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册5单元教案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338729 上传时间:2020-07-1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第十册5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5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小学语文第十册5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18.将相和课型讲读课文几课时完成两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教学重难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教具准备课件第( 一 )课时学习目标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走进古典名著,了解名著内容1.导入: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唐僧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它们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我国的文学、历史名著浩如烟海,除了“四大名著”,你还知道哪些名著?名著中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我国汉代(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言二拍资治通鉴等)第 五 单元 第 18 课教学过程二、走进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中心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他出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史记,请同学们翻开教材,读一读“资料袋”。2.破题、解题。题目中“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的意思呢?1.听课文配音朗读,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三个故事?指名说后再让学生上台板书。(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 负荆请罪)读后反馈、明确:第110自然段讲“完璧归赵”;第1114自然段讲“渑池之会”;第1518自然段讲“负荆请罪”。)4.学习“完璧归赵”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再提出几个感兴趣或不理解的问题。(3)以下的问题如果学生没有提及,可以由教师提问,重点讨论: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导秦国去。”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理直气壮”的理解。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到了举行典礼那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 蔺相如为什么能大大方方?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时候蔺相如的心理状态? 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把蔺相如送回赵国。从“只得”“客客气气”中你读懂了什么?(4)从这个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完成练笔:蔺相如是一个_的人(胆识过人、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勇于牺牲、英勇无畏、足智多谋)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生读)2.学生自读课文,把生字词多读几遍。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当场交流解决。3.指名接力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讲“完璧归赵”?哪些自然段讲“渑池之会”?哪些自然段讲“负荆请罪”?(2)先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再指名提出小组尚未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解决。(一是因为这是一个事关国家是不是受辱和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必须思考成熟,二是因为这是一个难题,不能不假思索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要思考。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表现出蔺相如的才智的确有超过一般人。而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蔺相如自己带着和氏璧到强大的秦国去,表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和为了国家的利益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勇于牺牲的精神。)(因蔺相如已经把璧献给了秦王,秦王自食其言,不给城,秦国理屈,赵国就占了理,所以他能理直气壮地说。)(蔺相如又利用秦王喜欢璧的心理,用要撞碎和氏璧来威胁秦王,目的是把璧要回来,送回赵国,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硬逼他,他也会真撞的,他决不会让和氏璧落到秦王手里。)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踏实、坦然、轻松、放心、沉着、轻松、无惧无畏)(秦王的“客客气气”与蔺相如的“大大方方”形成对比,说明不可一世的秦王终于在蔺相如的面前败下阵来,而蔺相如则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只得”说明秦王的“客客气气”,是无可奈何,没有别的办法,不是甘心失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读课文,解决了疑问,提高的质疑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总结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复述故事的能力。进一步知道蔺相如是个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18 将相和 不和和 第( 二 )课时学习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大局和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重难点感受蔺相如的优秀品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继续走进课文,理解内容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2)提问: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赵国赢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秦王和赵王一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新课标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以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自我的理解。教学过程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3.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答案可以是廉颇只能说犯错,不能说有罪。廉颇认为自己有罪,这说明廉颇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以可以是如果廉颇不及时改正错误,就要成为国家的罪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内容内在联系的理解。作业设计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有条件的同学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板书设计 将 相 完璧归赵 廉颇 渑池之会 蔺相如 负荆请罪 和课后反思教学时我提醒学生将人物放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其言行,感受其性格特点。课堂上努力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题19.草船借箭课型讲读课文几课时完成两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教学重难点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教师准备: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第( 一 )课时学习目标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2.调动积累。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1)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2)学生交流。(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第 五 单元 第 19 课教学过程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4.交流、对话: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1)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2)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角色扮读。如,第二自然段的“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2)交流体会。(课文中的相关句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乃语文教学之本。让学生自读、自悟,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性阅读。作业设计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第( 二 )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教学重难点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1.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1)读:有感情地朗读。(2)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3)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4)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5)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下面的自学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师:把故事编成了文字:草船借箭 不寻常,要论成败 有文章。都督周瑜 欲陷害,孔明先生 巧应对。妙算天文 雾漫天,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提供几组关联词: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有才 虽然但是 一就通晓地利 蒙曹操。洞悉人心 妙计成,箭如雨下 满载归。神机妙算 诸葛亮,世世代代 美名扬。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乃语文教学之本。丰富积累,激发阅读兴趣。作业设计1.接龙复述故事。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板书设计19.草船借箭 识人心 知天象 神机妙算 晓地理课后反思周瑜与诸葛亮是历史上两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学生对其肯定有所听闻,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更是让学生钦佩不已,因此学生对此刻的兴趣相当浓厚,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不要让这兴趣消亡。课题20.*景阳岗课型阅读课文几课时完成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教具准备课件第( 一 )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此类课文的学习方法。第 五 单元 第 20* 课教学过程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 比比看,谁最像武松。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 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生有感情地朗读。)(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回归到读,彰显了语文课的教学特点。讨论问题,有总到分,深入学习课文主要内容的学习中,对后来的重点研读又作了一定铺垫。紧紧围绕本文中心,再现武松打虎的情景,突出人物品质的把握。作业设计1.阅读水浒传。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板书设计 20*景阳岗三碗不过冈过冈打虎课后反思本文就内容本身来说,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的,毕竟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在教学中我避免了一遍遍的读和繁琐的提问,努力创设氛围,把读书变成学生的自主行为,让其自读自悟,并通过讨论和适当的朗读,更好的感知文章内容和人物特点。课题.猴王出世课型阅读课文几课时完成一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3.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学生准备: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课上讨论。第( 一 )课时学习目标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3.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揭示课题二、扫清文字障碍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2.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查字典解决。)1.边读边想:石猴是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小结过渡:了解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孙悟空)1.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入手,从介绍我国的古典名著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引起探究的兴趣第 五 单元 第 21 * 课教学过程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三、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品质四、复述课文五、布置作业3.反馈交流:(1)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2)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1.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已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写一个同学们劳动或活动的片断。(1)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2)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神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贯穿始终的关键语句要引导学生找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过程作准备。)1.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顽劣活泼等皆可。)(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身手不凡)(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四人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课文,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课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学会有层次地阅读,在渐进的读书过程中感悟文本、理解文本,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具有的读书能力。感受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业设计阅读西游记或西游记故事书,准备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板书设计猴王出世 出世 一块仙石 迸裂产石猴 探洞 成王 称王课后反思本文语言精练、生动、隽秀,很有特点,却较难理解,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疏通,引导学生鉴赏。课题回顾拓展五课型整理与复习几课时完成二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后,能与同学就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会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反思。2.积累八条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制作阅读表格。2.引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的原著及我国的其他古典名著。教具准备1、 查找资料拓宽了解与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等故事相关的内容。2、 准备人物的服饰、道具。第( 一 )课时学习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后,能与同学就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会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反思。教学重难点同上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交流平台1.我们在阅读本组课文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人物,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3.读了原著后,谈谈你的阅读感受。4.拓展:你还读了哪些中国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困惑。如红楼梦等(1)完成下列表格。题目读后收获人物性格、特点个人见解课内阅读(2)师生共同评议。(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小组派代表发言。(3)评价(1)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讨论。(3)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说中评,在评中议,在议中辩,在辩中思,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第 五 单元 第回顾拓展五课第( 二 )课时学习目标积累八条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积累八条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教学“日积月累”二、教学课外书屋1.教师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学过的歇后语有很多,谈谈你对歇后语的了解现在老师一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马上说出下半句。小葱拌豆腐电杆上插鸡毛猪八戒照镜子2.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八条歇后语。3.出示文中的歇后语,要求读得准确流利。6.拓展(1)关于歇后语,你还积累了哪些?(2)用文中的歇后语进行说话训练。1.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对认识书中的唐僧师徒四人。那么他们各有怎样的特点,老师希望你们去阅读西游记原著,相信书中神奇的故事一定会让你着迷,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2.布置课外阅读,阅读西游记原著(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共同创作的口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是带有讽劝性、警诫性、经验性和哲理性的语言结晶。有人生哲理、道德修养、时政世态、天文地理)4.自读自悟,说一说自己对这些歇后语的理解,说错的地方,其他同学帮助纠正。5.练习背诵。可采用多种方法,多层次的诵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记住了这八条歇后语。(1)指名读。(2)同桌对读。(3)小组比赛读。(4)师生对读。全班一齐背诵。(3)回家每个人再收集几条歇后语。丰富学生积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作业设计布置课外阅读,阅读西游记原著。课后反思对于缩写,学生抓得不是很好,主要存在在归纳能力较差。第( 二 )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 动 方 式设计意图教师学生一、谈话引入二、揭题,了解要求三、结合景阳冈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四、选出自己准备缩写的课文,交流讨论怎样缩写下周班队课我们班要进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这次交流会要求每位同学抓住要点将自己喜欢的篇幅较长的文章,简要地介绍给大家。要介绍得好,首先要学会缩写。什么是缩写,怎样缩写呢?看习作要求,读一读,说说你明白了什么?画出来,并标出序号。A.什么叫缩写 B.缩写的具体要求 C.缩写后的字数要求。4.试写初稿,教师指导点拔。1.读景阳冈原文与缩写稿,自学思考。(1)说一说景阳冈一文有哪些要点。(2)比较一下,缩写以后保留了哪些内容,删除了哪些内容。(3)保留的部分是怎样连接成文章的?(4)朗读缩写文章,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2.全班交流讨论,初步掌握缩写的方法。1.每位同学将准备缩写的文章(草船借箭、金色的鱼钩或其他文章)多读几遍,理出要点。2.小组讨论交流。(1)所选的文章分为几部分,哪些部分可以删掉?哪些部分可以一带而过?哪些部分应重点写,为什么?(2)保留的部分怎样改写,怎样连缀成文。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点拔。研读习作提示的过程,是学生相互合作、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过程。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学生是真正的体验者、发现者,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点拨者。让学生在两文中对照明晰缩写方法,为尝试缩写打下基础,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板书设计 缩 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