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340074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整组备课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围绕“神奇的宇宙”这一话题安排了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月球之旅这三篇课文,这些课文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赞美呼唤人间真情。想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古诗诵读为韩食,语文乐园中安排有成语,学习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读记名句,学习成语故事等内容, “看图作文”通过富于想象力的画面,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教学本组课文可根据教材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读的时间,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做好如下的引导工作:一是引导学生熟读、美读。读到一些优美的语句张口就来。二是充分利用复述、改写、扩写等方式,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3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4、?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想象画面,练习习作。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2、 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读懂课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2、激发学生对现代科技的热爱。单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感受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对祖言的热爱。 单元课时安排: 10 盘古开天辟地 1课时 11嫦娥奔月 1课时 12月球之旅 2课时 古诗诵读 1课时 语文乐园(四) 4课时钢城十九小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总第 课时课题10 盘古开天辟地课时2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 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2、 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5、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学情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课内外结合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第 一 课 时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爱看故事吧?同学们,你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能力。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牛郎织女、女娲造人、神笔马良等。当我们走进文学长廊,翻看那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我们总会沉醉其中。从活泼可爱的白雪公主到英俊潇洒的白马王子,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到孙悟空大闹天宫,从爱换新衣的皇帝到古代英雄的石像.无不让我们刻骨铭心,永难忘记。这些人现实生活中可能有吗?这些人都是作家想象出来的。2、关于神话,动情简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起源神话故事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因此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把自然界拟人化,创造了神话。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板书:奇特、大胆、合理的想像)3、作者作品简介袁柯,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帝俊、帝喾和舜,后羿和嫦娥的故事,鲧和禹治理洪水,远国异人,夏以后的传说等几个方面对支离破碎中国神话作了最全面、完整、通俗的讲述。 二、引出课题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那蓝天、大地从何而来?为什么天清澈如水?大地浑浊厚实?啊!人们开始想像了,原来是人类的祖先“盘古开天辟地”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走入这神奇的故事之中,感受那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吧!三、走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互相评价。(注意:混沌hn dn 冉冉rn上升 可恼 no)3、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划分开了”。 总写盘古分开了天地。 第二部分:从“天和地分开以后”到“终于倒下了”。写盘古顶天立地使天地成形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就在这时候”到“也变成清露和甘霖”。详写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了宇宙万物。 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盘古开天辟地的献身精神。3、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预设: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盘古印象深刻,也可能认为盘古用大板斧划分开天地印象神奇无比,还可能对盘古倒下后周身发生的变化感到惊叹总之,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感受。培养学生预习思考的能力。四、品读神话故事,感悟想像1、同学们初读故事后,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指名朗读随机出示句子“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齐读)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是怎样使这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用波浪线将故事中自己认为具有奇特而合理的想像之处划下来,多读读!学生自读自悟五、下课。下一节课我们交流分享读书感受。六、作业作业练习。 1、反复朗读课文。2、写生字。3、完成课堂作业基础巩固第 二 课 时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质疑导入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是怎样使这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把自己认为具有奇特而合理的想像之处和大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表达思想的能力。A、“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划分开了。”感受:在远古时代的人们看来,天和地是平行的,一个在上,一在下,一个“轻而清”,自然会向上升,一个“重而浊”,自然会向下沉。混沌不分的天地原来是由盘古一个霹雳大板斧劈开的呀,难怪叫“开天辟地”!作者的想像是这么奇特!师:“好一个“开天辟地”,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惊天动地”吗?(自由读指名读)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师: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的力大无穷。 你的朗读舒缓有致,似乎让我们看到天地分离的神奇,感受到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B、“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的身子也在变长。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作上记号。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预设: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运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想像的效果。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你的朗读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高地厚”。C、“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终于倒下了。”感受:从“直挺挺”、“撑”、“不让”、“孤独”、“坚持”、“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引导: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幅图画吧!你能从图上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就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把他描绘得真切而神奇,人类不正是发扬着盘古的这种精神吗?与大自然的一切灾害做着不懈地斗争。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D、“就在这时候清露和甘霖。”1)预设感受:盘古倒下后,全身发生了变化,使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2)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再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3)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化吧!4)语言拓展读读下面的文字,如果你是一名“神话家”,你会怎么写?出示文字: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后,这个世界上就变得丰富而美丽。女神女娲觉得这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美好。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句的这个世界上缺了点什么。一天,她在黄河岸边坐下来,看见自己在水里的倒影。“哦!我知道了!世界上还缺少一种长得和我一样的东西。”女娲大声叫了起来。于是,女娲 。女娲给这些小泥娃娃取名叫“人”。看着这些人这么可爱,女娲觉得很满足。她想:“我应该多造一些人出来,这样才热闹呢!”可是女娲累坏了,她想:“能不能找一个简单一点的办法,可以一下子就造出好多人来呢?”这时,她刚好看到身边有一根柳条,于是灵机一动, 。就这样,这个世界上又多了很多很多的人。因为女娲是用黄泥做人,所以中国人的皮肤都是黄颜色的。二、作业设计: 1、回家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2、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国内、外都可),开个小小的故事会。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创世和造人4、完成课堂作业语段阅读 拓展运用板书设计10、盘古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 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随天地变化 周身发生变化课后记总第 课时课题11嫦娥奔月课时2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贪婪、皓月当空、企盼”等词语。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对故事中人物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3、练习朗读课文。4、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读中理解,读中想象,为学生搭建交流的语言平台,让思维在碰撞中闪耀火花,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5、感受嫦娥善良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学情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前准备请同学们背一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课内外结合请同学们背一背有关“月亮”的古诗词。第 一 课 时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在四年级,我们还学过一首苏轼在中秋之夜写的词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能力。引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月圆的中秋之夜,天各一方的人们多么盼望能和自己的亲人相聚在一起。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什节吗?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在古代人们的眼里,月亮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于是,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美妙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一则民间故事嫦娥奔月。生齐读课题,解题:奔,奔向。“奔”是个多音字。(二)初读课文。 1设疑:嫦娥是谁?她为什么奔月?2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生字词正音: 昆仑山 除害 奸诈 贪婪 闯 威逼 洒满银辉 企盼 后羿 逢蒙 百宝匣 树影婆娑 重点理解下列词语。嫦娥奔月:嫦娥,后羿的妻子,中国神话中的月中女神。奔,奔向。敬重:恭敬尊重。(文中指谁敬重谁?)奸诈贪婪:奸诈,虚伪诡诈;贪婪,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文中指谁奸诈贪婪?)接济:在物质上援助。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威逼:用威力强迫或进逼。(文中谁威逼谁干什么?)时值中秋:“值”是遇到、碰上的意思。周旋:字典中有三种解释:回旋,盘旋;交际应酬,打交道;与敌人较量,相机进退。在本课中应选哪一种解释?(第种)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不足处及时指导练习。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的意思接近,归为一段。讨论交流后总结。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九个太阳。第二段(第36自然段):讲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苦,吃下仙药,飞到月亮上去了。第三段(第7、8自然段):讲人们想念嫦娥,企盼团圆。再让学生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三段分别列一个小标题,交流后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想念嫦娥。(4)看词语串讲课文。培养学生根据关键词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师:列小标题,我们是把课文读短了,这是本领;读完课文,头脑中留下了印象,这时能用自己的语言将头脑的印象生动地讲出来,这也是本领。这节课先来个简单的,请你用上黑板上的词语将这个故事讲出来。试试吧。同桌共练指名讲述三、布置作业1、指导写字指导要点。“诈”、“值”、“辉”左边的偏旁要写得窄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一。“剑”的左边要写得宽一些,约占字宽的三分之二,第七画是“提”。“辉”的第六笔是“竖提”。逼”是半包围结构,“”要偏右上写,给“走之”让出位置。“焦”上面的笔画较多,约占字的四分之三,下面四点要宽,以能托住上面的“”为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能力。2、采记“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有关中秋、月亮的传说。3、抄写生字词语。4、完成课堂作业基础巩固第 二 课 时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从图引入1、今天我们继续读美丽的民间故事(读题)嫦娥奔月。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2、(课件出示)看,引说: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3、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4、读一读。读文字有什么感觉?(同样“美”,板书)(激发)向往美的同学一定争着读;心中拥有美的同学一定渴望读)5、老师也想读:(老师读,不同,我们来对照读一下,到底有什么差别。)飘飘悠悠飘悠(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碧蓝碧蓝碧蓝(喜爱的情感在里面)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二、揣摩人心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2、学生轻声读课文。3、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能力。学生读画后:同学们一定把自己的认识化为了智慧的波浪线了,我们来交流。先从总体上把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1)什么是“接济”呢,你能想象嫦娥是怎样接济贫苦的乡亲们的吗?例:村东的王二家没米下炊了,孩子们围锅台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村西的李三家又添了一口,孩子是生了,却一块布来包裹,嫦娥知道了,就立即这种给以物质上的具体援助,就叫“接济”,像这样事例说也说不完,所以乡亲们都十分喜欢她。(2)第二件事情是关键,这件事是因一个人而生,那个人就是逢蒙。那是一个奸诈贪婪的小人。“奸诈”(虚伪骗人)体现在哪儿?“贪婪”呢?(“把仙药交出来!”)面对逢蒙的威逼,嫦娥是怎么做的?读。“周旋”,什么叫“周旋”呢?这样,我们来演一演,我来演那个奸诈贪婪的逢蒙,谁来演嫦娥?逢蒙:快把仙药交出来?嫦娥:仙药?什么仙药?逢蒙:别装蒜了,你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得到的,那天,你丈夫把药交给了你,是你藏起来了,说,藏在那儿了?嫦娥:你一定听错了,那天是他采的草药卖了钱当我藏起来的。逢蒙兄弟,你缺钱吗?我送你一些。你先坐下,喝口水,我来给你拿。逢蒙:哼,别跟来这一套,我不会听错的。(接着翻箱倒柜搜起来)与扮演嫦娥者交流:你为什么要与逢蒙周旋呢?(照应课文中的“心想”)当周旋失败后,你又为何一口吞下仙药?(进一步强化“心想”)多善良的嫦娥啊,谁来将第5自然段来读一篇,再现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4、(接着学生),嫦娥吃了仙药,突然身体就变轻了,飘飘悠悠飞了起来(读那段文字)5、现在我们感觉这段文字美,是不是又多了一个理由,那是因为嫦娥的心美。6、嫦娥的心是美的,但嫦娥此刻的内心你能体会到吗?你愿意成为的嫦娥的知音吗?请你用一个词语描述嫦娥此刻的心情。(1)欣慰可以让乡亲们少受到伤害,救了乡亲(2)遗憾不能再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了(3)留恋、不舍留恋人间的生活,这人间有他的丈夫,那位勇猛无比的后羿。7、如果当嫦娥身体轻起来,飞出了自己精心收拾的那个温馨的家,飞离了自己曾经与乡亲生活过的村庄,越飞越高,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情感应当是什么?这幅图有个细节是不是改一改更适当呢?(出示修改后的图)我们是不是也把这段文字改一改。(泪眼朦胧,不时回转头来遥望大地。)三、升华情感1、嫦娥深爱她的丈夫,她的丈夫呢?你从课文里哪些细节得知的?读7小节2、后羿对嫦娥的情感,也是天地可鉴。】“嫦娥!嫦娥!”这是课文中后羿唯一对嫦娥说的话,其实,后羿的心中有多少话要对嫦娥说啊。但万语千言,一切均浓缩在这连声的呼唤声中,全体男生读。3、同学们,嫦娥奔月就意味她与丈夫意味她美满的家庭将意味乡亲们再不能现在再读这段话(第六小节),你的心情怎样?(交流后)让我们带着对嫦娥的敬意,带着美好事物破裂带给我们的无奈、伤痛再来读这段话吧。4、因为这样的美好情感,也就产生一个美好的节日,那就是读最后一小节。四、人物总结1、关于“嫦娥”:娥美丽善良。很机智。2、关于“后羿”:武艺高强、为民造福的善良的人。妻子感情深厚 3、你对嫦娥、后羿、逢蒙的看法是什么?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吗?( )的嫦娥( )的后羿( )的逢蒙六、作业发挥想象,创造神话1、故事的结局使人感到分离的悲凉与痛苦,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为故事编个圆满的结局吗?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2、完成课堂作业语段阅读 拓展运用板书设计11、嫦娥奔月( )的嫦娥( )的后羿( )的逢蒙课后记总第 课时课题12 月球之旅课时2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理解“失重、缘故、觅食、小心翼翼、心旷神怡、广袤无垠等词语,并用“心旷神怡”和“广袤无垠”写句子。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3、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4、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品词悟句;重视细节,强化理解。学情分析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了解宇航员在登月过程中的工作、生活情况。教学难点通过学文,引导学生感受科技的魅力,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阿波罗11号登月视频地球图片课内外结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以上信息。第 一 课 时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1、同学们,每到中秋,人们都喜欢赏月诵月。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也很多。谁能列举一二。(嫦娥奔月、吴刚砍桂树等)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能力。2、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你又知道哪些呢?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指生回答。月球上有环形山、引力小、没有空气等培养学生乐于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3、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月球心驰神往,渴望着有一天能够登上月球,而这个梦想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终于实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当年登月情况的课文月球之旅。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2、学生根据“飞向月球”、“登上月球”、“月球很有开发价值”理清课文脉络。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飞船升空以及飞向月球途中宇航员们的生活情况。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登月成功,在月球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宇航员返回地球。3、明确: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将相关表示时间的短语在书上表示出来。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 75小时50分钟 3天多数字的运用,准确、科学、真实。三、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入体会。1、宇航员在登月到返舱经历了多长时间?宇航员是怎样生活的?2、宇航员登月后做了哪些事情?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3、课文在表达上的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合作探究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1、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千米,历时95小时。失重状态下吃饭和睡觉很有趣和特别。2、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拍摄了许多照片。“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以、已经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3、语言方面:恰当的描述;用数字说明,叙述中有议论。四、作业:1、回家收集或者在网上看阿波罗号登月视频。2、反复朗读课文。3、写生字。4、完成课堂作业基础巩固第 二 课 时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阅读感悟、重温历史1、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飞出地球,飞向月球,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场面。2、播放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的视频。学生交流观后的感受。3、学生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引导交流阅读体会。(抓住“终于”、“深深的脚印”等词)4、引导思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他们会想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5、出示阿姆斯特朗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这只是一小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步。”培养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学生齐读,交流感受。宇航员从飞船跨越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这对个人来说,的确很容易的。但是这是人类迈向太空领域的第一步,显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意义非同一般。有了这一小步,就有第二步、第三步。6、看到他们登上月球时的情景,你又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二、阅读体验、快乐旅行1、月球离地球有38万多公里之遥,那么宇航员又是怎样飞向月球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宇航员开始月球之旅吧!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飞向月球的经过。(抓住离开地球、加速向月球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在月球着陆等几个步骤说)3、在旅行的过程中,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4、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描写宇航员飞行时工作、吃饭、休息的句子。让他们不仅体会到其中的趣味,也体会到其中的艰辛。失重状况下一系列的动作。“无法站稳、稍一抬脚、跳、飘来飘去、仔细检查、联络”重点吃饭和睡觉:一个因果句,一个假设句以及表示吃饭前后顺序的词进行教学。三、阅读交流、作客月球1、当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放眼四周时,他们看到了些什么呢?这与你想象中的月球有什么区别吗?2、登上月球后,宇航员们不忘看一看人类的摇篮地球。在月球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呢?3、出示地球图片、语句“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漂浮在茫茫的宇宙中。”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4、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为什么地球宇航员百看不厌?读出宇航员登月后的喜悦,对地球家园的向往和喜爱。四、阅读思考、开发月球1、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思考月球有哪些开发价值。2、假如你是一位研究月球的科学家,你还想做哪些研究呢?五、阅读升华、总结激趣1、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中国的登月行动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人也会在月球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假如现在你就是那位英勇的中国宇航员,面对采访你的记者,你会怎样向他们讲述你的月球之旅呢?2、一同学为宇航员,其余同学为记者,模拟采访。3、总结激趣。同学们,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六、拓展延伸,联想和想象。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看插图,引导想象。1、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2、假如你驾驶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象,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七、布置作业。完成课堂作业语段阅读 拓展运用板书设计12月球之旅飞向月球 升起 加速 脱离 接近 着陆 登上月球 小心翼翼 深深脚印月球的开发价值 几十种元素 人类的另一个家园课后记总第 课时课题诗词诵读 寒食课时1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3、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寒食节的知识和诗文课内外结合收集作者的生平和其它诗作。第 一 课 时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一、导入解题1、板书课题:师解题: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2、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寒食节是中国农历清明节前一天。古人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3、谁知道寒食节的来历?培养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相结合的能力。指生讲述:相传当年重耳(晋公子重耳)周游列国,历尽艰辛。一次,他挨饿难熬,百般无奈时,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他吃。后来重耳当了国王(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亲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与其母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二、学习寒食一诗1、自读,读准字音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2、说说自己读懂诗歌中的什么地方:暮春时候长安处处飘絮又飞花,寒食节日风吹皇家花园柳枝斜。 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3、知诗人,解诗题。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4、明诗意,感情读。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能力。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传:赐给。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第三、四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5、悟诗情。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读到这里,你会想到些什么?含蓄 暗讽6、朗读全诗。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三、说说收集的其余的相关诗歌。板书设计寒食 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课后记总第 课时课题语文乐园(四) 课时3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近义词及成语的褒义、贬义;学习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读背名句,学习成语故事;看图作文以及探究“美妙的月亮”。2、自读、自悟与教师点拨、学生讨论相结合。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成语的美妙。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学习近义词及成语的褒义、贬义及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教学难点养成自由表达的良好习惯。课前准备查找成语和名人名言的意思。收集有关月亮的资料课内外结合读两篇美文第 一 课 时教学过程二次修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近义词及成语的褒义、贬义;学习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读背名句。教学重点:学习近义词及成语的褒义、贬义。教学难点:学习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教学过程:一、 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1、 读。读准字音,读正确流利。2、 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了解成语的意思。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高瞻远瞩瞻:视,望;瞩:注视。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好高骛远: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老奸巨猾:猾:狡诈。指非常阴险狡诈的人。神机妙算: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诡计多端: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吹毛求疵: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3、 思考:从这些成语中发现什么?近义词成语、褒义词、贬义词。4、 同桌议一议,找出规律。5、 指导学生用其中的成语说话。二、 学习“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1、 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的意思?2、 找出关联词语,想想每一句前后意思的联系了解表示假设关系句子前半句表示提出一种假设,后半句在说明结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有: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就(那么、那、使用)即使(就是、就算、哪怕)也(还)1、2句前半句提出假设,后半句提出结果,假设如果实现,结果就能够城里,结果与假设是一致的,不是相悖的第三句:前半句和后半句的意思是相悖的,前半句先退一步说,把假设的事实承认下来,后半句则说出不因假设实现而改变的结论,这种句子更强调后半句。3、用加点的词语造句。三、 学习“读一读,记一记”1、 读句子,通过注释理解句子。2、 学生交流对句子的理解,教师点拨。天地高迥,觉宇宙之无穷:天高地远,令人觉得宇宙无穷无尽。“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星光灿烂,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来,绕天一周,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太阳、月亮和银河可算是自然界最辉煌、最伟大的形象了,可是诗人觉得它们的运行仍然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就仿佛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这种博大的境界在古人的诗里是并不多见的。3、 自己再读一读,默背。4、 同桌背诵,齐背。5、 启发学生议一议:这几句名言对自己有什么启发?以天地万物,日月星辰寄托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情怀。6、 师生共同小结。四 作业完成课堂作业基础巩固第 二 课 时教学过程二次修改教学目标:学习成语故事和探究与实践教学重点:阅读短文,知道“杞人忧天”的意思。教学难点:以“月亮”为话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一、学习“成语故事”。 知道“杞人忧天”的意思。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2、学生归纳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古时候一个杞国人由于对日月星辰不了解,总是担心天塌地陷,吃饭和睡觉都不安的故事。3、相互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二、探究与实践展示一张月球图片,并伴有音乐。音乐及月球图片可以营造课堂气氛。由老师为学生唱但愿人长久,出示幻灯片苏轼的水调歌头。可以调节一下学生的紧张气氛,同时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月亮”为话题进行探究性学习。1、收集与月亮有关的诗词书画、对联、传说神话、民间民俗等准备交流。培养学生积累课外知识的能力。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全班评议。3、拓展延伸,小结激励。三、作业设计: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办成小报。附:中国节日时间大都与月亮的运动有关,节期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月半时节的满月,常给人以圆润丰满的美感,中秋之夜是一年中最迷人的月夜。农历八月十五,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玉露生凉,“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宋林光朝)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人们围绕着中秋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祭月、拜月,赏月、玩月,走月、跳月,中国人的心态情感在如水的月光之下,表现得生动而自然。有关月亮的传说:嫦娥奔月、后羿射日、朱元璋起义、吴刚伐佳有关月亮的诗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陆游(夜游宫) 楼阴缺,栏杆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范成大(忆秦娥)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吟月对联 : 仲秋赏月名泉畔 元夜吟风古寺前 寄妾愁心江上月 随君夜梦镜中秋 士子醉吟江上月 佳人羞对镜中花 人逢喜事尤其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 窗含明月十分圆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四 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阅读平台第 三、四 课 时教学过程二次修改习作内容:看图作文习作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习作难点: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启迪学生大胆想象,把文章写通顺。习作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生活1、玩游戏“我来比划你来猜”。2、每一动作、每一幅图画都能表达一定的意思,用我们的眼睛去看,用我们的心灵去体会,你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二、畅谈交流,开拓思路1看图图上有四个人物:一位仙女,手捧一个发光体;一位老婆婆;两个带红领巾的小男孩。图上还有一片草地和一棵高大茂盛的树。认真思考:结合图上人物的动作、表情,根据书上的提示想象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会做些什么?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2集体交流。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他们在一起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联系生活实际,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全班交流,可以补充说明。3、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故事编的生动有意思,令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三、习作引导,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由于时间关系,这样吧,请你提起笔,无拘无束,自由自地把这个故事写下来。2学生进行片断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四、评析习作,交流真情1小组评析。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看看他们是否从中受到启发。2集体评析。3小结延伸: 同学们,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自己改一改。五、下笔成文,描绘生活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六、写完作文后,要自我评改或者互相评改,在小组里互相读,听取同学意见,看谁的故事最精彩。七、作业设计:誊写作文板书设计语文乐园(四)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读一读,记一记。 成语故事 杞人忧天习作 看图作文课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