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定位诊断学

上传人:hao****an 文档编号:146728960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定位诊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神经定位诊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神经定位诊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突出表现。患者对语言的理解正常,自发语言和言语的复述较流利,但对物体的命名发生障碍,能叙述某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也能对他人的命名的对错给出正确判断。2.感觉性失语:以口语理解障碍为突出表现。患者听力正常,但对他人和自己的语言不能理解或部分理解,不能对他人提问或指令做出正确反应。虽然语言表达流利,但用词错误凌乱、缺乏逻辑、难以理解、答非所问,也称流利性失语3.运动性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表现。患者能够理解他人语言,理解书面文字,能够发音;但语言产生和表达困难,表现为表达不流畅、语量少、语言贫乏、讲话费力、找词困难等,严重者不能言语。也称非流利性失语4.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突出表现。患者口语相对流利,但常有语音错误;听理解正常,但不能复述检查者所说的字句,也不能复述自发讲话时轻易说出的字句,或以错语复述。5.霍夫曼征:检查者左手握住患者的腕关节,右手以示指和中指夹住患者的中指,用拇指迅速轻弹患者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屈反应为阳性,常提示锥体束病变。6.巴宾斯基征: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划至小趾跟部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踇指向足背屈曲,可伴其他各趾呈扇形展开。7.奥尔海姆征:用拇指和示指沿患者的胫骨前缘由上向下推,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8.查多克征:用竹签自后向前划过患者足背外侧缘,阳性反应痛巴宾斯基征9.戈登征:用手挤压患者腓肠肌,阳性反应同巴宾斯基征10.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及神经根受刺激,引起其相应肌肉反射性痉挛的一种表现,包括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和布鲁津斯基征等。11.意向性震颤:又称运动性震颤,指肢体有目的的接近某个目标时,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震颤。往往越接近目标震颤越明显,在达到目标并保持姿势时,震颤有时仍可持续存在。多见于小脑病变。12.跨阈步态:胫骨前肌、腓肠肌无力导致足下垂,行走时过度抬高患肢,以免足趾摩擦地面,如跨越门槛或涉水行步之姿势。见于腓总神经病变。13.蹒跚步态:步行时,步基增宽,左右摇晃,前仆后跌,不能走直线,犹如醉酒者,又称“醉汉步态”。见于小脑、前庭或深感觉障碍。14.摇摆步态:躯干和骨盆带肌无力导致脊柱前凸,行走时臀部左右摇摆,状如鸭步。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所值骨骼肌病变。15.痉挛性偏瘫步态 :一侧肢体有痉挛性偏瘫,偏袒下肢因伸肌收缩而显得较长,并呈现屈伸困难,表现为伸直,外旋;行走时将患侧骨盆部位提得较高,或患侧下肢向外作半圆形画圈动作;偏瘫上肢协同摆动缺失,通常呈屈曲,内收姿势,腰部向健侧倾斜。见于一侧皮支脊髓束病变,多由脑血管病变所致。16.痉挛性截瘫步态 : 双侧下肢有痉挛性轻瘫,双下肢伸肌收缩,附加股内收肌收缩,表现为双下肢伸直内收,行走时每一步都交叉到对侧,形成“剪刀样步态“。见于双侧皮质脊髓束病变,多由脊髓横贯性病变或两侧大脑半球病变所致。17.慌张步态 行走时头略俯屈,躯干前倾,髋,膝,踝弯曲,躯干重心前移;小步加速擦地而行,似慌张不能自制,呈前冲状;起步慢,止步难,转身困难,易跌倒;双上肢协同摆动少。见于锥体外系病变,如帕金森病。18.闭锁综合征 又称去传出状态,系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所致,主要表现为:(1)双侧肢体中枢性瘫痪;(2)双侧面舌瘫,构音、吞咽运动均有障碍,不能转颈耸肩,眼球水平运动障碍,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3)意识保持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19神经性耳聋:指“内耳耳蜗-蜗神经前后核-听觉中枢”的神经传导路径损害引起的听力减退。20.传导性耳聋:指“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的声波传导路径损伤,使声波不能或很少进入内耳Corti器而引起的听力减退。21.听觉过敏:听觉的病理性增强,患者听到的声音比实际声源的强度大。22.反跳试验:患者曲肘,检查者捏住患者腕部向相反方向用力拉,随机突然松手。正常人由于拮抗肌的协同作用,前臂屈曲可立即停止。小脑损害是患者缺少拮抗肌的对抗作用,屈肘力量使前臂或手撞击自己的肩或面部。2.韦伯尔氏试验3.浅反射: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角膜等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5.直腿抬高试验7.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等深部感受器的反射称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踝反射、阵挛。8.罗索利莫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用叩诊锤叩击或用手指掌面弹击足趾基底部跖面,阳性反应为足趾向跖面屈曲。11.阿-罗氏瞳孔阿罗瞳孔(Argyll-Robertson pupil)表现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为顶盖前区病变使光反射径路受损:14.跨越步态15.角膜反射: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缘轻触病人的角膜。正常时,被检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同时和刺激无关的另一只眼睛也会同时产生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16.闭锁综合征17.偏瘫步态:患者在摆动相时骨盆代偿性抬高、髋关节外展外旋,患侧下肢向外侧划弧迈步的姿态,也称划圈步态。一般表现为患侧的足背曲障碍,并有内翻,患者手臂到手指屈曲。18.掌下颔反射19.感觉过敏:指轻微刺激引起强烈感觉。常见于浅感觉障碍,与机体对触觉、痛温觉的敏感性增加或感觉阈降低有关。20.感觉倒错:指对刺激产生错误感觉,如非疼痛性刺激引发疼痛。常见于顶叶病变或癔症。20.木僵状态木僵状态:指患者不言不语、不吃不喝、不动,言语活动和动作行为处于完全抑制状态,大小便潴留。2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二)1.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动眼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上行纤维,表现为双眼向对侧注视时,双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外展时伴有眼震;集合反射正常。2.后核间性眼肌麻痹:病变位于脑桥侧视中枢与与展神经核之间的内侧纵束下行纤维,表现为两眼向同侧注射时,患侧眼球不能外展,对侧眼球内收正常;集合反射正常2.内囊型感觉障碍特点 特点为肢体重于躯干、肢体远端重于近端、深感觉受累重于痛、温觉。常合并运动、视纤维的受累。表现为“三偏: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3.额叶损害出现的病理反射P934.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表现P165.肌力分级肌力一般分为6级(0-5级)0级:完全瘫痪,肌肉无收缩。1级:可见肌肉收缩,但无肢体运动。2级:肢体能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既不能对抗地心引力。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外加阻力。4级:肢体能对抗外加阻力做运动,但力量较正常弱。5级:正常肌力。6.体象障碍及其临床表现患者基本感知功能正常,却对身体各部位的存在、空间位置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识障碍。主要表现为:1.自体部位失认:患者否认病灶对侧肢体的存在或病灶对侧肢体不是自己的2.偏侧肢体忽视:患者对病灶对侧的肢体不关心、不注意3.病觉缺失患者对病灶对侧的瘫痪肢体缺乏识别能力,否认瘫痪的存在4.幻肢现象:患者认为自己的肢体阙如,或感觉自己的肢体多出了一个或数个,多见于右侧顶叶病变。7.丘脑综合征病灶累及丘脑的腹后外侧核产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受损感觉障碍的特点还包括对侧半身感觉异常和自发或诱发的感觉过度,称“丘脑综合征” 丘脑病变时,(1)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出现各种感觉缺均缺失,其特点是:所有感觉皆有障碍;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重于浅感觉;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严重的深感觉障碍可表现感觉性共济失调;丘脑病变亦可出现感觉异常、感觉过敏或过度 (2)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病灶对侧肢体出现难以忍受和难以形容的持续性自发性疼痛,其特点是疼痛部为不准确、不固定、不弥散;疼痛的性质不定,烧灼感、冷感和难以描述的痛感;疼痛常受情绪的影响,情绪激动可使疼痛加重;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血压或血糖增高;一般止痛剂无效,抗癫痫要有一定的疗效 (3)对侧面部表情运动障碍:病灶对侧的面部可出现分离性运动障碍,即当患者大哭大笑时,病灶对侧面部表情丧失,指令患者做随意运动时,面肌并无瘫痪表现 (4)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可出现意向性震颤、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样动作。并可因手指得指划运动而呈特殊的姿势丘脑手 (5)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强哭强笑8.圆锥与马尾病变鉴别要点;(1)圆锥 (s3s4尾节)支配下肢运动的神经来自腰膨大故脊髓圆锥损害无双下肢瘫,也无椎体束征。肛门周围和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髓内病变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脊髓圆锥为括约肌功能的副交感中枢,因此圆锥病变可出现真性尿失禁,见于外伤和肿瘤。(2)马尾 马尾和圆锥病变的临床表现相似,但马尾损害时症状和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根性疼痛和感觉障碍位于会阴部、股部、小腿部,下肢可有周围性瘫痪,括约肌障碍常不明显。见于外伤性腰椎间盘脱出(l1 l2以下)和马尾肿瘤。8.脊髓在左侧C5-T1半离断时的临床表现9.浅感觉传导路的传导途径临床特点10.额叶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11,.脑底动脉环如何构成,有何生理意义脑底动脉环(Willis环):由两侧颈内动脉终末段、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近侧段、大脑前动脉近侧段及前交通动脉组成。左、右颈内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在脑底经交通支彼此连接构成类似“苯环”的动脉环。生理意义调整脑内动脉血压,从而使左、右两侧之间的血压维持平衡。组成侧支循环。脑底动脉环呈环形吻合,其中任何一支动脉闭塞,都可通过此环提供侧支循环以代偿。所以,如果动脉环发育良好,侧支循环可使某一动脉因血栓、栓塞而闭塞时不出现脑梗塞症状。人体的奥妙实在令人叹12.跟运动神经(动眼,滑车,外展)核性病变各有哪些特点动眼神经核性损害:因动眼神经核的分布比较分散,因而发生病变时常表现为动眼神经的不全麻痹,即动眼神经核支配的个别眼肌麻痹 滑车神经核性损害:单纯滑车神经核病变时对侧表现为:上斜肌瘫痪,较为少见 展神经核性损害:展神经核在面丘内被面神经纤维所环绕,因此,展神经核发生病变时,多合并面神经的损害,表现为患侧展神经瘫痪,常合并面神经周围性瘫痪13.脑干病变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脑干病变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及对侧躯体中枢性瘫痪。病变水平的高低可依受损害的脑神经而定,如第III、IV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中脑:第V,、VI、VII、VIII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脑桥;第IX、X、XI、XII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延髓。14.丘脑综合征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15.动眼神经核位于脑何部位,其损害产生哪些症状 动眼神经核位于中脑上丘水平16.腓总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腓总神经损伤引起腓骨肌及胫骨前肌群的瘫痪和萎缩,患者不能伸足、提足、扬趾及伸足外翻,呈马蹄内翻足。步行时病人高举足,使髋关节、膝关节过度屈曲,当足落地时先足尖下垂,接着用整个足跖着地,似马或鸡的步态,或称跨阈步态。感觉障碍分布于小腿前外侧和足背,包括第一趾间隙。跟腱反射不受影响。17.桡神经损害有何临床表现18.感觉过度的特点:指刺激阈值增高与反应时间延长,即刺激必须达到很强的程度,且经潜伏期才能感到强烈的、定位不明确的不适感觉,这种不适感觉有“后作用”,即持续一段时间才消失。见于周围神经或丘脑病变。19.埃迪(Adie)氏瞳孔有哪些临床表现:系一病因未明的一组着候群。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辐辏运动时瞳孔收缩迟缓,伴有腱反射消失。通常单侧眼受累。常无不良后果。20.简要回答颈内动脉梗塞有哪些特征性诊断依据21.胫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22.何为互色曼氏征23.小脑上动脉梗塞临床表现24.臂丛上干损害常出现欧勃-裘馨二氏瘫痪,有哪些临床表现25.何钠(Horner)氏综合征临床表现26.味觉有哪些神经传导、如何分布?27.什么叫出血动脉?其血液供应哪些部位大脑中动脉的深穿支豆纹动脉,供应内囊膝部和后肢前三分之二、豆状核及尾状核,豆纹动脉在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等情况下容易破裂,又称为出血动脉。(三)1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的鉴别要点瘫痪种类中枢性周围性损害部位广泛运动区及锥体束脊髓前角脑干躯体运动核周围神经的运动纤维瘫痪范围较广泛常以肢体为主长为局限,以个别肌肉或肌群为主肌张力增高,常呈折刀样减低,迟缓肌萎缩无或有废用性萎缩明显,早期即可出现连带运动有无反射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额叶病变的临床表现有哪些(1)精神症状:主要为认知障碍和人格改变。表现为记忆力特别是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判断力及定向力下降等:人格改变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态及行为幼稚等,也可出现易怒、欢快等症状。主要见于额极损害。(2)瘫痪:由于中央前回损害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可出现对侧单瘫,中枢性面、舌瘫,严重而广泛的损害可出现偏瘫(3)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性失语(口语表达障碍),患者能理解语言的意义,但不能用语言表达或表达不完整(4)书写障碍:患者丧失书写的能力,或写出的内容存在词汇、语义和语法方面的错误,抄写能力可保留,即失写症(5)共同偏视:如为损害性病灶,即两眼像病灶侧凝视:如为刺激性病灶,则两眼像病灶对侧凝视(6)强握及摸索反射:表现为对侧的强握反射和摸索反射,是由于对随意运动失去控制能力所致。见于额上回后部近中央前回处的损害(7)额叶性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病灶对侧下肢运动笨拙,步态蹒跚,但辨距不良及眼震少见(8)刺激性运动性体征:额叶刺激性病变时,可出现部分性运动性癫痫,表现为对侧上肢、下肢或面部的抽搐,或从身体某一局部开始,向整个肢体扩延,也可表现为头眼旋转发作、全面性癫痫发作:瘫痪发作等。3.大脑中动脉皮支血液供应及闭塞后临床表现 主干梗死相对少见,长发生于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皮质支及深穿支的供血均发生障碍,引起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临床上“三偏明显”,及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性偏盲,版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完全性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体象障碍;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4.椎-基底动脉闭塞的主要临床表现 (1)椎动脉梗死临床表现复杂,若双侧椎动脉发育完整,一侧椎动脉闭塞可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约10%的人一侧椎动脉细小,脑干依赖另一侧椎动脉供血,若供血椎动脉闭塞,等同于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闭塞,症状严重(见基底动脉主干闭塞)(2)椎底动脉梗死:主干梗死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及眼球震颤,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等:病情常迅速进展而出现深昏迷、四肢瘫、针尖样瞳孔、中枢性高热及中枢性呼吸困难,病情危重常导致死亡。5.前脉络膜动脉与内听动脉各属于哪个动脉系统,血液供应及梗塞后的主要临床表现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的主要临床表现7.叙述脊髓内,髓外占位的鉴别诊断8.大脑中动脉梗塞的临床表现9.枕叶损害的临床表现10.顶叶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11周围性面瘫 为一侧上部各肌(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和面下部各肌(颊肌、口轮匝肌)瘫痪。面上部各肌瘫痪表现为:患侧颊纹变浅或消失、皱眉不能、睑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用力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面下部各肌瘫痪表现为: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差或不能、鼓腮漏气、不能吹口哨,进食时食物易滞留于颊部和牙龈之间。周围性面瘫的伴发症状,因面神经受损的部位而不同可有患侧舌前三分之二味觉障碍、听觉过敏、唾液和泪液分泌障碍、乳突疼痛、耳廓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等。见于面部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病变,属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