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题研究-地震.ppt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14123365 上传时间:2020-07-0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题研究-地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理课题研究-地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理课题研究-地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课题研究地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截至2009年4月25日10时,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其中四川省68712名同胞遇难,17921名同胞失踪,共有5335名学生遇难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级是自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脱地震(8.5级)、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8.1级)后的第三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问题引入,这样的伤痛令人刻骨铭心,我们小组为此展开研究。重新认识地震!,地球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也是十分具破坏力。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震级震级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征地震强弱的量度,是以地震仪测定的每次地震活动释放的能量多少来确定的。震级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国目前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里氏分级表,共分9个等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有感性地真。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0倍;每相差2.0级,能量相差约900多倍。比如说,一个6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美国投掷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所具有的能量。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2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1000个5级地震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弱震震级小于3级。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中国地震烈度表1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2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3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4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5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6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7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8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9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10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11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成因和类型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产生地震,如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1、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3、塌陷地震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4、诱发地震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地震的危害地震是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它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此外,在有些大地震中,还有地光烧伤人畜的现象。地震的直接灾害发生后,会引发出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所造成的伤亡和损失,比直接灾害还大。1932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直接因地震倒塌的房屋仅1万幢,而地震时失火却烧毁了70万幢。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地震后如何紧急处理,以减少灾害损失?1、察看周围的人是否受伤,如有必要,予以急救。2、检查家中水、电、煤气管线有无损害、轻轻将门、窗打开,立即离开并向有关权责单位报告。3、打开收音机、收听紧急情况指示及灾情报导。4、检查房屋结构受损情况,尽快离开受损建筑物,疏散时请使用楼梯。5、尽可能穿着皮鞋、以防震碎的玻璃及碎物弄伤。6、保持救灾道路畅通,徒步避难。7、听丛紧急计划人员的指示疏散,并注意余震之发生。8、远离海滩、港口以防海啸之侵袭。9、地震灾区,除非特准,请勿进入,并应严防歹徒趁机掠夺。,家庭避震秘笈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学校避震1、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2、不要回到教室去。3、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4、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地震自救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措施之一。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有关地震方面的问卷调查1.你常常关注地震方面的知识吗?A。经常了解B。偶尔关注一下C。从来也不2.你知道地震似的自救方法吗?A。知道B。了解一点C。不知道3.你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吗?A。知道B.学过一点C。不知道4.如果发生地震你会怎样做?A。镇定对待B。惊恐不安C。不知所措5.你认为平时是否应该做一些防震措施?A.绝对应该B.有时间再说C.没必要6.地震发生时人们之间该怎么做?A.互相帮助B.只管自己,我的感悟那样凄惨的哭声震天,那样生离死离的痛苦,是揪心的痛,谁人能懂,谁人能体会到,谁人能明白,这些亲人的离别,是多么痛心的事情!我能明白,因为我害怕生离死别的痛苦与惊慌,接受不了,如果我的亲人得了绝症,那会对我的打击很大,我每天都在担心着,害怕,有一天,失去这世上唯一的至亲;而此时的情景,这样残酷的现实,我怎能不愤,如果这些专家,能把防预工作做到更好,我想今天躺下的人,就会少些!如果,换句话来,是他们的亲人,他们的孩子,他们的爱人,他们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情?他们的职业是多么高尚,多么神圣,他们的工作关系到千百万人民的生命安全!而今,科技这么发达,却也预测不到这突来的灾难?同样,换成我们,如果此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我想今天掉眼泪,哭得死去活来的人们,应该是我们,为什么,中国人都这么自私,为什么,这么大的事情,居然,可以置之不理呢?请大家换位思考?这天灾人祸的事情,今天发生在他们身上,说不一定,将来,你也能遇上!人活着,谁无三灾八难,请大家,拿出人的大爱,尽上自己,做人的本份。多一份爱心,是多么荣耀的事情,也是一件快乐的事!生命,有时,是多么的脆弱与不幸,生命在天灾面前是多么悲哀与渺小!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我们要给他们送去温暖,送去爱心,送去物质上的自助,钱出多少不要紧,主要包含着我们的爱心,送去我们的祝福!今天,我高声呼吁大家,都来支援,钱多,钱少没有关系,主要是我们尽着人本能的爱心,聚少汇多!让我们的爱,驱走他们的伤心与痛苦!让我们的爱,给灾区人们痛苦的心里,滴上点点甜蜜!虽然失去了亲人,还有我们送去的点点温暖,此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与支持!,通过调查发现人们对地震知识了解的很少,也不重视地震,不关爱自己的生命。对地震来临时的自救方法也不了解,所以我们应该呼吁人们常常关注地震知识,关爱生命。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探究了关于地震的一些地理知识及在地震灾害中我们保护自身的逃生技能,经过2008年我国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我才深刻到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时无穷尽的,本次研究学习,我们通过小组各成员的团结协作,合理分工,我们了解到了地震发生的原因,传播路径的知识,同时还学会了如何在地震中保护自己安全逃生的技能。本次科研学习不仅使我们学习了一些知识,同时还培养了我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我深刻的意识到团队合作的良好学习方法。,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我不仅懂得许多关于地震的知识,还懂得了怎样运用科学的方法保护自己的生命,我敢断言,在灾难来临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勇敢面对,但是应该明白的是,我们决不能放弃,放弃,意味着死亡,自强不息才是奋斗的真正意义所在,所以一定要勇敢面对,战胜灾难。通过这次课题的研究,使我明白了灾难的可怕,但是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减轻的走下去,永远不要害怕,运用科学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清醒头脑,战胜一切可怕的灾难,永远记住:灾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勇气面对。所以我们要努力拼搏,勇敢的战胜一切,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研究,我深切的感受到了地震对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危害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损失。我们应当学好地理,明白地震的发生是由地壳和板块的运动造成的,不要惊慌害怕,掌握科学知识,正确对待。经过对地理得学习,我增长了许多的知识,明白了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应该怎样的面对。比如说,就在刚刚发生一年的那次5.12大地震中死了不知道多少的中国同胞,就在这么多的当中,有许多的人不明白在地震中不知道该怎么办,以至于惊慌失措,导致了自己的死亡或伤残,学习了地理知识,明白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会知道在发生自然灾害的前期会有什么的征兆,在这征兆之前要怎么办才能保证自己不会受到伤害。学地理,从什么角度上来讲都是有利于我们的,不会对我们有什么的影响,无论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可以为我们所用。不会影响我们的。,感谢您的观看,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