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5594229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选择题1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韩赵楚魏ABCD2电视剧芈月传的主人公芈月曾随儿子作为人质羁押于燕国,后来成为秦国的宣太后,并“垂帘听政”数十年。请观察战国形势图,指出她生活过的燕国和秦国是()ACBD3在流血的仕途中,主人公李斯曾有这样的感慨:不是秦王有了李斯而幸运,而是李斯幸运地遇到了秦王,使他的才能能够发挥出来。如果商鞅也发表这样的感慨,他应该感谢的人是()A魏文侯B魏惠王C秦穆公D秦孝公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的是()A秦国B齐国C燕国D赵国5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特别富有战斗力,有“虎狼之师”之称,其主要原因是()A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B作战武器锋利先进C战场立功将士国家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D战略战术运用得当6据史料记载,商鞅因被诬告谋反而逃亡。他逃到一家客店准备住宿时,因没有凭证被店主拒绝。不得已,商鞅只得回到自己的封地,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有人认为,商鞅死于自己的规定,请问是下列哪一项()A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B奖励军功C确立县制D废除井田制7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哪一项水利工程()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8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负责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人是()A大禹B李冰C商鞅D诸葛亮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材料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1)材料一中的这段话是谁说的?这段话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2)材料二中变法内容最能得到哪些阶层的支持?除材料所述内容外,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还有哪些?(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影响?今天,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这次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战国初期,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2B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此图为教材原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燕国,为秦国。3D解析任用商鞅实行变法的是秦孝公。4A5C解析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其军事上的改革为: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结合题意即可得出正确答案。6A解析题中“没有凭证”体现了商鞅变法中的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7A解析根据题干“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可判断出是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8B解析通过题干材料中的“四川成都平原”和“涓涓清流”可判断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是都江堰,这是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9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材料一可知,商鞅主张按实际需要治理国家,不必因循守旧。材料二中内容直接与农民和士兵相关,其他内容和作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这次变法对我们今天改革的借鉴意义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商鞅。按实际需要治理国家,不必因循守旧。(2)农民和士兵。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统一度量衡等。(3)积极影响: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借鉴意义:我们应该坚持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以法治国等。2019-2020部编人教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练习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018年秋的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时练习班级姓名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所示反映的是三家分晋,其主角是()A韩、赵、齐B齐、楚、秦C齐、楚、燕D韩、赵、魏2战国时期,社会风雷激荡,战火连天,出现了七个主要的诸侯国,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A秦国B魏国C齐国D楚国3我们可以从战国这部电影中看到下列哪些战役()涿鹿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牧野之战ABCD4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A促进生产力的发展B实现富国强兵C确立新的经济秩序D增强东周王室的实力5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全国打下了坚实基础。下列措施中对战斗力提升帮助最大的是()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奖励耕织C建立县制D奖励军功6右图所示是上海博物馆珍藏的“镇馆之宝”商鞅铜方量,该文物是商鞅变法中推行哪一措施的历史见证()A奖励生产B加强刑罚C统一度量衡D确立县制7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奖励军功”是改革中的一项措施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想商鞅被车裂而死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BCD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甚至会付出沉重代价9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了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县城任官吏。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管仲改革之时B周平王东迁之际C商鞅变法之后D晋文公称霸中原之前10如果你想实地考察都江堰,应该去的省份是()A陕西B山西C四川D湖北11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B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型水利工程C建成后,使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D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水利工程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允土地自由买卖。汉书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1)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历史时期?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原文)(2)材料三中,“秦孝公用商鞅之法”表明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指出,李斯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不得照抄材料原文)(3)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马陵之战公元前4世纪中期,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孙膑率军救韩。魏惠王派庞涓、太子申以10万大军迎战。孙膑利用魏军骄傲轻敌、求胜心切的特点,采用了退军减灶、诱敌深入的战术。齐军逐日减少营地军灶数目,制造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魏军中计,只以精锐部队轻装兼程追赶,于马陵进入齐军包围圈。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溃,太子申被擒,庞涓自杀。此战齐歼魏军10万,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孙膑在马陵之战所用的战略,其实便是孙子兵法“始计篇”所说的“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以及“兵势篇”所说的“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等虚实原则于实战的运用。马陵之战是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具体运用,闪烁着孙膑军事思想的光辉。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著名战例,马陵之战知名度高,传播范围广,影响大,有极高的军事研究价值。参考答案与解析1D【解析】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所以选择D项。2D3B【解析】涿鹿之战是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蚩尤的战役;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发生在商朝末期,排除含有的选项。所以选择B项。4B【解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纷纷进行变法,以求富国强兵。所以选择B项。5D6.C7A【解析】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商鞅虽然被处死,但是他制定的新法继续在秦国推行,使秦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说法错误,所以选择A项。8D9.C10.C11D【解析】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排除法。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A项正确;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B项正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C项正确。所以选择D项。12(1)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2)秦孝公的支持(或国君的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增强,并为秦国兼并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支持。因为变法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符合农民的利益。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课时)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识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教学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教学难点】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历史影响。情境导入生成问题先春秋战国时期,在五霸争雄、七国并存的战场背后,每个国家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以免实力不够被其他国家吞并,这就使得当时的社会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生产力的发展又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社会的变革。那么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是怎样修建的?而使秦国最终独霸天下的商鞅变法又是怎样的?要了解这些问题,让我们来学习“大变革的时代”。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战国七雄自主阅读课本P3334内容,完成第1题。1三家分晋指的是那三国?列举战国七雄及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交战双方及与之相关的成语。三家分晋:韩、赵、魏。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交战双方魏、赵、齐齐、魏秦、赵成语围魏救赵增兵减灶纸上谈兵知识模块二商鞅变法自主阅读课本P3536内容,完成第23题。2商鞅变法的时间、目的、支持者、内容、影响。时间:公元前356年。目的: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支持者:秦孝公。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影响: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对商鞅变法的反对导致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知识模块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自主阅读课本P3637内容,完成第4题。4都江堰修建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作用是什么?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时间:战国后期。地点:岷江中游。人物: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作用:防洪、灌溉。影响: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基础。合作探究生成能力【交流预展】1组内交流:(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2组内预展: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展示提升】1战国七雄(名称、战役)并简画出战国七雄方位图。2话说商鞅变法:你从商鞅变法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诚实守信,秉公执法,胸怀大志,意志坚定等。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挫折,有时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我们要学习商鞅勇于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他不向旧势力屈服、坚持变法的品质。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我们应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为国家改革做出贡献。归纳总结整体感知当堂演练达成目标1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应是(C)2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的大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了。这场战役是(A)A长平之战B城濮之战C桂陵之战D马陵之战3如图所示工程代表了我国两千多年前水利技术的先进水平。这一工程是(A)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赵州桥4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D)A当兵立军功B不隐瞒犯法行为C合法经商致富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5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这主要是商鞅变法哪一内容造成的(C)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建立县制6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是(A)A秦国B齐国C燕国D赵国7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是(A)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国家的建立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1)材料一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该议论代表哪个阶级?什么时间进行的变法?商鞅;秦国;地主阶级;公元前356年。(2)这次变法产生的历史作用是什么?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材料二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4)材料二中最能反映出这次变法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5)结合当前改革开放,谈谈商鞅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要勇于改革创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因循守旧,必然导致愚昧和落后。9其他见对应学生用书。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