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高三语文摸底测试试卷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646607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高三语文摸底测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兰州市高三语文摸底测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兰州市高三语文摸底测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州市高三语文摸底测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中外社会文明史就能发现,( )。去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于其公共文明: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在体育赛场,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即便如此,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可见,约束是压舱石,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少了刚性约束,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也可能又倒退回去。又比如,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立法保护小动物,殊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条款: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攻击性犬的主人还需在庭院明显处竖立标牌,等等。在现代社会,法律规则就是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那条绳子,松紧适度、两头不落,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正是因为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中国社会_;正是因为“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持续发力,欠债故意不还的老赖开始减少。“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分析功德无量数不胜数风靡一时B . 梳理功不可没数不胜数蔚然成风C . 分析功不可没擢发难数风靡一时D . 梳理功德无量擢发难数蔚然成风(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要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就必须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B . 只有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C . 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持续管理的结果,也是历史演进的结果D . 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现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B . 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的问题,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C . 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国民文明出游。D . 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出现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的现象,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醒国民文明出游。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4分)2. (6分) (2017高二下北京期中) 根据下面的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三,完成小题。梨花风起正清明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到清明时节,就告别严冬,迎来四野明净、生机盎然的春天。清明是农耕的重要时机,所以农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清明也是人们亲近自然的大好时节。古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踏青、修禊的风俗反映了人们亲近大自然、感受生命和谐的心理需求以及张扬生命活力的愿望。为了顺应清明时节阳气上升、万物萌动之理,人们开展了春游健身和插柳植树的活动。柳树得春气之先机,阳气最盛,古人以“插柳”避疫驱邪,又赋予其“插柳留春”的文化意蕴。后来,清明插柳之风逐渐发展为植树造林之举,民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孙中山先生把植树造林当作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推动。在他的倡议下,1915年北洋政府正式确定清明节为植树节。1984年北京市将“全民义务植树日”定在清明节前后。2008年清明节被定为法定假日,植树节便自然而然地落户清明。在清明播下的希望种子,经几度春秋,弥漫成郁郁葱葱的绿意。这时,人们会感到生命之树长青,就像是留住了春天,留住了生命。清明节还是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最富有生命意识的传统节日。虽然物质生命无法永存,但精神生命却可以永恒。生命之火如何延续?什么样的人生能够留芳千古?古人的回答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史留名”就是对人生价值的最大肯定。但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功、立言,而立德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所以古人把“立德”置于“三不朽”的首位。人们也正是通过清明节扫墓等传统仪式,一方面来感受“生死两茫茫”的悲怆,感念先人生我育我的恩泽;一方面停下行色匆匆的人生脚步,面对死亡,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在生死的感悟中,让灵魂受到洗礼和净化,获得生死情感的宣泄和道德生命的传承。所以,人们追求以懿行嘉言留名传后,把个体生命置于祖辈代代相传的生命长链之中,作为长链的一环而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让精神得以安顿。因此,清明节正是家庭文化建设的契机,中华民族的敬祖意识、感恩心理、天人观念,在清明节可以得到充分地表达。而今,祭奠亲人、祭祀祖先的活动已发展到缅怀先贤英杰。祭奠他们,能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受到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精神熏陶,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清明。清明还有政治清明的含意。诗经大雅大明有“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句,后汉书班固传也有“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的话,显然都指政治清明。清明的这种人文内涵常常以人物故事为载体而获得广泛传播。介子推与寒食、清明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相传晋文公在火熄后上山看到介子推母子抱树而死,在他们身后的树洞里发现了一首写在衣襟上的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传说中的介子推遗诗,出自谁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短短八句诗三嘱晋文公“清明”,反映了人们渴求“清明之世”的普遍愿望,即追求一种安定祥和的社会状态,是“君圣臣贤”“官清吏廉”的清明之治。乐记曰:“清明象天,是天德清明也。”感自然节律而设,孕人文精神而丰,是对中华传统节日清明的最好写照。(1) 根据下面这组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材料一)清明,苏堤一带,桃柳阴浓,红翠间错,走索、骠骑舞盘及诸色禽虫之戏,纷然丛集。(材料二)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材料三)结论:(2) 材料三中说,“感自然节律而设”的清明节“孕人文精神而丰”,请根据材料一至材料三的内容,分条概括清明节蕴含了哪些人文精神。3. (9分) (2018乐山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前,全球能源正在进衧第三次转型。此前,第一次是媒炭取代木材成为主导能源,第二次是油气取代煤炭成为主要能源。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能源转型处于初期。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当前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清洁、低碳、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并将取代化石能源成为主要能源。IEA预计,到2030年前后,可再生能源将超越燃煤发电,成为全球最大电力来源;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将占所有新增发电容量的一半以上。以建立低碳、可持续的能源供给与能源消费体系为目标。当前的能源转型源于对高碳能源使用后果的科学认识以及低碳能源利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自觉行动加上科学技术 进步构成推动第三次能源转型的基础。传统的能源消费正在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合作共赢、政策引导是当前能源转型的重要特征。能源转型所要解决的资源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和安全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仅依靠少数国家不能取得明显效果,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国际合作机制,促进世界各国共同行动,实现能源转型。能源转型是科技进步推动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正在进行的能源转型虽然政策引导的作用突出,但是推动能源转型的根本力量仍是科学技术。(世界能源新变化)材料二:2000年2014年,中国煤炭需求年均增长8%。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需求国。但是,随着减少碳排放意识的日益增强,煤炭将逐渐被天然气等更加清洁的能源所替代。页岩气在全球的大规模推广也使得天然气价格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当今世界能源格局的三个特点)材料三:世界能源格局走向三个趋势:能源供给逐步呈现出扁平化、离散化的发展趋势。过去几十年,全球能源一直被少数国家的少数寡头企业所垄断。以页岩油气、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技术能源终结了这一局面。“分布式”取代了“集中式”,“矩阵式”取代了“单点式”。随着能源企业的轻量化、区域化,全球能源供给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将进一步发展,逐步呈现出扁平化、离散化的特点。能源格局变迁,将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在“供给西进”和“需求东移”大背景下,美欧国家在供给侧的话语权显著增强。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在需求侧的话语权也显著增强。美国将进一步摆脱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但对新兴国家而言,中东地区的供给优势可能成为与西方谈判的重要筹码,其战略意义反而增强。能源价格低迷,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能源产品的大宗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使得其对全球经济波动起到重要的传导作用。在价格下跌之初,多数经济学者预测下跌虽然会损害能源输出国的投资和就业,但同时也将增加进口国民众收入,从而扩大消费,并通过国际贸易途径抵消油价下跌的负面影响。此外,能源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通缩风险正随着新兴市场风险的加剧而逐步加强,并可能借助能源产品极高的流动性向全球扩散。(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6)(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球能源先后经历了由煤炭取代木材和由油气取代煤炭的第一二次转型,现在正处于由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为重要内容的第三次能源转型期。B . 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已成为全球趋势,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所有新增能源的50%以上。C . 当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需求国,但是据有机构预测到2040年中国将超过加拿大成为全球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从而大大减少碳的排放。D . 能源的属性决定了其对全球经济的重大影响。能源价格的下跌对输出国和进口国均会产生影响,甚至能源价格下跌所带来的通缩风险可能会扩散到全球。(2)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人类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能源利用技术上的快速发展,是第三次能源转型能够成功的必备条件。B . 全球能源的第三次转型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合作机制,因为能源转型所要解决的资源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和安全问题关涉全球。C . 全球能源的第三次转型,将打破寡头企业垄断能源的局面,促进能源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逐步呈现出扁平化、离散化特点。D . 第三次能源转型必然导致能源格局的变迁,像富产石油的中东国家对世界的影响力将被削弱,而美国这样的科技大国的话语权将更加突出。E . 能源转型是全球性问题,只有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位,并努力携手,形成全球合作机制,能源转型才能真正实现,因为各国政府的政策引导是推动能源转型的根本力量。(3) 从文本中提炼信息回答,如何才能实能源的第三次转型?并以中国为例谈谈能源大国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4.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周汝昌:一卷红楼触百思王景山伴随周汝昌成长的年月不是军阀混战,就是外寇入侵。生于乱世又为一介村童,周汝昌竟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他从小就醉心文学艺术,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只字,他都如获至宝绝不放过。对得到的任何一本书更是精读细敲如嘬骨髓,写读后感、找错字蝇头小字将书眉空白处填个严严实实。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搁浅。1947年,他才又经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似文赋这等涵盖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这年正值燕大开办中文系研究院,周汝昌在教授们的举荐下应考,成为被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此后,他又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自谦不是书法家的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遂平生作书多行草,其“横逸飞动、笔笔不苟、使转敷畅、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以势明法合意美之笔、英风俊骨之墨神采焕然。他曾多次慨叹,自己用于研究兰亭序和书法的工夫一点儿不比红楼梦少,研究成果受到启功、徐邦达、王学仲三大鉴定书家的肯定。本已在书法、翻译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周汝昌,怎么又步入了“研红”道路?原来,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红”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胡适先生的影响。1947年,时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来的一函,说他新近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之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兴奋之下,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并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之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1953年9月,已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的周汝昌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红楼梦新证。这部洋洋洒洒40万言的红学著作,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现代红学史上的地位。自此,周汝昌一路研红至今已整63载,出版涉及红学研究各个层面的专著47部。然而,周汝昌是在怎样一种身体状况下完成那一部接一部的鸿篇巨著呢?恐怕就鲜有人知了。从青年时双耳就逐渐失聪的他,戴着助听器还得别人在耳边高声吐字,左眼因视网膜脱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则需靠两个高倍放大镜重叠一起方能看书写字,所以他已无法将字写在稿纸的方格内,而是在比一般标准稿纸大一倍的“稿纸”背面任意书写,那似红枣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圆桌上诞生。没过几年,手稿上的字已经大过核桃,而且常常串行重叠,只有多年做助手的女儿伦玲认得,将其在电脑上敲出存储。至近3年来,周汝昌右目仅存的那一丝视力也不复存在,盲写都成困难的他,继而改成了口述,女儿伦玲一个人忙不过来,独子建临提前退休加入进来协助姐姐专事录音记录一身布衣的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节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周汝昌作的这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节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改)【注】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别号触味道人,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堪为当代“红学泰斗”,平生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1) 周汝昌步入“研红”道路,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2) 周汝昌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概括说明。(3) 周汝昌被称为“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当代“红学泰斗”。为什么他能在红学研究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 (11分) (2019高二上北仑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节选自报任安书)(二)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干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1) 以下加下划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剌谬:错误B . 用之所趋异也用:因为C . 夫诗书隐约者隐约:言简义深D . 其文直,其事核核:翔实正确(2) 下列加下划线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乃喟然而叹曰B . 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C . 居则忽忽若有所亡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D . 以通其狂惑其正色邪(3) 下列各句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司马迁从任安情意恳切的来信中似乎读出了抱怨,因为遭受了宫刑的司马迁已无力完成任安所嘱托的推举贤才的任务,为此,司马迁提笔写下这封回信。B . 司马迁原本在黄河边上的山的南麓过着农耕放牧的生活,四处出游考察,观察儒风,学习礼节,遗憾的是未能参加天子的封禅大典,郁郁寡欢。C . 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隐忍苟活,奋发图强,着手记述从皇帝开始,直到武帝获麟为止的历史,写就史学巨著。D . 报任安书从大的段落上看,层次明晰,逻辑性强;但从细节上看,又常常不厌重复。这些小的重复反而给人一种曲折反复、滔滔不尽之态,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司马迁那一腔急于宣泄的悲愤心情。(4)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迁 既 死 后 其 书 稍 出 宣 帝 时 迁 外 孙 平 通 侯 杨 恽 祖 述 其 书 遂 宣布 焉 至 王 莽 时 求 封 迁 后 为 史 通 子(5) 翻译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 (7分) (2019高二上三明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 , 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 , 空向秋波哭逝川。【注释】温庭筠,晚唐诗人。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甲帐:汉武帝所造的帐幕。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了苏武在异域渡过漫长岁月,骤见汉朝使者时,强烈复杂难以言表的激动心情。B . 颔联像两幅图画。一幅是望雁思归图,表现了苏武在胡地对祖国的思念。下一幅是荒塞归牧图,展现了苏武单调、孤寂的牧羊生活。C . 颈联写苏武在匈奴时与出使时的人事变换,流露出恍如隔世的感慨。“非甲帐”意指不是武帝时的甲帐,隐含着对武帝的追思。D . 尾联运用多种手法:借代,用“茂陵”代指去世的汉武帝;化用,“逝川”是从“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化用而出。(2) 诗题为“苏武庙”,但诗中实写苏武庙的文字并不多,而是大量运用虚写来呈现内容。请问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 (3分) (2018高二上大庆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表达归去后享受自酌自乐的诗句是_,_。 (2) 庄子,逍遥游指出,“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 李密陈情表中开头概括自己坎坷命运的句子是:臣密言:“_,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8. (1分) (2017日照模拟) 在画线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在当今时代,文学并非遥不可及,一个育儿嫂就以自己的文字让我们看到:_在飞机轰鸣而过的出租房里,_能找到不同寻常的人,遇到不同寻常的事。她提供的_说是文学,是真挚带来的感动,_说是文学印于书本、行于网络之外的鲜活形态,是生命与社会仍然存在无限可能性的惊奇。9. (5分) 根据语言环境,用口语方式转述下面书面材料的内容。材料:徐凡,男,江苏南京人,东方大学文学院教授。 系我国红学界后起之秀, 尤以考证作者身世见长。 专著曹雪芹家世考大观园人物论导读(获优秀教育图书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要求:内容适当。表达得体。符合口语特点。将转述的话写在相应的横线上。学校邀请徐凡与学生座谈时,你以文学社成员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说: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20高三上惠州月考) 仔细观察下面两幅漫画,根据要求写作。 同是“低头”,却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和人生状态,请结合两幅漫画的内容和寓意,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1、1-2、1-3、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4分)2-1、2-2、3-1、3-2、3-3、4-1、4-2、4-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5-1、5-2、5-3、5-4、5-5、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6-1、6-2、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7-1、7-2、7-3、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8-1、9-1、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