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二十一) 小说阅读二 新人教版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47853420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二十一) 小说阅读二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徽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二十一) 小说阅读二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徽专用)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二十一) 小说阅读二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安徽专用):(二十一)小说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寒冬里的暖意侯发山天寒地冻,北风呼啸,火车站站前广场依然人潮涌动。一个没有双腿、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坐”在广场一角。他面前放着一个搪瓷茶缸,里面有零星的角币和分币,看样子拢共也不过两元钱。一看这个样子大家都知道,小男孩是个乞丐。有不少人从小乞丐面前经过,大多是瞟上一眼,而后扬长而去,好像无视他的存在。小乞丐眼巴巴地看着从他跟前经过的每一个人。已经有大半天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往小乞丐的搪瓷茶缸里扔钱币。一对年轻情侣与小乞丐擦身而过,走出两步远,那个女的又停下脚步,扭过头来,翻看自己的小提包。那个男的明白过来,轻轻拉了女的一把,说,别发慈悲了,现在这样的骗子太多了,说不准人家家里比我们还富裕。女的一边扒拉提包一边说,没有零钱,算了。说罢把挎包甩到肩上,和男的飘然而去。天空飘起了零星的雪花,小乞丐身上穿的棉袄破烂不堪,根本抵御不了寒冷,不住地瑟瑟发抖。人来人往,脚步匆忙。雪花给小乞丐披上了一层白,他抖落身上那层白,依然保持着原来的姿势。这时,过来一个拄着拐杖的老人。他在小乞丐身边停下来,认真地看了看小乞丐,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钱放在小乞丐面前的搪瓷茶缸里,搪瓷茶缸一下子满满的。小乞丐又惊又喜,忙给老人磕了一个头:“谢谢老爷爷!”老人爱怜地抹了一把小乞丐头上的雪,说:“孩子,天太冷了,回家吧。”小乞丐点点头,把搪瓷茶缸放进胸前的布袋里走了,不,是两手撑地,屁股一下一下往前挪动的。老人看到小乞丐“走”远了,就放下拐杖,在小乞丐坐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原来,老人也是一个乞丐。故事并没有结束。大约一年后,小城一个年轻人患上了白血病,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需要很大一笔费用,可是小伙子家境贫寒,拿不出这笔费用。年轻人的朋友就自发做了个“爱心捐款箱”,到街头为小伙子募捐。那一天也异常寒冷,“爱心捐款现场”很冷清也可能是天气寒冷,人们很少出门,不知道这里有个“爱心捐款现场”。当然,偶尔也有人行色匆忙而过,当他们注意到“爱心捐款箱”后,行色更加匆忙了。有人冷言冷语地说,说不定是个骗局呢。是不是有关部门组织的,谁会相信呢?这时,那个小乞丐“走”了过来。“爱心捐款箱”旁边的组织者以为小乞丐是过来乞讨的,抱歉地笑着说:“小朋友,实在不好意思,我们也是乞讨的,没有钱给你啊。你还是去别处吧。”小乞丐说:“叔叔,我是来捐款的。”等“爱心捐款现场”的组织者明白过来,小乞丐已把身前的口袋里的钱币一下一下塞进了空荡荡的捐款箱里。有记者捕捉到了这个镜头并把照片刊登在了报纸上。白血病患者看到报纸后,一下子泪流满面他认出了小乞丐他就是一年前阻止女朋友给小乞丐捐款的小伙子。记者又写了篇后续报道,很快又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故事的结局很美好很温馨:社会各界纷纷给小伙子捐款,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了全部医疗费用;小乞丐也被一个企业老板领养。 (选自短小说)1小说在第四、五段着重写了雪花,有什么作用?(6分)答:_2结合全文,概括小乞丐的形象特点。(6分)答:_3小说标题“寒冬里的暖意”中“暖意”指什么?(4分)答:_4遇到乞丐,有人认为该进行帮助,也有人认为可能是骗子,不能纵容骗子行骗。你认为呢?(8分)答: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闲花落地听无声丁力梅黄昏,桐花在教室外静静开着,像顶着一树紫色的小花伞,偶有风吹过,花落下,悄无声息。我们几个女生,伏在走廊外的栏杆上,目光似乎漫不经心,看天,看地,看桐花。其实,哪里是在看别的,都在看郑如萍。教学楼前的空地上,郑如萍和一帮男生在打羽毛球。夕阳的金粉,落她一身。她穿着绿衣裳,系着绿丝巾,是粉绿的一个人。她不停地跳着,叫着,笑着,像朵盛开的绿蘑菇。美,是公认的美。走到哪里,都牵动着大家的目光。女生们假装不屑,却忍不住偷偷打量她,看她的装扮,也悄悄买了绿丝巾来系。男生们毫不掩饰他们的喜欢,曾有别班的男生,结伴到我们教室的门口,大叫,郑如萍,郑如萍!郑如萍抬头冲他们笑,眉毛弯弯,嘴唇边,现出两个深深的酒窝。“贱。”女生们莫名其妙地恨着她,在嘴里悄骂一声。她听到了,转过头来看看,依然笑着,很不在意的样子。下课时,郑如萍常折纸船玩儿。折纸船的纸,都是男生们写给她的情书,成扎。她一一叠成纸船,收藏了。对追求她的男生,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常有男生因她打架,她知道了,笑笑,不发一言。高三时,终有一个男生,因她打了一架,受伤住院。这事闹得全校沸沸扬扬。她的父母被找了来。当着围观着的众师生的面,她人高马大的父亲,狠狠掴了她两巴掌,骂她丢人现眼。她仰着头争辩:“我没叫他们打!我根本不知道他们打架!”她的母亲听了这话,撇了撇薄薄的嘴唇,脸上现出嘲弄之色,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整天打扮得像个妖精似的,招人呢。”我们听了都有些吃惊,这哪里是一个母亲说的话。有知情的同学小声说:“她不是她的亲妈,是后妈。”这消息令我们震惊。再看郑如萍,只见她低着头,轻咬着嘴唇,眼泪一滴一滴滚下来。阳光下,她的眼泪,那么晶莹,水晶一样的,晃得人心疼。这是我们第一次看见她哭,却没有人去安慰她,潜意识里,都觉得她是咎由自取。郑如萍被留校察看。班主任把她的位置,调到教室最后排的角落里,与其他同学,隔着两张课桌的距离,一座孤岛似的。她被孤立了。有时,我们的眼光无意间扫过去,看见她沉默地看着窗外。窗外的桐树上,聚集着许多的小麻雀,唧唧喳喳欢叫着,总是很快乐的样子。天空碧蓝碧蓝的,阳光一泻千里。季节转过一个秋,转过一个冬,春天来了,满世界的桃红柳绿,我们却无暇顾及。高考进入倒计时,我们的头,整天埋在一堆练习题里,像鸵鸟把头埋进沙堆了。郑如萍有时来上课,有时不来,大家都不在意。某一天,突然传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郑如萍跟一个流浪歌手走了。班主任撤掉了郑如萍的课桌,这个消息,得到证实。我们这才惊觉,真的好长时间没有看到郑如萍了。再抬头,教室外的桐花,不知什么时候开过,又落了,满树撑着手掌大的绿叶子,蓬蓬勃勃。教室楼前的空地上,再没有了绿蘑菇似的郑如萍,没有了她飞扬的笑。我们的心,莫名地有些失落。空气很沉闷,在沉闷中,我们迎来了高考。十来年后,我们这一届天各一方的高中同学,回母校聚会。我们在校园里四处走,寻找当年的足迹。有老同学在操场边的一棵法国梧桐树上,找到他当年刻上去的字,刻着的竟是:郑如萍,我喜欢你。我们一起哄笑了:“呀,没想到,当年那么老实的你,也爱过郑如萍呀。”笑过后,我们长久地沉默下来。“其实,当年我们都不懂郑如萍,她的青春,很寂寞。”一个同学突然说。我们抬头看天,天空仿佛还是当年的样子,碧蓝碧蓝的,阳光一泻千里。但到底不同了,我们的眉梢间,已爬上岁月的皱纹。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有多少青春,就这样,悄悄过去了。5结合相关情节,按要求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转过头来看看,依然笑着,很不在意的样子。(分析人物性格)答:_(2)有时,我们的眼光无意间扫过去,看见她沉默地看着窗外。(分析人物心理)答:_6请分析两处画线的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答:_7阅读全文,分条概括作品中的“我”对郑如萍的情感变化过程。(6分)答:_8通观全文,探究郑如萍悲剧产生的主要外部原因。(8分)答:_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安徽专用):(二十一)1渲染了天气的寒冷;烘托了小乞丐生活的凄苦,让人产生恻隐之心;也为情节发展张本。2命运凄惨,生活艰难;善良淳朴,知恩图报。3指发生在寒冬里的老乞丐帮助小乞丐、小乞丐为男青年捐款、社会各界捐助男青年和企业老板领养小乞丐等感人的故事。4示例一:应该帮助。理由:一个善举或许能给困境中的人带来希望,给现实世界带来温暖;如果对什么都怀疑,人情冷漠,会造成信任危机;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才能变得更加温馨、美好。示例二:不应该帮助。理由:如今有些人好逸恶劳,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谋取不义之财;你的同情会助长骗子的邪恶;大家都不闻不问,他们的诡计自然难以得逞。(只要言之成理即可)5(1)表现出郑如萍乐观,纯真;(1分)宽容,不以为意。(1分)(2)郑如萍被误解孤立、天性被压制后,内心孤寂、无助、茫然。(2分,任答两个词即可)6第一处环境描写照应了题目,衬托出主人公的美丽,(1分)暗示主人公郑如萍悄无声息离开的悲剧命运。(1分)(抓住关键词即可给分)第二处环境描写用桐树上欢叫的小麻雀,反衬了郑如萍的落寞,(1分)用碧蓝的天空、一泻千里的阳光,反衬了郑如萍内心的黯淡迷茫,(1分)还有她对快乐生活的向往,(1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抓住关键词即可给分)7“我”对郑如萍的美貌暗暗欣赏。“我”对郑如萍美貌的嫉妒。“打架事件”后,对郑如萍淡淡的同情。郑如萍被处分后,“我”对她漠不关心。“十来年”后,对郑如萍有一种愧疚之情。(抓住关键词,每点1分,答对三点以上开始多给1分,即对三点给4分,答全满分)8家里父亲的暴戾,继母的刻薄。在“打架事件”后,父亲不问情由,“狠狠掴了她两巴掌,骂她丢人现眼”;继母“脸上现出嘲弄之色”,说出了难听的话。同学的嫉妒、误解和冷漠。同学嫉妒她的美貌,在受到父母打骂后,“没有人去安慰她”“都觉得她是咎由自取”。学校教育观念的落后,老师教育方法的简单无情。“打架事件”后,学校给予郑如萍“留校察看”的处分;老师简单无情地“把她的位置,调到教室最后排的角落里”,使郑如萍孤立无助。(抓住关键词,每个要点3分,答全满分;无具体分析适当扣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