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小学“教科研热”的经济学思-中小学常见的教科研方法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38061249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中小学“教科研热”的经济学思-中小学常见的教科研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关中小学“教科研热”的经济学思-中小学常见的教科研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关中小学“教科研热”的经济学思-中小学常见的教科研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中小学“教科研热”的经济学思:中小学常见的教科研方法 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待中小学的办学行为,有利于我们从教育和收入的关系上把握老师劳动的基础特点,这对于老师激励政策的制订、老师专业化的发展全部有主要意义。多年来,广大中小学出现了日益高涨的“教科研热”,老师不再仅仅充任教书育人的传统角色。学习、进修、写论文、做课题,也是她们的主要行为,而且“愈演愈烈”。本文以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小学“教科研热”为例,剖析“教科研热”现象背后蕴涵的经济学原理。以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人力资本理论、筛选理论来分析中小学老师劳动的特殊性,自我教育的必须性、普遍性和教科研结果在使用过程中的双重性,有利于我们把握“教科研热”的成因,提出正确引导中小学“教科研热”的相关策略。一、连云港市教育科研工作现实状况和“教科研热”的特点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小学有组织的教育科研工作起始于1987年。经历了“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研究历程,教科研工作不停普及,而且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广大老师的高度重视。关键表现在:老师撰写论文数、主持课题数不停增加。现在,全市共有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98项,市级课题1000项,国家级课题填补了空白,省市级课题分别比1990年增加了98、80。全市论文发表数量达成10000篇,在关键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达成300余篇,分别比1990年增加了90、82。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的质量也在不停提升。在江苏省第二届教育科研结果评选中,连云港市有10项结果获奖,在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结果奖的评选中,连云港市有24项结果获奖,获奖数量名列江苏省前列。近五年来,在江苏省著名度最高的中小学青年老师“教海探航”、“师陶杯”论文评选中,连云港市的参赛成绩一直名列全省前三名。此种现象被江苏省教科院的教授称之为“连云港现象”。教科研,全称为教育科学研究。教科研结果是指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过个人努力、团体互助、进修培训、教授指导所取得的有关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结果。它包含获奖论文、发表论文、课题研究结果、著作等等。连云港市中小学老师主动从事教科研工作,形成了“教科研热”,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其特点一是老师参加教科研的热情越来越高,二是教科研工作的实绩和老师的晋升和表彰的联络越来越亲密。首先是因为教科研工作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也蕴含着一定的教育经济学原理。二、教科研工作是复杂的脑力劳动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看法看,老师从事教科研工作和从事教学工作一样,全部能够发明价值。所以,老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理应取得对应的酬劳。马克思、恩格斯的学术理论中,有着丰富的教育经济学思想。她们关键的看法有:教育劳动含有生产性原因,教育含有间接的生产性质,教育投资含有生产性;教育能够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能够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教育含有传输、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效,教育含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劳动发明价值,教育费用是劳动力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复杂劳动含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教育经济学思想归结为一点,就是人的劳动能力是发明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和力量。而劳动力发明财富的多少是和劳动者接收教育的程度成正百分比的1。老师从事教科研的过程是一个劳动过程,而且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含有劳动的某种特殊性。这种劳动特殊性尤其地表现为发觉教育规律、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增加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所以,这种劳动含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理应得到较高的劳动酬劳和奖励。现在,各级各类学校的职称评审,优秀工作者、优异老师的评选,教育系统的人才招聘全部重视了教科研结果所占的比重,就是表现了马克思、恩格斯教育经济学的思想。在这种政策的引导下,广大中小学老师主动参与教科研工作,乃至形成“教科研热”,是正常的,是符合教育经济学的规律的。三、老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是老师自我教育的投资从人力资本理论看,从事教科研工作的老师亦应该获取对应的收入,而且教科研结果越好,应该获取的收入就越多。人力资本理论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的思想派别,它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本是和物力资本相正确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解释而取得特定含义的一个资本概念。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加的关键原因,它是含有经济价值的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关键看法是:第一,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第二,人口资本投资和物力资本投资全部是经济发展不可缺乏的生产性投资,但在当代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投资的作用。第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关键。教育投资是一个生产性投资。教育投资是使蕴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得以增加的一个生产性投资。提升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第四,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所以,资本积累的关键应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要追加教育投资的总量。第五,教育投资收益率是能够测算的2。老师从事教科研工作首先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学会教科研的方法,学会将教科研结果进行转化;其次,老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教育投资的过程。老师从事教科研工作需要很大一笔开销:图书资料费、会务费、差旅费、通讯费、教授咨询费、网络查询费、招待费、教科研的时间花费等等。不过,这些费用是属于投资性质的。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它将转化为老师的多个技能,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将取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较高的回报。实际情况是,通常教科研工作做得好的老师在职称评审及评优、评先方面全部取得很大的便利,她们比不做教科研或少做教科研的人而言,晋升或评优的机会更多,时间更早,因此取得的薪水就会更多。这是符合人力资本理论的看法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能够提升生产率,能促进经济增加和社会发展,因此,要大量地进行教育投资,扩张教育,这种看法对教育科研政策的制订含有主动的意义。在教育科研上的投资能够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很多教育行政部门的决议者,往往热心于重奖教科研结果、教科研主动分子,实际上是在不自觉地利用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还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资本投资,要达成相同的效益,人力资本投资成本较低,所以,全社会的人全部会热衷于投资教育。现在,很多校长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的发展战略,就是人力资本理论的表现。四、老师的教科研结果是老师能力的信号,包含了理念、方法、技巧等业务特征从筛选理论看,教科研结果多的老师将有更多获取更高酬劳的机会。筛选理论由迈克尔史密斯在20世纪70年代发表的筛选假设就业的市场信号一文为形成标志。筛选假设理论把教育看作信息,着重研究在劳动力市场内雇主是怎样挑选工人的。其关键看法以下:第一,受教育程度高,工资水平就高,这是和人力资本理论相同的地方;第二,受教育程度和工资水平的正百分比关系,是经过教育的筛选作用形成的。对一个寻求工作的人来说,教育程度是表示她的能力的信号,对雇主来说,是依据教育程度挑选工人。教育在这里只起一个筛选装置或教育信号作用,教育的经济效益就是教育筛选作用的结果3。老师经过教科研工作取得高一级的职称、荣誉,便为她取得较高经济利益发明了条件。在这里,教科研结果成了老师能力和素质的信号。老师的教科研结果包含了理念、方法、技巧等业务特征。比如,每十二个月教育系统多种多样的评审工作需要评委,多种招标课题主持人的遴选,更高等级的荣誉的取得,工作职务的晋升等等全部有“门槛”,教科研结果是这些老师跨入这些“门槛”的主要信号,成为被筛选的依据,从而,也就为自己取得较高的收入提供了便捷。“筛选”理论在此得到了充足的诠释。而且,这种筛选的“信号”的效应越来越大,成了老师追讨教科研结果的主要动力,也是“教科研热”的成因之一。然而,在筛选论者看来,教育只是经过一纸文凭反应个人的先天能力和受教育程度,对社会含有信息价值就能够了,无须花费过分的资源,因此,主张一个消极的教育政策。显然,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制订的教科研政策,就会展现教科研奖励的“度”的特征,即,奖励的金额不是越多越好,应和结果的水准相一致。不然,过分的奖励不能形成可供筛选的信息,还可能将教科研工作引入误区。筛选理论认为,只有本身的劳动生产率高的人才会热衷于投资教育,因为个人内在的劳动生产率和改变本身受教育情况所需付出的信号成本是负相关的关系,接收更多的教育必定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劳动生产率高的个体改变本身受教育情况的信号成本较低。对高劳动生产率的个体来讲,在合理工资的结构下,个人投资更高等级教育的收益大于成本,所以,就会作出深入投资教育的理性选择。但对于低劳动生产率的个体而言,因为她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所以,在对接收过同一教育等级的劳动者所付工资相同的条件下,其深入投资教育的成本可能大于收益,从而其理性地选择不深入对教育进行追加投资。根据这个看法,对于教科研工作而言,愈是教科研成绩好的人,愈期望奖励高;而对于教科研能力弱的人来说,则不期望教科研的奖励过高,这也是符合现实情况的。五、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对于教育和收入关系看法的差异1.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在教育和收入的关系上的共同点从教育和收入的关系看,二者全部认可教育和工资收入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教育对个人含有显著的经济价值。老师从事教科研工作是一个自我教育活动,现有社会效益,也是一个有着经济价值的投资活动。从这种意义上看,各级政府纷纷设置教科研结果奖项,多种职称评审、评先全部有教科研结果的要求,老师主动地参与教科研活动,有着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效应。所以,出现的“教科研热”对于培养人才、对于知识发生、对于提升老师的业务水平及本身的收入,全部是有益处的。2.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在教育和收入的关系上的不一样点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均不否认教育和收入之间含有正向关系,均认可较高的教育水平为个人带来较高的收入,但在对这种关系的解释方面不尽相同。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前提是,个人收入的差异,关键在于大家在教育、培训等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差距。教育投资提升了个人的生产能力,从而使她们取得较高的收入。这个过程能够简单地如A所表示进行描述。A:教育投资较高的生产能力较高的收入。对教科研而言,就变成了:从事教科研产生教科研结果较高收入。筛选理论对教育和收入关系的解释如B所表示:B:教育投资较高的文凭较高的收入。对教科研而言,就变成了:从事教科研较高等级的证书较高的收入。二者的区分关键在中间阶段。在人力资本模型中,中间阶段是较高的生产能力,较高的收入是对较高生产能力的报偿。筛选模型中,中间阶段仅仅是证书或文凭。对于教科研而言,前者意味着教科研工作好,就一定能力强,收入也一定高;后者却未必。一位老师教科研结果多,必需要得到权威机关的认可,而且能够得到对应的证书,这么,就为取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提供了信号,为校长提供了筛选的依据,不然,较难取得较高的经济收入。针对不一样的群体和情境,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理论全部有解释的空间,又全部有解释的程度。也能够借此解释这么的现象,即为何取得教科研成绩差不多的老师,其取得的收入却相差较大。六、基于“教科研热”的政策寻求从教育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表明,中小学“教科研热”的存在有一定的必定性,现有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原因,也有提升收入的原因。不过,在教科研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鉴于此,我们提出以下提议。1.必需以教学为中心“教科研热”的出现,表明了老师学习、研究的热情,也包含了对教育高收入的追求,这些全部应该给保护。不过,对于广大的中小学而言,应将教学作为中心工作来做,不能将教科研工作过分地夸大,预防对教学工作的干扰和影响。现实中,确有部分老师只顾抓教科研,忽略了教学工作,这就是本末倒置了。所以,必需调控教科研的奖励政策和绩效考评政策,比如控制奖金的数量,使得教育教学实绩和教科研实绩所占的比重相适宜。2.避免“虚假”信息干扰毋庸讳言,在“教科研热”中,也出现了很多虚假的教科研结果,加之多种职称评审中的信息不对称、“暗箱操作”的缘故,使得多种评审的结果失真。这就造成部分职称和荣誉的虚假。假如仅根据筛选理论进行收入分配的话,必定造成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甚至产生严重的腐败问题。3.指导老师树立正确的教科研观不能将教科研和晋级、评先划等号。大量的事实证实,通常将教科研工作和物质利益亲密挂钩的人是不可能取得大的成绩的。而应该引导老师将教科研和改善教学结合起来。树立热爱教育、热爱科学、老实守信、不弄虚作假的学术道德规范,建立互助合作的团体意识,不要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