的政绩,取信于民 合道德性主要体现在执政者身上(老百姓可以胡来,执政者不可以),五、政治权力的基础 凭借何种资源或条件获取政治权力 1、武力(原始的资源) 2、财富(很多时候决定政治权力的大小) 3、技能(政治是艺术、博弈需要策略) 4、动机(取得政治权力的主观因素) 5、知识(信息) 6、制度基础(国家的兴衰成败),第二节 政治权力的分配 政治权力是政治生活的媒介,在阶级社会里人与人的政治关系都与政治权力的行使和斗争分不开。权力分配一直是政治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考察政治权力分配问题的依据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划分理论,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1、奴隶制国家 东方奴隶制国家多采用君主制,即东方暴君制;西方奴隶制国家(主要是希腊)的形态较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雅典的奴隶主阶级民主制直接民主的典范。 直接民主即不借助于中介或代表,人民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直接参与政治活动,管理公共事务,对公共事务做出决定的管理国家方式(权力分配方式)。 缺点:“多数暴政”、“庸人统治”等,2、封建制国家 最高权力世袭继承制 中世纪西欧:领主分封制 国王与贵族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有限君主制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国封建社会:专制君主制无限君主制特点“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未采取领主分封制,无封建之实) 可参阅:瞿同祖著中国封建社会,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 1、分配原则:主权在民 2、分配机制:自由选举,一人一票,政治形式平等。 3、政治平等与经济不平等共存。 4、政治形式:代议制与选举制的结合,但不同国家选举制度的具体程序和规则也不相同。(代议制即间接民主的一种形式,人民通过选举代表来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 5、其它情况(法西斯体制、威权主义体制),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 1、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制度是在批评资本主义国家虚假民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议行合一”体制 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 拥有立法权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从属于议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相对立的政治组织架构。,第二篇 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是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即包括个体的政治心理、民族的政治文化,又包括集团的意识形态。 政治心理、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意识形态的深入人心,则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第一节 政治文化的内涵 一、政治文化的概念 1、政治文化研究的兴起 第一,战后许多民族独立国家借鉴西方民主制度,但并未走上政治稳定与发展的道路,这促使政治学家研究这些国家制度背后的文化因素。探求深层动因 第二,政治学自身的发展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资源。,2、政治文化的涵义 三种理解: 第一,政治文化指政治体系的心理层面,包括成员对体系各层面的感觉、认识、评价和情感取向。将政治文化主要理解为政治态度取向 第二,政治文化指政治体系中各种主观因素的综合,不仅包括心理层面,而且包括各种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第三,政治文化不仅包括前述观念性的政治文化,还应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物质性”层面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 缺点:对文明与文化的认识有混淆之处,文明偏在外(包括显性的物质和器物层面的东西、生活上的表现等),文化偏在内(精神方面的东西、思想与习俗),综上,我们认为,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理解政治文化要把握以下几方面: 第一,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第二,其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第三,具有稳定性,相对于政治制度具有滞后性。 第四,具有结构性,内部存在非同质的亚政治文化。不是铁板一块、非同质性,二、政治文化的内容 1、政治认知性成分 2、政治情感性成分 3、政治评价性成分 三者符合心理学的认知程序,是依次递进关系。,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与功能 一、政治文化的类型 1、统治政治文化(精英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统一政治体系内部划分 对立统一的关系; 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狭隘性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狭隘型文化:原始、低级、蒙昧 顺从型文化:中央集权国家 参与型文化:即公民文化、现代西方民主国家 3、其余分类形式,二、作为新型政治文化研究的社会资本 1、社会资本的概念 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关系)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在这些关系中,一个人获取的利益越多,则他的社会资本就越高。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本书) 2、社会资本可以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如“搭便车”),3、社会资本的主要特征: 第一,可以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第二,社会资本需要创造和构建才能形成; 第三,社会资本具有自我积累和增强的倾向; 第四,是一种公共物品,社会共享品。,4、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 第一,互惠规范 第二,社会网络 第三,信任 5、社会资本理论的困境 现代社会的“个体化”和“原子化”使社会资本的形成变得困难人际关系淡漠、功利化,三、政治文化的功能 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维系的必要基础。 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与发展。,第二节 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1、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一个广泛应用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与教育学范畴的术语,出现于19世纪末期。指人类学习、继承各种社会规范、传统、意识形态等社会文化元素,并逐渐适应于其中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人完成了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2、20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化”概念被引入政治学领域,开始了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历程。其中,美国成为开始这一研究的主要国家。 原因: 第一,移民的增加和选举权的扩大。 第二,大规模的青年运动及对青年运动的反思,3、政治社会化的定义 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 第一,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戴维伊斯顿等)“个体学习论” 第二,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格林斯泰因等)“社会教化论” 第三,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兰顿等)“文化传承论”,综上,我们认为上述观点只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政治社会化的内涵。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在社会政治互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兼顾了以上三种观点,二、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的政治互动过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2、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不是简单的复制、拷贝) 3、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不断扬弃的过程,再社会化,三、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1、家庭最初的、影响最直接的媒介 2、学校第一个专门的社会化机构 3、同辈团体伙伴、小团体 4、工作场所 5、大众传播媒介 6、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政治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 7、社会政治组织政党、利益集团、国家机关等,四、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1、从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看,政治社会化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所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政治文化和政治技能。教育功能 2、从政治文化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传播功能、变革功能 3、从政治体系的层面看,政治社会化是影响体系正常维持与运转的关键因素稳定功能(实现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