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的一生》教学方法探讨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43113712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蚕的一生》教学方法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蚕的一生》教学方法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蚕的一生》教学方法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蚕的一生教学方法探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振华小学李俊英邮政编码:528303、电话号码:18924817329 QQ邮箱:a20086019摘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精神。 培养学生乐于思索的精神。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乐于创造的精神。关键词:乐于学习 乐于思索 乐于探究 乐于创造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身为教育第一线的老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精心呵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和创造能力,唤起学生的创造欲望;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逐步提升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思索、乐于探究、乐于创造的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从这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就蚕的一生这一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一、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精神。 学习兴趣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只有对科学知识有兴趣,才会认真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呵护儿童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教学的主要任务。我在教学蚕的一生这一课时,我根据顺德的具体情况对教学进行了一些调整,备课时我计划教这部分内容时按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可是有一天我看报纸才知道顺德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原来是养蚕之乡,只是现在随着城市的发展,顺德的工业迅速发展,顺德由农村变成了城市,养蚕的越来越少了,但是还有许多学生的长辈都有养蚕的经验,现在农村还有少数的桑树,根据这种情况,我提前叫少数有条件的学生先养几个蚕,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观察,当蚕拿到学校后,学生们都很有兴趣,每天都很好奇的去观察蚕的生长情况,看到蚕首先像小蚂蚁一样,就问我这是蚂蚁还是蚕?然后看到蚕一点一点的长大,看着蚕每天的长相不同,很多同学很有兴趣,就经常跑来问我,小蚕为什么是黑色的,象个小蚂蚁,过几天又跑来告诉我说,蚕长大了又变白色了,蚕的脚怎么有哪么多?蚕怎么呼吸?蚕为什么会脱皮?蚕结茧后不吃不喝会不会死?蚕怎么变得好象蝴蝶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就要求学生先自己看书,回家问爸爸妈妈,上网查资料,这样到正式学习这一节课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学习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也比以前按书本上的内容教好很多,说明只要我们老师多动脑,多想点办法,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精神。二、培养学生乐于思索的精神。 学生只有乐于思索,才能乐于学习,才能发展思维。如何培养学生养成乐于思索的好习惯,是我们老师要重点探讨的内容,小学科学课的内容有些比较抽象,小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是比较慢的,有些内容如果没有具体的生活情境,很多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根据这种情况,我上科学课时都尽量为学生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注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观察并思考,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爱学习爱思考的好习惯。教学蚕的一生中蜕皮的过程时,讲到一半时有一个学生举手提问:为什么蚕要蜕皮,这样不是很麻烦吗?它不痛吗?我就马上停下来,要求全班学生说一说为什么,有个同学说我们现在不能穿上幼儿园时的衣服,是我们长大了,衣服不长,所以衣服就小了,听到这里,很多同学抢着说蚕如果不蜕皮,蚕就长不大,只有蜕皮,外面的皮肤就大些,蚕才能长大,还有一个学生说蛇也是要蜕皮才能长大的,这时我就开始具体讲解蚕蜕皮的过程,蚕宝宝开始从头到尾都要蜕皮,蜕皮也就是脱去旧皮,换上新皮,以便继续生长,一支五龄蚕总共会蜕皮四次。通过这样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提高了学生思考能力,使学生明白动物和人一样,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三、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是当前世界各国都提倡的。我们科学教师要特别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只有教师自身了解和掌握常用科学探究方法的特点与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它们,从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学蚕的一生这节课时,我要求学生围绕蚕的变态这一特点,收集资料,其实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一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在观察蚕的成长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首先要注重观察卵、幼虫、蛹和成虫在形态上有什么不同,鼓励学生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解释,分小组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小组间互相比较,并将自己的观点在探究中交流讨论,反复探究,虽然不是每一个小组的方案,每一次实验都能见效,但只要学生动手动脑,就一定能从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收获。在学生探究出现困难和失败时,我就及时引导和鼓励重新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结论。教学中我还注重学生作业的展示,通过学生的作业展示,提高学生的分析对比能力,给他们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学生通过写实验报告,学会了如何探究,同小组学生由原来的不爱写实验报告,到抢着写实验报告,提高了探究能力。如学生写的蚕的出生日记:蚕一开始是从一个芝麻大小的卵里出来的,刚生出来的时候,它的全身黑乎乎的,乍看,不是以为是一只小蚂蚁,就以为是一粒小砂粒,毫不起眼。蜕皮日记:蚕为了让自已长得更大,就要不停地吃,不停地长。可是它们的皮肤不会长,只好脱去旧皮,换上新衣服。它们脱皮是从头下面开始的,在头下面先裂开一条缝,然后身体不停地收缩,把旧皮从身上一点一点地挤下来。养蚕,让我获得了乐趣;养蚕,让我收获了知识;养蚕,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通过老师和学生不断的努力,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四、培养学生乐于创造的精神。科学课程的实施,离不开充足的课程资源的支持。为了上好每一节科学课,我首先挖掘校内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特别是加强了科学专用教室资源的利用,原来上科学课,经常是在教室上,对着课本讲,学生根本不动脑,后来我就经常带学生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实验室有各种各样的仪器和标本,学生们每次是实验室上课都有兴奋,看到一些仪器有好玩,就自己动手做,我自己上课也比以前有信心了,准备工作也比以前更多,课前,我经常上网查一些资料,做一些图文并茂的科学课件,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我平时还非常注重培养一些爱学科学的学生,让他们做老师的小助手,我班郑慧平同学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老师下载一些资料,做一些科学小制作,同时我还积极的与学生一起开发一些教学素材,如开发一些教学材料、制作一些科学小教具,写一些实验方案、画一些科学教学图片、展示一些优秀科学作业和写一些科学小论文等,通过这些措施,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蚕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四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这部分知识时。有的同学没有蚕,就来问我,养菜虫行不行?没有蚕蛾观察可不可以观察虫变蝴蝶的过程,我及时表扬了这几个学生,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做一个爱思考的好学生。学完这部分知识后,我就要求学生自己总结蚕的一生,同学们分工合作,积极想办法,有的同学自己画一幅蚕的一生的手抄报,里面有蚕的养殖方法,桑叶的成分,茧做成蚕丝的过程,蚕丝怎样做成丝稠,丝稠怎样做成衣服,蚕丝做成蚕丝被的好处等,还有的学生通过上网下载图片来说明蚕的一生整个过程如下图: 还有的同学们写观察日记,有的同学写道:看着卵化蚕,蚕结茧,茧变蛾,蛾产卵,蚕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共四十多天的时间。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一生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蚕的一生和人的一生同样有着完整的一次生命,同样在生命中为生存而努力着。蚕和我们小学生一样都要在别人的照顾下成长,蚕宝宝很快长大能吃得起粗桑叶了,我们也长大了,要向蚕学习,学习它们的奉献精神。蚕开始结茧,是蚕奉献生命的开始,人的一生,父母对子女的奉献,脉脉相传。蚕的一生,人的一世,短暂而又漫长,平淡但却又辉煌。另一个同学写道:养蚕,让我获得了乐趣;养蚕,让我收获了知识;养蚕,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蚕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它们都很忙碌,它们把自己的心血奉献给人类,它们为人类做贡献,老师教我们也是呕心沥血,真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我们要学习蚕的贡献精神。 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所教的班级学习科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对科学乐于学习的越来越多,教学效果也越来越好,学生做的科学手抄报,写的科学小论文多次在学校和容桂镇获奖。今后,我要多学习,自我加压,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为国家多培养出乐于学习、乐于思索、乐于探究、乐于创造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2011年5月2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