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核舟记4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4966075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四 核舟记4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十四 核舟记4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十四 核舟记4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核舟记教案第二课时赵林学习目标:1、 探究、明白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在核舟中体现在哪些地方。2、 探讨、理解作者怎样突出“奇巧、灵怪”这一说明中心的。3、 朗读课文,体会、学习体会联想想象句式的使用。学习重点: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以便深入理解课文。教学方法:讨论、引导、评述。教学过程:一、课前3分钟“介绍”。学生介绍自读的名著及作者,点评。二、复习前一节课相关文言常识。1、 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出示幻灯片)2、 比较多义词的用法:(见幻灯片)3、一词多义(见幻灯片)三、新授:前边我们扫除了字面障碍,向同学们简单介绍了苏轼及其赤壁赋,简单明确了本文总分总结构及主体部分以空间方位(船舱船头船尾船背)为顺序的说明顺序,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见幻灯片)下面我们重点来讨论同学们段篇质疑中提到的关键问题:作为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在核舟中体现在哪些地方?环节1老师:(出示幻灯片)问:你觉得王叔远把这么珍贵的核舟送给作者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他们关系好吧。老师 :除了这一点,还有吗?学生:王叔远觉得作者能读懂他,能读懂他的作品吧。老师:很好宝剑赠英雄,核舟赠知己。作者读懂了这件作品了吗?核舟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苏轼泛舟赤壁老师:王叔远赠送核舟时明明确确告诉作者雕刻主题了吗?学生:没有老师:那他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猜测出来的,他用了一个“盖”老师:根据呢?是猜还是断定呢?“盖”原来是,有恍然大悟之感。学生:船舱部分对联的描写“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句子是赤壁赋中的句子。老师:那么这两个句子写了什么样的环境,联系苏轼的生平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描写了苏轼两次游览赤壁的环境,秋季和夏季学生:它交代了苏轼仕途不得意时泛舟看到的美好景色,在这样的美好景色里他才能忘却忧愁。学生:交代环境,利于突出主题老师补充:打破时空局限,移来江上风月。引发人们想象,增强核舟表现力。师:如果一件作品有了主题也就有了灵魂。完全可以,你的理解太好了。【技艺高超神奇之一主题突出】环节2过渡老师:自由读一下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摘录两个词语概括作者笔下的核舟特点:(奇巧、灵怪)师:首节课文作者为了表现其技艺的奇巧、灵怪,首先需要强调什么?生:强调核舟的小和雕刻的东西特别多。师:下文哪些句子表现了它的小呢?生:径寸之木;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生:还有“计其长曾不盈寸”。师:表现它雕刻东西多的呢?生: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生: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师:从哪些方面表现它多的呢?生:事物种类多,数量多。师:还有文章用“为为为”这样的排比句也能表现多。师:这里的排比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很好,我们读一读,体会体会。【技艺高超神奇之二小而多】环节3过渡师:在这么小的桃核上雕刻了如此多的东西,可见其技艺真的了不得啊。但是仅仅凭桃核小、雕刻的东西多就能反映其技艺神奇吗? 第一段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关键在于形神兼备。象形是讲形似,各具情态是讲神似。具体体现在哪呢?生:主要表现在对苏黄、佛印和两个舟子的描写上。师:具体读相关句子,生齐读相关句子,品味人物形象。生:苏黄不仅写出了他们的样子,还好象能听到他们的说话声。佛印的神态也活灵活现,他是放浪形骸的。师:好,放浪形骸。生:还有两个舟子,一个“攀右趾”,做“啸呼状”;一个“视端容寂”,像在听茶声。学习体会联想想象句式的使用。若听茶声然,如有所语,若啸呼状等句子共同之处是什么?使用联想想象。练习:老师严厉地瞪着我,好像 妈妈端着一杯热茶走进我的书房,看我抓耳挠腮做不出那道数学题。边坐在我的旁边,温柔地看着我,那眼中仿佛师:(阶段小结)核舟不仅把人物的姿态细节雕刻出来了,而且把人物的神态也雕刻得惟妙惟肖,我们称之为“形神兼备”。【技艺高超神奇之三形神兼备】环节4过渡 师:其实王叔远在构思核舟时,除了这些内容上的反映外,在色彩和人物的搭配、安排上也是极其讲究的。谁能具体说说?生:第五段中,用字的颜色搭配很讲究,一黑一红。生:还有第二段窗上的字是青色的。师:对,这是色彩的搭配。生:还有人物的搭配。师:说说看?生:两个舟子,一个“攀右趾”“啸呼”,一个“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一个不断的动,一个很安静。师:这叫什么?生:动静结合。师:太好了。还有一组人物呢?生:苏黄是读书人,做官的,他们在看诗画,很文雅、斯文;而佛印是和尚,看破红尘,袒胸露乳,很随意。师:这叫一庄一谐。老师:穿插一个问题,两个舟子是随从人物,写他们两个是否多余?学生:不是,应该也是一种衬托。船浆闲置不用,水手没有在岗位上,一个仰天吹哨,一个平静如水。可见真是“泛舟”,可见主人给他们的环境也是很轻松的。老师:对,水手如斯,可见主人更是如斯。这样愉悦的环境,这样优美的景色,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能与自然溶为一体,物我合一,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我想两个舟子也是王叔远向主人公送去的会心的微笑吧。【技艺高超神奇之四搭配合理】四、总结作业魏学洢果真称得上是王叔远的知己啊!成就了大苏泛赤壁核舟核舟记这一串艺术明珠。同学们,这篇短文,围绕一个“奇”字,作者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了核舟上的人物,令我们拍案称奇。下面我用一副对联结束本课摹泛舟人悠闲神情,赞雕刻者奇巧技艺。 同学们,魏学洢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一枚小小的核舟,他还还教会了我们如何阅读:不仅用眼睛看,还要用心来思考。作业。1、思考探讨文章作者在行文结构上是怎样突出中心的。 2、具体见作业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