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 第三单元 10 14课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2220563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 第三单元 10 14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三年级科学 第三单元 10 14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三年级科学 第三单元 10 14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认识水课型:观察探究课一、教材分析本课通过探究水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二、学习目标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2、并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并用语言和图画描述有关水的形态特征。3、通过对水的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自然水体的美,并通过探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三、学情分析水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在生活中经常见到,但却对水资源缺乏全面、科学的了解。这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研究和一系列的比较,更深层次地认识水。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和水的基本性质难点:合理运用感官对水进行观察。五、课前准备水、杯子、筷子、牛奶、橡皮、木块、白酒、盐水等。水的性质、地球上水的分布资料,各种有关水的美丽图片。教学过程:一、找“水”。1、教师指着讲台桌上的7杯液体(焦急状地):糟了,刚才老师在倒水的时候忘了给不同的杯子做上记号,现在不知哪杯是水,同学们快想想办法帮老师把当中的一杯水找出来吧!(学生一听是要帮老师找“水”,都非常的乐意,积极性很大。)2、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找“水”?各小组讨论分辨的办法。3、学生分组讨论分辨方法。4、小组代表上台辨别哪一杯是水。师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找出来的,为什么这样想?5、肯定、鼓励学生能根据平时的经验进行分析、辨别出了这一杯自来水。这样的方法对于我们的研究、学习活动非常有用。二、观察“水”。1、刚才同学们帮老师找出了这杯水,想不想用更多的方法辨别水?2、那么只有正确认识了水的特征,才能想出更多的好方法来。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呢?3、借助桌子上的这些材料你们想用什么方法研究水的特点呢?4、在不明白某种物质是否安全、卫生的情况下,能不能随便就去尝呢?5、学生分组自由观察研究,教师巡视。三、描述“水”。1、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都发现了什么?2、各小组汇报,不重复汇报相同的发现。3、你们能否对水的特点归纳一下呢?4、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像水这样搅起来有泡泡,还有旋涡,又没有固定形状的?5、学生举例。6、你们知道刚才所说的这些都是什么样的物体吗?7、今天,老师还带来了海水、鱼塘里的水、矿泉水、想了解它们吗?8、老师会分给各组一份这样的一些水,希望每组都能像刚才那样仔细地去观察这三种水,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这里,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就是有些水大家并不太熟悉,能不能直接去尝它们的味道?9、各组派一名学生领材料。并分组自由观察研究。教师巡视。10、学生汇报新发现。11、刚才大家发现了这三种水各自不同的特点,那么它们和自来水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吗?四、总结拓展,畅谈感想。1、通过刚才的观察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吗?还想研究什么?2、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今天我们能有这么多的发现吗?3、提出希望今后大家都能保持这种良好的科学探究的习惯。教学反思:11 有趣浮沉现象课型:实验探究课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认识浮沉现象”、“探究水的浮力”、“认识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改变浮沉的方法”等逐层递进的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从物体在水中有浮有沉的现象入手,经历一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对水的浮力的认识。活动过程设计开放性强、空间大,所有的活动均采用了导向性的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刚刚接触科学,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用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方面:初步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够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浮沉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科学知识方面:认识水有浮力并知道所有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养成细致观察、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学具准备:教具:水槽、乒乓球、石头、测力计。分组实验材料:木块、玻璃球、图钉、橡皮筋、橡皮泥、饮料瓶、水槽、气球、测力计、钩码等。 多媒体课件:湖泊情景图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故事:在森林里,一只饥饿的狼正在追赶一只小兔子,它们跑啊跑,终于来到一条小河边,走投无路的小兔子灵机一动,抓起旁边的一块大木头跳进河里,慢慢地游向河对岸。狼也紧追不舍,来到河边,看见河里的小兔子,便大声喊道:“别以为抱着个东西就能游过去!”于是,它抱起一块大石头跳进河里,大家猜结果怎么样?引入有趣的浮沉现象(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1、再现浮沉现象通过情景图,再现生活中的浮沉现象,目的是以情景图为载体发现现象,以现象为依据提出猜想,以猜想为导向进入浮沉现象的探究过程。2、探究浮沉现象在本环节教学中,师生准备了充分的材料,放入水中会怎样。在猜想的过程中,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想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由于不同的生活经验会做出不同的猜想结果,产生分歧,促使学生将探究活动深入下去,通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经历了从问题、假设、验证到结论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完成了沉浮现象的初步认识。(课件展示)学生汇报结果,3、探究水的浮力 根据实验结果,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引导:实验中发现的现象就是有趣的浮沉现象。为什么木块、乒乓球、饮料瓶等物体可以浮在水面,而橡皮泥、尺子、鸡蛋这些物体就沉在水底呢?猜想,(因为它们轻。可能因为是空心的吧?木块是不是空心的呀!) 验证猜想,深化理解。学生分组做实验、交流感受。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致的结论:水中有一种力量在托着水面上的物体,所以它们能浮在水面上。板书:浮力4、研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浮力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几种实验材料,测力计、皮筋、尺子、铅块。介绍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大家看测力计是测量力的仪器。拿起测力计的顶部使它垂直向下,大家看刻度盘上的刻度是由上到下依次增大的,零刻度在最顶端,在刻度盘外有个指针,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调到零刻度,调整时视线与指针相平。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你们的试验方案,沉在水里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交流实验方案。(在水中,不论是上浮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了水向上托的力。)小结:不论是上浮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向上托它的力,这就是水的浮力。(板书:)三、总结拓展教师引导谈生活中对水的浮力的感受(课件)。生活中都那些地方利用了水的浮力?(救生圈、船、游泳、还有浮子、淘米等。)教师总结: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用处非常广泛。有关物体的浮沉现象,还蕴涵着很多的科学奥秘,我们下课后继续研究。 12 改变浮和沉教学目标1、能对浮沉的转换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能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2、体验到科学探究成功的快乐;体会到科学知识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3、知道改变浮沉的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科学、实事求是的描述实验想象。2、用不同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并归纳方法。教学准备橡皮泥7只、鸡蛋11只、食盐6包、塑料小瓶7只、塑料泡沫6只、大螺丝7、土豆7只、潜水艇模型6只、大烧杯12只等(一)导入新课游戏:猜手里有什么?把粉笔、橡皮泥、塑料瓶、鸡蛋依次放入水中,猜会怎样?(二)主题探究1、猜鸡蛋是浮是沉,有的浮有的沉。让学生猜测其原因。2、鸡蛋可以改变在水中的浮和沉,其他物体也能吗?(1)学生小组讨论改变方法。(2)学生交流。3、发放实验材料,学生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4、教师巡回指导并把成功的代表性作品带到讲台。5、学生交流汇报。6、分析它们是靠什么改变了浮和沉?总结出:物体重量、液体、形状、借助于漂浮物。教师板书。(三)自由活动1、玩小潜水艇。2、教师讲述潜水艇历史。(四)课后拓展探究煮水饺,为什么开始时水饺沉在水下,熟后都浮上来。课后反思:13 水面的秘密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猜想和假设;能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活动;会通过观察、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2、愿意合作与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由水的表面张力在生活中的现象认识到,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改善自己和周围人们的生活。3、知道水的表面张力的特征,认识到水的表面有张力;理解水的表面张力在生活用的现象与应用。教学准备:小铁环、滴管、硬币、水槽、玻璃杯、荷叶、塑料瓶盖等教学过程一、导课1、教师出示小铁圈,请学生平着放入水中,再慢慢提出来,观察小铁环上有什么现象发生和手上有什么的感觉。2、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小铁环上会有一层水膜。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手上的感受提出问题3、教师适时引导,揭示课题。二、探究水的表面张力(一)、观察水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1、提出问题:大家认为水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讨论汇报)2、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观察试管内的水面及装满水的水杯的水面,是不是与学生的回答一致。3、再请学生用滴管往荷叶滴水,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试管里的水面是凹下去的,杯子里的水面是突出来的,荷叶上的露珠表面是圆的。(二)、大胆猜想,实验探究1、请学生往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大头针,并猜测放多少曲别针水会溢出来?2、生猜测:3根、5根、10根(将预测板书到黑板上)3、请学生讨论实验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讨论汇报)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5、实验结束,汇报结果,学生的猜测与实际操作相差甚远。6、提出问题:通过以上活动说明水面有什么样的性质呢?7、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水的表面张力的结论。(三)、自由活动:进一步感受水的表面张力(1)往硬币上滴水1、(出示硬币)提出问题:这枚硬币上可以装水吗?怎么装?能装多少呢?2、生:还能装水,用滴灌往硬币上滴水。能装10滴、20滴3、请学生讨论实验应该注意什么?讨论后汇报4、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5、实验结束,汇报结果(学生的猜测与实际操作相差甚远)。提出问题:在水还没有从硬币上溢出来之前水面是什么样子的呢?6、学生汇报:水的表面是鼓起来的7、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证明了水的表面有张力。(2)怎样让一枚硬币浮在水上1、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是向硬币上加水,现在大家能不能想办法将这枚硬币放在上面上呢?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3、请做成功的学生到前面展示操作过程。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突出的实验方法进行表扬及鼓励。(四)、应用拓展(1)让学生在上一实验的基础上,再想办法让瓶盖停留在水的中央。(2)如有做成功的请到前面展示操作过程,没有就请教师进行演示。(向水杯中不断加水,直到水面鼓起来,瓶盖会在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停留在水面的中央。)(3)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水的表面张力现象?(4)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观察、查阅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与资料。教学反思:14、水往高处走课型:实验探究课教材分析:本课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使学生知道哪些物体会发生毛细现象,发生毛细现象的条件,并能够去解释发生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毛细现象。学情分析:毛细现象是生活中一种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很多学生都见到过,但不明白其中的道理。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浸润和不浸润现象能用浸润和不浸润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2、知道什么是毛细现象以及毛细现象是怎样产生的3、知道毛细现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防止教学设计方案本节颗内容可以通过实验演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来完成。一、课堂引入我们研究了液体和气体之间的交界面的性质表面张力的作用,那么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交界面又具有什么性质呢?我们将液体和固体之间的交界面叫做附着层。板书:液体与固体接触的液体薄层附着层。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液体附着层的性质。实验1: 将洁净的玻璃片和石蜡块分别浸入水中,然后拿出来。观察水在玻璃片上和石蜡块上的附着情况。学生观察并讨论,得出结论:水能够附着在玻璃片上。水不能附着在石蜡上。(教师出示图片)教师总结:实验表明,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放一滴水,水能扩展形成薄层,附着在玻璃板上。这种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对玻璃来说,水是浸润液体。在石蜡面上放一滴水,水不能附着在石蜡表面上,这种液体不能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不浸润。对石蜡来说,水是不浸润液体。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而对另一些固体可以是不浸润的。板书:(1)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浸润(2)液体不能附着在固体表面上的现象叫做不浸润同一种液体,对一些固体是浸润的,而对另一些固体可以是不浸润的。浸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盛有液体的容器器壁附近的液面会成弯曲的形状,是由浸润或不浸润现象引起的。如果液体能浸润器壁,在接近器壁处液面向上弯曲。如果液体不浸润器壁,在接近器壁处液面向下弯曲。焊接时,熔融了的焊锡与被焊金属必须是浸润的;医药上要用脱脂棉,就是要使酒精,药液与棉花浸润;在有些物体上写字困难,是因为墨水不浸润物体;有些动物羽毛上能分泌脂肪,水就不浸润羽毛;有些矿石在冶炼前必须采用浮选矿石的措施,利用液体不浸润矿粒但浸润砂石的性质将矿粒与砂石分离开来。下面通过实验来观察液体的一种有趣的现象毛细现象。二、毛细现象板书:毛细现象实验2: 将几根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观察并讨论:管内水面比容器里的水面高,管的内径越小,管内水面越高。实验还表明把内径不同的细玻璃管插在汞中,管内汞面比容器里的汞面低,管的内径越小,管内汞面越低。像这种浸润液体在细管内液面升高的现象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内液面降低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具有大量毛细管的物体,只要液体与该物体浸润,就能把液体吸入物体中。教师讲解同时展示图片,毛巾吸水、砖块吸水、灯芯吸油,都是这个原因。土壤中有许多毛细管,容易将地下水吸上来,有时为了防止水分蒸发,就将地表面的土锄松,以破坏过多的毛细管。毛细现象在生理中有很大的作用,因为植物与动物的大部分组织,都是以各种各样的细微管道连通起来的。三、处理课后习题四、总结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