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第17课,安史之乱,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冻无衣,饥无食,”刘允章直谏书,鼎盛,衰乱,“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960年,907年,一、北宋的建立,建立:960年,赵匡胤,开封(陈桥驿兵变),意义: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统一不完全。*,二、制度创设,措施:重文轻武国策*,政治:“重文轻武”,文官举足轻重*,影响:加强中央集权,稳固统治。导致积贫积弱,国力衰落。,1、文官体制,军事:“内重外轻”,收兵权于中央,B、考试规则的严密化,A、考试制度的规范化,C、考试内容的实用化*,2、科举制的完善,措施:,影响:选拔大量人才,文官体制基础。普及教育,传播知识。*,唐末五代,武将专权,国家分裂,政权频繁。,背景:,赵匡胤,陈桥驿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封丘县陈桥镇),赵普,建隆二年(961),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杯酒释兵权*,范祖禹:“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范太史集卷二六论曹诵札子,以文制武,根据宋史卷一八七志第一百四十绘制*,内重外轻,“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北宋汪洙神童诗,重文轻武,“龙图阁直学士、刑部郎中、知江宁府包拯为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四,“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樊树志国史概要,宋真宗时,文武百官9700人,宋仁宗时增至17000人,宋英宗时增至24000人,这还不包括正官之外等候差遣空缺的候补官僚,如果把他们也统计在内,那么数量将猛增数倍。国史概要樊树志,官、职、差遣分离制,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宗在其即位诏书中郑重宣告:“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真宗以下官员队伍日益膨胀超编,由9000余增至1.7万,至英宗时更达2.4万。,宋初禁军20余万,太宗时30余万,真宗时40余万,仁宗时82.6万,加厢军则达125.9万。,*,“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朱胜非引“前辈诗”,历代科举取士数额略计,根据登科记考宋史选举制等绘制*,朱熹:“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卷一二八本朝二法制,讨论:,1、“千秋遗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发生于()A960年B961年C962年D963年,2、与宋长期并立的民族政权主要有()A辽、西夏、金B蒙古、西夏、金C辽、西夏、匈奴D蒙古、西夏、匈奴,3、“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各不相管辖”,此类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4、963年,宋太祖任命京官周渭到永济任知县。周渭到任时,大将符彦卿亲往城外迎接,但周渭却趾高气昂,仅在马上拱手作揖。见此情景,平日专横跋扈的符彦卿心中极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1)周渭是文官还是武将?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2)平日符彦卿为什么能专横跋扈,目中无人?3)面对趾高气昂的周渭,符彦卿为什么又无可奈何?,文官;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因为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兵变篡夺皇位时有发生。,因为重文轻武已成北宋的国策。,提问:文官体制解决了武将专权局面,那么这一体制就没有弊端吗?,评价文官体制:加强了皇权,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分裂割据的隐患,开创了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但是由于对武臣的防范过严,官僚不断增多和军队缺乏训练,又酿成了国家“积贫积弱”的恶果,导致北宋中期的一系列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