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张居正改革,张居正其人,张居正(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又称张江陵, 出生地点:今湖北省江陵县荆州镇 外貌性格:面长眉目清秀,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自许为豪杰,城府很深,高深莫测 求学经历:12岁中秀才,15岁中举人,22岁时中进士 任职经历:编修官、翰林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太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 主要功绩:改革 荣誉称号:救时宰相 死后待遇:死后厚葬;死后2年被抄家 ,长子自杀,家眷饿死,部下撤职;死后第58年崇祯帝为其平反。,你对张居正的第一印象?,张居正其事:改革,(一)整顿吏治 (二)实施边防新政 (三)理财新法,探改革之新,议改革之难,悟居正之功,整顿吏治 边防新政 理财新法,改革内容,“尊主权” 考成法,外示羁縻 内修守备,清丈田地 一条鞭法,提高效率 开源节流,富国强兵,张居正改革之新、难、功,效果显著,王世贞评论说:“张居正执政时,一道政令发布出去,万里之外,早晨收到,晚上已经奉行开去,如疾雷迅风,无所不披靡”。 清人魏源说过:“ 张居正等张驰驾驭,因势推移,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 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帝国国库里的存粮可以满足九年的需要,太仓中的存银有 600 万两,太仆寺存银 400 万两,帝国留都南京的国库里存银 250 万两,全国各省的省库存银均在 15 万两到 80 万两之间。,张居正其时,张居正改革,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始写于1939年,于抗战末期1945年出版,汲取历史的养份,熊召政写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获得2005年茅盾文学奖,“我”为什么要写张居正?,感悟:改革家张居正有哪些闪光点值得 今天我们去学习?,立志高远, 忧国忧民, 坚韧不拔, 无私无畏, 勤勉务实, 善于用人。,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的时候,总会发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焕一些,也许有的暗淡一些,但是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未来,也必将抱着更大的期待。前进啊!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 张居正大传,THANK YOU!,西安市西电中学 石玉青,张居正其时: 内外交困的明代中晚期,官方征收赋税的在册土地: 明初8.5亿亩 万历年间 5.1亿亩 文书传递速度: 从地方到中央要1个月 引用的数据也许已经100年没有修订过 蒙古铁骑南下劫掠: 嘉靖帝在位45年间就被劫掠30多次 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哑巴”皇帝隆庆 贪污的严嵩 草包的仇鸾 迂腐的海瑞 手握大权的太监冯保,张居正其时: 内外交困的明代中晚期,时人面面观,在国家陷入深重危机、财政入不敷出、流民四处闹事、政治腐败不堪的情况下,张居正以他深不可测的心计、阴险无比的手段,夺取了最高领导权,并发挥其不世出之奇才,创造性地进行了伟大的政治运动,为明朝迎来了新的生机,无愧于最杰出的政治家的称号,堪称国家之栋梁,民族之骄傲。 -当年明月 网络超人气作家,时代的呼唤:“救时宰相”应运而生 寸石补天独行者,急风中的蜡烛,张居正其时: 内外交困的明代中晚期,明代内阁制度,张居正其时: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明清时期,史学家钱穆认为:张居正是“权臣”,因为张居正只是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不是政府中的最高领袖(宰相) 明代内阁制度的“漏洞”与“陷阱”,张居正其时: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明清时期,张居正变法,这场后世看上去很美的历史事件,而在实际演进过程中,充满着密室阴谋、排斥异己、陷害政敌等种种丑恶的东西,这才是中国传统政治的真实面目。要以不光明的、甚至厚黑的手段,去建立光明的、伟大的事业,这是那个时代政治家的宿命,他们无可选择。 -十年砍柴著名作家、评论家,张居正其时: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的明清时期,帝鉴图说,帝鉴图说是作为帝师的张居正组织讲臣给皇帝编写的通俗的历史教材。,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1587年,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悲剧命运的根源: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张居正其时: 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的16世纪,封建逐步社会解体 荷兰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解放 人文主义,开拓海外殖民地,近代科学 哥白尼,综合性大学 培养人才,强化专制皇权,维护小农经济,文化专制 宋明理学,海禁 羁縻政策,传统科技总结性著作,八股取士 培养奴才,“救时”宰相,而不是“救世”宰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