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4947803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如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如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浅谈如何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东台市实验中学 曹晓荣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念,它强调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过程,重视师生活动的多样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关键词:动态生成 数学 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念,它强调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开发过程,重视师生活动的多样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随着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课堂不再只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它更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并发挥聪明才智的场所。我们的数学课堂有了学生越来越响亮的声音,它是精彩的、灵动的、焕发生命活力的。“生成性”成了新课堂的显著特征,也成了数学教学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焦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留心过生成问题,发觉只要处理得当,就能做到预设与生成共精彩。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成动态生成呢? 笔者认为要促进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需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三方面下功夫一、 课前备课,预留动态生成空间叶澜教授曾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中说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学习,而是要求教师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中预先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这段话强调了课前设计弹性化教学方案的必要性。由于学生先天、后天的条件都有差异,他们是富有特征的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这就要求教师做全方位的预设,设计多套方案以适应学生的需求二、课堂教学,灵活处理动态生成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中说的:“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命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以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只关注自己的教,而是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发展。笔者就本人教学经验认为要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要注意以下“四个动态生成”。1 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问题让学生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个性是一种由体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等融成的最复杂的合金。”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基础,个性特点的不同,相同的学习内容他们会有不同的思维过程,这些正是宝贵的资源,作为教师应善用这一资源,允许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智慧的火花得以碰撞,促进其更好发展。下面请看一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片段。问题1关于RtABC(图1),你知道哪些知识? 生1:AC2+ CB2= AB2,A+B =90; 若A =30,则,反之也成立.师:还有吗?生2:AC+CB AB,AB AC;若M为AB中点,则.师:还有吗?生3:若CDAB于D,则CD2=ADBD,AC2= ADAB,BC2= BDAB.师:噢,我正想出示问题2呢? 问题2因为RtABC, COAB于O(图2),所以 生4:BOCCOABCA.还有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生5:ABCO = CBCA.师:真棒!老师的前两个问题都是开放题,结论很多,课后同学们继续去写,比比看谁写得最多,最精彩!该案例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这些新问题实际上指向不同的目标群.教师应能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目标,并将此作为教学进一步开展的契机.2 认知结构的动态生成方法让学生悟.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因此,教学设计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实现学生自己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观察、比较、分类,从而让学生实现对新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的心领神会.请看下列教学设计片段问题3以AB所在直线为x轴,以CO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图3).若CB=2 5,AC=5,请写出A,B,C三点的坐标.生6:A(1,0),B(4,0),C(0,2).有人嘀咕:A点错了!师:确定你的答案吗?生6:A点应该是(-1,0).师:为什么?生6:因为A点在x轴的负半轴.师:请具体说明.综合,当直线与双曲线有交点时,直线斜率取值情况为:直线与双曲线相切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于一个交点;直线与双曲线的左支相交于一个交点k(-,-);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相交于一个交点k(,);直线与双曲线的左右两支各相交于一个交点k(-,);当直线与双曲线无交点时,直线斜率取值情况为:定点M不是双曲线中心k(-, -)(,+);定点M是双曲线中心k(-,- )(,+) 生6:因为AC=,BC=2所以AB = 由射影定理得BC2= BOAB,所以BO =4 , OA=5-4=1.又OC2=14 ,OC =2, 所以A(-1,0),B(4,0),C(0,2).师:还有不同解法吗?生7:解得AB =5, 由ABCO = ACBC得 CO =2,所以BO =, AO =5-4=1. 所以A(-1,0),B(4,0),C(0,2).师:同学们真聪明,还有不同解法吗? 3 学习方法的动态生成思路让学生讲传统教学也强调方法指导,要教师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方法应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而不是独立于事物之外由教师传授而得。请看下列教学设计片段问题5如图5,在问题4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SABP= SABC?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生13:我认为P点存在, P点是点C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师:这样思考的理由是什么?生14:由面积相等,及同底等高可知,点P与点C纵坐标相等.师:想法非常好!老师板书一下该同学的想法:由SABC= SABP,及同底等高可知,ABP的AB边上的高是2.可设P(x,2),代入y=-x2+x+2.解得x.师:有什么不妥吗?生15:我发现x轴下方,还有无数个点.师:具体地说,这些点在哪里?生15:在x轴下方距离x轴2个单位长度的一条平行线上.生16:我反对,我认为在x轴下方只有两个点!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这条直线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全场不约而同响起热烈的掌声.师:感谢生15敢为他人先的精神!好,以最快的速度求出这两个点的坐标!生15很快示意:师:在生14后的解答中添加几句,完善整个解答过程,并继续出示问题6.问题6如图6,在问题4中的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SABQ=8?若存在,求出点Q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全场再度沉默.生17:我认为Q点不存在.若Q点存在,根据面积计算,则Q点纵坐标为4,代入解析式解方程,解不出,所以不存在.师:大家听懂了吗?大部分学生在摇头.生18:我认为Q点也不存在.但我不按她的解释.我们假设Q点存在,由SABQ= SABC=10,可知ABQ中AB边上的高线长为4,而抛物线y=-x2+x+2.的顶点为,而4,所以Q点不存在.全场再次鼓掌.师:非常好!(并用几何画板演示),其实生17的回答也非常正确,只是思维太敏捷,以至于大家无法理解.根据刚才同学的解析,若Q存在,则可设Q(x,4),代入解析式,得4=-x2+x+2,易知0,所以无实解.因此Q不存在.解法好吗?生齐答:好!本课力求不断鼓励学生发挥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主生成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4 学习内容的动态生成错误让学生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应自始至终留心捕捉和筛选这些鲜活的错误作为资源.据此来调整教学行为,并有意识地设计给学生去剖析,正本清源。问题4如图4,一抛物线过A,B,C三点, A(-1,0),B(4,0),C(0,2).求它的解析式.生8:我的答案是.师:怎么思考的?生8:我设y= ax2+bx+ c,然后把三点代入.师:具体怎么代?生8: 0=16a+4b+ c, 0= a- b+ c, 2=c师:方程组对吗?生齐答:对!但结果有误.师:C值是正确的,有不同意见的请发表.生9:y =-x2+x+2.师追问生9:怎么得到的?生9:我设y = a(x-x1)(x-x2),所以y = a(x+1)(x-4).把c(0,2)代入,得a =-所以y =-x2+x+2. 师:对吗?还有不同解法吗?生齐答:对!无人应答不同解法.师:求抛物线解析式还有什么方法?生10抢答:还可设y = a(x+ k)2+ m(顶点式).师:具体怎么代?生10:y = a(x+k)2+2.师:对吗?生11:错!因为C不是顶点.师:正确的该是怎样?生11:我确认他错了,但正确的我还不会说.师:很好!他确实错了.你的正确答案还在思考之中.生10:老师,我知道怎么改了,可设y = ax2+bx+2,然后把A、B坐标代入解方程组.师:很好!这是一种方法.是对解法一(一般式)的改进,谁能用顶点式求解?生11:由A、B坐标可知:对称轴方程为所以。师:为他鼓掌!具体怎么代?生11:把C点代入上式,再把A、B中任一点代入,求解方程组即可.师:我仅代A、B坐标,可以吗?生11:不可,否则只是由两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了.师:请比较三种解法.生12:第二种方法最好,简单方便.本案例巧用错误资源以促进生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悟.三、课后反思,给生成提供保障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个体,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设到学生的所有情况。面对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有时不知所措,有时想生成一把,可由于数学功底,教学机智不足等问题,没能起到应有的为课堂增彩的作用。这就需要课后的反思研究,尤其对我们新教师而言,是能增强教学能力的不错选择。总之,要想有效的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必须辨证地看待预设与生成,做到科学而充分地预设,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尊重生成并能根据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灵活处理生成问题。我想只要有心,有了正确看待课堂生成的意识并灵活处理,经过不断反思总结以及进一步学习应用,定能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让教学充满生机活力,让课堂充满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