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宋代变法与宋儒思想言行.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4690629 上传时间:2020-07-2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纪宋代变法与宋儒思想言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世纪宋代变法与宋儒思想言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世纪宋代变法与宋儒思想言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代變法與宋儒思想言行(摘自速讀資治通鑑汪高鑫、李傳印編,文經閣,2006) 范仲淹: 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不久,杯酒釋兵權,鼓勵將領多擇便好田宅市之,為子孫立永久萬世之業;多置歌兒舞女,厚自娛樂,以終天年。並且剛柔相濟,分割相權,推行保甲制度。結果奢侈享樂成為宋代的社會風氣,甚至在金兵南侵,偏安東南時,也還是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歐必勝 博士 編著,到宋仁宗時期,朝廷內外,官多民少,十羊九牧,政府機關疊床架屋,運轉不靈,財政日見窘迫,冗官、冗兵、冗費三冗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官僚和地主競相兼併土地,陂塘湖泊,多為豪強所佔,形成勢官富姓,佔田無限的局面,以致旱澇災害頻生,農民傾家蕩產,流離失所,階級矛盾日漸尖銳,農民起義蜂起,越來越嚴重,一年強過一年。,歐必勝 博士 編著,一批以范仲淹(989-1052)為核心的官員,主張改革流弊,挽救時局。宋仁宗天聖六年(1028年)范仲淹上書言朝廷得失、民間利病,受宰相王曾、晏殊等人賞識,推薦入朝。 景佑二年(1035年)范仲淹權知開封府。景佑三年上百官圖,諷刺宰相呂夷簡任用親信,又上書譏切時弊,勸戒仁宗不要過度信任呂夷簡。 寶元二年(公元1038年)宋祁上疏,主張裁減官員,節省經費。長期擔任宰相的呂夷簡指責這些不滿現狀的官員為朋黨,加以排斥打擊,范仲淹被罷去權知開封府事。 挺身支持范仲淹的官員有余靖、尹洙、歐陽修、蔡襄等,多上疏為范申辯,如歐陽修作朋黨論呈獻宋仁宗,主張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歐必勝 博士 編著,慶曆三年(1043年)宋敗於西夏,農民起義蜂起,呂夷簡無策。該年三月,罷呂夷簡,任命歐陽修、余靖、蔡襄等人為諫官,七月任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富弼、韓琦為樞密副使。應宋仁宗之禮遇與手詔,范仲淹與富弼等人綜合多年的改革意見,於該年九月上奏答手詔條陳十事,作為改革的基本方案。該方案所提十事為:明黜(4)陟(4)、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2)恩信、重命令。 宋仁宗採納這些意見,陸續頒行幾道詔令: 一、改革磨勘法(文官三年循資升遷)。改為以實際的功、善、才、行四個標準提拔官員;淘汰老病愚眛,不稱職與在職犯罪者。,歐必勝 博士 編著,二、嚴行恩蔭制(官吏有根據官位高低,讓若干子女或親屬直接為官的特權)。限制中、上級官員的任子特權,防止壟斷官位。 三、改革貢舉制(專以詩賦墨義取士)。令州縣建立學校,士子必須在學校學習一定時間方可應舉,考試考策論,並考察操行。 四、慎選地方長官。由中書、樞密院慎選各路、州的長官。由各路、州長官慎選各縣長官。,歐必勝 博士 編著,五、改進職田法。重新規定官員按等級給以一定數量的職田,剩下的調配給缺乏職田的官員,以責其廉節。 六、減輕徭役。將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東)的五縣廢為鎮。將析王屋縣(今河南濟南源西)併入河南府。精簡鄉村官僚機構以減少費用支出。 但,范仲淹、富弼等所提出的厚農桑、修武備等建議,並未真正實施。 以上措施號稱慶曆新政,但實際僅推行約一年,原因是范仲淹等人被大肆批評為朋黨,而歐陽修等人又向來不諱言有朋黨之實,自認為應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歐必勝 博士 編著,但宋朝皇帝鑑於唐朝牛李黨爭之教訓,對朋黨問題向來極為敏感,宋初以來即嚴禁臣僚結為朋黨,嚴禁科舉中考官與考生結成師生關係。 平心而論,范仲淹等人所為,也有難以服人之處。如慶曆三年十月,為整頓吏治,由中書與樞密院共同研議多天,首先選拔各路轉運使。范仲淹在選拔時,翻閱名冊,凡自認為庸碌無才的就一筆勾去。連富弼看了都有意見,說:范六丈公(范仲淹)則是一筆,焉知一家哭。范仲淹則回說:一家哭,怎比得一路哭? 到慶曆五年(1045)初,范仲淹、富弼等人就以更張綱紀、紛擾國經等罪名被貶黜。,歐必勝 博士 編著,王安石: 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曾上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萬言書),分析宋朝內外交迫,財政日益困窮,風俗日益敗壞的形勢,提出變更天下弊法,培養大批變法革新人才的迫切性;要求仁宗以漢唐的覆亡為鑑,果斷實行變法;主張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的理財思想。受朝野贊許,但未獲仁宗重用。 宋仁宗死後宋英宗繼位四年因病去世,年方二十的太子於1067年即位,為宋神宗,年號熙寧。 熙寧元年四月,宋神宗召負天下大名三十餘年的王安石入京,想依靠他進行變法,富國強兵。神宗初見王安石,問:治理國家,該從那裡著手?王安石回答:先從改革舊的法制,建立新的法制開始。,歐必勝 博士 編著,熙寧二年(1069年),宋神宗提升王安石為副宰相,當時四名正宰相,有的年邁,有的生病,有的老死。 當年二月,王安石建立制置三司條例司(後來條例司廢止,變法事宜由戶部司農拭寺主持),並與呂惠卿、曾布等人(皆是王安石學生)共同草擬新法,各路設提舉常平官,督促州縣推行新法。 至熙寧二年到熙寧九年(1976),為了富國強兵,陸續實行的:均輸、青苗、農田水利、募役、市易、免行、方田均稅、將兵、保甲、保馬等新法。,歐必勝 博士 編著,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四卷拗(3)相公飲恨半山堂:(王)安石既為首相,與神宗天子相知,言聽計從,立志弄出一套新法來。幾件新法即:農田法、水利法、青苗法、均輸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馬法、方田法、免行法。 專聽一個小人,姓呂名惠卿,及伊子王方,朝夕商議,斥逐忠良,拒絕直諫。民間怨聲載道,天變迭興。荊公自以為是,復倡為三不足之說: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因他性子執拗,主意一定,佛菩薩也勸他不轉,人皆呼為拗相公。文彥博、韓琦許多名臣,先誇獎說好的,到此也自悔失言。一個個上表爭論,不聽,辭官而去。自此持新法益堅,祖制紛更,萬民失業。,歐必勝 博士 編著,司馬光: 司馬光與王安石原為好友,王安石進行變法後,司馬光認為他急於事功,脫離實際,加以官吏乘機刻剝百姓,反而形成禍害,故主張立即停止,處處反對。 一次,上書宋神宗要求取消青苗法,同時致書王安石,責備變法是侵官(侵犯官員職權)、生事(惹事生非)、征事(搜刮財富)、拒諫。 王安石回信一一反駁:我受皇上命令,改革法制,怎能說我侵官;為國家辦事,怎能說我生事;為天下理財,怎能說我征事;駁斥錯誤言論,怎能說我拒諫。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司馬光因此請求出京外放。 熙寧三年(1070),司馬光出知永興軍,第二年至洛陽,任兩京留守御台史,隨身書卷甚多,宋神宗再以自己之二千多藏書送司馬光,鼓勵他找個地方好好讀書與著書。 至此,司馬光在洛陽之住15年,絕口不提政務,專心著書,前後十九年,完成長達294卷的資治通鑑。,歐必勝 博士 編著,歐必勝 博士 編著,早在宋仁宗嘉祐年間,司馬光得到好友劉恕(歷史學家)之贊同與支持,於公餘編寫通志。 嘉祐八年(1064)宋仁宗死,英宗繼位,因體弱多病,由太后垂廉聽政,司馬光針對當時吏治腐敗,小人奸佞趨進之局面,上疏力主重用忠臣賢士,剔除奸惡,認為王曾清純廉潔,張知白剛正無私,魯宗道質直如竹,薛奎敢言直諫,皆當重用。 而馬季良、羅崇勳之流唯善阿諛奉迎,不學無術,卑鄙無恥,久在朝廷,罪惡昭彰,宜重加懲治。 英宗病癒後,太后歸政,但仍恃其權勢,遂其私情己意,悅己者悉加遷官進職,大惡之名在外的任守忠也在升遷之列。 司馬光上疏堅決反對,批任守忠金帛珍玩,溢於私家,第宅產業,甲於京師,對人民極刻剝之能事,而善於見風轉舵,首鼠兩端,無惡不作,實乃國之大賊,人之巨蠹,力諫斬於市,以謝天下。結果,任守忠被貶為節度副使。,歐必勝 博士 編著,歐必勝 博士 編著,治平三年(1066) 司馬光將寫好的通志八卷(主要內容為秦、楚、齊、燕、韓、趙、魏七國的興衰,供皇帝參考)。 宋英宗看後非常滿意,改名為歷代君臣事跡,命他繼續寫,下詔設置書局,供奉費用,增補人員,專事編寫工作。 司馬光即在右掖門處的秘閣內設立書局,並以當時一流史家,范祖禹、劉攽()、劉恕等組成編寫班底,分段撰寫, 司馬光負責先秦部分;劉攽負責兩漢部分;劉恕負責魏晉南北朝與隋;范祖禹負責堂五代。司馬光再統一體例,刪繁去重,修改潤色,形成定稿。,歐必勝 博士 編著,英宗死後,神宗即位,司馬光應歐陽修之薦,以德性淳正,學術通明,被神宗擢為翰林學士。 司馬光也曾積極尋求救國富民之策,早在宋仁宗慶曆新政期間,司馬光即曾提出募役法,主張改衙前役為募役,凡農民租稅之外,宜無所預。 衙前當募人為之,以優重相補。 募役法實為後來王安石免役法之基礎,只是司馬光認為王安石急於事功,推行的新法嚴重脫離實際,且過程中出現偏差,官吏乘機謀利,失其惠國利民之本意,反而收到刻剝貧民,疲擾農民之效,名為愛民,其實害民,因而堅決反對,主張立即停止施行。,歐必勝 博士 編著,神宗即位後認為通志比其他史書易讀,也易於借鑑;召見司馬光大加贊賞,賜名資治通鑑,說它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並親自為序。 到神宗元豐七年(1084),資治通鑑最後脫稿完成,前後共歷時十九年。 司馬光為編書,盡心盡力,在進資治通鑑表中說:臣今筋骨麤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見旋踵而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 他每天在書局修改的稿子有一丈多長,且字字工整。他的房子低矮窄小,夏天悶熱難耐,他便請工匠在書房內挖了一個大深坑,砌上磚,修成一間冬暖夏涼的地下室,此後就在此編書,常不顧回家,家中只好送來飯食,常須多次摧促才願動筷。,歐必勝 博士 編著,元豐八年(1085),宋神宗死,哲宗即位,太皇太后垂簾聽政,起用司馬光。 當時土地兼併與貧富差距又比宋仁宗時嚴重。當人民鬻妻賣子,無以為生之時,統治階級卻在花天酒地,揮霍無度。 皇帝每頒市賜臣下,動以萬數,而左右侍御之人,宗戚貴臣之家,第宅園圃,服食器用,往往窮天下之珍怪,極一時之鮮明,唯意所欲,無復分限,以豪華相尚,以儉相訾(3,詆毀),厭常而好新,月異而歲殊. 司馬光對這種行為風氣十分憎惡,認為府庫之財,皆民之膏血,極力主張節用,以舒民力。堅持救災節用宜自貴近始,禁止一切過份的俸給賜予,真正做到不祿無功,不食無用。,歐必勝 博士 編著,一次,司馬光發現文思院製作奇巧無用之物,華麗無比,耗費無算。司馬光氣憤至極,立即上奏,自今以後,文思院,後苑所做奇巧之物,不急而無用者,皆得停止。 內自妃嬪,外及宗戚,下至苫(,居喪用的草蓆)庶之家,敢以奢麗之物相矜相高,貢獻遺路以求悅媚者,亦明治其罪,而焚其物於四達通衢之地。 一年,許州(今河南許昌一帶)罹災,饑殍(3)遍野。 司馬光得報後,立即奏請發錢糧賑災,親自草擬賑災文書,令各州縣立即開倉放糧。,歐必勝 博士 編著,凡悉力政事,賑災有功者,議旌()賞;貪污舞弊、怠忽職守致有餓死者,嚴懲不貸。並派專人赴災區視察災情,監督救災措施。 受賑災民紛紛攜筐背袋,拖兒帶女,前往官府受濟,民情歡悅,人不流移,並積極開展生產自救。 司馬光在朝忠直敢言,擊奸崇賢,又能體察人民疾苦,因而贏得民眾愛戴,天下以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號為司馬相公,婦人孺子亦知其為君實也。 公元1086年十月十一日,官至宰相的司馬光因中風去世,享年六十八歲。,歐必勝 博士 編著,司馬光雖官至宰相,但正直無私,除俸祿外,不謀取外財,還經常用俸祿周濟他人;他不但十分憎惡貪污受賄之事,連皇帝的賞賜,他也認為是非分之物,不當受。 嘉祐八年三月,宋仁宗詔賜臣下百餘萬,金銀珠寶,絲綢絹錦,光彩奪目。眾臣樂不可支,但司馬光上疏國家近來多事之秋,民窮國困,中外窘迫,力辭不受。當推拖不成時,乃以其所得珠寶充為諫院公使錢(辦公經費),而金錢則周濟一些窮困的親友。,歐必勝 博士 編著,死後,子孫依其遺囑,殮入早已備好的薄棺,遺體以一舊布被覆蓋,隨喪者只是一篇專門頌揚節儉的文章布裘銘。家中除了滿屋書籍之外,家徒四壁,床上僅鋪有一張舊竹蓆,令前來弔唁的太皇太后,感概不已,朝廷隨即送來二千兩喪葬銀,其子遵父遺命,全數退回。 當時朝廷眾臣,多以奢侈相尚。 司馬光居洛陽著書之時,某個大雪紛飛的三九寒天,一位慕名訪客前往拜見司馬光,因室內無炭火,客人凍得直發抖,司馬光深感抱歉,吩咐熬碗栗子薑湯給客人去寒。 隨後,客人又拜會范鎮,屋內不僅有炭火烘烤,還擺酒上菜,主客頻頻交杯。,歐必勝 博士 編著,洛陽為北宋西京,王公大族,安居其中,深門大院,亭台樓閣無數。如王拱辰之洛陽府第,營造甚奢,中堂三層,最上者曰朝元閣,氣勢恢宏,飛簷斗獸,華麗無比。相較之下,司馬光之屋儉陋太多,三九寒天中,北風呼囂,茅簷多被捲,室內冷氣逼人,盛夏之時又酷熱難擋,司馬光只好掘地丈餘築室居之,致西京人廣傳一諺:王家鑽天,司馬入地。 司馬光生活儉樸,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不過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歐必勝 博士 編著,他做一家書專論儉約,文中強烈反對奢糜,提倡節儉僕實: 一、反對奢糜陋習:他說,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要不得。近幾年來,風俗頹弊,講排場,擺闊氣,當差的走卒穿的衣服與士人差不多,下地的農夫腳上也穿絲鞋。為了酬賓會友,常數月營聚,大操大辦。為此,他概嘆道: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二、提倡節儉美德:司馬光大加贊揚宋真宗、仁宗時李亢、魯宗道和張文節等官員的儉約作風,引張文節的話: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認為是至理名言,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又引春秋時魯大夫御孫的話: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並論證儉與德之關係:言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反之,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小人多欲則多求妄,敗家喪身。,歐必勝 博士 編著,三、力戒奢侈以持家:司馬光舉歷史例子告戒其子,如西晉時之何曾日食萬錢,子孫以驕溢傾家。石崇以奢侈誇人,卒以此死東市,近世寇準生活奢侈冠於一時,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司馬光之為人處世之哲學為:以直道相與,以忠告相益,其誠心始終如一。時人稱讚他人品清如水,直如矢。 在洛陽時,一次令僕人賣馬,告戒僕人須直言此馬夏月有肺病,不得隱藏買者。因其為人嚴而正,誠信溫和,高風亮節,贏得崇高威望。 哲宗即位後起用司馬光,司馬光自洛陽回京師,都人疊足聚觀,致馬不能行,有登樓騎屋者,瓦為之碎,樹枝為之折。,歐必勝 博士 編著,司馬光當宰相之後,日理萬機,案頭堆積如山,自言欲以身殉社稷,躬親庶政,不捨晝夜,日業操勞,致身形日瘦,健康日下。 司馬光用人不循私,當宰相後,不少舊友來信敘故。司馬光對經濟困難者予以接濟,對有意進取功名者予以鼓勵,對討官要爵者置之不理。 歷代史評家在推崇資治通鑑時,對司馬光個人的道德操守也都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他是人臣凱模;但又不例外的對他性格古怪、不茍言笑的作風頗有微辭,很多人認為他是個規行矩步,思想保守的道學先生。,歐必勝 博士 編著,某年元宵節,汴京張燈結綵,極為熱鬧;妻子要求司馬光同去賞燈,司馬光正在努力做學問,嚴肅的說:家裡也點了燈,為何非要出去看燈?妻子說:外面有燈也有人。司馬光冒火說:要到外面看人,難道我是鬼不成?又繼續埋頭做學問。 司馬光年輕時曾任通判,妻子未能生子。太守夫人贈他一妾,司馬光不理不睬。妻子以為是自己在場的緣故,遂告訴那妾,等自己離家之後,梳妝打扮,夜間到老爺書房去。結果,司馬光看到該妾出現時,竟大驚失色,呵斥說:夫人不在,妳膽敢來此?速速離去!,歐必勝 博士 編著,當代文人,如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人,皆是詩詞高手,唯司馬光甚少詩詞傳世,後世輯錄最全的全宋詞中,司馬光所作之詞也僅有區區三首。 似乎確實是一位不解風情,思想保守的道學先生。 但也不然,所錄詞中,一首西江月,描述他在宴會中與某位舞姬相遇之心情,極具風情: 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 紅煙翠霧罩輕盈,飛絮遊絲無定。 相見爭如不見,有情還似無情。 笙歌散後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靜。,歐必勝 博士 編著,司馬光當宰相之後,對王安石的新政,僅數月就全部廢除,此舉與當初王安石變法太過操切一樣,也引起天下騷動。 司馬光死後八年,哲宗皇帝就將他打成奸黨,追奪官愈諡號,並砸了刻有御書的墓碑。 又過了三十餘年,金兵南下攻入汴京,擄走宋朝徽、欽兩個皇帝。北宋變法之是非,數百年間爭論不休。,歐必勝 博士 編著,歐必勝 博士 編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