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5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北方,南方,蜀 吴,东 汉,东晋,十六国,宋,梁,齐,陈,隋 朝,北魏,南朝:420589年,北朝:439581年,东魏,北齐,西魏,北周,政权分立,民族交融,一、改革背景,魏,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示意图,西晋,220280年,265316年,317420年,魏晋南北朝,嘎仙洞,平城,北魏建立者魏道武帝拓跋珪像,南北朝并立形势图,一、改革背景,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黄河流域,孝文帝与冯太后,(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 魏书,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一、改革背景,一、改革背景,据统计,仅从孝文帝即位的延兴元年至太和四年 (471480)的十年之中,有史可考的各地暴动、反 叛事件就达二十几起之多,。 白寿彝:中国通史,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 北史,诸州刺史,牧民之官, 纵奸纳赂,背公缘私。 魏书,太和九年(485年),诏曰: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chn),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魏书,二、改革内容均田制,依据材料,概括推行均田制的目的。,露田:种植谷物的田地,由国家收授 (死亡或者年满七十国家收回) 桑田:种植桑,缴纳绢布,可传给子孙 麻田:国家收授,缴纳布帛,二、改革内容均田制,旧无三长,惟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 魏书食货志,依据材料,概括宗主督护制的弊端。,二、改革内容三长制,太和十年(486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宜准古,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 。” 魏书食货志,二、改革内容租调制,“租”:农民每年以户为单位或按人口多少向 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 “调”: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绢帛等物。,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 魏书食货志,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二、改革内容迁都洛阳,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二、改革内容移风易俗,胡服俑,汉服俑,二、改革内容移风易俗,(孝文帝)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正式 下诏:“三十以下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高祖纪,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女子入宫,并分别 为五个皇弟聘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为正妃。很多鲜卑 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提倡与汉族通婚,改说汉语,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提倡与汉族通婚,改用汉姓,二、改革内容,尊儒崇学,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的礼乐制度,三、改革的历史作用,中原汉人在烧烤,胡床,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三、改革的历史作用,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消除了鲜卑拓跋氏的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因为改革的结果,是鲜卑拓跋氏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自己的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这样一来,鲜卑拓跋氏便彻底丧失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从而与汉族完全同化,融入汉族中。 (载中华读书报,2013.04.10),观点一,观点二,学习先进文化的汉化是各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的共同趋势,前秦,前燕、元蒙、满清等都不例外。共同点是,这些少数民族领袖人物都有较高或很高的汉文化修养。他们重用汉族官员,推行汉化,带头进行文化融合。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就是其中杰出的一位。 于是华夏族( 汉族) 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终于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型民族。,(载中国文化研究2014年春之卷),正如学者黄学寅所说:“鲜卑族从大兴安岭中走来,最终融合于中华民族之中。就保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角度看,鲜卑族消亡了,但他们像落叶一样分解了自己,归位泥土,化为养分,溶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 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十九大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