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素真理的过程东方青云制作.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4450519 上传时间:2020-07-21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8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素真理的过程东方青云制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求素真理的过程东方青云制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求素真理的过程东方青云制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体系,求索真理的历程,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含义,实践的三个特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具有无限性,高考考点 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2、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5、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含义: 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人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实践,实践其实就是人们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的活动。,认识世界,认识世界,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1、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能活动)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这两个方面正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根本区别)。,判断: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2、基本形式(了解): (1)改造自然界的生产实践 生产实践,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变革社会的实践 表现为革命、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实施等; 阶级社会中,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判断: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有,蜜蜂酿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神七飞天 鹦鹉学舌 物权法颁布实施 教师教书 修身养性 . . . . ,(B),2、明代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在他看来,凡是认识之真切、情感之发动、意志之决断,都是行(实践)。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否认了实践的物质性 B.王阳明坚持“知就是行,行就是知” C.是唯心主义的实践观 D.科学地揭示了实践的概念,(D),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3、实践的特征(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构成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3、实践的特征,(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创造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实践是一种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A.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B.在改造社会过程中,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实践的客观性和实践的能动性正确理解是: A.是绝对对立的。因为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 B.是绝对对立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 C.是统一的。因为客观性和能动性都是实践的特征 D.是统一的。因为意识根源于物质,只有主观符合客观的要求,人们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实践的创造性才能真正发挥出来,(D),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受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的制约。,考点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3、实践的特征,(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性) 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 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 A.历史性 B.社会性 C.物质性 D.能动性,(A),我国通过制定“十一五”规划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 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D),在当代,人类的交往已经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世界各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国家的重大实践问题,都与整个世界密切相关。这说明实践是 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D),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销量增加;现在有了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D,某地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看到有的地方培植高档鲜花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于是也号召农户培植高档鲜花,但是由于水土不宜和技术原因,致使农民损失惨重。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D.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A),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并于1994年和1998年分别发射了两颗探测器。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SMART1”号也在2003年9月27日顺利升空。2007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各国之所以争先恐后探月,据专家分析,其一,为了抢占月球资源;其二,开展探月工程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实践的特征。,(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体现在月球作为实践的对象是客观实在,探月所用的飞船和探测器等手段也都是物质的,人的智力也是在当前的客观条件下形成的。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各国纷纷探月都有其目的。在探月的过程中也充分发挥了人的创造性。 (3)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各国的探月活动是相互影响的。各国在探月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也是由客观的历史条件决定的。,认识(了解),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从性质上看: 正确的认识(正确的思想意识) 错误的认识(错误的思想意识)。 3、层次: 感性认识:对事物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在实践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第一,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2)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第二,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阅读P44)。,获得认识的途径,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考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判断)。,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考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 (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判断和推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但不是唯一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考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主观认识无法判别本身正确与否; (2)客观事物不能自明其言; (3)人们通过实践所产生的结果与认识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提示】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通过实践,人们把观念中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者对照,就能判断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1)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考点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注意认识的根本任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认识的目的:指导实践改造世界。,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判断)。,1、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一句名言:“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认为,科学家的工作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作出科学贡献 凡事都要亲自实践 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 B. C. D. 解析:题干旨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符合题意,表述均不科学,舍去。 答案:A,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A.实践出知识,知识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影响着实践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析:题干中的谚语蕴涵着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这一哲理,故B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舍去。 答案:B,3、漫画君子动口不动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实践不一定决定认识 B认识对实践没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书本,【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认识的途径与目的的区别能力。考生容易错选B。做好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漫画中的人有“浪费水资源真可耻”的正确认识,但不能以此来指导“关水龙头”的实践。这则漫画从反面告诉我们,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不是获得知识。故选C。 【答案】C,4、广东省委省政府2009年4月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时间作结论。”这是在强调()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之中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实践的理解。考生做错本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理解不透三句口号的意思。口号中强调“时间作结论”等,充分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选C。 【答案】C,5、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这表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析:题意旨在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6、从“神一”到“神七”,全国100多家科研单位的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投身于这一规模宏大的载人航天工程,以赤子之心和顽强拼搏精神共铸中华“神舟”。这表明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C.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D.实践是创造性的活动 解析:材料中的从“神一”到“神七”、“100多家科研单位”、“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等,体现了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选C。 答案:C,7、下列能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三思而后行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A B C D 解析:阐述的是实践决定认识的道理,阐述的是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答案:C,(2010试题调研)卫生部应急办副主任梁万年说:“经过研究探索,目前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了新的认识,其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但病情较温和,有些无需治疗即可痊愈。”2009年7月9日卫生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的通知,这意味着我国正式调整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2009年7月22日,由河南华兰生物生产的我国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完成生物、生化实验后,在江苏泰州进入临床验证阶段。 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经过研究探索,即通过实践,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了新的认识,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也体现了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科学家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得出正确认识,是为了指导防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播。我国在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了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正式调整甲型H1N1流感防控策略体现了这一点。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首批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完成生物、生化实验后,在江苏泰州进入临床验证阶段,用实践来检验人对防疫该病毒的认识是否正确。,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了解),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注意: 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指导作用的辩证关系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坚持唯物论思想,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坚持辩证法思想,总结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1)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指导作用; (2)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阻碍作用。,注意 实践决定作用和认识反作用 (1)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实践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 (2)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坚持了唯物论思想,承认认识的反作用坚持了辩证法思想。,总结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3、方法论要求 (1)既要重视实践又要重视理论,把实践和理论紧密结合起来; (2)反对割裂理论和实践辨证关系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种错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决定),(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 错误认识、不科学理论则把实践引向歧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基本观点,浙江东阳蔡卢村农妇卢法素因家中缺乏劳动力,将水稻种子直接撒播在农田里。没想到,这种插法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还使早稻大幅增产。 党支部决定推广这一方法,可村民认为这是“懒办法”,不足为效。党支部带领党员进行试验,结果平均亩产从300多千克增加到477千克。 “直播法”不令而行,全村粮食大幅度增产,种粮效益大幅度提高。 但直播法也带来新问题,由于直播种子过于集中,使得手工收割非常困难。为此,蔡卢人继续改进他们的直播方法,用秧盘将秧苗一颗一颗分开,再将秧苗直播到田里,这样就解决了秧苗过于集中的弊端。 蔡卢人还把这种方法进行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被称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上的一场革命”。,分析材料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12分),标准答案: 1、蔡卢村关于水稻直播的认识发端于农妇节约劳力的实践需要,产生于水稻直接撒播的生产实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的哲学道理.(4分) 2、蔡卢村水稻“直播法”是通过党支部带领党员家庭进行试种,以其省时增产的客观效果说服了群众,因而不令而行,得以推广,并获得了大面积增产增效.这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的哲学道理.(4分) 3、蔡卢村以在生产实践中产生,并通过生产实践证明的关于水稻直播法的认识,指导群众的水稻生产实践,使该村水稻增产,种粮效益提高,体现了正确认识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的哲学道理.(4分),关于实践认识的几个误区,误区一: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只有人的活动,才称得上实践,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这要具体分析,首先,对人要具体分析,必须是达到一定年龄阶段的人,必须是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如婴幼儿,精神病人的某些活动不一定是实践活动,其次,对人的活动要具体分析,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活动,才是实践。,误区二:实践是我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而实践仅指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把改造世界等同于改造客观世界,扩大了实践概念的外延。因而,是不准确的。,误区三: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所以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只能是实践活动的一个部分,实践活动还应包括对人类社会的改造,而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一切活动,缩小了实践概念的外延,显然也是不准确的。,误区四: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因为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失败。,误区五:实践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其实,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因而是错误的,实践的主体,对象的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因而由实践诸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我们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误区六: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考点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点击误区 (1)真理就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 (2)真理就是指意识。,2、真理的客观性:,第一,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二,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 真理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1)原因,(从同一个角度看),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2)真理的客观性,要求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判断 “有用的就是真理”、 “有权就有理” 大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3、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空间)。,(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时间)。,(3)启示,真理谬误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检验真理。,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C真理具有客观性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解析:直线a是否与直线b平行,不同条件下得出不同的结论,这说明了真理的条件性。故该题选D。 答案:D,“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句话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承认了真理的相对性和具体性 C.认为事物是不可知的 D.否认了的主观能动性,(B),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解析】判断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是不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其唯一的检验标准是实践,即在实践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正确的。 【答案】D,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C.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解析:题干是说真理和谬误的联系,A不符合题意;C项“融合”的说法错误;D说法也错误。 答案:B,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C),根据医学史料记载 ,17 世纪 20 年代英国有一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 ,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效仿 ,结果造成大量受血者的死亡 , 输血医疗手段被禁止使用。 19 世纪 80 年代 , 北美洲的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 ,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兴起输血医疗热 ,却又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 1901 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类血型系统 ,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人们探索科学输血(真理)的过程:,实践 (输羊血),认识 (羊血能救人),再实践(仿效),再认识 (羊血有局限),再实践 (输人血),再认识 (人血能救人),再实践 (输血医疗热),再认识 (人血有局限),再实践 (莱因茨),再认识 (血型系统),再实践 (科学输血),考点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1、认识具有反复性,(1)从认识的主体看:人受到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等限制; (2)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3)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过程。,2、认识具有无限性,注意 认识的无限性,是就整个人类的认识而言的;作为某一个人或某一代人的认识是有限的,总是对整个世界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层次上的认识。,(1)认识的对象:无限变化的; (2)认识的主体:世代延续的; (3)认识的基础:实践不断发展。,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的,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点击误区,(1)认识总是在不断反复无限中循环。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被实践反复证明的真理是终极真理。 真理永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哪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地向前发展。,3、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存在终极真理),(1)追求发展真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2)追求发展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一个不断反复、上升的过程。,(3)追求发展真理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检验发展真理。,1、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A.一概而论 B.千虑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解析:千虑一得指平凡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会有所得,体现了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其他三个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B,(2009海南)辨析题。 随着文明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塑造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辨析: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15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获得认识的途径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辩证思维能力。学生在辨析过程中既要点明阅读(间接经验)在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要补充说明实践对人的精神 发展的重要作用。 答案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阅读的过程是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的影响,学习间接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 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 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 (学生把结论一和结论二结合起来作答或答出上述任一结论均可),问答题: 由于30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上述材料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注意分层,从整体上理解材料,然后从中提炼概括出认识论的道理。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由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促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需要不断发展。,【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1、党的思想路线 (1)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理论基础 (3)重要地位 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世界观依据),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辨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世界观依据),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的基本观点,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 的辨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统一的 (1)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3、求真务实(理解) (1)含义 “求真”:侧重于认识世界,体现的是科学性的品格,着力于揭示世界本质和规律。 “务实”:侧重于改造世界,体现的是实践性的品格,通过认识指导实践,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地位: 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求真务实不但涵盖了党的思想路线的“科学”精神,而且发展了其“实践”精神。,【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总结】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世界观+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有能动作用,正确(错误)的意识对改造世界起积极(消极)的推动(阻碍)作用 (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 (发挥主观动能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总结】本单元常用的重要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必须立足实践,重视调查研究),认识对实践起反作用,正确(错误)认识对实践起积极(消极)的推动(阻碍)作用, (树立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真理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追求和发展真理),【认识论部分总结】1. 主要原理,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与归宿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认识发展的根本规律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实践到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由认识到实践)(认识的根本目的)。,2.常用哲理(世界观+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我们必须立足实践,重视调查研究。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或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错误。 (4)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这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3.唯物论和认识论两部分内容的联系(了解),坚持实践决定认识,正是遵循“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即“物到感觉”是经由实践来完成的。 坚持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是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即认识通过指导实践去改变客观事物。,思考:比较几组关系:,1、实践与物质 A.区别 B.联系,从含义上看:实践:含义略。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人类活动;物质:含义略。可以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从特征上看:实践:客观性、能动性、社会性、历史性;物质:客观实在性、可知性。 从相对应的概念上看:实践:相对于“认识”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物质:相对于“意识”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 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物质概念是马克思哲学大厦的基石。 B.联系 马哲的物质观是其实践观的前提和基础;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2、 “意识源于物质”和“认识源于实践”,a.“意识源于物质”主要指意识反映的内容源于物质世界; b.“认识源于实践”指认识形成于实践中; c. 两者是从不同角度讲的,并不矛盾。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因此两者又是相通的。,3、 “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a.认识来源于实践; b.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获得认识的两种途径。(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与实践而获得的,间接经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 (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我为直接经验,在别人就是间接经验,因此二者归根到底都来源于实践。)(直接经验不一定就比间接经验更可靠,两者都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而要真正消化和理解间接经验也必须通过实践,不能止于纸上谈兵。),4、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联系: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二者都要求主观符合客观,从实际出发去发现规律、按照规律办事。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是达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前提目的,二者是统一的,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能解放,不解放思想,思想就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也谈不上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二者都是我们的党永葆生机的法宝。 区别: 二者含义不同; 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解放思想侧重于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事求是侧重于强调尊重规律性,按规律办事。,本课小结 (二、二、二、三、四) 两个概念(实践、真理); 真理的两个特性(具体性、有条件性); 认识的两个特性(反复性、无限性) 实践的三个特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个),例题精析 例1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住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的问题的争论表明 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和不完善的 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 B. C. D.,解析:其中正确。主要错在仅在一定时期内,应为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正确,真理是相对的;较易判断是错误的。 所以答案选。,例2(2008全国卷38) (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竞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套主义的宝责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套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解析:本题所用原理非常明确。考查学生对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掌握和运用。回答时应从原理的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材料分析。,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误区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 【简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观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思维方法不同,每个人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因此,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和主体的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误区9: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简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而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绝对的。但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如果超过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或者不顾条件的推移、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总之,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误区10: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因而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 【简析】由于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认识的基础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没有终点。但并不是说人们不能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因为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获得真理性认识。但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都有自己的条件和范围,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我们绝不能以真理的无限发展性来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将两者割裂开来的观点是错误的。,21.古人云:疑乃觉悟之机,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 辨题: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 21. 怀疑是对现存事物的质疑,是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对于常规性思维而言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打破常规,敢于超越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始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必要前提。怀疑有利于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怀疑在创造性思维中有重要作用。但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不是怀疑,而是实践。我们要立足于现实,以实践为基础,正确发挥怀疑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某学生利用寒暑假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期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向农民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虚心求教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4万多字的乡村调查报告,其中反映的农村真实情况以及提出的合理建议,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问题: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该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完成反映真实情况的调查报告所体现的求真务实精神。,2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学生深入农村调查,真实反映农村实际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到了主观思想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坚持用矛盾观点看问题。该学生认真了解农村基层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他承认矛盾,不回避矛盾,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坚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该学生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实践中了解掌握农村真实情况,坚持在实践中求真务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该学生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体现了求真务实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