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临港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存在问题

上传人:宝**** 文档编号:148573671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临港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存在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宁波临港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存在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宁波临港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存在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要:本文系统分析了2003年以来宁波临港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及存在问题,并首次把贸易竞争指数等相关指标运用于宁波临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最后从产业竞争力制约等五个方面得出宁波发展临港服务业的制约因素。关键词:现代服务业;临港服务业;竞争力;制约因素一、引言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1940)在考查了发达国家劳动力的部门结构变化后提出了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由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转移到商业和服务业。库兹涅茨(1971年)和钱纳里(1975年)等通过分析更大样本的时序数据和截面数据进一步验证: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呈上升趋势,并最终超过农业和工业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后来这一结论得到了广泛应用,服务业比重也逐渐成为人们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衡量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指标通常有两个:一个是静态指针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反映的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另一个是动态指针即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反映的是服务业发展的快慢。关于“临港服务业”内涵的理解是本文的基础,本文在综合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宁波市港城经济的特点认为:“临港服务业”首先应是“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学文献中是指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更突出了高科技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具有无形性、易逝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它不是一种行业,不是传统服务业加上科技、信息、管理等因素的简单延伸和创新。而且,“临港服务业”应结合宁波港城的地理和区位优势。 “临港”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为宁波现代制造业服务,为宁波港口建设服务,为宁波人民生活服务。涉及计算机与通信、金融、电子商务、文化娱乐、旅游、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是能运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于各行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服务业。就宁波而言,可以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等。(因为数据的可得性,加之第三产业包括金融业、信息传输、交通运输等现代服务业的全部行业,故本文在引用数据和分析概念时也采用第三产业的相关数据。)二、临港服务业的现实基础按照世界银行的资料,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国家,第三产业较为发达。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尤其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点。资料显示,2003年,宁波市人均GDP已超过3400美元,达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宁波服务业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近几年来,宁波服务业总量迅速增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总体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一)从服务业本身分析1、总体规模和服务密度扩大,并呈较快速度增加宁波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从世界发达国家看,服务业比重总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提高,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大都走过了产业结构从“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最终达到“三、二、一”的过程。从2003至2006年(表1)宁波市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可见,宁波市产业结构处于“二、三、一”阶段。第三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正呈加速发展的态势。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864.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14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5年增长15.9%.。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5.454.839.8调整为4.95540.1。这一结果标志着宁波市第三产业两大突破:增加值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首次迈上40%这个关口,达40.1%,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服务密度在2006年前三季度为1227.9万元/平方公里,是1995年的6.3倍。2003年至2006年,宁波市服务业增长速度分别为13.3%,15.8%, 15.2% 和 15.9 %(图1),呈现较快增长势头。表1 宁波市三次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GDP增加值年份 (亿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合计GDP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031121007650.936.781769.92004123.51230.21804.3337.272158.042005128.81353.5975.5939.872446.42006139.451575.941149.140.12864.49本市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根据宁波统计局网站资料加以整理。2、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增加随着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其对地区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也不断增加,在就业、吸引投资、税收、消费结构等方面产生具大作用,已成为推动宁波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图1: 20032006宁波市服务业增长速度根据宁波统计局网站资料加以整理。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1)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明显。如表2所示: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从2003年末的92.9232万人上升至2006年末的134.8万人,比重也从23.9%升至31.36%,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上升最为明显。至2006年末,全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为70.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6万人;第二产业为224.2万人,增加11万人;第三产业为134.8万人,比上年增加人数最多,达9.3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16.4%、52.2%、31.36%,其中第三产业上升最快。就业人数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则下降了2个百分点。表2 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及比重年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万人)就业总人数(万人)比重(%)200392.9232388.823.9200462.6192401.815.582005125.5415.130.232006134.8429.831.36根据宁波统计局官方网站资料加以整理。(2)服务业吸引外资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至2006年,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水平正在不断增强(表3)。至2007年3月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16599万美元,占全部外资利用额的26.67%。新批服务业外资项目31个。外资的入驻带来了技术和服务的转移,也使宁波市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领域得到了拓展,在研发中心、外资银行、公用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如国际航运业巨头意邮有限公司落户北仑,两个物流项目总投资均为9900万美元;世界著名物流服务供货商美国普洛斯在开发区投资5000万美元的大型物流项目;台塑长庚医院牵手宁波东部新城,投资额达8000万美元。表3: 2003至2006年宁波市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数 单位(亿美元)年份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数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数比重(%)200317.271.9511.3200421.032.5312.01200523.113.2714.15200624.304.0716.75根据据宁波统计局官方网站资料整理。(3)服务业成为新的税收增长点。统计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地税财政营业税达560085万元,金融业营业税达89134.7万元,其中证券营业税为940.3万元,银行营业税77.316万元,保险业营业税达10691.7万元,其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营业税达74043万元。自2005年以来,宁波银行业利润每季度增长50%左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亮点。(4)服务业有力改善宁波居民消费结构。市区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呈双降局面。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市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665元,增长7.7%,增幅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为36.9%,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378元,增长11.4%,增幅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为40.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3、分行业看,传统服务行业发展稳定,新兴行业增速迅猛,发展势头强劲。港口物流业。宁波港一批可靠泊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船的码头泊位相继建成,国内外的集装箱航班云集宁波港,2006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与货物吞吐量均有喜人成绩(图2、3)。同时,宁波港积极引进精品快航和超大型班轮,增强货流和航线的集聚能力。2006年,宁波港己新开航线总数26条,再创历史同期新高。目前,宁波港航线总数为162条,其中远洋干线81条,干线占总航线的比重已达50%,大大高于同类港口的相同指标,最高月航班数已超过700班。2006年以来,宁波港成功吸引了地中海航运、法国达飞、中远等船运公司,首批下水9000标箱的超大型船舶挂靠该港,使宁波港进一步奠定了国际重要节点港的地位。金融业。2006年宁波市金融业发展迅速,金融存贷款大幅增长。2006年1-8月,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4700.5亿元和3910亿元,分别增长22.51%和28.18%,增幅同比分别提高3.78和9.13个百分点,短期贷款比重显著提高,服务业贷款力度明显增强。良好的金融环境使国内众多银行将宁波市列为信贷重点投放地区,并纷纷与宁波市各级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目前已有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四家国有银行、股份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与市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并承诺在贷款的投放上向宁波市倾斜。商贸流通业。2006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亿元,增长15.8%,高于去年同期1.2个百分点。22家连锁企业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7.9%,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宁波市餐饮连锁企业门店已辐射至长三角及京津地区。最新公布的2005年度全国餐饮百强企业排行榜显示,宁波市6家企业上榜。商贸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相继启动。商贸流通服务业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先后引进的乐购、欧尚、国美、物美等一批高素质商贸企业,其示范和带动效应不断显现。旅游业。当前,宁波市旅游业开始步入以质的提升为主要特征的关键转型期。2006年1一8月,全市接待入境旅游32.16万人次,同比增长20.6%;外汇收入1.89亿美元,同比增长24%。旅游业正由单一观光产品体系和单纯旅游产业发展向以体验型复合型产品体系和城市整体发展转变。会展业。近年来,宁波市会展业蓬勃发展。2006年,宁波市就举办了浙洽会、家居博览会、国际茶文化节、世界创新工业设计交易会、机电工业博览会、高治会等90多个展览会和活动。仅浙洽会期间,宁波市就已签约了35个项目,累计协议外资达4.88亿美元。规模逐渐扩大的会展业在很大程度上也拉动了宁波市餐饮、宾馆、交通、旅游等的发展。据统计,第九届宁波市国际服装节期间,宁波市市区四星级以上宾馆外商入住率超过50%,机场进出港旅客数超过同期最高纪录。2006年,宁波市还荣获“2005年度中国城市会展业最佳管理奖”,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节庆城市”。(二)从外部环境分析1、 在区位上,天然良港是宁波发展临港服务业的独特优势。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和区域产业分工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宁波港城的定位在发展以国际贸易为重点的临港服务业。深水良港是宁波的最大资源,也是最大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宁波在全球产业分工协作体系中找准的合适位置。2005年港口吞吐量2688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520.8 万标箱。2006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超3亿吨,同比增长15%,仅次于上海港,居中国大陆港口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6.8万TEU,居中国大陆港口第4位,全球第13位。同比增长35.7,增幅连续8年居中国大陆主要集装箱港口前茅。如图2、3所示。图2:图3:以上资料根据宁波统计年鉴(20022004)整理所得。2、服务业支撑体系日趋完善。(1)政策更加完备。2004年,宁波市发改委专门制定宁波市服务业发展纲要,并立项宁波市服务业发展重大项目37个,总投资 800亿人民币。2006年,进一步编制出台了现代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等八大服务业重要专项规划。同时,宁波市整合现有扶持服务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对服务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以及传统服务业的科技创新等发展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如鄞州区根据已出台的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划将拨1792万元对73个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和扶持。另一方面,进一步落实扶持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对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所得税;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技术性服务收费暂免征收所得税;对新办独立核算的从事服务业的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等。(2)机制更加完善。宁波市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各县(市)、区及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服务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完善服务业管理的工作机制。在市政府办公厅设立了服务业发展综合考核监督机构,基本形成了政府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新机制。同时,在经济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服务业管理和服务部对现代服务业开展系统监测的区域。3、服务业国际转移为宁波市服务业发展提供契机经济全球化,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资源配置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全球资源流动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目前,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贸易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一趋势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就宁波市而言,在2006年以前,宁波的进出口贸易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服务贸易长期逆差(表4),这项意昧着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终于在2006出现质的转折,宁波市服务贸易在2006年收入165060万美元,同比增加50.1%;支出113004万美元,同比增加2.5%。实现服务贸易顺差52056万美元。可见,地方政府坚定地将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方向已取得成效,宁波市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基础也更趋坚实。表4: 20022006年宁波市服务贸易外汇收支统计表 (金额单位:万美元)收入金额同比增减%支出金额同比增减%顺(逆)差200324816104.46126786.2逆差200460548144.09823660.3逆差200510995381.611021412.2逆差200616506050.11130042.5顺差根据2006宁波对外贸易发展报告资料加以计算整理。4、工业发展促进临港服务业快速发展在现代经济中,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渐进过程。“十一五”期间,宁波市的工业化效应将逐步展现,特别是能源、钢铁、石化、修造船等临港工业的发展,可在2007后进入一个产能释放的时期。2007年后,将有不少大项目建成投产,这些项目的投产均对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另外,随着宁波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日益提高,2006年,市区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9764元,增长13%,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847元,增长13.3%,增幅为1997年来最高,也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潜力。三、临港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宁波市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宁波临港服务业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新兴服务业比重低,整体质量不高,缺乏竞争力等。从长期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宁波市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与自身优势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1、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偏低(1)与相关区域相比。据年快报资料表明,2006年,长三角地区16城市生产总值为39525.72亿元。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68.42亿元,21757.39亿元和16299.91亿元,与2005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一年的4.15540.9调整为3.75541.3。全国2006年三次产业比重为11.848.739.5;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6.553.540调整为5.953.940.2,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0.2个百分点。据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秘书长赵海介绍,近年来,上海的服务业发展占上海经济的比重已超过一半。2006年,宁波市实现生产总值2864.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149.1亿元,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5.454.839.8调整为4.95540.1,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于长三角城市和全省平均水平1.2、0.1个百分点。相对于国际标准(人均GDP达3000美元时,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0-70%,除少部分国家外)而言,相距更远。如图4所示。图4: 2006年宁波市与浙江省及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较(2)与副省级城市相比。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4.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4%。总量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14位。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49.1亿元,增长15.9%,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5位。另外,2006年,宁波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2.54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16.1%。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1位,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5位。(3)与第二产业相比。至2006年,第二产业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75.94亿元,第三产业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49.1亿元(图5),还是相距较远。宁波市的“十一五”规划提出力争到201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3%左右,从2007年开始,平均每年提高约0.8个百分点,要完成这一目标任重道远。图5: 2、内部结构不合理(1)从GDP增加值及其比重看。2006年,宁波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中,批发零售业占21.63%,金融保险业占15.8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11.6%,房地产占12.74%,住宿餐饮占3.7%,而其它高技术含量的服务业如咨询、信息、软件、科学研究等全部包含在内的比重为 34.46%。金融保险、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如图6)(2)从服务贸易内部各行业收入看。据宁波市外经贸局公布的2006宁波对外贸易发展报告显示,2006年,宁波服务贸易出口总收入为165060万美元,但其中所占比重,处于前两位的是:其它商业服务120855万美元和运输业40932万美元。除此之外,其它各项服务收入都相距甚远。电影音像和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没有收入外,排名最后的是金融业,只有8万美元(表5)。图6:资料来自宁波市统计局官方网站。表5: 2006年服务贸易各项收入 (单位:万美元)项 目收入金额所占比重(%)1、运输4093224.792、保险3550.21513、旅游240.01454、金融服务80.00485、通讯、邮电110.00676、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5090.30847、计算机和信息服务7300.44238、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5810.35209、咨询10320.625210、广告宣传230.013911、电影音像0012、其它商务服务12085573.2113、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00根据2006宁波对外贸易发展报告资料加以计算。可见,宁波市服务行业内部结构还不合理,传统服务业比重偏大,新兴服务业发展尚不足。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和会展旅游等新兴服务行业,以及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潜力行业,尤其是服务外包行业和商务服务、科技研发、创意设计等更缺乏。 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1)实际利用外资率低虽然,宁波市服务业利用外资水平有所提高,但宁波市对外资的实际利用主要还是集中在第二产业上。2006年,宁波市实际利用外资中第二产业为20.2091亿美元,占83.16%,而第三产业4.07亿美元,只占16.75%,且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占5.10%。与苏州上海相比:2006年,苏州市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为7.25亿美元,占全部利用外资的11.9%,虽然苏州市在所占比重上较宁波市低4个百分点,但在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的绝对值上远远高于宁波3.18亿美元。而上海在2007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合同利用外资金额就达到18.6亿美元,占总额的58.6%。(2)提供的就业率低从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数比重上看,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已有75%以上的人在从事服务业,宁波市仅为31.36%。相对于其它产业而言,至2006年,宁波市就业人数中第二产业占52.16%的比重,优势地位从未动摇过。4、服务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高服务业企业尤其是新兴服务业(信息、咨询、软件等)的专有知识信息和技术作为比较优势无法持续维持和创新,服务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产品单一,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不高。2006年,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近日发布。在此次评选中,浙江省共有3家企业跻身制造业百强,6家企业进入服务业百强。宁波市各有一家企业进入制造业百强和服务业百强行列。浙江远大进出口有限公司则以981009万元的年度营业额跻身服务业百强,但已名列第99位。可见,我市具有相当规模和档次的出口龙头企业、港口物流企业和商贸企业相对较少,此次服务业百强宁波上榜企业数也得到左证。5、外国服务业抢滩宁波市场国外教育已打入宁波市场。从英国诺丁汉大学到各类培训机构,尤其是早教中心,如位于天一广场的“Gold Baby”(金宝贝)实行全外教模式,已拥有近千名宝宝学员。国外超市领引宁波消费零售品市场。家乐福、麦德龙、欧尚、沃尔玛等已在宁波零售消费品市场占有稳固的市场份额,其中,宁波家乐福商业有限公司在2005年进入宁波市零售业销售收入前20名企业,位居第十。外资银行以设立营业性机构或通过重组本地银行的方式涉足宁波金融市场。凭借其管理、规模、技术和跨国服务网络优势以及良好的市场形象,将给中资银行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并对中资银行的优质客户群、优秀人才和市场份额等进行抢夺。2006年1月10日,新加坡华侨银行出资5.7亿元人民币购得宁波市商业银行12.2%的股份,成为宁波市商业银行第二大股东。此前,渣打银行下属的渣打直接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660万美元购买贝发集团35%的股份,间接参与宁波金融市场。上海银行在宁波市设立该行国内首个分支机构的申请也获得了银监会的批准,而华夏银行宁波市分行已进人筹备阶段。四、宁波发展临港服务业的制约因素1、观念制约-认识不足(1)政府和公众缺乏发展临港服务业的共识。相当一部分人对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认识不到位,对宁波究竟要发展怎样的临港服务业没有深入思考过,或认为宁波是港口城市,应依靠港口优势发展临港工业,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才是主要发展目标;或认为服务业发展得靠市场经济调节,政府部门难有作为等等,在种种认识偏差下就会忽略宁波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与优势。(2)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尽管至2006年度,宁波市列入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有20个,但据2007年5月13日宁波市工商局发布的宁波市商标发展报告显示:近三年,我市商标注册数量以每年3000件以上递增,可是在服务商标、国际注册商标等方面却仍是瓶颈。服务商标注册量仅占全市商标总量的9.4%。如全市住宿和餐饮企业共有1620户,目前服务商标仅有83件,占总量的11.3%。金融、IT等行业的服务商标更是少得可怜。另外,我市境外注册商标只有1906件,只占到我市商标总数的6%,远跟不上宁波外贸发展的需要。2、产业竞争力制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优势弱 此处选取贸易竞争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劳动生产率四个指针对宁波临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1)劳动生产率分析劳动生产率反映了劳动者的生产效率,我们用产业的劳动者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价值总额(万元)除以该产业当年的就业总人数(万人)来反映产业竞争力的高低,其值越大,产业竞争力越强。反之,越弱。(表6)显示宁波与上海等城市的距离较远。(2) 从贸易竞争指数看:贸易竞争指数(TC指数)表示一国某项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即:表6 2005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对照城市宁波上海杭州全国2005年77736996967755130696资料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06和相关城市统计年鉴计算所得。 TC=(X-M)/(X+M),X表示出口额, M表示进口额。TC值介于-1到1之间,一国或地区的TC值越接近1,则贸易竞争力越强。指数如果大于0,则意味着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指数若小于0,则意味着缺乏竞争力。若等于0,则可称之为中性竞争力。表7 宁波服务业贸易竞争指数年份出口总额(万美元)进口总额(万美元)贸易竞争指数(TC)20021214032905-0.460920032481661267-0.423420046054898236-0.23742005109953110214-0.001220061650601130040.1872以上资料来自宁波对外贸易发展报告2006,加以整理计算。表7表明,2002年至2006年,我市服务贸易竞争力从总体趋势来看,在不断增强,尤其是2006年,TC指数达到正值。但与1的差距还很大。TC指数只能从贸易额角度说明一国或地区的某项贸易的进出口额的对比情况。要对宁波市服务贸易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进行分析,还要计算RCA指数。(3)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是一国或地区某项贸易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之比。表达式为:RCA=(地区服务出口额/地区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世界服务出口额/世界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RCA指数反映了地区服务贸易与全世界平均水平的相对状况。一般认为,数值越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优势越强。 如果RCA指数大于2.5,表明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介于1.25-2.5间,则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介于0.8-1.25间,表明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如果小于0.8,则表明国际竞争力较弱。由于WTO提供数据的可得性,笔者只计算了2003与2004年宁波服务业的RCA指数。2003年与2004年,宁波的RCA指数分别为0.101和0.187,表明宁波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很弱。(4)从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一个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大小最终将表现在该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即一国或地区出口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该指标越高,表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笔者也同样计算2003与2004年宁波服务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0.01%和0.03%,同期,中国服务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2.6%和2.8%。表明宁波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弱。3、人才制约-高端服务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与宁波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尤其是科技型创新型人才缺乏。(1)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根据“经普”资料,在我市二、三产业单位就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所占比重仅为13.0%,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4个百分点,分别低于杭州、苏州8.33和1.62个百分点;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到了60.13%,比全省的平均水平高出2.03个百分点,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18.13个百分点,分别高出杭州、苏州10.09和8.85个百分点。(2)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文化素质低局限了劳动力技能素质的提高。数据同时显示,在我市二三产业单位就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仅为10.96%,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8.53和2.61个百分点。比杭州低5.53个百分点。而且,从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层面看,中、高级职称比例分别比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低0.80和6.40个百分点,比杭州、苏州低5.20和3.60个百分点。显然,中、高级职称人员明显偏少,缺口较大,初级职称人员比重过高,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4、政策体制制约-政府扶持措施有待加强(1)教育科研投入低科技年报统计数字表明,2006年,全市(R&D)活动的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达到1.12%,同比增长0.24 个百分点,但与世界标准相比还甚远。尽管政府投入教育事业的总量在逐年增加,但相对于教育发展的要求而言,每年教育经费的缺口也在逐年增加。政府对各类科研经费的投入中缺乏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过程监控,导致政府大量科研经费未发挥最优效用,且财政支持目前还是主要的科研资金来源也导致供需失衡。(2)现代服务业内部制度变迁跟不上。宁波市政府在现代服务业内部制度上已下很多功夫,但相关政策限制过严,相关立法滞后,行业管理欠规范,市场竞争无序的局面依然存在。(3)城市化水平低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陈畴镛教授的研究显示:城市化水平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提升具有正向效应。特别是城市化水平对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的影响最大,城市化水平是决定城市服务业比重的重要因素。宁波城市化进程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快,城乡结构不合理,使能够享受城市服务功能的人口比重过低,制约了服务业需求的扩大。(4)融资难,税费不合理。据浙江省的抽样调查显示,高达38.9%的企业反映,资金缺乏是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要困难。尤其是对宁波的中小民营企业,它们在本市经济中含量较高,也最富活力和创新力,但无论是财政支持,还是创新信贷、社会融资都比较困难。另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制约因素,如水、电、土地等资源要素短缺,居民收入差距拉大。5、区位制约-地理位置,经济末端效应造成的人才、信息等方面的竞争力减弱宁波北临上海与杭州,南侧温州,属于上海大都市圈的东南末端位置,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内。因此在经济发展和产业成长过程中,既会受到上海、杭州等城市扩散效应的有利影响,更会受到他们的不利影响,这些一线二线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上海,必然会抢夺宁波市现代服务业的市场份额和人才资源,特别是在金融服务和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等方面。同样会影响到宁波的旅游业、信息产业和物流等新兴产业。同时,区域竞争加剧。宁波与周边城市的竞争已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我们与“标兵”苏州的差距仍在拉大,与“追兵”杭州的距离进一步缩小,忧患意识和紧迫意识急待加强。结束语:目前,宁波临港服务业已具备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相应的产业竞争力,当然还存在不少问题,深入分析发展宁波临港服务业的制约因素之后,宁波市临港服务业应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加快对宁波临港服务业的发展,突出产业重点,提升企业主体,抓好发展载体,落实好相关配套措施。由于时间、人力及相关数据的不足,本文在建议对策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参考文献:1李朝鲜. 理论与量化-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2江小娟、裴长洪. 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N0.3M.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3申 静. 知识型服务业的服务创新M.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4谢永康. 宁波发展蓝皮书2007M. 宁波出版社,20075毛光烈. 宁波发展论集2004M. 宁波出版社,20056张秋生. 面向2020年的“十一五”期间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纲要研究报告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7宁波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2006宁波对外贸易发展报告R.2007.58 20032006宁波市统计年鉴9杨继学.“巨无霸”处女航为何选宁波港N. 东南商报,2007.5.17(B01版)10周立明.首份宁波市商标发展报告昨出炉N. 宁波晚报,2007.5.14(A09版)11胡昭玲.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对策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6,(7)12陈畴镛.浙江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3)13郑长娟等.引进外资与宁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5.(4)相关网站:.(宁波市外经贸局官方网站)(宁波市统计局官方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世界贸易组织官方网站)(苏州统计局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