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小回沟矿井二期井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yc****d 文档编号:141593210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45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小回沟矿井二期井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山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小回沟矿井二期井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山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小回沟矿井二期井巷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前言11编写依据及编制原则1.编制原则11.2编制依据12矿井概况421矿井简介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52.3工程概况23施工准备24施工方案3441施工方案344.2巷道施工机械设备配置64施工队伍安排35施工方法395。1巷道炮掘施工392巷道综掘机施工4953交叉点施工5硐室施工555.5煤仓施工65。6立交处施工557贯通测量措施8。8巷道穿越破碎带施工5 防治水方案17 施工设备选型与辅助系统5.排水57。压风63 供水667。供电667.通风系统677.6照明、通讯与信号、监控系统757。运输系统768砼搅拌系统77。9斜井提升安全设施777。10安全避险“六大系统”788施工组织及循环作业方式4.1施工组织机构和劳动力配备848。2正规循环作业49工程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9091施工进度计划909。2施工排队图99.3工期保证措施010工程质量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工程质量的主要措施910.1工程质量目标9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9210工程质量标准921.4质量控制关键点30。5关键工序的控制措施3106保证质量目标的主要措施10.7质量检测监测手段911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保证体系1011.安全目标101112安全管理机构10111.安全检查、控制措施10411。4安安全教育、考核和责任追究101。5预控防范措施71。6安全专项控制108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2912。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目标1291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12123主要安全管理制度1313文明施工、环保、消防、降噪声及安全质量标准化13213.1文明施工措施323.2环保措施113.消防措施333。4降噪声措施1331.5安全质量标准化3313.6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周围设施或建筑物的防护措施1313。现场维护管理措施151资料管理13914.1计划、统计报表的编制与传递314.2信息管理1915附件40140 / 145前言小回沟矿井隶属于山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西北5km处,行政区划隶属清徐县、古交市管辖,开采资源属太原西山煤田.小回沟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0Mta,服务年限约63。1a。矿井为混合开拓方式,井田内共布置个井筒,1个立井,4个斜井,分别为回风立井井筒、主斜井井筒、副斜井井筒、管道斜井井筒、专用进风斜井井筒。目前专用进风斜井、管道斜井都已施工到底。井下二期巷道主要包括:运输大巷、辅助运输大巷、1号回风大巷和2号回风大巷等工程。1编写依据及编制原则1.编制原则1.1。1认真执行国家建设方针,在确保安全、工程质量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11。2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优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平行交叉作业,加快施工进度。1。 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施工工期.11。4 合理安排资源和劳动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和物力,确保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实现,以获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1控制措施工程,降低工程成本。1.。6 搞好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1.2编制依据(对标红的规范进行查新替换)1.2。1山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小回沟矿井一水平大巷布置图(S179-10).12山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小回沟矿井一水平运输大巷平、剖、断面图(S179110。1)。1。.3山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小回沟矿井一水平辅运大巷平、剖、断面图(179-10。21)。1.2.山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小回沟矿井一水平1号回风大巷平、剖、断面图(S17911031)。25山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小回沟矿井一水平号回风大巷平、剖、断面图(S7191。3-2)。.26山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小回沟矿井水文地质资料。1。2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B50300201)。1。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13-0。1。2。9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50511-2010-2010。12。10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5021-200)。1。2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21。2。13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B50208-2002。1.1工程测量规范GB0-7。1。1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001.2。16煤矿建设安全规范(AQ10832011).。2.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008600).1.2.19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Q15008)。1。2.22煤矿安全规程。1.2。23国家及行业有关煤矿建设的其他规范、标准或文件。2矿井概况2.1矿井简介1.1位置、交通小回沟矿井位于山西省清徐县西北5km,行政区划属清徐县、古交市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东经 1213001121730,北纬3740037430.区内交通较为方便,榆(次)古(交)的省级S316公路横贯全区,向南15km至清徐县可达大运高速公路和G07国道,经清徐可通往全国各地。榆(次)古(交)公路清徐古交段已实施拓宽和截弯取直工程,大大提高了区内交通运输能力,为矿区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交通运输条件。2。2地形地貌本区属吕梁山脉中段的东翼,地势高峻,山峦叠嶂,沟谷纵横,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勘探区北部麦地掌西,海拔+01.87;最低点位于东南部沙园沟,海拔+104.0,最大相对高差为5977m,区内基岩大面积裸露,仅梁、峁有黄土残存。3河流区内无大的河流,较大的沟谷有白岔沟、童子川沟、都沟和小回沟。白岔沟、童子川沟属古交市大川河支流,沟谷中常年有水,但水量很小,只在大雨过后才能形成较大的洪流。都沟和小回沟均属季节性沟谷,平时干枯无水,只在雨季才有洪水通过。井田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2。1.4气象及地震烈度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度适中,冬季干燥寒冷。全年日均最高温度37。3,最低气温-1。9,年平均气温为891。全年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历年平均风速为2。m/s,最大可达3/s。年平均降雨量47。80mm,年平均蒸发量43.4m,平均无霜期15,最大冻土深度800mm。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S()060号,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99),本区基本烈度为度区。2。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2.2工程地质.1.1 地层(从老到新各层叙述太多,可以根据已施工工程简单叙述,主要需要二期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但没有?)井田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和分布于山梁及沟谷之中的新生界第四系。结合钻孔资料由老至新分述如下:()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O2s)本组最大厚度为51.0,上部为深灰青灰色,中厚层状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灰岩、白云岩;中下部为深灰色中厚层状结晶灰岩、白云质灰岩夹角砾状泥灰岩、泥质灰岩及白云岩.(2)奥陶系中统峰峰组(2f)本组厚度为11742m,平均厚128。4m,与下伏地层上马家沟组为整合接触。上部为深灰浅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和角砾状灰岩。中部以浅灰灰色角砾状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间夹脉状纤维石膏及结晶石膏层,裂隙内充填有方解石脉.下部为浅灰色泥灰岩夹角砾状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溶洞不太发育。()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本组厚度24.6359。3m,平均厚44。1m,其厚度变化与奥陶中统侵蚀基准面凹凸不平有关.岩性以深灰、浅灰及灰色细中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石灰岩及煤组成。底部常具薄层铁质泥岩或铁质粉砂岩,含黄铁矿及菱铁矿结构,呈透镜状,即“山西式铁矿”,厚度极不稳定,且分布零散。(4)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本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厚度为49。11。15m,平均厚度755,由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及浅灰色砂岩组成,含煤9层,其中可采煤层34层,为本区主要含煤层段之一。根据沉积旋回和岩性组合特征及含煤性,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1)太原组一段(3t1)1砂岩底至1(庙沟灰岩)底,厚度为2.93,平均43.44m。以泥岩、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局部为砂质泥岩,薄煤层及薄煤线组成,间夹薄层石灰岩或泥质灰岩。2)太原组二段(C3t)L石灰岩底至L4石灰岩顶(斜道灰岩)厚度为5.7045。9m,平均161m,岩性以灰黑色泥岩和14层石灰岩为主,次为浅灰色细粒砂岩与粉砂岩互层,间夹有一层13左右的中厚层中粒砂岩和薄煤线,主要含有7、7下号煤层,均为极不稳定不可采煤层。3)太原组三段(C3t3)灰岩顶至L5灰岩顶,厚度为6。2732。56m,平均11.53,以灰黑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砂岩和煤层组成,间夹12层石灰岩,其中5石灰岩(东大窑石灰岩)全区发育,但受上部砂岩体的影响厚度不稳定,一般为3m,泥质含量较高,可达120,为生物碎屑泥晶灰岩。(5)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s)本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岩系,由浅灰、灰白、灰色含砾中粒砂岩、细粒砂岩和深灰色、灰黑色、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主要含02、3、2、3、5上、5号煤共七层,其中2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的主煤层之一,03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5号煤层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其余为极不稳定不可采或零星可采煤层.本组厚度为55.9512。5m,平均7814m,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厚度为6690121。0m,平均967m,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组成。下部为深灰灰色细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和泥岩组成,局部含12层薄煤线,风化后多呈灰绿色。底部砂岩为灰白色中粗粒砂岩,厚56m,为长石岩屑杂砂岩或岩屑杂砂岩,岩屑成分主要为石英岩屑及硅质岩屑,孔隙式胶结,胶结为钙质和铁质,其中灰绿色泥质杂基含量达20%。中上部为黄绿灰绿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浅灰色细粒砂岩互层,中部有一层灰绿色粗粒砂岩,局部相变为含砾粗粒砂岩,巨厚层状。顶部为灰色紫红色含铝泥岩或铝质泥岩,富含菱铁质鲕粒,层位稳定,俗称“桃花泥岩”。(7)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厚度为312.44。85m,平均39。3m,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及砂岩组成,底部以砂岩底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地层呈整合接触。按其岩性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两个岩性段:1)上石盒子组一段(P2s1)厚度为128.7204.33m,平均12.58m。以灰绿色、紫红色砂质泥岩为主,与中细粒砂岩呈互层状;下部为灰黄色砂砾岩夹杂色泥岩及灰色泥岩,砂砾岩多呈透镜体.底部K6砂岩为含砾粗砂岩,其下部往往含有一层厚约0.501.0m的细砾岩,呈透镜体分布.中上部为黄绿、紫红色砂质泥岩、杂色斑团状泥岩夹砂岩,泥岩中有时含少量铝质、局部含铁质鲕粒或结核.本段以暗紫色斑块和夹层为特征。2)上石盒子组二段(2)厚度为8.321。52m,平均22880m,下部为厚一巨厚层状灰黄色(岩屑)长石砂岩夹紫红色和黄绿色泥岩;中上部主要岩性为巧克力色、灰紫、蓝紫、暗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黄绿、灰黄色砂岩、含砾砂岩及灰绿、灰黄色泥岩;顶部砂质泥岩或砂岩中夹有燧石层或条带,是上石盒子组与石千峰组分界的良好标志层,本段中以灰蓝色砂质泥岩及砂岩中含肉红色长石为特征,与一段地层相比,砂岩中长石含量自下而上增多.(8)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厚度为。52.9,平均10。35m。底部为巨厚层灰黄色长石石英杂砂岩(K8),其上为砖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中薄层砖红色长石砂岩组成,以桔红色泥岩大量发育为特征,泥岩中含23层泥灰质或钙质结核,有时夹泥灰岩薄条带。本组中砂岩延伸不稳定,往往呈透镜状展布,局部砂岩之底含砾.K8砂岩为含砾粗砂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长石为肉红色,杂基为灰绿色泥质或粉砂质,分选及磨圆度差,呈棱角次棱角状,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地层呈整合接触。(9)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本组厚度大于14。85m,岩性主要为浅灰红色、灰白色厚层状或薄板状中细粒砂岩、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杂砂岩及砖红色泥质粉砂岩,夹少量薄层状砖红色泥岩,其中K9砂岩为暗紫红色含砾粗砂岩,具灰绿色条带,成分含有少量肉红色长石及硅质岩屑,厚层状,分选及磨圆度较好,为次圆状圆状。与下伏石千峰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1)第四系(Q)分布零星,主要见于梁、峁或沟谷地带。)第四系上更新统(Q3)大多数呈星点状分布,主要岩性为灰黄色亚砂土、亚粉砂土,质纯,结构较为松散,垂直节理发育.局部发育有砂砾石透镜体,并见有呈星散状分布的灰白色钙质结核,其厚度为00。00m,平均60.与下伏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第四系全新统(Q)主要分布于白石沟及都沟河河谷、河漫滩及I级阶地一带.厚度0。85m,平均.50m左右,由细砂、粉砂、砂土及砾石组成,为一套近代河床冲积物和山前洪积物。与下伏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221。2构造(1)褶皱构造井田内褶皱相对较为发育,共填绘褶皱14条,其类型简单。空间上主要表现为一系列背斜、向斜相间产出,其组合类型为平行或斜列式排列。区内规模较大的有三条,详述如下。 1)号向斜位于本区西北角童子川村西600m处,向北延伸出井田,轴迹延伸方向近SN向,呈轴面近于直立的舒缓波状向斜。轴部及两翼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的砂岩,西翼地层产状12,东翼地层产状5,远观褶皱形态明显,为两翼基本对称的直立水平开阔褶皱,延伸长度为2m。)号背斜位于童子川白岔沟养天池一线,轴向总体近南北向,在童子川以南发生偏转为NW 25,养天池一带为NW 35,为一弧线型走向,轴部地层为P2s2、P2sh和1地层,西翼地层产状为6,东翼地层产状为5,为基本对称的直立开阔背斜,延伸长度达.5m。褶皱统记表编号长度(m)宽度(m)轴迹延伸方位及变化褶皱形态及类型褶皱特征备注122020近SN向,轴迹舒缓波状直立水平开阔向斜主褶皱主要产出于刘家沟组砂岩中,两翼产状相向倾斜,倾角512,远观该褶皱形态非常明显,为两翼对称的开阔褶皱。45000近SN向,轴迹舒缓波状直立水平开阔向斜主褶皱主要产出于石盒子驵刘家沟组中,顺褶皱轴迹方向两侧产状想背产出,倾角平缓,两翼基本对称。322020近S向直立水平开阔向斜主褶皱主要产出于刘家沟组砂岩中,地貌上反映明显,两翼产状相倾斜,倾角平缓4650100近S向,线状直立水平背斜卷入褶皱的岩层主要为上石盒子组二段砂岩、泥岩,两翼产状平缓,倾角-1045050NEW线状轴面近直立,开阔背斜卷入褶皱的岩层主要为上石盒子组二段砂岩,泥岩,两翼产状平缓,倾角5-8,两翼基本对称.635200NWWSE向直立开阔背斜卷入褶皱的岩层为上石盒子组二段砂岩,泥岩,两翼产状相背产出,倾角,两翼基本对称。7000E-向轴面直立,枢纽近水平的开阔向斜卷入褶皱的岩层主体为上石盒子组二段砂岩、泥岩,两翼产状相状产出,倾角平缓,510,两翼对称.8400200-SW向轴面近直立的开阔北斜卷入褶皱的岩层主体为上石盒子组一段泥岩、砂岩,两翼产状相背产出,倾角平缓,51,为波状褶皱。950020NSW向,舒缓波状开阔背斜郑入褶皱的岩层主体为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两翼产状相背产出,其北西翼产状平缓,南东翼产状局部较陡,倾角30,两翼不对称。北西翼上发育有次组张性断裂1010NEW向轴面近直立的开阔背斜卷入褶皱的岩层为上石盒子组一段砂岩、泥岩,两翼产状平缓,褶皱为开阔褶皱。两翼上见次级波状褶皱.11000NWW-SE向直立水平、开阔背斜卷入褶皱的的岩层为上石盒子组少岩、泥岩,两翼产状相背产了,倾角。褶皱两端被晚期滑塌物所掩盖而出露不全20010SW向直立水平、开阔向斜卷入褶皱的岩层为上石盒子组二段砂岩、泥岩,两翼产状相向产出,倾角较缓.1420100N-SW向直立开阔背斜卷入褶皱的岩层为上石盒子组一段砂岩,两翼对称,两翼产状相背产,褶皱上两侧地层产状较陡,倾角25-2。445050近SN向直立水平、开阔向斜卷入褶皱的岩层为上石盒子组一段砂岩,褶皱两翼岩层产状波状起伏,变化明显,北西翼产状较陡,南东翼产状平缓,两翼不对称。3)号向斜位于本区的北中部,向北延伸出井田,轴向为NW 15,核部及两翼地层为三叠系刘家沟组砂岩,西翼地层倾角6,东翼地层倾角为58,两翼地层倾角相对平缓,为基本对称的近直立开阔向斜,延伸长度为2.km。(2)断裂构造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在本区东北部和南部发育有三条断层,现分述如下:1)3正断层呈E0方向展布于水峪村北西,延伸长度约600m左右,断面产状4075,落差5m左右.2)逆断层地表未有揭露,为层间断层,于673号钻孔号煤层附近揭露,造成号煤层重复出现.断面产状800,落差10左右。3)F5逆断层地表未有揭露,为层间断层,于0号钻孔8上号煤层附近揭露,造成8上号煤层重复出现。断面产状140,落差m左右。另井田东北部边缘外围发育有F、2正断层。断 层 特 征 表编号井田内位置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延伸长度(m)备注F116345801300井田边缘外围F4570300F3东北部501407500井田内地表揭露F南 部90807010井田内钻孔揭露F5东北部514574(3)陷落柱井田内发现陷落柱个,主要分布在井田东北部,大小不等,最大者长轴90m,小者仅15m.陷落柱内岩性由各种岩块杂乱堆积,紧密胶结而成。岩块大小不等,泥质岩块较细呈粉末状,坚硬岩块较大。从目前煤层底板平面图上看陷落柱的赋存规律,陷落柱主要集中于褶曲扭动部位。(4)岩浆岩井田未发现有岩浆岩。综上所述,井田构造属简单类型.陷落柱统计一览表编号形态长(m)宽(m)面积(m2)围岩地层时代及岩性柱内地层备注X1椭圆形20101砂质泥岩P2杂乱的砂质泥岩2椭圆形252235砂岩夹泥岩P2s1-P2s2杂乱的砂岩及泥岩3椭圆形01429砂岩夹泥岩2s1- P2s2杂乱的砂质泥岩X4椭圆形10118泥岩夹砂岩Ps2杂乱的砂质泥岩X5椭圆形305353泥岩夹砂岩P22杂乱的砂质泥岩X6椭圆形302047泥岩夹砂岩2s2杂乱的砂质泥岩X7椭圆形40068泥岩夹砂岩P2杂乱的砂质泥岩8长条形190011000泥岩夹砂岩P22Ph杂乱的砂岩及泥岩X9椭圆形0545泥岩夹砂岩2s2杂乱的砂质泥岩X10椭圆形120652泥岩夹砂岩s2杂乱的砂质泥岩X1近圆形5045166泥岩夹砂岩P2s杂乱的砂质泥岩X12椭圆形3520549泥岩夹砂岩s杂乱的砂质泥岩X1长椭圆形1502030001X杂乱的砂岩和泥岩及砂质泥岩近圆形501570P1S杂乱的砂质泥岩及砂岩.2。3 煤层(只写与本设计有关的)(1)含煤性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t)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下石盒子组和本溪组中偶尔有煤线发育,但无工业价值。山西组和太原组共含煤6层.自上而下山西组含02、3、5上、5号共层煤,太原组含上、6、7下、上、8、9、11号共9层煤.1)山西组(Ps)本组地层厚度为5.95112.59,平均.4m,含煤层,煤层总厚度为2。9.7,平均16m,含煤系数平均为6。2。可采煤层厚度为18。m,平均53m,可采含煤系数平均为。03号煤层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号煤层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 2号煤层为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其余为极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2)太原组(C3t)本组地层厚度为49.119115m,平均7。55m,含煤71层,一般含9层煤,煤层总厚度为20811。5m,平均8。3,含煤系数平均为11。3。可采煤层厚度为1。60。75m,平均678m,可采含煤系数平均为8。97%。其中大部稳定可采的8、9号煤层位于本组下部一段,稳定且大部可采的号煤层位于本组上部三段,其余煤层虽见有零星可采点,但难以构成具有工业价值的可采区段。()可采煤层井田内共含6层全区可采、大部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山西组的3、2、5号煤层和太原组的6、8、9号煤层,现自上而下详述如下:1)0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上部,上距02号煤层7132。76m,平均1.0m,为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煤层厚度为0.002.6,平均。9。煤层结构简单,一般含01层夹矸,个别钻孔见两层夹矸,夹矸岩性多为炭质泥岩或泥岩,顶底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局部为细中粒砂岩,有时有一层厚度为.10。50m的炭质泥岩伪顶;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局部为中粗粒砂岩,有时有一层泥岩伪底.2)2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03号煤层。6336.7m,平均6。9m,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是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全区煤层厚度为13。3m,平均2。63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含夹矸01层,个别钻孔见两层夹矸,厚度050。30m,其岩性为炭质泥岩或泥岩。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有时可见一层0.201.00m的炭质泥岩伪顶;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细粒砂岩,局部为中粒砂岩,有时见炭质泥岩伪底。可采煤层特征表 含煤地层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煤层结构顶板岩性底板岩性煤层稳定程度可采性可采面积(K2)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矸石层数类别P1030002.2692简单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细粒砂岩较稳定大部可采23.72.6336.76。891.0332630简单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稳定全区可采3311。99417292.00。70。7902简单泥岩细粒砂岩砂质泥岩泥岩不稳定局部可采5。5。536。9419。9C3t60。0-3。74。8104较简单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稳定大部可采26.5.9556783。680.004。702.60简单炭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稳定大部可采332.117.350.18-5.512。502简单泥岩砂质泥岩泥岩砂质泥岩稳定大部可采32。93)5号煤层位于山西组底部,上距2号煤层11。9948.17m,平均2。92m,属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厚度为0。03.,平均179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含01层夹矸。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和炭质泥岩,有时为粉砂岩或细粒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和泥岩,有时为粉砂岩,局部地段含一层薄层炭质泥岩伪底。)6号煤层上距5号煤层9。54394,平均9.97m。煤层厚度为0.0。4m,平均1.81m,属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含12层夹矸。顶板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砂质泥岩和泥岩,有时见石灰岩;其老顶为石灰岩或泥灰岩。底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有时为细中粒砂岩.5)8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一段的中上部,上距号煤层19。96.78m,平均3。6,距8上号煤层0。704。2m,平均2。m,属稳定大部可采煤层。煤层厚度为0。04.7m.平均2。62m.煤层结构简单,含夹矸02层。顶板岩性主要为炭质泥岩、泥岩和砂质泥岩,个别钻孔为粉砂岩或细粒砂岩。底板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泥岩、粉砂岩和中、细粒砂岩,时有炭质泥岩伪底。6)9号煤层上距8号煤层2.317.0m,平均8。35m。煤层厚度为0.15。m,平均259,为稳定大部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02层夹矸,夹矸厚度为0。00。5.顶板岩性一般为泥岩、砂质泥岩和粉砂岩,有时可见细中粒砂岩,局部可见炭质泥岩伪顶。底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有时可见含铝泥岩、粉砂岩或细粒砂岩底板.(3)煤层顶底板现将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03号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次为砂岩;底板以粉、细砂岩为主。煤层顶板属半坚硬岩层,顶板为块状岩类,顶板为二类,属中等稳定类型,底板属松软类。3号到2号煤间距平均为6.,号煤顶板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局部为粉砂岩;底板以中细砂岩、泥岩为主.煤层顶板属半坚硬岩层,顶板为块状岩类,顶板为二类,属中等稳定类型,底板属松软类。2号到5号煤平均间距17.49m,中间夹4号、5上号,5号煤顶板以细砂岩为主;底板也以细砂岩为主.顶板属坚硬岩层,顶板为整体状岩类,顶板为四类,属稳定类型,底板属松软类。5号到6号煤层平均间距为1.21,以炭质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粉砂岩、L4灰岩和6上号煤层。6号煤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砂质泥岩.顶板属软弱岩层,顶板为薄层状岩类,顶板为一类,属不稳定类型,底板属松软类.6号到8号煤层平均间距为286m,中夹7号、7下号和上号煤层。8号煤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有时见炭质泥岩伪顶,老顶为灰岩;直接底板以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顶板属坚硬岩层,顶板为整体岩类,顶板为三类,属稳定类型,底板属松软类。8号到9号煤层平均间距为85。9号煤直接顶板以细砂岩、砂质泥岩为主;直接底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顶板属坚硬岩层,顶板为整体岩类,顶板为二类,属中等稳定类型,底板属松软类。2.2.3水文地质2.。3. 主要含水层(1)奥陶系峰峰组及上马家沟组灰岩岩溶含水层该地层有三层巨厚层泥灰岩,有裂隙的灰岩含水层总厚3.3m,该含水层水位标高9。88m,水位降2.30m,钻孔单位涌水量0.007L/,渗透系数。0032/d。井田内奥灰岩溶水位在910941m之间,岩溶水大致由北东流向南西。(2)石炭系太原组碎屑岩夹薄层碳酸盐岩类裂隙含水层该组地层厚127。5m,其中有L1、L3、L4、L 4层主要灰岩,厚度分别为0.91m、。30m、212m、1.m,其中L1、L5为泥灰岩,L3、L4裂隙较发育,为该组主要含水层,含水层厚.35m。该含水层水位标高9417m,水位降深13.17m,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888L/sm,渗透系数0.0059m/,属弱富水含水层。(3)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该组含水层主要由中、细粒砂岩组成,厚度为5。34m,水位标高9496,钻孔单位涌水量0.0082/sm,渗透系数.026m/d,属弱富水含水层.()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以上砂岩裂隙含水层该地层中的含水层以粗、中、细、粉砂岩为主,该段地层泥岩砂岩相间,往往形成层间裂隙水,由于泥岩的隔水作用补给条件较差,富水性很弱.全区碎屑岩裂隙含水层富水性均较弱,钻孔冲洗液消耗量都很小。地层多接近地表或在侵蚀基准以上,在构造断层破碎带附近和局部风化裂隙发育地段,含较丰富的地下水。(5)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第四系地层在区内分布范围很小,在局部山梁上沉积有上更新统黄土,但厚度很小,多为透水不含水岩层,全新统地层分布在白岔沟沟谷中,含有一定的地下水,但由于含水层厚度小,水量也十分微弱。2。3。2主要隔水层组(1)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砂岩层间泥岩隔水层组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地层为一套泥岩和砂岩交互沉积地层,泥岩沉积厚度大,且连续稳定,是地表水和基岩风化裂隙含水层与煤系地层间较好的隔水层。()9号煤层底板至奥灰顶界面间泥岩隔水层组本溪组是一套以泥岩,粘土岩、铁铝岩为主的地层,夹薄层灰岩和砂岩,砂岩一般为泥质胶结,隔水性能良好,太原组9号煤层到本溪组顶面也是一套以泥岩为主的地层.从9号煤底板到奥陶灰岩顶面厚度分别为63m、6和684,平均厚度为63。7m,是含煤地层与奥陶系地层间重要的隔水层.22.3。3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井田内山西组煤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太原组煤矿床在无导水构造沟通的情况下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类型定为简单类型;当考虑井田内陷落柱较发育,有正断层分布,个别钻孔孔内事故残留钻具以及煤层开采后各煤层间的含水层和采空形成水力联系等因素,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2.2。3矿井涌水量(只写与本设计有关的)由于没有设计坑道系统面积,因此本次矿井涌水量的计算采用了各煤层的高级储量面积作为坑道系统面积,仍选用承压转无压公式计算先期开采地段各煤层的矿井涌水量,计算结果见下表.矿坑涌水量计算表计算参数疏干含水层煤层号首采区高级储量面积(m2)渗透系数 k(md)水头高度()含水层厚度M(m)影响半径 (m)“大井”半径r。(m)“大井“影响半径。()矿坑涌水(m3/d)山西组含水层20。01742987。850.39252.5383。41145太原组含水层60.0914504。1634.4046。530。9374.58001951。05。01.4657.223224.6138040。091525。675。0126。97.753244241。23计算结果评述开采第一水平2号煤最大的矿井涌水量为111。8m/d(47。7 m3/h),属涌水量小的矿井。6号煤层的最大矿井涌水量为1175m3/d(484 m3/);8号煤层的最大矿井涌水量为128.14m3/d(515 m3/h),;9号煤层的最大矿井涌水量为1223m3d(51。76 m3/h),均属涌水量小的矿井。24 其它(只写与本设计有关的)2.24.1瓦斯由测试结果可知,上部2号煤层甲烷含量低于下部8、9号煤层,说明煤层瓦斯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本区主采煤层、6、8、号瓦斯含量较高。另据邻矿昌鑫煤矿2号煤层005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相对涌出量163/t,绝对涌出量.41in,鉴定等级为高瓦斯矿井;据邻矿西圪台头煤矿号煤层2005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m3/t,绝对涌出量508m3/i,为高瓦斯矿井;据邻矿碾底煤矿号煤层2005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瓦斯相对涌出量为20。29m3/t,绝对涌出量5.54m3/min,属高瓦斯矿井。2。2。42煤的自燃倾向性本次补充勘探经测试,3、5号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6、号煤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类,属不易自燃容易自燃煤层; 9号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类,属不易自燃煤层。243 煤尘爆炸危险性本区各主要煤层为有爆炸性危险的煤层,今后在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相应的通风预防工作.22.4 矿井地温本区无高温区存在,属地温正常区。2。2.5 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用井田范围太大,没有指导意义,叙述一下施工范围内东西,以那个井为中心,四周距离关系论述最好)根据小回沟煤矿补充勘探地质报告资料分析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如下:井田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和分布于山梁及沟谷之中的新生界第四系.井田内发现陷落柱14个,主要分布在井田东北部,大小不等,最大者长轴1190m,小者仅15.陷落柱内岩性由各种岩块杂乱堆积,紧密胶结而成.岩块大小不等,泥质岩块较细呈粉末状,坚硬岩块较大。从目前煤层底板平面图上看陷落柱的赋存规律,陷落柱主要集中于褶曲扭动部位。井田内褶皱相对较为发育,共填绘褶皱1条,其类型简单.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仅在本区东北部和南部发育有正断层及F4、F两条逆断层。井田未发现有岩浆岩。井田内含煤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山西组和太原组共含煤6层.自上而下山西组含2、03、2、3、4、5上、5号共7层煤,太原组含6上、6、7下、上、8、10、1共9层煤。其中含6层全区可采、大部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自上而下为山西组的0、2、号煤层和太原组的6、9号煤层。各主要煤层直接顶板以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局部为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结构松软,强度较低;砂岩为顶板时岩层结构坚硬,强度较高。各主要煤层顶板属不稳定中等稳定类型。各主要煤层直接底板以砂质泥岩、泥岩居多,在遇水作用下易软化、膨胀,发生底鼓现象。井田主要含水层有:奥陶系峰峰组及上马家沟组灰岩岩溶含水层,总厚3。3m,水位在9041m之间,岩溶水大致由北东流向南西;石炭系太原组碎屑岩夹薄层碳酸盐岩类裂隙含水层,厚度,该含水层水位标高941。7m,属弱富水含水层;二叠系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厚度为5。34m,水位标高99。7m,属弱富水含水层;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以上砂岩裂隙含水层,该地层中的含水层以粗、中、细、粉砂岩为主,该段地层泥岩砂岩相间,往往形成层间裂隙水,由于泥岩的隔水作用补给条件较差,富水性很弱;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厚度很小,多为透水不含水岩层,水量也十分微弱.井田主要隔水层有: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砂岩层间泥岩隔水层组和9号煤层底板至奥灰顶界面间泥岩隔水层组.区内03、2、5号煤层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太原组6、9号煤层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涌水量:开采第一水平号煤最大的矿井涌水量为1m3/d(7.57m/h),属涌水量小的矿井。6号煤层的最大矿井涌水量为114。3m/d(48。94 m3/);8号煤层的最大矿井涌水量为18.14md(51.59 m3/h);9号煤层的最大矿井涌水量为142。3m3(51.3/),均属涌水量小的矿井。 本井田各可采煤层位于奥灰岩溶水水位之下,存在带压开采,且陷落柱发育,应加强导水构造的探测工作,防止造成水害.同时应注意对上部风化裂隙水的疏排作用,以免引起地表水和上部风化裂隙水涌入矿坑而发生淹井事故。在施工中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掘”的原则,采用物探探测断层、含水层及其富水性等情况。掘进前通过钻机钻探施工,做到物探预测,钻探验证相结合,避免水害事故的发生。矿井瓦斯:、6、8、9号煤层瓦斯含量较高,为高瓦斯矿井,各主采煤层的煤尘均具有爆炸性,施工过程中加强通风除尘(灭尘)工作和瓦斯检测工作。03、5、2、9号煤层均为不易自然煤层,6、8号煤层为不易自燃容易自燃煤层,应加强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3工程概况2.3.1 工程内容小回沟矿井下二期矿建工程主要包括:(单位工程名称采用图纸名称)(1)管道井中部车场交叉点、集中轨道巷、东辅运大巷东段、东辅运大巷与2号东回风大巷联络巷、2号回风大巷东段、号回风大巷西段;(2)专用进风斜井落平段、2号集中进风巷、东辅运大巷西段、西辅运大巷、1号回风大巷西段、1号、2号回风联络巷、4条大巷终端横贯;(3)号集中进风联巷、东、西翼机头硐室及皮带检修道、东运输大巷、煤仓、西运输大巷、1号、2号、号、4号进风联络巷、避难硐室、消防材料库;(4)主斜井井底平巷、水窝及清撒斜巷、东运输大巷与1号回风大巷联络巷、1号东回风大巷东段;(5)变电所及泵房、通道、管子道;()水仓入口及内外水仓;()措施工程:临时泵房、卸料巷;小回沟矿井二期井巷工程共计1172.99米。.32主要单位工程技术特征:()号回风大巷1断面净宽000m,净高5350m,22断面净宽60,净高40,33断面净宽4000mm,净高3000mm,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形式,支护厚度为10mm,喷射混凝土强度为20。顶锚杆采用2*200mm锚杆,帮锚杆采用202200mm锚杆,锚杆间排距为80m100mm,锚索采用型号为8.9300mm,锚索间排距20mm。钢筋网由。5钢筋制作,网格10010mm。水沟浇筑混凝土强度为0。(2)2号回风大巷-1断面净宽600mm,净高53m,-断面净宽60m,净高480mm,3-3断面净宽40mm,净高300,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形式,支护厚度为120mm,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20。顶锚杆采用2*2400mm锚杆,帮锚杆采用22锚杆,锚杆间排距为0mm100mm,锚索采用型号为18*00mm,锚索间排距2000m.钢筋网由65钢筋制作,网格100*100mm。水沟浇筑混凝土强度为C20。(3) 一水平运输大巷1断面净宽5200mm,净高340m,顶锚杆间排距为900mm100mm,帮锚杆间排距为5mm*100mm,锚索间排距2000mm。22断面净宽00mm,净高3600m,顶锚杆间排距为900*1000mm,帮锚杆间排距为10mm*00m,锚索间排距2000mm。33断面净宽600m,净高350mm,顶锚杆间排距为0m1000mm,帮锚杆间排距为110mm*1000m,锚索间排距000mm。4断面净宽400mm,净高300,顶锚杆间排距为5mm000mm,帮锚杆间排距为1000m*1000mm,锚索间排距000mm。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形式,支护厚度为120mm,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20。顶锚杆采用2*2400mm锚杆,帮锚杆采用202200mm锚杆,锚索采用型号为1.630mm、189*8m两种。钢筋网由6.5钢筋制作,网格001。水沟浇筑混凝土强度为C20。(4) 一水平辅运大巷1-1断面净宽50m,净高3600mm,锚杆间排距为900mm*1000m,锚索间排距20mm。22断面净宽600mm,净高400mm,顶锚杆间排距为0mm*100m,帮锚杆间排距为8500mm100mm,锚索间排距000mm.33断面净宽600mm,净高0mm,锚杆间排距为900100m,锚索间排距200m。44断面净宽4000mm,净高00m,顶锚杆间排距为80mm*1000mm,帮锚杆间排距为100mm000mm,锚索间排距00m。采用锚网索喷支护形式,支护厚度为20m,喷射混凝土强度为0.顶锚杆采用222400m锚杆,帮锚杆采用2020mm锚杆,锚索采用型号为18.9300m、8。9*830m两种。钢筋网由65钢筋制作,网格00*100mm。水沟浇筑混凝土强度为C20.(附图x或表xx与后面的文字名称适当拉开距离,不能仅靠在一起,必须空两个写,所有附图表都检查一遍;把下面的图中支护方式另一半补齐,技术特征相同的可合并到一块写)附:图2-1 一号回风大巷断面图图2-2 二号回风大巷断面图图23 一水平运输大巷断面图图24 一水平辅运大巷断面图表2- 二期工程技术参数及工程量图2-一号回风大巷断面图图2二号回风大巷断面图图2-一水平运输大巷断面图图24一水平辅运大巷断面图-1小回沟矿井二期矿建工程量表序号井巷名称煤岩别断面()支护方式支护厚度(mm)工程量(m)管道井中部车场交叉点、轨道巷半煤岩锚网索喷62东辅运大巷东段半煤岩208锚网索喷1东辅运大巷与2号回风巷东段联巷岩1。8锚网索喷124号回风大巷东段半煤岩28。24锚网索喷906352号回风大巷西段半煤岩25。24锚网索喷146专用进风斜井落平段岩锚网索喷507号集中进风巷煤锚网索喷6东辅运大巷西段半煤岩20。88锚网索喷21。41西辅运大巷半煤岩2425。2锚网索喷193.1301号回风大巷西段半煤岩5.4锚网索喷1746。6611号、2号回风联络巷半煤岩1028锚网索喷1112条大巷终端横贯半煤岩10。28锚网索喷106131号集中进风联巷半煤岩12.锚网索喷321东、西翼机头硐室及皮带检修巷半煤岩锚网索喷70东运输大巷半煤岩7.6锚网索喷1.246煤仓岩混凝土311西运输大巷半煤岩21。63锚网索喷2105.181号、号、3号、4号进风联巷半煤岩12锚网索喷1019避难硐室半煤岩混凝土020消防材料库半煤岩锚网索喷01主井底平巷、水窝及清撒斜巷岩锚网索喷122东辅运大巷与号回风巷东段联巷岩128锚网索喷4.613号回风大巷东段岩8。4锚网索喷25.44变电所及泵房、通道、管子道半煤岩锚网索喷24825水仓入口及内外水仓岩8合计总工程量1572。993施工准备3.1 熟悉有关技术资料和施工现场情况。1。1 认真收集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和施工图纸、施工材料、施工现场等技术数据和有关施工信息。.1。 完成实测、定位工作为了保证井下各工程定位和标高的正确性,需对甲方提供的定位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校核定位点时,可先根据定位点的坐标,反算求出边长和夹角,然后实地校测,发现错误或误差超限,请甲方妥善处理.校核水准点标高是否正确时,可用水准仪实地校核甲方所提供的水准点之间高差,发现问题时请甲方处理。数据的准确无误,是保证整个施工测量结果正确的基础,使用前一定要对定位点和水准点进行校核,同时还得弄清平面坐标和高程属于何种系统,应与设计的系统一致。3。2 编制施工作业规程、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每一单位工程开工前,必须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严格执行公司和处制定的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及相关技术管理制度,认真组织人员编制单位工程施工作业规程或专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以确保工程施工能够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顺利进行,使工程施工顺序安排合理,施工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工程施工能够满足质量标准、施工规范、设计和安全规程等要求。3。3 施工人员进场充分利用原一期工程施工队伍,根据二期工程施工计划,合理安排施工队伍进场.4 工程准备3。4.1临建设施生活临建:充分利用原一期工程施工时的临时设施,根据二期工程施工需要,合理增加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