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527999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语文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 (6分) (2017高一下曲靖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秋时代,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或政权,结盟聚会是为了消除冲突。冲突频繁,会盟燕享频繁,成了春秋最基本的特色。会盟要讲“礼”“赋诗”,从而造就了特殊的文化现象“诗礼风流”。西周人重“礼”,是重其仪式性,如典礼仪式、揖让周旋等。而春秋则将礼认作了治国大法、人生准则。春秋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230余年间,谈礼之风盛行。一部左传,“礼”为主要的价值标准:“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夫礼,所以整民也。”“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其每评一事之得失,辄曰:“礼也”、“非礼也”;似乎国之兴亡,皆系于“礼”。左传最早一次论礼是在桓公二年,最早一次引诗在桓公六年,可见赋诗引诗之风与礼治思潮乃同步而兴。事实上,会盟燕享的赋诗引诗,几乎也集中在春秋时期。在会盟燕享中,列国都想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赋诗言志便成最佳选择。会盟燕享中的诗礼交锋,直接影响了士君子的价值判断与人格修养。列国名卿的外交才能,多半表现在熟谙诗礼、智能达变上。鲁襄公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在温地宴会,各国大夫皆赋诗言志,而齐国的高厚歌诗与舞不配,结果惹怒晋国,高厚只好落荒而逃。鲁襄公二十八年,齐国庆封逃难到鲁,叔孙豹让乐工诵茅鸱骂他,他竞茫然不知。鲁昭公十二年,宋华定到鲁国出差,鲁人赋寥萧以示友好与祝福,他毫无反应。这些在当时都是“国际笑话”。因而这个时代要求士君子必须熟谙诗礼,出使四方而能专对。鲁昭公七年,鲁国孟僖子陪昭公到楚国参加会盟,因不能以礼应对而抱恨终身,临终前要儿子跟孔子学礼。熟谙诗礼,关乎文化修养与基本素质,即春秋时所谓的“文”。鲁襄公三十一年,北宫文子评论郑国的贤臣是: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善为辞令”。在礼治思潮下,整个时代的士君子,无不以诗礼为立身之本,以求自我实现。因此,春秋大国曾兴起研究诗礼的热潮;一些小国,为了交往大国,也不得不研究诗礼;连当时的戎狄也加入此列。但这时不像汉唐那样研究诗的本意或寻求圣人的微言,而是将诗认作与“礼”有诸多联系的圣典。左传几乎是把诗作为“礼经”来用的,其所有的引诗段落似乎或多或少都与礼有些联系。“礼”成了诗的第一生命。所有引诗赋诗者,无一不是精通礼仪者。总之,会盟燕享,促成了赋诗引诗的热潮;礼治思潮,促成了以礼为核心的诗歌解释系统的形成。在春秋会盟燕享的外交大平台上,诗与礼绾结,为狼烟四起的春秋笼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1) 下列关于“诗礼风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春秋时代,一面是战火狼烟,一面是诗礼风流。诗礼是时代的风尚,也是士君子的法宝,还是列国公卿生活的组成部分。B . 会盟燕享是春秋时期的外交平台,各国利用这个平台,通过“诗礼交锋”的方式,化干戈为玉帛,用文化解决了冲突。C . 诗礼可使行为变得文雅,甚至连骂人这样不文明的行为,在用诗礼包装之后,也显得温柔雅洁,不失风流本色。D . “诗礼风流”这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在春秋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它的出现与频繁的会盟燕享有重要关系。(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春秋时代对诗礼的研究,不是为了探寻诗的原意或从诗中寻求圣人的微言大意,而是为了应对当下的政治。B . “礼治”思潮的高涨,与会盟燕享时的赋诗引诗的风气的盛行,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这不是偶然巧合。C . 庆封、宋华定因为在会盟燕享中不懂赋诗之意成了世人的笑谈,从侧面说明了世人对诗礼的推崇。D . 西周与春秋,虽同重一个“礼”字,但春秋人注重的是礼的仪式性,而西周人则把礼当做了治国大法、人生准则。(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左传以礼作为主要的价值判断标准,认为礼是治国治民治家的有效方式,甚至认为礼的重要性可与天地相比。B . “诗礼风流”的背后是你争我斗,列国都想在会盟燕享中用既合于礼又合于愿而又不失为大雅的手段实现自己的目的。C . 春秋时代,士君子只要对诗礼了如指掌,出使四方就能应对自如,否则就会洋相百出,孟僖子就是典型的反面例子。D . 春秋各国曾经掀起研究诗礼的热潮,在这场诗礼盛宴中,有的国家是主动加入的,也有不少国家是被迫卷入的。2. (12分) (2017山西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将军的部队李浩我越来越多的想到将军了。想到他,就想到他的部队。将军的部队装在两只巨大的木箱里,我仿佛又看见那两个木箱上面已经斑驳的绿漆,生锈的锁,闻到生锈的气味和木质的淡淡的霉味。对住在干休所里已经离休的将军来说,每日把箱子从房间里搬出来,打开,然后把刻着名字的一块块木牌从箱子里拿出来,傍晚时再把这些木牌一块块放进去,就是生活的全部核心。直到他去世,这项工作从未有过间断。他非常缓慢地把其中一块木牌拿出来,看上一会儿,摸了摸,然后放在自己的脚下。一块块木牌排了出去。它们排出了槐树的树阴,排到了阳光的下面,几乎排满了整个院子。那些木牌大约有上千个吧,很多的,把它们全部摆开可得花些时间。将军把两个木箱的木牌全部摆完之后,就站起身来,晃晃自己的脖子、胳膊、腰和腿,然后走到这支部队的前面。站在这支部队的前面,将军一块块一排排地看过去,然后把目光伸向远方。将军只有站在这支部队前面的时候才像一个将军;其他的时候,他只能算一个老人,有些和善、有些孤独的老人。将军从他的部队的前面走过去,他就又变成一个老人了。他的腰略略地弯下去,然后坐在屋檐下的一把椅子上,向远处眺望。如果下雨,下雪,将军就会叫我在他的书房里把木箱打开,他把那些木牌一块块拿出来,从某个墙角排到书桌上,然后又排到椅子上,再放在地上。两箱子的木牌摆完,将军就把自己摆出了书房,那些密密麻麻的木牌在房间里那么排着,它们带有一种让人不敢呼吸的肃穆。书房的门敞开着,里面的光线昏暗,那些或高或低的木牌在昏暗中静静地呆着,一言不发。将军的那种自言自语一片一片地传入我耳朵。将军说,你去吧。将军说,我记得你,当然。我记得你的手被冻成了紫色。是左手吧?将军说,你这小鬼,可得听话呀。将军说,马也该喂了。将军说,有时将军也和我聊一些和他这支部队相关的陈年旧事,他选取的不是战争而是一些非常微小的细节。譬如某某爱吹笛子,吹得很好,有点行云流水的意思,只要不打仗了停下来休整的时候他就吹。后来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右手被炸掉了,笛子也丢了,他很长时间都不吃不喝,闷闷不乐。他被送往后方医院。两个月后将军又偶然地见到某某,他正在吹笛。因为没有右手的帮助,他的笛子吹得很不成调。他对将军说笛子就是原来的笛子,他用了三天才把它找到。譬如一个战士特别能睡,打完一场战斗,将军一发出休息的命令,即使他站着也会马上鼾声如雷。他脚还特别臭。将军说我原本想让他当我的警卫员来着,可我受不了他的臭脚。说到这里时将军的声音很细,并且有种笑意。他笑得有些诡秘,他笑起来的样子让他年轻了很多。将军还跟我说过逗蛐蛐、抓毒蛇、吃草根一类的小事,说过某某和某某的一点琐事,他很少跟我谈什么战争。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谈。要知道将军一生戎马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要知道将军在这无数次的战争中很少失败,要知道他现在指挥的这支木牌上的部队,很可能是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啊。经过近两天的昏迷,将军在那个窗外下着小雨的早晨醒来了。他对医院里的一切都好像有些陌生,甚至是恐惧,他紧紧地抓住了我的手。他的手在颤。他的手很烫。你是叫某某吧?我不知道他叫出的是不是他的那支“部队”中的一个名字。我犹豫了一下,我说不是。那么你是某某?我再次对将军说,不是,我是您的勤务员,我叫某某。他放开了我的手。他的脸侧向了一边。他手上的力气一点点地消失了。你帮我,把箱子,箱子,拿来。在将军的面前我打开了他的那两个箱子,在他昏迷的时候我早已把箱子给拉到医院里来了,我知道将军少不了它。我把那些木牌依次摆开。将军欠了欠身子,他望着那些原本白色,现在已变成暗灰色的木牌,突然淡淡地笑了:哈,看你这小鬼,真是,真是将军的手伸得相当缓慢。他的手指向了排在地上、茶几上的木牌,但我未能看清他手指确切的指向。现在我想,在一个人最后的时间里,他指向了谁,他想到的是谁都不算重要了。将军带着那种淡淡的笑意,他走了。那些木牌,燃烧的木牌,在将军的墓前变成了一缕缕的烟。它们升腾的样子就像一支远征的部队,我甚至听见了人喊马嘶,听见脚踩在泥泞中的声音,子弹穿过身体的声音。将军会把他的部队带向哪里呢?(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中的“我”是叙述者,又是次要人物,将军和他的部队以及将军的晚年生活都是由“我”来转述的,“我”在小说结构中起重要作用。B . 这篇小说没有表现战争的艰难和惨烈,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主要表现了将军对于他过去部下的零碎回忆,节奏舒缓,富有抒情意味。C . 将军临终前看到“我”带来的两个箱子,笑着说,“哈,看你这小鬼,真是,真是”,话里包含着将军对我这种善解人意行为的赞许之情。D . 将军“很少跟我谈什么战争”,是因为在战争中失去了无数可爱的生命,战争给他带来太多的痛苦,这表现了他对战争的无声控诉。(2) “将军只有站在这支部队前面的时候才像一个将军将军从他的部队的前面走过去,他就又变成一个老人了。”对这几句话你怎么理解?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3) 有人说李浩的小说“尚心尚奇”,请你结合文本,说说这篇小说新奇在哪里?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3. (18分) (2017北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 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 , 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余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不立强家世卿者,以鲁三桓、晋六卿、齐田氏为戒也。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 , 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1) 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 然后属疏远属:亲属B . 诸侯更相诛伐更:交替C . 子房亦与焉与:参与D . 不能易也易:交换(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 . 以有侯王争必以利B . 三代之兴知诸侯之不可复C . 而学士大夫多非之而诸子之论废矣D . 袭封而争位者君臣父子相贼虐者(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 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B . 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C . 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D . 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4)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5)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 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B . 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C . 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D . 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6) 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5分)三、 默写 (共1题;共6分)4. (6分) (2016高三上天津期末) 依据情境填写名句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陶渊明也曾写到:“_,临清流而赋诗。”庞大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考。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尖锐地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的诗句很多,请任意写出一句:“_”。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风格沉郁,感情浓烈,其中颔联为千古名句“_,不尽长江滚滚来”。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5. (7分) (2019高二下北京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小题。 水口行舟(其一)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注释】庆元三年,学禁严峻,朱熹等五十九人被列入“伪学党”。朱熹从闽北乘船南下古田,抵达水口,感时而作。(1) 下列对其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雨一蓑”,与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同,表现出诗人思绪的浩渺与心胸的旷达。B . “昨夜”“夜如何”的“夜”意义相同,但所指具体时段不同,后者是指入睡之后。C . “试卷”,意思是“尝试着卷起”,表明作者内心想看又不敢看的极度矛盾的心态。D . “依旧”,交代出虽经一夜风雨,而眼前的景色没有丝毫变化,仍然是“青山绿水”。(2) 朱熹的诗往往富有理趣,请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本诗与其观书有感(其一)所蕴含的理趣分别是什么。 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五、 语言表达 (共4题;共23分)6. (10分) (2015高二上四川期中)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初秋的公园,阳光明媚,糖画艺人谢丰坤正在银杏树下以勺为“笔” 以糖为“墨”,兴致勃勃地制作糖画。一块块糖稀眨眼之间,变成了活灵活现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引来无数市民围观。糖画是一种汉族民间手工艺,这一颇具四川地方特色的工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谢丰坤是我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都糖画代表性传承人。谢丰坤除了掌握糖画传统技法要求,在糖画中融入了国画中的写意技法,甚至现代派绘画的情味。他的作品在国内大赛中多次获奖,并多次应邀出访马来西亚、新加坡、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谈到对糖画的继承和发扬,谢丰坤坦言,对糖画技艺感兴趣的人很多,他正在寻找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学习糖画的学生,“我愿意将我全部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1) 谢丰坤的糖画艺术有什么特点?根据相关内容,用三个词语概括作答。(2) 糖画发展在今天主要遇到什么突出问题?请概括作答。7. (3分) (2019东莞模拟) 下面是记者采访法国某喜剧导演的部分内容,请根据该导演的回答,补写出划线的内容。 记者:_(不超过20个字)导演:我的想法一直以来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娱乐观众,让他们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走出影院时能有个好心情。记者:_(不超过40个字)导演: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也不是每次都能做到。这很神奇,因为总是有意外。我发现有时一个“一般般”的笑点效果特别好,_(不超过25个字)所以,我完全同意中国导演所说的,观众能否对笑点产生共鸣,是个神秘的未知。8. (5分) (2015高二上株洲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三行墓志铭是当代新兴的用三行文字给他人所写的一种悼念性文体。“三行墓志铭”共三行,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请仿照以下一则墓志铭给某一位逝去的名人写一则“三行墓志铭”,不超过35字。例:太阳的儿子/乘着梦乡之马/以死亡祭奠新生(致海子)9. (5分) (2015高一上厦门期中) 文言固定搭配释义。“何辞为”中的“何为”:“孰与君少长”中的“孰与”: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6北京)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肺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以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证据充分,论证合理。书签,与书相伴,形式多样,设想你有这样一枚神奇的书签,它能与你交流,还能助你实现读书的愿望你与他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展开想象,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表现爱读书,读好书的主题:有细节,有描写。七、 语言文字运用 (共4题;共8分)11. (2分)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揩(ki)油 痉(jng)挛 笑靥(y) 物阜(f)民安B . 泥(n)古 诤(zhng)友 蹊(q)跷 羽扇纶(gun)巾C . 滂(png)沱 摈(bng)弃 聒(gu)噪 悄(qio)然无声D . 洞穴(xu) 糟粕(p) 酝酿(ning) 心广体胖(pn)12. (2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凋弊协同蓝本激流勇退鞭辟入理B . 妨碍宣泄烂漫相辅相成一筹莫展C . 凌厉释意粗犷形迹可疑剑拔驽张D . 纽扣蛰伏徇私观注时事集掖成裘13. (2分)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毋庸 , 法兰西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他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四万多元资金,就添置了各种的设备, 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那无法遗忘的容颜,无法的记忆,那埋藏在心底的深深思念,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A . 以致质疑必需淹没B . 以至置疑必需湮没C . 以至质疑必须湮没D . 以致置疑必须淹没14. (2分) (2018高三上遵义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B .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C . 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D . 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做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1-1、答案:略1-2、答案:略1-3、答案:略2-1、答案:略2-2、答案:略2-3、答案:略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3-1、3-2、3-3、3-4、3-5、3-6、三、 默写 (共1题;共6分)4-1、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5-1、5-2、五、 语言表达 (共4题;共23分)6-1、6-2、7-1、8-1、9-1、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10-1、七、 语言文字运用 (共4题;共8分)11-1、答案:略12-1、13-1、答案:略1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