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ppt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4888170 上传时间:2020-08-01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0.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南京市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基地分析与规划总体思路 二、功能定位与功能构成及规模 三、空间布局与设计意向 四、综合交通与市政规划 五、地区开发实施策略,南京市城市中心地区规划设计 CONCEPT PLANNING OF PUKOU CENTRAL DISTRICT NANJING,2,一、基地分析与规划总体思路,1解读设计任务书 2认识浦口中心地区 3认识基地条件特征 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4,1解读设计任务书 11规划设计范围 规划范围:12.97Km2。 研究范围:53.30Km2。 体现功能多元化与建设长期性特征的中心区。 12规划设计条件 不得调整、不宜调整、可以调整 规划重点对弹性条件的优化整合 13规划设计目标 发展商务、文化娱乐、都市产业等功能,适度发展零售商业、餐饮娱乐、休闲游憩、高档居住等必要的辅助内容。 重点对功能定位与构成进行论证。 14规划设计内容 功能定位和构成;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交通组织;空间形象塑造与典型地段城市设计;开发实施操作与启动区研究。 把握空间结构的弹性和近期启动区的可操作性。,4,2认识浦口中心地区,跨江发展的大南京的重要城市功能区,发挥南京中心城市功能的战略要点,“一城三区”多中心格局中的重要一极,自然环境条件最独特的新市区中心,区域协调,有序发展,功能多元,特色塑造,5,3认识基地条件特征,山与江之间, 自然条件优越,以农用地为主, 用地潜力较大,坐拥江河湖水, 以水为自然特色,中部建设地区, 启动难度较大,6,规划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功能定位; 基于生态保护基础上的空间整合利用; 基于江城山湖有机融合的空间特色塑造; 基于高效人性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建构; 基于有序发展的经营城市理念与实施策略。,7,二、功能定位与功能构成及规模 1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2功能构成 3主要设施规模,8,1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1.1南京需要什么样的副中心? 南京需要提供一个带动江北开发、撬动跨江发展的核心功能区。 1.2浦口需要什么样的中心区? 浦口需要一个在高层次上整合区域发展、提升城市功能的中心区。 1.3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新中心? 需要能够体现未来时代发展需求、具有多元化功能的新中心。 1.4基地适合建设什么样的中心区? 体现基地自然环境条件,区别于南京其他中心的依山亲水的城市特色中心区。,河西中心地区,浦口中心地区,新街口地区,仙林地区中心,9,1.5 我们将规划建设怎样的中心区? 功能定位: 带动南京都市区跨江发展的副中心; 服务浦口新市区、辐射皖东等地区的城市新中心; 具备生态休闲功能的城市特色中心区。 规划目标: 辐射带动的中心服务之城; 山水交融的绿色生态之城; 时尚现代的文化娱乐之城; 弹性开放的有机生长之城。,10,2功能构成,基于不同层面区域地位的功能要求 服务于江北地区和浦口新市区的服务功能; 服务于长三角、南京都市圈的功能。 基于不同服务对象的功能要求 满足普通市民的基本服务功能; 满足高层次人群特殊服务功能; 满足政府行政管理服务的功能。 基于本地区资源条件的特色功能 基于城市中心区发展趋势的功能,中心核心功能商务办公、金融服务和商业零售等; 中心辅助功能文化娱乐、科技服务、行政办公、会议展览等; 地区特色功能观光休闲、旅游度假等功能; 基本服务功能生活居住、体育健身等功能。,11,商业:南京市商业网点规划商业设施建筑面积为4050万m 。 商务:按南京人口1000万,就业人口占总人口60%,三产占就业人口 50%,商务办公占三产就业人口15%,人均办公面积20m计,南 京需商务办公面积900万m 。假设商务办公60%70%集中在市级 中心,约为540630万m 。假设新街口集中200万m 、河西副 中心100万m ,仙林、东山新市区中心各50万m ,浦口中心区 商务办公量按150万m预留。 行政:按主要区政设施相对集中布局,参照同等规模城市行政办公中心 建设规模,行政中心建筑面积按10万m左右预留。 体育:参照国家“三馆一场” 标准,规划体育健身用地15公顷左右, 建筑面积约8万m 。 文化:包括会展中心、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影视中心等,参照国 家相关标准和同类城市设施规模,规划预留用地约25公顷。,3主要设施规模,12,三、空间布局与设计意向 1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 2圈层式的功能布局 3轴-核结构的空间格局 4山城江相互呼应的空间形态 5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区形象,13,1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 山城江的宏观格局 带状组团中观结构,14, 以水为特色的微观资源 沿江城区中唯一滨江湖面; 水域占基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绿水湾,15,2圈层式的中心区功能结构,地区特色功能观光休闲、旅游度假等功能; 基本服务功能生活居住、体育健身等功能。,中心核心功能商务办公、金融服务和商业零售等;,中心辅助功能文化娱乐、科技服务、行政办公、会议展览等;,16,土地利用规划,四带 双核 五区,17,核心区选址:交通可达性;基地条件;空间形态。,18,3轴-核结构的空间格局,“核” 商务区的实核,环湖区的虚核。 “轴” 中央活动带的硬轴,七里河与定向河两条虚轴。,19,4山城江相互呼应的空间形态,20,采用“大疏大密”的手法,构筑近山低、滨江高、核心高、周边低的山、城、江空间关系。,21,开发强度控制与引导,22,江看城,浦珠路看城,纬三路城,23,生态优先大疏大密总体舒展长于自然又融于自然,24,25,地下空间规划利用,26,中心区的有机生长:横向伸展;纵向生长(地面地下空间);弹性用地,27,5塑造各具特色的 城市功能区形象,51 核心区 52 中央活动带 53 环湖文化休闲区 54 滨江休闲景观带,28,51 核心区商业、商务区,形成水城相映的中心区形象;高层区结合轨道站点安排在丰字河路两侧;加大了路网密度。,29,行政办公和文化活动中心,安排在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的丰字河路两侧。,核心区行政、文化,30,52中央活动带,连接山水城林的景观轴; 串联中心主要功能的功能轴; 融入各项活动的公共活动带。 她以城市景观起始,到自然景 观结束,“在繁忙的都市中,它提 供了一个可以让人透气的地方, 一片安静的绿洲。”,31,中央活动带自然生态区段,中央活动带 城市人文区段,32,中央活动带文化休闲区段,中央活动带市民公园区段,33,53环湖文化休闲区,环湖文化休闲区既是江城之间的过渡区,又是中心功能区和滨江休闲区的延伸,环湖安排文化公园区、游船码头区、会议展览区、时尚休闲区等功能。,34,文化公园区位于湖西南岸,以自然景观为主,文化休闲设施以低层为主。 游船码头区位于湖心岛南,湖区可进行以中心或滨江为背景的不同形式的 水上演出。,35,会议展览区包括主会展区和酒店服务 区,会展区结合轨道4号线站点设置, 以水平舒展建筑为特征。超高层五星 级宾馆成为整个中心区的空间控制点。 时尚休闲区结合自然水系形成步行街区 以高档商业休闲、滨江景观住宅为主。,36,54 滨江休闲景观带规划,主要资源:长约4KM的滨江岸线、太平天国营垒旧址、浦口老火车站、南端的湿地、码头等; 不利条件:高差3-4M的江堤、滨江快速路、取水口与水源保护区等。,主要功能区:北段-“旅游娱乐活动区”; 中段-“览江自然生态区”; 南段-“悠闲工作度假区”。,37,北段-“旅游娱乐活动区”,,38,中段-“览江自然生态区”,39,南段-“悠闲工作度假区”,40,滨江: “观江望城、品尝江鲜”的滨江休闲景观带; 中心湖:“游湖泛舟、亲水戏水”的文化休闲公园; 七里河/定向河:“城中森林、生态水岸”的生态健身长廊; 珍珠河:“小桥流水、滨水人家”的生活休闲带; 目标:生态环境优良、滨水景观丰富、水城有机融合、地方特色鲜明的滨水公共空间。,胜利圩,定向河,长江湿地,41,四、综合交通与市政规划,42,区域联系:对南京都市圈内长江以北城市交通辐射力较强; 与南京都市发展区内城镇交通联系紧密。 功能定位:浦珠路/滨江路区域辐射功能最强的快速路; 纬三路/纬七路是联系主城和江南的重要快速通道; 丰字河路是联系浦口主要功能区的生活性干道; 沿山大道具有重要的旅游景观功能。,1区域交通联系与主要道路功能定位,43,2国内外城市经验借鉴,构筑快捷的快速疏解系统:中心地区周边应构筑便捷的快速路网,疏解中心地区密集的交通流。 提高中心地区的路网密度:核心地区应构筑密度较高的道路网络,特别注重支路网的构建。 建立公交优先交通组织模式:构建以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相互配合的公共交通组织模式,减少中心地区的私人小汽车出行量。 合理配置停车设施:按照“适度供给”原则进行需求规划与管理。,44,3交通规划目标及总体战略 规划目标:构建浦口中心地区高效、多元、和谐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 满足地区未来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需求,提升浦口区的城市竞争 力和辐射影响力。 总体战略:建立高效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提高中心区的对外辐射力; 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相互配合,提高交通与土地资源利用效益;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满足多元化的交通出行需求; 实现差别化的停车供应战略,确保中心区交通的有序高效。,45,4道路系统规划 41交通需求分析 预计规划用地内居住人口约10万人,就业岗位数约15万个,推算中心区高峰时间的出行量为9-11万人次/小时。规划按照公共交通60%,步行及自行车占15-20%,小汽车交通1520出行比例进行道路交通的配置。 42总体路网结构 “以方格网为主,核心区密、沿山沿江因地制宜”的路网格局。,46,43快速路系统 规划在中心区外为构筑了“井”字形的快速路系统,加强内外交通的衔接,增强其对外交通的辐射效率。 44干道系统 规划“四横五纵”干道系统,与快速路衔接,增强中心地区与周边地区、城镇的交通可达性。“四横”分别为中央大道主干道和其两侧的次干道、七里河路主干道;“五纵”分别为南北向贯穿整个浦口中心城区的主干道丰字河路和其两侧的次干道、沿山大道、珍珠路次干道。 45支路网系统 核心区按照150-180米间距(地块2-3公顷)、住宅区按照250-300米间距(地块7-9公顷)、沿山沿湖地区因地制宜的原则安排支路网系统。,47,5、公交系统规划 构建由大运量轨道公交、中运量快速公交(BRT)以及常规公交构成的公共交通系统。 51轨道交通 地铁4号线调整到中央路,优化了4号线线型,提高了核心区的交通可达性和辐射力。 地铁4号线结合用地功能设置1个枢纽站和3个中间站。江北轻轨线沿丰子河路设置1个枢纽站和2个中间站。 52快速公交(BRT) 在浦珠路设置1条中运量快速公交(BRT)线路,补充中心地区轨道线网密度的不足。在中央路附近设置与地铁4号线换乘的枢纽站点。配合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地铁4号线,江北轻轨线,48,快速公交(BRT)专用道,设在浦珠路中央分隔带相邻车道上,停靠站设置在中央分隔带上。,49,53常规公交 过境公交,公交线路穿越基地,在基地内设有中途站点; 起迄点公交,公交线路的终点或起点在基地内,结合轨道交通枢纽站设立公交换乘节点。 内部公交环线,在基地内串连人流密集区和换乘站点,解决基地内部出行问题; 结合步行街的小型公交,连接沿街的重要商业商务节点,起一定代步观光作用。,50,53常规公交 过境公交,公交线路穿越基地,在基地内设有中途站点; 起迄点公交,公交线路的终点或起点在基地内,结合轨道交通枢纽站设立公交换乘节点。 内部公交环线,在基地内串连人流密集区和换乘站点,解决基地内部出行问题; 结合步行街的小型公交,连接沿街的重要商业商务节点,起一定代步观光作用。,51,53常规公交 过境公交,公交线路穿越基地,在基地内设有中途站点; 起迄点公交,公交线路的终点或起点在基地内,结合轨道交通枢纽站设立公交换乘节点。 内部公交环线,在基地内串连人流密集区和换乘站点,解决基地内部出行问题。 结合步行街的小型公交,连接沿街的重要商业商务节点,起一定代步观光作用。,52,61自行车系统 规划以城市道路两侧自行车道为构架,结合居住区、滨江休闲道,连接公交站点,组成连续通达的自行车系统。 在公共交通站点、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周边,提供方便的停车和换乘场所。 62步行系统 规划通过地上、地面、地下三类步行空间的协同,构成立体步行系统。 步行线路包括环境较好的道路人行道、滨河滨江滨湖绿化带、步行街、人行过街通道(地面、低下、架空)等。串连商业娱乐密集区、高密度居住小区、公交换乘站点、观光游览区等。,6慢行系统规划,53,61自行车系统 规划以城市道路两侧自行车道为构架,结合居住区、滨江休闲道,连接公交站点,组成连续通达的自行车系统。 在公共交通站点、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周边,提供方便的停车和换乘场所。 62步行系统 规划通过地上、地面、地下三类步行空间的协同,构成立体步行系统。 步行线路包括环境较好的道路人行道、滨河滨江滨湖绿化带、步行街、人行过街通道(地面、低下、架空)等。串连商业娱乐密集区、高密度居住小区、公交换乘站点、观光游览区等。,6慢行系统规划,54,7旅游线路组织,55,81静态交通配置模式 规划按照适度控制核心区停车供给的思路,在核心区,适度提供停车泊位,提高停车收费标准。在核心地区外围,公交站点、轨道站点周围300米范围内,规划提供方便的停车场库。 按照动态满足中心区不同发展阶段停车需求的思路,在中心区建设初期,可以在主要人流集散地提供满足需求的社会停车服务。当中心区人流集聚到一定规模时,可以将部分社会停车设施置换为公交停车点。 82中心区停车需求预测 公共停车泊位数按占非居住配建总量的15-20%,停车泊位最高需求与每天高峰时间进(出)非住宅类建筑物的车辆数比例取1.5:1。浦口中心区应提供约0.38万个泊位,停车面积约12公顷。,8静态交通规划,56,9重要节点交通处理 91滨江路 滨江快速路经过规划区段采用地面形式,在局部路段上盖覆土,使中心湖与长江之间形成完整的生态景观系统。 与纬七路和纬三路相交时设互通式立交,与七里河路主干道和中央大道北次干道相交时设定向立交。,57,92浦珠路 浦珠路采用高架加辅道的形式将快速路功能分离,通过高架路两侧匝道与中心区相联系。与纬三路、七里河路设立交。浦珠路地面部分包括:BRT公交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为减少高架路对中央公共活动带的视觉景观的影响,对高架路实施垂直绿化处理。,58,10综合交通评价 规划构筑的“井”字形快速路系统和“四横五纵”干道系统,增强了中心地区的对外辐射能力,为浦口中心区协助发挥南京中心城市作用提供了支撑与保障。 对中心地区规划道路网、轨道交通、BRT快速公交等骨架交通的GIS技术可达性分析表明,中心地区获得了较好的可达性,核心地区可达性最好。 中心地区路网密度达7.2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22.7。路网通行能力能满足中心地区未来的机动车出行需求。由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形成的立体公共交通系统,能够承担60%以上的中心地区交通出行。,59,11市政设施规划 给水有浦口区给水管网供给。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规划保留原有的坝子窑、西庄、石佛农场泵站,新增一座雨水泵站。规划设置3处防洪闸。 规划新建3座110kV变电站,设置一个广电中心,规划2处标准普通型消防站,一座垃圾中转站。,60,12 水生态规划 12.1水位控制 按照7.0;6.2;5.5米不同季节标高的自然水位,进行亲水空间设计。 12.2水质保持 在规划道路下敷设污水管,将生活污水收集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通过河道生态设计,使初期雨水被截流和净化处理。枯水季节从佛手湖引水对中心地区的水体进行补充,通过三级水坝对水量和水流进行控制,在中心湖设置汀步,使中心湖的水体能产生互动,增强水体的流动性。,61,五、地区开发实施策略,62,策略一:近期应以保护性开发为主。保护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资源,打 好交通基础设施框架,为中心区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策略二:采用政府与市场协作、并以市场为主导的开发方式。政府要 重点做好发展规划编制、开发政策制定、土地储备与增值保值、以及基础 设施和环境建设等工作。 策略三:开发时序建议功能上按照由辅助功能到核心功能;空间上按 照沿路、沿山、沿江优先启动的原则,优先启动浦珠路以北的沿山地区, 滨江地段的胜利圩地区。 策略四:建议以旅游与房地产联动开发模式, 以水上游乐项目和服务于中产阶级的房地产为优 先启动项目,推进中心地区的启动建设。 策略五:浦口中心地区要强化土地经营,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浦口中心地区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和成长性要求,63,1启动模式分析 在不同的建设条件下,浦口中心地区的启动模式有多种可能性,如: 行政中心先导模式,可以借鉴的实例有青岛和武进新区; 旅游项目先导模式,成功的实例有深圳华侨城; 房地产开发先导模式,如南京河西早期开发的北部地区; 大型公共设施先导模式,如南京河西中部地区、杭州钱江新城(歌剧院)等。 建议: 培育期可以选择旅游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的启动模式; 成长期可通过行政中心带动,继续增加投资者和市民的信心; 成熟期进行城市中心区核心功能的开发与建设,集聚人气,提升整体品质。,64,2启动项目分析 2.1房地产项目定位分析 浦口区中低档商品房已趋饱和。预计有总量达到1500万平方米的中低档商品房逐步建成上市,面临巨大的销售压力。 高档房地产需求基本满足。江北需求总体不大,江南消费群体选择余地较大。预计沿山大道沿线大约有50万平方米的高档住宅不久会上市。 旅游度假房地产基本满足需求。珍珠泉、佛手湖、汤泉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可以基本满足浦口区旅游度假产业发展的需求。 服务中产阶级的中高档房地产尚有需求。目前浦口区针对中产阶级的中高档住房规模有限,开发环境品质较高、具有一定品位的中高档住宅(如TownHouse)将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65,2.2旅游项目定位分析 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薄弱环节,表现在旅游产品多样性欠缺,郊区县旅游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浦口区旅游业滨江旅游发展相对滞后;针对高收入群体和会议旅游做得多,针对具有较大旅游消费潜力的中产阶级的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基地依山临江,四周环水,区内胜利圩是南京最大的沿江湖泊。是南京既可“观江眺城、品尝江鲜”,又可“游湖泛舟、亲水戏水” 的唯一江岸段。 浦口中心地区旅游项目有两种启动方案,一是从低端启动,逐步升级为高端项目;二是参照深圳华侨城的经验,引进大财团以高端旅游项目直接启动,直接推进其他相关高端配套项目的建设,如滨江景观住宅建设等。,66,3.建设时序建议,3.1近期建设 首先启动胜利圩地区配套设施、中心湖公园和滨江娱乐休闲项目的开发建设,形成一定的“人气”。 浦珠路沿线交通可达性较好,可结合浦珠路景观改造,启动建设符合周边环境要求的中高档居住区,以提高中心区外围的人气。 3.2中期建设 利用外围逐步形成的人气,加快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心区外围居住、商业等功能建设,择机启动建设行政中心,进一步吸引“人气” ,开始聚集“商气”。 3.3远期建设 启动建设中心区核心功能,形成完善的城市中心功能体系。全面融入南京都市区,成为南京重要的独具特色的城市副中心。,67,规划主要概念回顾,68,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