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职业适性检测现状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47103884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驾驶员职业适性检测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驾驶员职业适性检测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驾驶员职业适性检测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驾驶员职业适性检测现状与进展施利承 戴家隽(南通人学航海医学研究所;南通人学心理科学研究所,江苏226001)关键词职业适性;驾驶适性检测;事故倾性;交通安全;交通心理;流行炳学特征2009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道路安全全球现状报告,广泛评估了178个国家的道路安全状况。指出目前每年全球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2 000万一3 000万人遭受非致命伤害,b有不断增加的趋势。道路交通事故的产生是人、车、道路(环境)二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与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密切相关。在这二个要素中,人是起主导作用的要素。美国国家科学院公路安全研究所的报告指出,90%的交通事故是由人的错误造成的,在我国至少有70%的交通事故与机动车驾驶员有关。交通事故的频频出现也提醒我们,是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从事驾驶员工作?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完成驾驶任务所需的生理、心理条件?交通心理学对驾驶职业适性的研究,对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交通研究中的重点。1驾驶适性的概念。 职业适性(occupational aptitude)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素质特征,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职业适性包括诸多内容,但由于场合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强调要点:工作效率、无事故倾向、最低能力和特性要求、熟悉工作速度、意愿适应、个人背景等等。驾驶适性(driving adaptation)属职业适性之一,是驾驶员安全有效地从事驾驶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木生理、心理素质特性,二者相对稳定而又相互弥补,是在一定交通环境下实现车辆安全行驶的可能性。 驾驶适性检测(driving adaptation test)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手段,有目的地对驾驶员或要考取驾驶执照的人员心理和生理指标进行量测,从而判定其是台继续从事驾驶工作或是台成为驾驶员。这是安全驾驶的一项可靠的保证措施,可以辨识驾驶员群体中个体的驾驶适性优劣程度驾驶适性检测的目的,一方而是避免不适宜的人员进入驾驶员队伍,另一方而是对现有驾驶员进行检测和再培训,以有效提高驾驶员群体素质,事前从根木上防范事故的发生,从而使交通事故大幅度降低。2驾驶适性检测的研究 1919年,Greenivoocl最早提出事故倾性理论,认为个体之间不仅存在年龄、性别、体能等生理特征的差异,也存在智商、认知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差异。一些人在木质上具有诱发事故的某些生理、心理特征,习惯上把这些驾驶员队做“事故多发者”,即具有事故倾向性(accident proneness)II。之后许多学者的研究也证实,在机动车驾驶员中确实存在着事故倾向性者,他们的注意力品质、反应时间、场依存性、速度估计误差和人格特征等方而的指标与安全驾驶员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金会庆通过在全国部分地区抽样调查,综合描述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得出了在中国驾驶人群中存在6%-8%的事故倾性驾驶人的结论。这些研究结果为驾驶适性心理检测指标的选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自美国心理学教授敏斯托伯格(Munsensterbug,1912)开创驾驶适性检测以来,许多国家相继研究驾驶适性问题,至今全球已研制出诸多驾驶适性检测方法izl。早期的驾驶适性检测主要局限于人体的运动、感觉、协调性、个性等方而,以后逐渐扩展至个体的兴趣、态度、认知方式、技能等多种生理和心理素质。美国最早开始驾驶适性检测,1930年起设计了一系列旨在测评驾驶适性的量表及问卷,1936年规定在高中生必修课中开设驾驶模拟器训练等。但在驾驶适性理论和测评技术上一直徘徊不前,直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恢复对驾驶员个性与交通事故关系的研究izl相对而言,驾驶适性研究在美国较少,由于美国经济的发达,在成年人大多拥有汽车的背景下,人们更重视高速公路和车辆安全性的建设,并把重点放置在安全设施的提高和进行安全教育上。 日木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驾驶适性检测。1957年东京警视厅对事故驾驶员的心理特征进行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了各种量表式的驾驶适性检测技术。1973年日木公布了“自动车事故对策中心法”,同年成立“自动车事故对策中心”,至1976年已形成全国范围50个支所的网络,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检测系统并得到社会公认。20世纪80年代初日木的交通事故率居世界之首,由此引起了政府和学者的重视。通过对驾驶员进行心理、生理检测,分析出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对肇事驾驶员有针对性地培训,改正其操作方法;对有些不适宜从事驾驶工作的人员,劝其从事其他行业工作。由于此项研究成果深入广泛的应用,使日木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少的国家。1988年日木警视厅开发出精度和实用性更高的驾驶适性检测技术一CRT驾驶适性综合检测器。同一时期日本汽车事故对策中心应用计算机技术,研制出新驾驶适性检测系统NATS(new aptitude testing system)。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检测制度和方法,在驾驶适性检测设备和方法的研制、开发上尤为突出。目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向世界各国输出了大量的驾驶适性检测技术和设备。目前日木正在深入研究自动化检测,日后将朝着提高诊断可靠性方向发展,研究更敏感的检测指标,开发更精确的检测仪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在驾驶适应性方而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如中国农业大学的“机动车驾驶员驾驶适宜性系统”;吉林工业大学的“驾驶适性检测系统”;中国车辆检测中心研制的“驾驶职业能力检测系统”;福建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发的“JS驾驶适性测评系统”;公安部交通管理科研所研制的驾驶适性检测设备等,都促进了中国驾驶适性检测的发展。1992年8月,杭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部门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驾驶适性检测中心。1995年国家发布了由刘志宏教授主持制定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军用汽车驾驶员选拔卫生标准(GJB2262-95) 2001年10月22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机动车驾驶员身体条件及其测评要求(GB18463-2001),为规范中国驾驶适性检测的内容和方法,促进驾驶适性检测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依据。这表明中国的驾驶适性研究及检测工作步入了一个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正是由于这些致力于驾驶适性研究和应用的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的驾驶适性检测起步晚但发展很快,对筛检事故倾向性驾驶员,训练在职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等方而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以金会庆为代表的安徽二联事故预防研究所,则为推动中国驾驶适性检测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从1989年开始对事故倾向性和驾驶适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而综合描述了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事故倾向性驾驶员与安全驾驶员在人体形态、生理机能、视觉机能、心理、神经生化等方而存在差异I5。同时他们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的驾驶适性检测指标系统。并研制整套检测设备,开发系统软件,进行驾驶适性检测的标准化研究,为驾驶适性检测在中国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此项检测技术已在杭州、西安、济南等JO多个城市推广应用,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表1列出具有代表性的驾驶适性检测设备及检测项目3 驾驶适性心理检测的常用指标3.1智力智力主要包括感知记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智力的核心)和创造力(智力的高级表现)。智力测量普遍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修订版、瑞文推理测验。智力与事故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非对应关系,还存在中介因素的作用,如驾驶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但智能很低下者确实与事故多发有关,对复杂交通信息判断不准、反应迟钝,不适宜做驾驶员。例如,H木道路交通法第88条第1项第2号规定,智力低下者不能驾驶机动车辆。3.2认知风格认知风格反映个人感知周围世界的方式,分为场独立或场依存。测验采用棒框测验RFT)、身体协调测验(BAT) ,隐蔽图形测验(E FT),或镶嵌图形检测(EFT) Mihal, W. L.I,Loo,Rlyl及张秀芬等zo研究均证明,事故驾驶员场依存的程度显著大于无事故驾驶员。3.3视觉特性(1)静态视力指静比状态下的中心视力,检测常用视力表。中国在城市机动车驾驶员考试暂行办法第2条中规定:两眼视力均为0.7以上(包括矫正视力,矫正前必须达到0.4以上)。(2)动态视力指驾驶人与观察物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驾驶人对动态物体的视觉分辨力。一般要比静态视力下降20%左右。检测常用动态视力检测仪(国产LJ9307-B或H产AS4C。其检测标准如日本、德国、美国等都已制定,中国尚无。(3)深度视力指对运动物体距离的感知能力,侧重于心理感知。最早测定深视力的方法是赫尔墨茨(Helmoltz)设计的二杆实验,哈沃德(Howard , H.J.)在此基础上研制成深视力测试仪,也称Hoivarcl -Dolman仪器,及H木生产KoivaAS-14型深视力测试仪和国产LJ9204-B深视力检测仪。判断标准为-20mm , 20mm,若超过此限值则为深视力低下。日木自动车事故对策中心和金会庆等人的研究结果皆证明,深视力水平低下是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4)夜视力(暗适应视觉)指在黑暗环境条件下,人眼辨别物体细Yi的能力。检测常用H木AS-14型夜视力检测仪、国产LJ9306-B夜视力测试仪、暗适应计。据研究,事故倾向驾驶员的暗适应时间较长,夜视力较差,驾驶员暗适应时间安全组为17.15士5.17秒,事故倾性组为28.12士6.34秒。(5)视野指单眼注视正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目前视野检测多用在医院,对驾驶员的视野检测很少.因此驾驶员因视野狭窄或缺损而引起交通事故往往是隐匿性的,也无法统计。 (6)辨色力指人眼辨别物体颜色(包括色调、亮度和饱和度二种属性)的能力。驾驶适性检测常用色觉异常检测仪和信号灯检测仪。中国在城市机动车驾驶员考试暂行办法第2条中规定:辨色力为非红绿色盲、色弱。日木、美国等对驾驶员的视力要求更严格些,对夜间照明、眩光影响、对比敏感性等方而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中国尚未。3.4注意品质(1)注意广度常采用的是注意广度检测表格,或采用PsvTech心理实验系统软件中的注意广度测验。(2)注意稳定性由美国心理学博士约瑟夫布洛克提出检测驾驶员注意稳定性的查表法,见表2,要求驾驶员在表中依次找出规定的数字,用秒表记录呼读时间。中国较常用的是LJ9103-B型操纵机能测试仪,检测驾驶员的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分配和注意力持续性等综合能力。检测要求驾驶员在状态连续变化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对左、右障碍及时有效避让,通过左右失误次数和总失误次数来判断驾驶员注意品质。研究表明事故倾向性驾驶员的注意稳定性、持续性和注意分配能力明显低于安全驾驶员。3.5反应时是指人体器官因外界刺激产生效应动作所需要的时间。通常选择反应时间、误反应次数作为检测指标,检测工具有LJ9102-B型复杂反应判断检测仪、动态反应时间测试仪。从中国目前的研究来看,事故驾驶员的简单反应时间和选择反应时间都要比无事故驾驶员长。但日木学者认为,动作速度与事故看不出有一致关系,动作过快或过慢对安全行车都是不理想的,具有中等能力就可以了,而动作的准确性与事故有着密切的关系。3.6速度估计是指驾驶人对车速的预测判断能力通过对模拟物体运动的时间判断,来了解驾驶人在开车时对车速的正确估计能力,以及在开车时是台有急躁或迟缓反应的倾向,是预测事故倾向性驾驶人的有效指标之一。包括两个方而,一是对自身车速的估计,二是对对向车、被超车的车速估计。常用的检测设备是速度估计检测仪(国产LJ9101-B型)。研究表明肇事驾驶员的速度估计能力低于安全驾驶员,对速度估计的误差大于安全驾驶员,见表3。3.7人格特征人格检测通常使用的问卷有艾森克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 , EPQ),卡特尔16项人格测试(Sixteen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 16PF),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量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 MMPI)测试。3.8安全态度中国安徽二联事故预防研究所金会庆1993年研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驾驶员安全态度量表,包括责任归属、自我中心、自信心、行动性、冲动性、认知性6个测试指标。该量表的测试项目与驾驶员的不安全态度特征有关,现主要用于事故倾性驾驶员的筛选、诊断。目前研究表明,事故倾向性驾驶员缺乏安全态度,轻视社会规范,以自我为中心。在事故责任归属、自信、冲动和驾驶行为等方而和安全驾驶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驾驶适性检测研究中尚待深入的内容4.1驾驶适性检测的基础研究尚需加强作为驾驶适性的基础理论,事故倾性理论有待进一步完善。就驾驶适性检测的内容看,驾驶行为作为一项复杂的操作活动,驾驶员的注意品质、反应时间等一般心理能力是驾驶适性检测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极为重要的安全态度、危险感受性、人格特征等也需纳入驾马史适性检测的范畴。 就驾驶适性检测的方法而言,我国目前使用的驾驶适应性检测系统,大多是在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也有部分检测仪器是自主开发的。但从总体来看,检测质量令人不满意,也尚未形成驾驶适性检测的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模拟功能、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心理测量的仪器如深度知觉测试仪、注意分配仪、注意力集中仪、记忆广度测试仪、暗适应测试仪等更趋于精密、准确、简便、智能化。心理学实验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对更加复杂的心理过程进行实验和分析,以利于更科学地评价和更有效地加强驾驶适性检测工作。4.2驾驶适性检测的应用研究有待深入交通管理部门应将驾驶适性检测结果与安全管理制度结合,为交通安全服务。美国心理学学会和工业组织心理学学会制订了驾驶适性的测试原则和标准,日本也制订、落实驾驶适性检测内容并规范程序。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职业驾驶员适宜性检测体系,并制订出统一的检测标准,为今后职业驾驶员的选拔、上岗培训、轮训及对肇事驾驶员的再教育做好准备。驾驶适性检测作为一种安全技术或手段,其作用不仅是筛选出事故倾性驾驶员,更重要的是对受检合格但有缺陷的驾驶员提出安全指导和心理教育。比如对暗适应能力差者只安排白天驾驶,对驾驶员的意志训练,对近于多血质和胆汁质气质类型的驾驶员的注意力稳定性训练等;并与驾驶员的安全行车记录对比,及时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驾驶员,进行停岗训练;对严重不适宜者,则劝其离开职业驾驶员队伍。这样方可有效提高驾驶员群体素质,从根木上实现驾驶适性检测在交通事故发生中的预防与控制作用。专业运输企业在进行上岗前驾驶适性检测的基础上,应建立和完善驾驶员的健康档案,定期测评、长期跟踪,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使驾驶适性检测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参考文献1金会庆,李湖生,戴平。职业适性与职业适性测评研究进展 fJl人类工效学,1998 , 4(4):42-462金会庆 驾驶适性!Ml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375-3763常永眷,马建华。驾驶适应性分析与提 f.Tl中南汽车运输, 1997,3(1):13一144李江,姜杜艳,韩秀华。多元统计方法在驾驶适应性研究中的应用Jl吉林工业人学学报,1995, 25(3):22-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