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可以用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563702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可以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可以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可以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可以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丰乐小学三年级语文备课组教材简析:本单元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一个语文园地。所选课文语言朴实生动,意义深远,形式多样,其中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方法,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在以往内容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不断提高要求。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学情分析:有关思想方法的专题在前几册教科书中都有所涉及,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小故事大道理类的文章都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但是对于蕴涵的道理,学生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如何增强行为的自觉性是教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并能抓住关键词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故事中的道理。目标导向:知识与技能:1、会认16个生字,读准字音即可;会写36个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4、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及课外阅读的能力。5、积累喜欢的词语;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6、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过程与方法: 1、对话。熟读课文,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体会故事中的道理。2、链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寓道理于实际行动之中。3、拓展。搜集有关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进一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教学与学法:教学时,教师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2 / 19课时教案设计备注课时教案设计备注第十课 惊弓之鸟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惊弓之鸟、魏国、射箭、打猎、大雁、拉弦、悲惨、愈合、裂开”等词语,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教学难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成语故事、生字卡片、课文朗读磁带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2、学习本课生字词。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教学难点:生字“魏”、“雁”的字形,“弦”、“惨”、“愈”的读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成语故事、生字卡片、课文朗读磁带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填空。我了解的成语故事有( )、( )、( )、( )。二、激趣导入。从刚才的课前检测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了解的成语故事还真多。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很多的东西。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惊弓之鸟吧。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默读等)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2、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4、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全文共9个小节,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课文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四、学习本课生字词语。1、出示生字卡片,采用多种方式将音读正,把字记准。2、注意正音:“魏国”的魏读作wi;“拉弦”的弦读xin,不要读成xun “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n;“愈合”的愈,整体认读音节,读y,不要读成yu。 3、注意书写:“弓”是独体字,笔画是3画;“魏”是17画,第14画是从“田”字里面通下来一撇,第16画是“撇折”;“雁”字,“厂”字里边是两个单人旁。4、理解重点词语。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信不过:不相信。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六、作业设计:1、抄写本课生字词。2、读拼音写词语。sh jin d li bi cn jn n zh nio( ) ( ) ( ) (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2、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教学重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教学难点: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 课前检测:成语接龙。光彩夺(目)目不暇(接)接二连(三)三心二(意)意气风(发)发人深(思)思前想(后)后来居(上)上下一(心)心想事(成)二、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知道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全文共9个小节,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 三、直奔突破口。1、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赢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引出第9节)出示练习,自读第9节,思考填空,用()在书上括出答案。(它飞得慢,是因为_。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板书:(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3、“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离开同伴,无依无靠) 4、第一句写更赢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第二句写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那么,第二句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先果后因)5、分角色朗读第二句,体会倒装因果关系句式。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男:它飞得慢女:是因为男:它叫得悲惨女:是因为)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 )括出答案。出示填空:(它一听到_,心里很_,就_。它一_,伤口又_,就_。)7、交流,出示板书:(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8、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一就拼命)9、指名读,齐读。10、前面,我们知道了更赢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 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师引读: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11、那么,更赢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下面我们再来理清第9节四句话之间的关系。师引读:因为更赢观察到(生)它飞得慢(出示板书:观察)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出示板书:分析)最后更赢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出示板书:判断)12、据板书小结:课文第9 节是写更赢怎样一步步作出判断的,第一句写更赢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第二句写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得出的结论。四句话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个小节,好好体会一下吧。四、进入对应点。1、更赢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快速默读课文。(第5节)2、女同学读第5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把它圈出来。然后想一想更赢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一个“并”字起到了转折和强调了“不取箭”的作用。)3、指名读第5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嘣,直,忽然)4、比较句子: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那只大雁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五、读中感悟。1、同学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更赢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2、出示三句话:“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啊!”魏王看了,大吃一惊,“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一词,这句话要读出_语气。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我认为这句话中_应该读出重音。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4、齐读这三句话。5、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1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出示解释:能手: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周妙婷同学因为舞跳得很好,所以是跳舞蹈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家喻户晓。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6、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注意更羸的话要读出他的胸有成竹、态度谦和。7、讨论、交流: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果断判断)六、理解课题,总结全文。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2、师:说得对。“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鸟”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如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3、小结: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此外,我们还要养成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七、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段落。2、继续搜集成语故事,举行故事会。附板书设计: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伤口裂开 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往高处飞 心里害怕 判断:不用箭只拉弓听到弦响掉了下来 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设计备注第十一课 画杨桃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自然段。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质疑问难。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说说惊弓之鸟说明了什么道理?二、质疑导入:1、齐读课题。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三、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四、检查自学。五、理解词义。1、查字典理解词义。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六、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七、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课前检测: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3、提问引入:“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三、抓住重点,理解内容。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2、投影出示句子:“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3、指名读第1自然段。(1)出示句子:“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4)指名读句子。(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审视严肃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四、回顾全文,联系实际。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最后两自然段。2、写一写学习课文后自己受到了什么教育?板书设计: 父亲 教诲叮嘱11 画杨桃 老师 审视 启发严肃和言悦色相信我 一生受用教学反思:课时教案设计 第十二课 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1、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价三位徒弟的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课前检测。学习了画杨桃,你觉得自己以后该怎样实事求是地做事?二、 故事激趣,导入课文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谁能讲一讲大家都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指名讲故事,要求讲得清楚、简洁。说说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或者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三、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 这是一篇选学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 反馈交流3、 用课件出示填空,来帮助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四、随题读文,重点研读小徒弟的画 1、 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读出相应的段落。(板书:画多) 2、 画师考得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3、 屏幕显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4、 读一读,可以提出哪些问题?(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画却点头称赞?)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些问题自己去找一找。5、 根据问题研读课文(1)大徒弟画了什么?要读出“多”要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很多)(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里看出多?(板书:许多)(3)三徒弟画了什么?读一读画的内容(板书:两只)(4)小徒弟画得多吗?从哪里看出很少?(几条、一只、另一只)6、比较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师: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更多,为什么画师对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反而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画师却点头称赞?你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吗?(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画师是怎么评画的呢?老师故意把画师的话隐去,请你们当小画师用“虽然但是”“因为所以”来评评小徒弟的画,把画师的话补充完整。7、画师是怎么评价的?(显示画师的话)读一读画师的话。理解“若隐若现。”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8、听了画师的话,你们明白画师为什么称赞小徒弟的画了吗?9、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你从哪个字看出来?10、什么叫“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说话11、小徒弟是怎样表现出骆驼多的?(板书:以少代多)12、完整地读课文。把你悟到的东西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五、拓展内容1、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比较有名的还有这一篇。宋代的赵佶皇帝喜欢以诗做画有一次,他出了一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课件出示:下面四幅图,哪一幅最适合深山藏古寺的画面,为什么?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着一座寺庙.(深山有古寺)第二幅:一座深山(深山无古寺)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出寺庙的一个角(深山露古寺)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尚挑着水(深山藏古寺)2、说说你收集来的有关创新的故事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或者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六、总结道理: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们应该怎么做?(平时多动脑筋,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七、作业设计:把想别人没想到的讲给家长听,并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大徒弟很多 二徒弟许多 小徒弟两只 以少代多(妙)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教学重难点: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教学准备: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课时目标: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教学重难点: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说,要说真话。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第二课时 (习作)课时目标:调动生活的积累,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教学重难点:选择最能反映自己特点的某一方面,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教学过程: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启发思路。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9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其貌不扬。奶奶却说我福相,俊得很呢!眼睛小得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知道能说会道,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1)读读这一段话,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注意介绍一个真实的自己。 2、确定从哪个角度写自己的哪一方面的特点。三、自主写作。 注意选取合适的角度来表现自己,可以突出个人的某一方面特点,也可以多角度介绍自己。第三课时(讲评习作及学习成语故事)课时目标:1、修改习作。2、学习成语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教学重难点:学习成语故事,领悟其中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二、成语故事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3)检查读。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1)郑国人买了什么?“椟”指什么?(2)“珠”指什么?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4、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体会 。第四课时课时目标:1、区分反问句和陈述句,加深对反问句的感悟和理解。2、积累语言,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教学重难点:区分反问句和陈述句,加深对反问句的感悟和理解。教学过程: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一样)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4、游戏: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句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5、读一读,体会两组句子意思是否一样。二、读读记记1、自由读句子。2、说一说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生动、形象)3、读一读,背一背。4、例举一些这样的句子进行交流。三、读读背背1、自由读谚语,说说谚语的意思。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3、开火车背诵。4、齐背。5、作业:收集关于思想方法的谚语进行交流。单元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