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德树人出发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49853418 上传时间:2022-09-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立德树人出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立德树人出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立德树人出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立德树人出发 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 见(以下简称意见)于3月30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 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一一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 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 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同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 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 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 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应性不强;与课程改 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 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障课 程改革的机制不健全”。教育要回应发展的难题和挑战,必须有新的应对措施。构建核心素养体系便是试图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这些难题。它的构 建“使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更加连贯”,重点要解决两个 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 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 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 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介绍。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 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强调跨学科,更重视综合素养何为核心素养?它与过去我们所强调的知识、技能等是什么关 系?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 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 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 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 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 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 为“核心素养”。义务教育生物课程修订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 恩山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一种跨学科素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 发展的、对学生最有用的东西。比如核心素养中语言素养的概念,已 经不是语文学科的概念,也不是外语的概念,这里如果使用技能 概念定位可能会低一点,但对它的特点可以说得非常清楚,它的特点 是有效的表达和交流,其实是一种广义的语言概念,作为有效的表达 和交流,远超了语文的范畴”。核心素养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 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 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 认知性素养”。并且,“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技能 更多地从能力角度讲,我们所提素养不仅仅包括能力,更多考虑 人的综合素养,特别是品德上的要求。这也符合我们的国情,落实起 来更好一些。”刘恩山说,“我们如果强调知识的话,大家都会重视知 识,强调能力的话也会一窝蜂,这个时候提出这个话题,兼顾了知识 和能力,具有导向性。”用核心素养来梳理培养目标,可以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 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核心素养的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 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基础教育课 程研究中心主任余文森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最基础、最具生长性 的关键素养,就像房屋的地基,它决定房屋的高度。核心素养的形成 具有关键期的特点,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核心素养的作 用以整合的方式发挥出来。尽管核心素养指标的内涵不同,发挥着不 同作用,但彼此作用并非孤立,在实践中表现出一定整合性。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明确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那如 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在办学实践中,要落实好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育人目标的全息演绎,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从课程教 学论角度讲,它是学科与课程的全息回归。让每一节课成为撬 动学生学科整体素养和人生素养发展的全息概念。少即是多, 核心素养少的关键在于能够以少胜多,以小撬大,撬动学科本 质,撬动教育整体发展。它对育人目标的具化和细化,是素质 教育和立德树人在新时期基础教育育人目标的完善。核心素养在学校的落地,需要从学科、学段和校本化方向努力。从课程 方面来说,核心素养还需与课程进行进一步整合,包括进行结 构整合、内容整合。核心素养是学校办学的战略指导,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学 生成长的基础,也是学校办学的目标参照。北京教育学院举办了以“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与中小学教育实践”为主题的高峰论 坛,在论坛上,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杨志成认为,开展学生核 心素养的研讨,既是学校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基础教育改革的一 种责任担当,也是顺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战略要 求。因此,基于办学实践来思考核心素养,有助于校长理解改 革政策、明确改革方向,对其科学办学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核心素养要贯穿整个教育活动,渗透到 各个学科。核心素养之所以称之为核心,它就一定不是面面俱 到,而是是少而精,是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 的素养。我们提出的“核心素养”比学生“能力”的含义更为 广泛,学生的能力既可以是与生俱来,也可是后天形成的,但 素养却是可教、可学的。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同的是,素 养更强调知识能力与态度的融合,超越了长期以来知识与能力 二元对立的方式,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强调反省、 思考及行动与学习。这就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即教育要有加 工能力。因此,从办学实践来看,校长需要在理解“核心素养” 的基础上,将其与学校的文化、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紧密地联 系在一起,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并通过相应的载体 来实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须有好抓手。在学校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有好的载体。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认真思考如何 以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和组织实施等为支撑,将培养学生的核 心素养融入其中,来形成学校的办学策略。从“双基”到三维 目标,再到当下的“核心素养”,尽管育人的“参照”在不断 变化,但教育规律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却是不变的。我们要立足 “顺应教育”的办学理念,提炼出了关于学生成长需要的艺术 素养、强健体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核心素养。“顺应”教育理念就是对核心素养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顺应就 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按照学生的主体的自然天性因势利导。顺 应教育不但要顺应儿童的天性, 而且还要顺应教育的规律和时 代的发展。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融进进“悦”文化 之中。不但要构建科学与技术、人文与交流、艺术与欣赏、健 康与运动等四大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而且还还紧抓学科整合、拓展实践活动和改进课堂教学三个途径,来满足学生的 个性发展需求。在办学实践中,学校要有核心素养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 要基于学生的天性来理解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将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点。在学校里,我们要带着童心和童趣去理解 和关注孩子,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了很好 的对接。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只有具备一定的核心素养,才 能够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学校核心素养的构建是回答 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前提。纵观“核心素养”的提出,其概念和理论研究始于国家层 面,体系构建和丰富则需要学校通过实践实现,并且最终要落 实在学生身上。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 向上成长的空间,更要关注学生向下扎根的土地。这是中小学 校的教育追求与担当。榆树市红星乡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