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教案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49568114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4.5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第5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理解抽象的新陈代谢概念,认识到新陈代谢是细胞中物质合成、能量贮存与物质分解、能量释放这间的动态平衡过程,也是细胞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过程。二、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教材处理应强调结构性,在课堂上充分以导为主,解决好教材与学生先备知识、认知发展水平间的矛盾。问题情境设置要考虑到在具体情境下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并能帮助学生产生知识间的正向“学习迁移”。课堂上要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和探索的空间,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性评价,让更多的学生有展示潜能的机会。三、教学思路 这部分内容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联。因此,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突出健康生活的主体,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生理现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历,经过教师的精心设疑,引导学生从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地去探究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教学中通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适当辅助教学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生命活动的调节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生动的印象。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教材图表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信息,延伸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这部分内容可以采取自学,讨论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来,并通过对生产、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做出解释。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模型、讨论和分类法让九成以上学生懂得维持人体水盐平衡的重要意义2知道生物代谢的基本过程和方式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观看实物,培养学生观察模型、图例、实物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描述和正确表达。2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自主搭配食物,均衡饮食,在劳动、活动、病理状态时能及时调整人体水盐平衡。【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泌尿系统卫生知识,提高自身保健能力,珍惜自身每一器官珍惜生命。克服偏食毛病,养成良好的均衡膳食习惯。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道德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水盐平衡及代谢多样性难点:水盐平衡五、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式。六、教学过程1.思考:这位同学在干嘛呢?2.活动:如何使人体的水分保持平衡呢?(学生讨论获得水分的途径和失去水分的途径)意义:水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方面,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分析:体内水分过多,产生很多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内水分不足,产生少量尿。 肾脏对于体内的水盐平衡的调节有重要作用。但它又有一定限度,超过该限度,人体会因为积累过多盐分则加速残废。思考:白天大量运动后已经补充了水分了,晚上怎么腿会抽筋呢?思考、分析、讨论,发表见解:其实由于白天运动在失去水分的同时也丢失了大量无机盐,因此有时会出现抽筋现象。所以无机盐也要保持平衡。思考:1.那么我们是否能直接饮用海水?为什么?2.当人严重腹泻、剧烈呕吐时,常需要通过输液治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总结:肾脏有调节水盐平衡的能力,但有一定限度,如在缺水时不能喝海水,因为海水中含有较多的盐分超过肾的调节功能,使盐积累过多而加速死亡。(四)新陈代谢思考:有一个律师为一个罪犯A辩护:昨天犯罪的A自身的组成物质和今天站在法庭上的A不一样,所以不是同一个人不能定罪,同学们你们觉得律师为什么说自身组成物质不一样呢?含义: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自身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叫代谢。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身体新的组成成分,贮存能量。 异化作用不断地氧化分解身体内原有的部分物质,释放能量,排出废物。读图:展示几张不同动物的图片(见课件)思考:它们是如何获得营养物质?(引出代谢的多样性)活动:模型展示(见课件)思考:同学们能否利用这模型来解释在人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幼年、成年和老年),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之间相对强度变化特点?八、教学反思 关于“水盐平衡”则可由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引出,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肾脏对人体内水和盐的浓度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从而使人体内水盐的含量保持动态平衡,并进一步认识到保持水盐平衡的重要意义。在学习新陈代谢中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四者的关系时,引导学生运用了对立统一、发展变化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学生知道到生物学知识包涵了哲学原理;在学习同化、异化作用时,有机融入孕妇、病人及人不同时期的新陈代谢的特点,这些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