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4922602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叶集区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6分) (2018高二上长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艺术丰富了城市景现,点燃了平凡单调的城市生活。手绘墙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是城市年轻、富有活力的象征,与城市文化建设和艺术环境融为一体,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和健康文明的审美价值。墙壁本身是_的,但当它穿上绚烂的外衣,附上一个有趣的艺术灵魂,便能_地影响居民对文明和艺术的认知,提升居民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准。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能够激发艺术家内心的创作动力,创作出更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让艺术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大众,赋予艺术更多自由的空间,艺术家便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有了更多的受众,有了内心更强大的表达需求,这样持续的正向刺激无疑对艺术本身的发展很有促进作用。同时,广大受众也是受益者。艺术离普通大众更接近,更能装点美化自己的生活,未来也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表达,通过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出来。( )。手绘墙仅仅是一个艺术门类以一种方式走近大众,能成为_的网红,说明反响热烈,也说明目前这样的形式还比较少见。所以,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或许应该_,怎么给艺术更多的空间,让艺术走近普通人,为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搭建更多更畅达的通道。(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创作动力,让他们创作出更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B .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艺术家能够激发内心的创作动力,创作出更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C .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能够激发艺术家内心的创作动力,使他们创作出更富有美感的作品。D . 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艺术家的创作动力能够被激发,创作出更富有艺术价值的作品。(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疑,城市管理者是很愿意看到这种双赢局面的B . 这种双赢的局面,无疑也是城市管理者所愿意看到的C . 对于这种双赢的局面,无疑是城市管理者愿意看到的D . 无疑,这种双赢局面为城市管理者所愿意看到(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冷若冰霜 潜移默化 炙手可热 深思熟虑B . 索然无味 潜滋暗长 妇孺皆知 处心积虑C . 冷若冰霜 潜滋暗长 炙手可热 处心积虑D . 索然无味 潜移默化 妇孺皆知 深思熟虑2. (2分) (2018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下列楹联与场所不匹配的一组是( ) A . 文庙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B . 书房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钩任翕张。C . 宗祠追摹古人得高趣,别出心裁在一家。D . 寺院法云广荫无遮会,慧日高悬有相天。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3. (6分) (2017高一上安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谈吟诵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吟”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唱”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诵”为基础,“吟”是结果,“唱”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调”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选自2012329人民日报,有删改)【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1) 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B . 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C . 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D . 台湾“吟唱”的“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2) 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B . 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以“求其日后自己发芽”。C . 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人人心。D . 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B . 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C . 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D . 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4. (12分) (2018高三上嘉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小时的故事凯特肖班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暴风雨般的悲伤逐渐减弱时,她就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不要人跟着她。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而啜泣一两声。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可是能感觉得出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弱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而迫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爱情这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朱赛芬跪在关着的门外,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事。”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自由美好岁月,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搂着姐姐的腰,一齐下楼去了。有人在用弹簧锁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兰特雷马拉德,略显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注)凯特肖班(KateChopin,1851-1904)生活在19世纪后半叶,曾被誉为“美国女权主义文学创作的先驱之一”。(1) 指出第四自然段中景物描写采用的技巧,并简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2) 这篇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请简要分析。 (3) “门”和“窗”在小说中多次被提及,请结合文意指出这两个意象的含义及作用。 (4) 一小时的故事一经发表,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成为议论的焦点。有人指责,有人赞赏,众说纷纭。你对小说所反映的主题持怎样的观点,请作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6湛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张观,字仲宾,常州毗陵人。在江南登进士第。归宋,为彭原主簿。上请复刺史及不遣武德卒诣外州侦事,颇称旨,召拜监察御史,充桂阳监使。献所业文,赐进士及第。会三司言剑外赋税轻,诏观乘传按行诸州,因令稍增之。观上疏言:“远民不宜轻动挠因而抚之犹虑其失所况增赋以扰之乎设使积粟流衍用输京师愈烦漕輓之力固不可也徒敛怨于民,未见国家之利。”太宗深以为然,因留不遣。其后,复上疏曰:“臣尝读唐史,见贞观初始置崇文馆,命学士、耆儒更直互进,听朝之际,则入内殿讲论文义,商榷时政。或日旰忘倦,或宵分始罢,书诸信史,垂为不朽。伏望释循常之务,养浩然之气,深诏近臣,阐扬玄风,上为祖宗播无疆之休,下为子孙建不拔之业。”上览而称之。岁余,迁左司,改盐铁判官。观数在省署及长春殿次中,谘事于其使李惟清,辨说牴牾,失礼容,惟清不能甘,因奏解其任。观抗章论列,上亦察其无失,故未几复授旧职。又谏罢治佛寺,不报。俄出为诸路茶盐制置副使,上疏言:“更茶盐之制,于理非便。”不合旨,改知黄州,迁扬州,皆有善政。会三司改旧贯,均州县之籍以分其职,召为三司河东道判官。有诏计司官属不得越局言他事,观自以任谏官,乃上书指陈拾遗补阙之职,不奉诏。上怒,谓宰相曰:“朕俾警三司僚属各率其职,非令谏官不言时务,观乃妄有援引,以讽刺朕,姑为容忍,不欲深责。”乃令出知道州,移广南西路转运使。坐奏交州黎桓为乱兵所杀事不实,被劾,狱未具,卒于桂州。观广览汉史,雅好论事,辞理切直,有古人之风焉。(选自宋史张观传)(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远民不宜轻动挠/因而抚之/犹虑其失所况/增赋以扰之乎/设使积粟流衍/用输京师/愈烦漕輓之力/固不可也/B . 远民不宜轻动挠/因而抚之/犹虑其失所况/增赋以扰之乎/设使积粟流衍用/输京师愈烦/漕輓之力/固不可也/C . 远民不宜轻动挠/因而抚之/犹虑其失所/况增赋以扰之乎/设使积粟流衍/用输京师/愈烦漕輓之力/固不可也/D . 远民不宜轻动挠/因而抚之/犹虑其失所/况增赋以扰之乎/设使积粟流衍用/输京师愈烦/漕輓之力/固不可也/(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所指区域不尽相同。B . 三司,是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宋代的三司指兵部、刑部、户部。C . 太宗,是一种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供奉祭祀时追尊的名号。D .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置,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张观在任能直言进谏,皇上想要增加剑外的赋税,张观上奏认为不可,原因是增税会让边民生怨,而且会增加漕运的负担,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B . 张观推崇佛道之学,他提议要像唐代学习,设置崇文馆,让学士和宿儒轮流到宫廷值班,为皇上讲解经义,议论时政得失,这样才能建立不朽的功业。C . 张观性格耿直,与内阁使臣李惟清在政事主张上发生矛盾,并且争论时不顾礼节,被免去职务,不过皇上还是很快恢复了张观的职务。D . 张观广览史书,喜欢评论政事得失,经常直言时弊,虽然他的政绩显著,早期也颇受皇上重用,但是后来还是因为惹怒皇上而被责令出京为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日旰忘倦,或宵分始罢,书诸信史,垂为不朽。坐奏交州黎桓为乱兵所杀事不实,被劾,狱未具,卒于桂州。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8高三下黄陵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秦楼月向子諲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注】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向子諲就生活在这个时期。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指宋钦宗生日。(1) 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故园目断伤心切”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B .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是借景抒情,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表达了诗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C . 子规啼血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山甫闻子规:“断肠思故国,啼血溅芳枝。”此处为引用。D . 起首“芳菲歇”三字,写春光消逝景象。E . 词人吟咏节序变化。意在抒发伤春伤别情怀。(2) “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一句中“晓风残月”是移用柳永词中的名句,但意象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试指出两首词中“晓风残月”表现的不同情感内涵并对向词情感加以鉴赏。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7. (5分) (2019高二上郑州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卫风氓中表现女子起早贪黑不怕苦,每天都劳作不息的句子是“_,_。” (2)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_”,用燕昭王修建黄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 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两句话是“_,_。” 六、 语言表达 (共3题;共12分)8. (2分) 下面是长沙岳麓书院的一副对联,为上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A .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B . 学宗邹鲁,礼义廉耻圣贤心C . 天通荆楚,华章盛世帝王业D . 天通荆楚,繁华太平帝王业9. (5分) 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删改后的下联:10. (5分) (2018高二上深圳月考) 下面是某校为教师编写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 (2019高二上济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c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1、1-2、1-3、2-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3-1、3-2、3-3、4-1、4-2、4-3、4-4、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1、5-2、5-3、5-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1、6-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7-1、7-2、7-3、六、 语言表达 (共3题;共12分)8-1、9-1、10-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