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上传人:suij****uang 文档编号:143746696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西南大学《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西南大学《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022)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学科是()A 普通心理学 B 教育心理学 C 发展心理学 D 咨询心理学2、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称为()A 个体化 B 社会化 C 生活化 D 泛化3、把“个体心理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历史”的是()A 霍尔 B 华生 C 桑代克 D 斯金纳4、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的作者是()A 霍尔 B 达尔文 C 普莱尔 D 桑代克5、儿童心理学的真正的创始人是()A 霍尔 B 达尔文 C 普莱尔 D 桑代克6、发展心理学概论的作者是()A 霍尔 B 达尔文 C 普莱尔 D 何林渥斯7、称得上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专著的是()A 儿童心理学 B 一个婴儿的传略 C 发展心理学概论 D 人类发展8、人格中原始的、本能的、且最难接近同时它又是强有力的部分是()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无我9、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工作原则遵循()A 快乐原则 B 现实原则 C 完美原则 D 综合原则10、弗洛伊德认为,自我的工作原则遵循()A 快乐原则 B 现实原则 C 完美原则 D 综合原则11、弗洛伊德认为,超我的工作原则遵循()A 快乐原则 B 现实原则 C 完美原则 D 综合原则12、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恋父情结常发生在()A 01 岁 B 1 3 岁 C 36 岁 D 612 岁13、相对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来说,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更强调()A 自然性 B 性 C 自我意识 D 社会性14、埃里克森认为,主要为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的阶段是( )A 青年期 B 成年早期 C 成年中期 D 老年期15、埃里克森认为,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并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的阶段是( )A 青年期 B 成年早期 C 成年中期 D 老年期16、持“心理的本质是行为”的观点是()A 构造主义学派 B 行为主义学派 C 精神分析学派 D 人本主义学派17、伴随某行为的出现,立即给予一个刺激或增加刺激的强度,导致该行为发生频率降低直 到不发生,称之为( )A 积极强化 B 消极强化 C 泛化 D 惩罚18、某人被判处死缓,在监狱里认真改造、有立功表现,后来给他降刑,他表现越来越好 这个过程隐含的行为塑造原理有( )A 积极强化 B 消极强化 C 泛化 D 惩罚19、小学生老是叫别人绰号,不管他怎么叫,被叫的同学都不理他,后来他不叫了。这是( )A 消极强化 B 泛化 C 消退 D 积极强化20、观察学习中同样有强化属于()A 消极强化 B 积极强化 C 直接强化 D 间接强化21、维果斯基提出的心理发展理论叫作()A 社会文化历史学说 B 操作反应学说 C 观察学习 D 刺激反应学说22、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A 个体社会化的结果B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C 性心理的发展与成熟D 强化的结果23、中国可以称得上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的是()A 陈鹤琴 B 朱智贤 C 孔子 D 孟子24、小孩子可能把同妈妈年龄相仿的女性叫作妈妈。这是()A 同化 B 强化 C 顺应 D 消退25、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必需遵循以事实为依据,这是其原则中的()A 矛盾性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教育性原则 D 层次性原则26、问卷研究法中,问卷是重要的工具。问卷的核心是()A 标题 B 问题 C 指导语 D 结构27、目前有研究胎儿具有了视觉反应能力是在()A 胎儿 1 个月 B 胎儿 2 、 3 个月 C 胎儿 4、 5 个月 D 初生后 1 个月内28、个体能分辨彩色和非彩色的时间一般是()A 婴儿 1、 2 个月 B 婴儿 3 、 4 个月 C 婴儿 5 、6 个月 D 婴儿 7、 8 个月29、儿童开始以自己身体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一般是在()A3岁B4岁C 5 岁D 6岁30、儿童能完全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一般是在()A3岁B4岁C 5 岁D 6岁31、皮亚杰认为2一7 岁儿童的思维属于()A 感知运动阶段 B 具体运算阶段 C 前运算阶段 D 形式运动阶段32、婴儿出现真正意义的社会性微笑是在()A 3 个月开始 B 4 个月开始 C 5 个月开始 D 6 个月开始33、16 种人格因素测验的创始人是()A 卡特尔 B 奥尔波特 C 荣格 D 埃里克森34、托马斯、切斯等认为,容易型婴儿占到()A35%B40%C 10%D15%35、托马斯、切斯等认为,困难婴儿占到()A35%B40%C 10%D15%36、托马斯、切斯等认为,迟缓型婴儿占到()A35%B40%C 10%D15%37、托马斯、切斯等认为,中间型(交叉型)婴儿占到()A35%B40%C 10%D15%38、儿童自我评价的转折年龄是()A 2岁 B 3 岁 C 3.54岁 D 6 岁39、儿童自我情绪体验发生的转折年龄在()A 3岁 B 4岁 C 5 岁 D 6 岁40、儿童自我控制力发展的转折年龄是()A 34 岁 B 4 5 岁 C 56 岁D 67 岁41、最早对成年期心理开展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是()A 普莱尔 B 何林渥斯 C 华生 D 荣格42、弗洛伊德认为,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越重要的是()A 本我 B 自我 C 超我 D 意识43、发展心理研究最基本的目的是()A 描述 B 解释 C 预测 D 控制44、对发展心理现象的活动过程与特点的形成原因、发展变化以及相互关系等做出说明,是 发展心理研究功能中的( )A 描述 B 解释 C 预测 D 控制45、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的发展变化和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做出推断,是发展心理研究功能中的( )A 描述 B 解释 C 预测 D 控制46、根据科学理论操纵研究对象某些变量的决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是研究对象产生理 论预期的改变或发展。这是发展心理研究的( )功能。A 描述 B 解释 C 预测 D 控制47、一般初生婴儿的脑重是成人脑重的()A 1/2 B 1/3 C 1/4 D 1/548、婴儿出现“电报句”阶段一般发生在()A 01 岁 B 1 1.5 岁 C 1.52 岁 D 22.5 岁49、婴儿基本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的时间大致是()A 1 岁 B 2.5 岁 C 3 岁D 3.5 岁50、个体一生发展中词汇增长最快的时期是()A 婴儿期 B 幼儿期 C 儿童期 D 青春期二、多项选择题1、发展心理学学科内容的两个主要部分是()A 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 B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C 儿童心理研究方法基础D 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E 条件反射发展的年龄特征2、人类心理的特点主要有()A 工具性 B 意识性 C 交往性 D 社会性 E 语言功能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的主要争论问题有()A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问题 B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问题 C 心理发展的顺序问题D 心理发展的起源问题 E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问题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两个部分是()A 意识 B 无意识 C 知觉 D 注意 E 自我意识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包括()A 本我 B 意识 C 自我 D 无意识 E 超我6、下面属于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有()A 华生 B 弗洛伊德 C 斯金纳 D 埃里克森 E 班杜拉7、下面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有()A 华生 B 弗洛伊德 C 斯金纳 D 埃里克森 E 班杜拉8、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有()(注意顺序)A 注意过程 B 思维过程 C 保持过程 D 动作复现过程 E 动机过程9、“维列鲁”学派指的是()A 列宁 B 维果斯基 C 布鲁纳 D 列昂节夫 E 鲁利亚10、属于皮亚杰心理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的是()A 图式 B 顺应 C 同化 D 强化 E 平衡1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功能有()A 描述 B 探索 C 解释 D 预测 E 控制1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A 矛盾性原则 B 客观性原则 C 教育性原则 D 层次性原则 E 系统性原则13、言语过程包括()A 言语感知 B 言语理解 C 言语思维 D 言语符号 E 言语表达14、关于儿童言语发展持环境论的有()A 先天语言能力说 B 模仿说 C 强化说 D 社会交往说 E 自然成熟说15、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点有()A 表象性思维 B 相对具体性 C 不可逆性 D 自我中心性 E 刻板性16、老年人常常容易产生的情绪情感有()A 孤独感 B 冷落感 C 疑虑感 D 忧郁感 E 老朽感17、卡特尔把人格特质分为()A 中心特质 B 次要特质 C 表面性特质 D 基本特质 E 根源性特质18、托马斯、切斯等将婴儿的气质类型分为()A 胆汁质 B 容易型 C 多血质 D 困难型 E 迟缓型19、布雷泽尔顿将婴儿的气质分为()A 一般型 B 困难型 C 活泼型 D 容易型 E 安静型A 自我意识 B 本我C 自我 D超我E 性本能21、超我包括()A 意识 B 良心C 无意识D自我理想E 现实2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20、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格构成包括()A 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是1011 岁B 词汇量增长的关键年龄是34 岁C 自我情绪体验发生的转折年龄是4 岁D 小学儿童思维深刻性发展的转折点是三、四年级E 小学五年级是思维独创性发展的转折点三、名词解释1、社会化2、积极强化(正强化)3、消极强化(负强化)4、观察学习5、最近发展区6、同化7、顺应8、图式9、纵向研究10、横断研究11、观察法12、访谈法13、问卷法14、测验法15、实验法16、语言17、言语知觉18、侵犯行为20、性别认同21、性别角色认同22、性别角色偏爱23、儿童的同伴关系24、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25、具体形象性的思维四、简答题1、心理发展基本原理的争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3、华生心理发展观的主要观点。4、维果斯基认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5、皮亚杰对儿童心理(尤其指思维)的发展阶段。6、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表现。7、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8、比较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各自的优缺点。9、问卷研究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0、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11、青春期的心理危机表现。12、幼儿的有意注意特点。13、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14、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15、成年期记忆的发展特点。16、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17、婴儿常见的依恋有哪些种类?18、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特征。19、传统的气质类型分类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有哪些?20、小学生的自我概念的发展特点。21、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22、初中生反抗心理表现。23、初中生反抗心理产生的原因。24、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25、常用的控制侵犯行为的方法。26、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五、论述题1、为什么说普莱尔是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2、结合实际阐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3、阐述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4、举例说明一份完整的心理发展研究报告的结构。5、举例分析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6、分析初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7、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特点。8、结合实际阐述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9022)发展心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A4、B5、C6、D7、C8、A9、A10、B11、C12、C13、D15、BBDBCDABAABBCBCDCBABCDACBBDAAB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D47、C48、C49、C50、B二、多项选择题1、AD2、BDE3、ABE4、AB5、ACE6、BD7、ACE8、ACDE9、BDE10、ABCE11、ACDE12、ABCDE13、ABE14、BCD15、ABCDE16、ABCDE17、CE18、BDE19、ACE20、BCD21、BD22、ABCDE三、名词解释体获得在社会中进行正常活动所必须的品质、价值、信念以及社会所赞许的行为方式。2、积极强化是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或增强增加了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过程,也称 为正强化。3、消极强化,也称为负强化,是由于一刺激的排除或降低一个刺激的强度而加强了某一操 作反应的概率的过程。4、观察学习,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5、维果斯基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有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由于一 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 距称为“最近发展区”。6、同化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7、顺应指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变原来的机体动 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或者表达为当主体不能把外界信息纳入自己原有图式时, 通过改变自身的图式结构或建立新的图式以适应外界信息的心理现象。8、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 概括。9、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 追踪研究。10、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 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11、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12、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他们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数据 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13、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一种研 究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都是收集儿童心理和行为的数据资料的基本方法,在发展心理学的 研究中,它们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14、测验法是通过测验量表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即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 照规定程序,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资料。15、实验法是指对研究的某些变量进行操纵和控制,创设一定情境,以探讨儿童心理发展的 原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研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基本目的在于揭示变量间 的果关系。16、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它具有社会性和生 成性等其它符号系统所没有的特性。17、言语知觉是指通过对言语的感知以获得信息的过程,是言语活动的首要环节,也是婴儿 最早获得的一种言语能力。18、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可以是身体的侵犯、 言语的攻击,也可以是对别人权利的侵犯。19、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行为及趋向。如帮助、安慰或救助他人,与他人合作、 分享、谦让,甚至包括赞扬他人,使他人愉快。亲社会行为又称向社会行为、利他行为。20、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包括 正确使用性别标签;理解性别的稳定性,如男孩长大后成为男人;理解性别的坚定性,如一 个人不因发型、服装或喜爱的玩具是异性的而改变自己的性别;理解性别的发生学基础,知 道男女之间生理上的差别。21、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22、性别角色偏爱指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23、儿童的同伴关系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间特别是同龄人间的人 际关系,它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24、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是积极词汇。消极词汇指或者不能正确理解,或者有 些理解却不能真确使用的词汇。25、指儿童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即凭借具体形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主 要不是凭借对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关系的理解,即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的思维。四、简答题1、答:第一,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第二,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 还是被动的;第三,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第四,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 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2、答:(1)摄取(2)选择(3)中国化3、(1)否认遗传的作用(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3)环境决定论4、(1)社会文化一历史的发展,心理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 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3)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5、(1)感知运功阶段(02 岁)(2)前运算阶段(27 岁)(3)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4)形式运算阶段(1215 岁)6、(1)它是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如何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2)它的研究对象的范围跨度很大,从新生儿期直至老年期(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还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4)个体特有的意识性、社会性等会影响研究的结果的客观性7、(1)明确研究目的与选择研究对象(2)选择研究方法与设计方式(3)确定研究变量与观测指标(4)选择研究工具与材料(5)选择研究环境制定研究程序(6)考虑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的方法8、(1)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 叫做追踪研究。它的优点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 其不足表现在:第一,样本的减少。随着研究时间的延续,部分被试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失 掉;第二,反复测量。这可能影响被试的发展,影响被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 靠性;第三,时间较长。长期追踪要经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 多。因此,相对而言纵向研究被使用得并不很多。(2)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 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同在较短时间内收 集大量数据资料,成本低,费用少,省时省力。因此,目前大多数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都常采 用横断研究方法。它的缺点是缺乏系统连续性,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取样程序也较复杂。9、(1)问卷中试题的数量不宜过多,必须紧紧围绕所研究主题。(2)问卷中试题的内容应是儿童熟悉的,以使儿童愿意积极配合,认真回答。(3)大规模的问卷研究,必须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预测中出现的答案是充实正式问卷试 题的来源之一,应及早删去预测中难以区分等级或水平的试题。(4)问卷法的形式,应以封闭式为主、开放式为辅,答案要便于归类、统计。(5)问卷法选取被试的数量不能正好等于研究对象,应根据回收率和有效率来确定。 第六,研究者应注意儿童可能因为某些思想上的顾虑,在填写问卷时不是按照自己的真实情 况填写,而是根据社会的赞许性来填写。10、(1)研究思路的生态化(2)跨学科和跨文化特点(3)综合化和现代化(4)多元统计的大量采用(5)计算机的广泛采用11、(1)心理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表现在: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和 怯懦;高傲和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2)易出现的心理、行为偏差。表现在:心理生物性紊乱;自杀的倾向及行为;青春期精 神分裂症(3)生理的急剧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12、幼儿期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而且依赖成人的组织和引导。 其主要特点有:(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13、(1)词汇的发展:表现在幼儿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汇的数量不断增加,词汇的内容 不断丰富,词类的范围不断扩大,积极词汇不断增加。(2)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语法方面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 无修饰句到修饰句。3 岁前儿童与成人的语言交际,往往仅限于回答成人提出的问题,有时 也向成人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所以主要是对话语言;幼儿初期儿童语言表达具有情境性特 点,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缺乏条理性、连贯性,语言过程夹着丰富的表情和手势,听话人 要边听边猜才明白。14、(1)记忆容量的增加。(2)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幼儿初期的儿童无意识记占优势。凡是儿童感兴趣的、 印象鲜明、强烈的事物就容易记住,让记忆服从于一定目的还有困难。(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发展。幼儿初期儿童的记忆还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而词的 逻辑识记的能力还很差。随着语言的发展,儿童的语词记忆也在发展,但在整个幼儿期,形 象记忆仍占主要地位(4)记忆策略的形成。儿童记忆的发展还表现在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与发展。(5)幼儿的元记忆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发展。15、(1)成年期记忆的特点:成年期的个体,虽然机械记忆能力有所下降,但成年初期的前 一阶段是人生中逻辑记忆能力发展的高峰期,其记忆的方法发展得更好,有意记忆、理解记 忆占居主导地位,而且记忆容量很大,元记忆充分发展。(2)老年记忆随年龄而减退。表现在:机械识记减退;记忆广度下降;规定时间内的速度 记忆衰退;再认能力较差;回忆力显著下降。16、(1)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2)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4)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17、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 重要标志。其主要种类有:(1)安全型依恋;(2)回避型依恋(3)反抗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而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为不安全性依恋,是消极、不 良的依恋。18、(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2)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19、传统的气质类型及其特点有:(1)多血质 感受性较弱,反应性、兴奋性、平衡性很强。可塑性大,外倾,爱交际。灵活 性高,反应速度快;(2)胆汁质 感受性很弱,反应性和主动性很强,兴奋比抑制占优势。刻板,外倾。情绪兴 奋性强,反应速度很快,不灵活;(3)粘液质 感受性很弱。反应性很弱,主动性很强。不灵活,内倾。情绪兴奋性弱,反应 速度缓慢;(4)抑郁质 感受性很强。反应性和主动性弱。刻板,内倾。兴奋性强,情绪抑郁,反应速 度缓慢,不灵活。20、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 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村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 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 行为的一切方面。(1)小学三年级儿童已能在喜欢或不喜欢项目上认识自己,这表明儿童的自我情感在小学 期已能很好地建立起来了;(2)儿童对其不同领域的能力作出重要区别,因此其自我评价依赖于情境。例如,一个学 生可能认为自己的运动能力较差,但学习能力较强;(3)儿童对自我的评价与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相一致。这表明,随年龄增长,儿童逐渐能 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了。21、自我评价能力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是在分析和评论自己的行为和活 动的基础上形成的。(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自我评价的独立性随年级而增高。 儿童逐步减轻对他人评价的依赖性,独立地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在不断发展;(2)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进行评价;(3)小学儿童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初步倾向。值得注意的是,直到小学高年级, 进行抽象性评价 (如我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远大理想和抱 负,能分清真善美丑)和内心世界的评价 (表里一致,谦虚,热情,诚实等)仍然不多;(4)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处于由具体性向抽象性,由外显行为向内部世界的 发展过程之中,小学生的抽象概括性评价和对内心世界的评价能力都在迅速发展;(5)小学儿童的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22、(1)态度强硬、举止粗暴;(2)漠不关心,冷淡相对;(3)反抗的迁移性。23、(1)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2)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3)独立意识增强。24、(1)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2)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高中生在心理上把自我分成了理想的自我和 现实的自我两 个部分;(3)强烈地关心着自己的个性成长;(4)自我评价的成熟;(5)有较强的自尊心;(6)道德意识的高度发展。25、(1)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2)榜样和认知训练策略;移情训练;(3)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等。26、(1)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2)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3)同伴还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4)同伴还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五、论述题1、(1)从时间上看,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 年出第一版,1884 年出第二版,是儿童心理 研究一类著作中较早出版的一本。(2)从写作的目的和内容上看,普莱尔之前的学者,不完全是以儿童心理发展作为科 学研究的课题,即使像达尔文那样的科学家,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进化论提供依据;其 内容,主要也是从进化论角度来加以论述的。而普莱尔则不同,他写书的目的则是为了研究 儿童心理的特点,即对儿童的体质发育和心理发展分别加以专门的研究,他也正是从这一角 度来展开他的研究内容的。因此,从一开始他的儿童心理就是作为一个组成儿童心理学 的完整体系出现的。(3)从研究方法和手段上看,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起直到3 岁不仅每天做有系统的 观察,而且也进行心理实验。这些方法中有霍尔强调的使用反应时间、心理程序和证明感知 觉之间关系的内省法(introspection),即科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普莱尔把他所有的观察、 实验记录整理出来,撰写了专著,这主要是属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工作。(4)从影响上看,儿童心理一间世,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各国心理学家都 把它看成是儿童心理学的最早的经典著作,并先后被译为十几种文字的版本,推广于全世界, 于是儿童心理学研究也随之蓬勃地开展起来,因此,其价值是可贵的,其影响是深远的。2、(1)他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 级的心理机能(2)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一历史的发展观(3)他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4)他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3、(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4)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5)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6)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4、(1)标题。标题应该说明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它必须能高度地反映研究报告所阐述的内 容,指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幼儿不同情绪状态对其智力操作的影响这个标题中, 幼儿不同情绪状态是自变量,智力操作是因变量。这个标题同时还指明了研究对象的年 龄范围,既准确又简洁。(2)前言。前言又称引言或序言,是研究报告中的问题提出部分,它常写得较简短,但一 般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文献综述,说明已有的有关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 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回顾和分析,阐述研究的假设;说明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3)研究方法部分。研究方法部分主要阐明研究中使用的仪器、材料、方法、工作条件、 研究程序,同时还要说明被试的有关情况,包括被试选择的方式、被试的年龄、性别、数量、 选取范围以及他们的分组情况等。研究方法部分提供的资料,应使该研究能被其他研究者重 复。(4)研究结果部分。即通过统计表、图,结合文字说明等方式将研究的结果呈现出来,并 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所呈现的内容必须都是来自本研究的,既不能随意修改或增删, 也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见解,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此外,统计图、表的制作, 也必须符合有关格式。(5)分析与讨论。分析与讨论是研究报告中的关键部分,也是研究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表 现其创造性的重要部分。具体而言,分析与讨论部分应包括研究结果的解释、依据结果进行 综合和推论、根据结果提出理论、指出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指出研究的不足及值得深入研 究的问题等主要内容。(6)结论。结论是研究报告正文的最后一部分,它是把研究结果说明的东西域简明扼要的 文句表达出来。作出的结论必须符合研究结果的实际,既不能结论过大,也不能结论过小, 一切必须以本研究的结果为依据,不能将讨论中的有关推测、猜想列入其中。(7)参考文献或注释。研究者应把在研究过程中参考过的主要文献列在研究报告的正文之 后,列出的参考文献应标上序号、注明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时间和页码。(8)附录。通常应将详细的原始数据、实验观察记录、问卷或其它不宜放在正文中的资料 列在附录之中,以资查证。(9)摘要。正式发表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报告,一般要写出内容摘要,把它放在正文的前面。 摘要应当以最概括、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内容应包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以及获 得的结果与结论。总之,一份完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报告一概都应包括上述几大部分。当然,由于实际研 究的课题和内容的不同,上述各部分也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增删,也可以把其中某些部分合并 起来撰写。5、小学时期,是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其主要特点有:(1)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 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 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同时这个 思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 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2)小学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关键年 龄”。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在四年级(约10 一11岁),也有的认为在高年级;也有的教 育性实验报告指出,如果有适当的教育条件,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3)已具备人类思维的完整结构。从小学阶段起,儿童逐渐具备明确的思维目的性;表现 出整的思维过程;有着较完善的思维材料和结果,思维品质的发展使个体思维表现出显著的 差异性;儿童思维的监控或自我调节能力也在日益加强。这表明,小学儿童思维的过渡性, 显示出思维结构在从不完善向完善水平过渡。另一方面,尽管小学儿童的思维主要属于初步 抽象逻辑思维,但它却具备了一切逻辑思维形式,包括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5)小学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儿童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分和抽 象成分的关系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它的发展的一般趋势。但是具体到不同的思维对象,不 同学科、不同教材的时候,这个一般的发展趋势又常常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6)小学儿童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在教学的影响下有了很快的发展。由于知识经验和智力 水平的限制,他们的概括能力又具有自己的特点。(7)比较能力的发展。在教育影响下,儿童的比较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小学儿童对于事物 的相异点要比相同点容易发现,因此,在教学中,最好从相异点开始,然后过渡到相同点。 进行比较时,应从较为鲜明的特点入手,然后再比较细微的差异。(8)分类能力的发展。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过程在逐渐发展,并日益完善化。分析、综合 及其派生的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具体化和系统化等思维过程,最初只能在直接观察事 物的条件下进行,而且也很简单;其后逐渐能在过去的知识、经验和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最 后向以概念为材料的理性过程较全面、深入且范围广泛地进行。言语在小学儿童的基本思维 过程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批判性自我监控的水平获 得迅速的发展。(9)概念的逐步深刻化。儿童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过程。不是成人或教师把现 成的概念简单地、原封不动地交给儿童,而是儿童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掌 握,同时,掌握概念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发展,对自己的概念 不断加以充实和改造。小学低年级儿童和高年级儿童对同一概念的掌握水平是不一样的;小 学儿童和中学的青少年在同一概念的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上也是不同的。(10)概念的逐步丰富化。国内外心理学家们对儿童的各类概念(如数概念、空间方位概念、 自然概念、社会概念、时间概念、科学概念、自我概念、美学概念、幽默概念等等)发展的 特点及他们掌握各类概念的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递增,小学儿童的这些 概念不断丰富起来。(11)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小学儿童的推理能力的发展趋势:第一,小学儿童归纳和演绎 两种推理能力的发展既存在着年龄差异,又表现出差异;第二,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儿童 推理范围的抽象度较大,推理的步骤愈加简练,推理的正确性、合理性和推理的逻辑性和自 觉性也在加强;第三,在运算能力的发展中,小学儿童掌握归纳与演绎两种推理形式的趋势 和水平是相近的。(12)思维敏捷性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思维敏捷性是不断发展的,表现为运算速度在不断提 高,正确迅速能力水平的分化越来越明显。儿童的运算思维的敏捷性是可以培养的。合理的 教学与要求可以适当地加快敏捷性发展的进程。(13)思维灵活性的发展。小学儿童的思维灵活性的发展过程是稳步的,没有出现突然转折, 随着年级递增,儿童思维灵活程度的差异越来越明显。(14)思维深刻性的发展。小学儿童在运算过程中思维深刻性不断发展。(15)思维创造性的发展。从对具体形象材料加工发展到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先模仿, 经过半独立性的过渡,最后发展到独创性。6、1)初中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有:(1)运用假设。初中生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了更高程度的建立假设及检验假设的能力, 这是他们思维中抽象逻辑性特点的重要表现之一。(2)逻辑推理。初中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总体来讲,归纳推理的能力高 于演绎推理的能力。在对各种演绎推理的掌握上,也有一个发展顺序,最先掌握的是直言推 理,其次是复合推理和选言推理,最后是连锁推理;初中生推理运用水平的发展顺序是,最 先掌握的是排除推理中的干扰,其次是改正错误,最后是运用推理去解决问题。(3)运用逻辑法则。初中生对各类逻辑法则的掌握主要表现在对于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 律的认识上。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还体现在对概念的掌握上。进入了青春期之后,初 中生日益掌握了更多的抽象概念和更复杂的概念系统。2)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1)思维创造性和批判性得到明显增加的同时,思维中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的表现依然突出。(2)初中生思维批判性的出现也是与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相联的,由于自我意识水平的 提高,使他们能通过控制自己的意识而调节自己的思维活动。(3)初中生思维批判性的明显增长,一方面表现在他们不愿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 人的思想、态度及意见,经常要做一番审查,甚至有时持过份怀疑和批评的态度;另一方面, 表现在他们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够有意识地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 自己的思想;最后,还表现在对世界宇宙的看法上,开始热衷于探讨那些极为深奥而神秘的 星辰运转、生命起源等问题,显露出一种不愿盲目生存的人生态度的萌芽。3)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1)初中生思维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其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而不计其余。(2)初中生思维的表面性主要表现为,他们在分析问题时,还经常被事物的个别特征或外 部特征所困扰,难以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中。4)自我中心再度出现 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主要表现为,虽然他们能区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但却不能明确区分 他们自己的关心焦点与他人关心焦点的不同所在,例如,他们十分关心自己的内心及外表, 因而认为别人也同样地关注他们的一切。7、高中阶段,又称青年初期(也有人称之为青年中期),约从14、15 岁开始到17、18岁结 束。经过初中阶段生理及心理上的剧变及动荡,高中生的生理及心理均趋于成熟和稳定。这 首先表现在其智力的发展水平上。其主要特点表现在:(1)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2)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3)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4)进入高中阶段后,达到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水平的人次要比初中阶段多,掌握字 词概念的数量也比初中多;同时,高中生还能较正确地对社会概念、哲学概念和科学概念作 出定义。(5)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学生的推理能力则有了明显的进步,各种推理能力都得到了较好 的发展。高中二年级以后,学生的推理能力已基本达到成熟,各种推理能力都达到了比较完 善的水平。(6)高中二年级,学生在掌握和运用逻辑法则方面已趋于成熟。同时,他们在掌握不同逻 辑法则的能力上存在着不平衡性。(7)高中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趋于占优势的地位;高中三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较为系统、 深刻,进入了科学体系,并开始知晓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8、(1)遗传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遗传主要 影响人的外貌、体型和气质等特征,同时也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发展与社会化过程。例如,无 脑畸形儿只有一些低级的感觉;先天色盲儿童难以成为画家;聋哑儿童难以成为音乐家。(2)社会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任何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 化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性质的社会环境条件决定了处在相应 的社会环境下的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尤其教育,本身就具有浓厚的社会规范性, 它追求正向价值的规范过程和效果。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教育 是社会适应(或社会化)”;教育能满足时代对人的终生教育要求。因此,教育过程是以人的 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它对个体心理发展方向、速度和发展水平起决定性 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环境和教育是将个体遗传所获得的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可能 性的决定因素。1920 年在印度发现的狼孩卡玛拉,因为错过了教育关键期和社会环境的影 响,虽然拥有人的遗传素质,却没有发展起人的心理,直到17 岁死亡时只相当于四岁儿童 的心理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认为遗传素质为个体心理发展提供的可能性是潜在的、需要一 定条件才能转化成现实的可能性。(3)心理发展的动力源于个体内部需求和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心理发展以生理年龄 为前提。个体的生长和成熟、积极主动的学习是促进心理发展的内在因素,社会环境、家庭、 教育是个体发展的外部条件。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时代的进步不断对人才提出新要求,教育发展对人的期望越来 越高,人因此产生各种心理需求,这种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与原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的 不平衡,形成心理矛盾,产生情绪上的不安和焦虑,为消除这种情绪体验,个体又会产生新 的需要解决原来的矛盾,矛盾解决意味着心理的发展和成熟。因此,个体心理水平和新的需 求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机械制造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