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I)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644630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陕西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陕西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4分)1. (2分) (2017深圳模拟)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安土重迁游刃有余昙花一显骄奢淫逸B . 囊中羞涩飞扬跋扈学负五车高山仰止C . 庖丁解牛拨乱反正青面獠牙洋洋洒洒D . 一杯黄土狂放不羁欺世盗名众目昭彰2. (4分) (2019高二上金华月考) 阅读下列段落,完成下面小题 (甲)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乙)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致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丙)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1) 文中加下划线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繁芜丛杂B . 掩盖C . 从而D . 以致(2) 文中画线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B . 乙C . 丙3. (2分) (2017高二上景县开学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经点破,那含蓄蕴藉的美感常常会遭到破坏的危险。B . 针对争议海域内中国执法船和护渔船遭到他国舰船的无理跟踪、骚扰甚至恶意阻挠,军地进行了海上联合维权演习。C .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收录了当下最流行的词汇,“潮”味十足,加之电视网络宣传造势猛烈,刚一上架就有不少市民慕名而来。D . 杭州地铁1号线贯通余杭、萧山等地,经过客运中心、城站火车站等重要区域,并且连接火车东站,是未来沪杭、杭宁、杭甬等多条高铁汇集之处。4. (2分) 下列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也许是山边小餐馆的笑眯眯老板,或是恒河畔凝视落日的独眼老妇。毕竟,再怎么风光明媚的自家山川,总会有看腻的时候。旅行,是从固体的生活中抽离去异地寻觅另一个自己的活动吧!另一个自己是什么样呢?旅行迷人之处正在这里,扛着不轻不重的今生,到处浏览自己的前生与来世。旅行,正好让人从自身的禁锢中放飞,歇够了,再飞回来。A . B . C . D . 5. (2分) (2017高二下江苏月考) 下列俗语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一项是( )A .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B . 强扭的瓜果不甜C . 姜是老的辣,醋是陈的酸D . 真金不怕火炼6. (2分) (2017高一下常州开学考) 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战役是( ) A . 火烧新野B . 火烧博望坡C . 安居平五路D . 火烧赤壁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7. (5分) (2017高三上九江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全球气候在整个20世纪确实一直在变暖, ?对此,众说纷纭。有些科学家认为20世纪气候变暖是“小冰期”气温回升的延续,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跟“温室效应”无关。但有些人反对这个观点,他们认为, , 而人类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气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地球变暖是否因为“温室效应”,我们都应该加以关注。相信总有一天, , 从而改善环境,造福人类。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更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一个优良传统。新时代对史学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史学何为?史学的重大使命是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真正的史学家都将认识人类的命运作为自己学术活动的出发点,力图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述往事,思来者”,是中国当代老一辈史学大家的史学追求,也是当下和今后史学研究者应该追求的目标。20 世纪以来,我国涌现出一批宣传和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服务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家,如郭沫若、胡绳、侯外庐、范文澜、夏鼐、白寿彝、刘大年等。郭沫若先生以求真、求是和经世为宗旨,怀着“清算过往社会的要求”,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学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写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开辟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天地,成为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历史的开拓者。白寿彝先生有感于中国缺少一部全面阐述中国历史的大规模历史著作,召集全国史学研究者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用20余年时间完成了一套12卷、22分册、约1400万字的中国通史,充分反映了20世纪中国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称为“积一代之智慧”的巨著。这些重要史学成果的取得表明,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中国国情,始终是当代中国史学最鲜明的特征。当前,我国史学研究主流积极健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出现了一些碎片化、片面化、表面化现象,漠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缺乏对现实社会的关怀。更有甚者,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这些错误思潮是对历史的扭曲,是对史学经世致用的滥用。我们要从历史中获得什么?我们所倚重的历史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历史研究者不能做时代潮流的冷眼旁观者,更不能逆流而动,而应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近些年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乡村史、城市史等研究,有很多成果就是史学研究对社会关怀的体现,也是史学经世致用的表现。伟大的时代必然高度重视对历史的总结和传承。史学研究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反观人类历史,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智慧,发挥史学传承文明、启迪未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只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才能解决时代面临的历史问题,才能回答历史之问和时代之问,才能开创新时代中国史学发展新局面。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要以习近平同志关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努力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研究成果,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努力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史学智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史学研究不能缺席,也不会缺席,必将有更大作为。(摘编自高翔新时代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2019年11月4日人民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梁启超先生认为史学是中国最发达的学问,中国是史学最发达的国家。B . 探索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为文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便是“史学何为”这一问题的答案。C . 经世致用是当代中国史学好传统,“述往事,思来者”应是中国当代及以后史学研究者的共同追求。D . 近年来兴起的环境史、灾荒史、医疗史等研究体现了史学研究对现实社会的关怀和经世致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运用比喻和引用,由古及今,自然提出“史学研究要有更大作为、发挥更大作用”的观点。B . 文章以郭沫若和白寿彝的著作为例,有力地论证了史学研究必须坚持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C . 文章既肯定了我国当代史学研究的伟大成就,也指出其存在的问题,论证全面客观,体现出辩证思维。D . 文章站在时代的高度,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史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为史学研究指明了方向。(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有通过对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等的反思,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历史结论,从面认识人类的命运,才是真正的史学家。B .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和中国通史是当代老一辈史学家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服务现实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具有独创性。C . 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是当前史学研究两种最为严重的错误思潮,扭曲了历史事实,滥用了经世致用,违背了时代潮流。D . 史学研究作为当今时代的制高点,有助于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从对历史的深人思考中汲取智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 (20分) (2020高三下汉中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双琴祭梁晓声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琴取于材,材取于树。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它们彼此欣賞,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如果有人说它们是同样好的琴,那么可以将两把琴都送给他。如果是两个人,那么一人一把。”有一天,琴店来了两位父亲,带着两名少年。两位父亲是好友,他们是陪儿子来选琴的。两名少年不约而同地看上了那两把小提琴,于是店主取出琴让他们试一试。他们各拉一曲后,都说以他们的耳听来,两把琴的音质同样优良。为了使大人们相信他们所选的不后悔,他们还毫不犹豫地交换了琴,于是他们幸运地接受了赠予。后来,他们果然都成了“家”,声名鹊起。无论何时何地,他们一直合奏着。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不久,就有了他们之间孰高孰低的说法。而寂寞的传媒则一口咬住那纷纭众说,推波助澜。最后,他们不能再合奏下去了,只能迫不得已地分开,各自独奏。但他们都是那么眷恋合奏,因为他们觉得只有合奏才能发挥出他们的演奏天赋。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11 但自从分开后,它们再没“见到”过对方。它们被思念折磨着,它们的琴音里开始注入了缕缕忧伤,正如苦苦相思着的情人的信上有泪痕一样。12 然而两位由合奏而独奏的演奏家,心里竟渐渐地栩互生出嫉恨来。他们不知不觉就入了别人的“阴谋”。他们曾经的珠联璧合引起了别人的嫉恨。别人想要离间他们,想要看他们成为仇敌。13 终于,他们中的一个心理崩溃了。他摔毁了他心爱的小提琴,跃下阳台,一命鸣呼。14 那时,另一个正在舞台上演出。他提琴的几根弦,随弓皆断。弦断之际,小提琴发出类似哀号的最后一声颤音15 悲剧的发生使人心趋于冷静,对死者的同情超过了人心对其他一切的表现。有同情有憎恨,另一个还没来得及从惊愕中悟到什么,已然懵懂地成了罪魁祸首。最后,他疯了。16 他那一把琴被按了弦,又摆在琴店里了。然而,无人问津,因为它已被视为不祥之物。只要琴弓一搭在弦上,便会发出号哭一般的声音。17 是的,那真是一把小提琴在号哭在为它不幸的爱人而号哭(选自2011年中国微型小说排行榜,有删改)(1)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在叙述时,“他们”“它们”交替使用,人和物相互交融,灵活地展现了事件过程,暗示了人和物命运的共同性。B . (8)段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世人欣赏并赞美他们的合奏”紧承上文,“但世人的心理是古怪的”则引领下文。C . (10)(11)段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两把小提琴因为分离而不能彼此欣赏、赞美的相思之苦和饱受思念折磨的忧伤情状。D . 小说把“双琴”喻为一对恋人,讲述了它们前世为树、今生为琴的“姻缘”,演绎了一出由相爱相依至分离毁废的悲剧。(2) 小说的结局是悲剧性的。造成悲剧的外在原因有哪些?请概述。 (3) 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作品蕴含的情感。 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 (16分) (2016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刑赏论宋曾 巩书记皋陶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刑薄则不必当罪;有细功者,其赏厚则不必当功。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夫圣人之治也,自闺门、乡党至于朝廷皆有教,以率天下之善,则有罪者易以寡也;自小者、近者至于远大皆有法,以成天下之务,则有功者易以众也。以圣神渊懿之德而为君于上,以道德修明之士而为其公卿百官于下,以上下交修而尽天下之谋虑,以公听并观而尽天下之情伪。当是之时,人之有罪与功也,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核其虚实以审其情,然后告之于朝而加其罚、出其赏焉,则其于得失岂有不尽也哉?然及其罪丽于罚、功丽于赏之可以疑也,以其君臣之材非不足于天下之智,以其谋虑非不通于天下之理,以其观听非不周于天下之故,以其有司非不尽于天下之明也。然有其智而不敢以为果有其通,与周与明而不敢以为察也。必曰罪疑矣而过刑,则无罪者不必免也;功疑矣而失赏,则有功者不必酬也。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夫先之以成教以率之矣,及其有罪也,而加恕如此焉;先之以成法以导之矣,及其不功也,而加隆如此焉。可谓尽其心以爱人,尽其道以待物矣,非忠厚之至则能然乎?皋陶以是称舜,舜以是治其天下。故刑不必察察当其罪;赏不必予予当其功,而天下化其忠,服其厚焉。故曰:“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 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言圣人之德至于民者,不在乎其他也。及周之治,亦为三宥三赦之法,不敢果其疑,而至其政之成也,则忠厚之教行于牛羊而及于草木。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选自曾巩集)【注】皋陶(go yo):舜帝时的一位贤臣,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丽:施加。察察:明辨,清楚。三宥三赦:周礼中规定,一宥不识,二宥过失,三宥遗忘;一赦幼弱,二赦老耄,三赦愚蠢。(1) 对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其刑薄则不必当罪当:相当,与相称B . 为有司者推其本末以考其迹本末:主次,轻重C . 则有功者不必酬也酬:酬报,赏赐D .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不经:不合常法(2)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以率天下之善及其所之既倦B . 则有功者易以众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 . 及其不功也,而加恕如此焉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 . 尽其道以待物矣木欣欣以向荣(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作者认为圣人之治,教化先行,主张立教以化善,立法以成务,让百姓知所遵行;同时也强调君主与士人相互配合的重要性。B . 在一切赏罚的执行上都要宽待百姓,有罪则加恕之,有功则加隆之,尽量秉持忠厚之道,这是明君贤臣治理天下要遵行的准则。C . “刑赏忠厚之至”超越了赏罚公平的的原则,是圣人之德施及百姓的具体表现,体现了儒家“爱人”和“民本”的思想。D . 本文论点清晰,论据简约,论证由大及小,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结构上照应绵密;语言冷静客观,有醇厚、质朴和稳重之美。(4)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汉文亦推是意以薄刑而其流也风俗亦归厚焉盖其行之有深浅而其见效有小大也如此书之意岂虚云乎哉(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然所以为忠厚之至者,何以论之?于是其刑之也,宁薄而不敢使之过;其赏之也,宁厚而不敢使之失。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1. (6分) (2018安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望江南华清淑燕塞雪,片片大如拳。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羁馆独凄然。燕塞月,缺了又还圆。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何日是归年?【注】1276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宫人华清淑和乐师汪元量等被挟持至元都大都。十多年后,汪元量获准南归,原宋人被羁留者多有送别之作。该词即是其中之一。骈阗:聚集;罗列。(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开篇描绘了一幅燕塞雪景图,“片片大如拳”与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异曲同工。B . “蓟上”和“帝城”在词中指南宋都城临安,此两句属于词人回忆的当年景象。C . “婵娟”比喻美好的明月,此句表明自己离开故国已久,每次都强忍泪水仰望天空明月。D . “何日是归年?”词人以发自肺腑的问句结尾,点出了全词的主旨,卒章显志。E . 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以“雪”“月”两种意象写起,既富北国特色,又合词人心境。(2) 开头两句对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全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概括分析。 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9高二上三明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归去来兮辞 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 “_,_。” (2) 归去来兮辞中作者以云鸟自喻,表明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实则有意的两句是“_,_。” (3) 滕王阁序中,王勃描写山光水色,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句子是“_,_。” (4) 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5) 逍遥游中写大鹏起飞的广度和高度的两句是“_,_。” (6) 逍遥游中用“_,_”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7) 陈情表用“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8) 陈情表中晋成公绥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 (2018高三上东辽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8年的这个夏天,一位即将进入北大的学子所写的一篇文章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文章中写道:“尽管贫穷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感谢贫穷,你让我坚信教育与知识的力量。”很多人认为这篇文章很励志,很正能量,让人看到了直面人生苦难的态度,看到了一个看似软弱的人为挣脱苦难的不懈奋斗与努力,显示出了人的尊严。但也有很多人对此难以理解,甚至口诛笔伐,毕竟像贫穷、疾病等人生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毁灭了多少沸腾的灵魂,制造了多少人间悲剧,感谢苦难不过是麻痹人们的“鸡汤”。人的一生难免遭受苦难,那么我们是否应该感谢我们所遭受的人生苦难?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4分)1-1、2-1、2-2、3-1、4-1、5-1、6-1、二、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7-1、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8-1、8-2、8-3、9-1、9-2、9-3、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10-1、10-2、10-3、10-4、10-5、五、 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11-1、11-2、六、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2-1、12-2、12-3、12-4、12-5、12-6、12-7、12-8、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