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377446 上传时间:2020-06-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昆明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昆明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昆明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7高三上华安月考)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我校高中学生发行原创音乐专辑的消息自从在朋友圈传播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这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B . 影片缝纫机乐队票房失利,评分也不尽人意,导演强烈指责个别影评人在未观赏作品就对电影进行差评的行为是极不负责的。C . 为减少细颗粒物PM 25的浓度,成都将进一步淘汰废气排放不达标的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来治理成都市的工业污染。D . 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最近通过了测产验收,平均亩产114902公斤,这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2. (2分) 找出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吾得兄事之B . 常以身翼蔽沛公C . 道芷阳间行D . 籍吏民,封府库3. (2分) (2017高一上涞水月考) 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之人不余欺也B . 王问:“何以知之?”C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 .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4. (2分) (2017高一下滨海月考) 下面填入横线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如今我们经常可以在网络上看到一些让人感到荒唐甚至可笑的“假消息”,这些_却被一些网友传得沸沸扬扬。如今社会有一些_之徒,他们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从不干实事,却想赢得众人的尊重和肯定。在1970年代末,“香港前途问题”已成为中英两国正式议题,但谁先提出转移香港政权,外界一直_;但不论谁先提出,香港前途问题为中英两国,揭开了近20年争拗的序幕。A . 不经之谈沽名钓誉众说纷纭B . 无稽之谈好大喜功异口同声C . 无稽之谈 好高骛远议论纷纷D . 不经之谈沽名钓誉莫衷一是5.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出了新的装饰墙,会使我们的城市建设更美好。B . 最近荆州大量出土的文物,说明了我国古代楚王雄霸一方的传说并非子虚乌有。C . 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意义。D . 我们常把人生比做一次旅行,辛劳和苦难算做是我们不能不花的旅费。6. (2分)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张三本来就是个耳软心活之人,这不,别人几句连蒙带哄的话,就使他马上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信以为真了。B . 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 , 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C . 为夺取遗产,王夫人毒害了王先生,今日却在那兔死狐悲,真是个伪君子!D . 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作者罗贯中运用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十分迂腐可笑的蒋干形象。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7. (6分) (2017高一下怀仁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礼仪。在宴会中,皇帝要按例赏赐出席官员花朵,官员将之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所簪之花俗称“御花”“宫花”。宋朝时期,男子簪花的习俗变得普遍,并逐步成为宫廷宴会的固定礼仪。宋史礼制就说“凡国有大庆皆大宴中饮更衣、赐花有差”。这些大宴包括春秋大宴、圣节大宴、闻喜宴、锡宴、曲宴、饮福宴等。需要指出的是,宋太祖、宋太宗两朝并未见到宴会簪花的记载,簪花之礼正式在宫廷宴会中流行是在宋真宗时期。宋真宗为了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大搞天书封禅,努力营造太平盛世的局面,富有喜庆意味的簪花礼仪大受青睐或许也与此有关。南宋时期,御宴簪花依然十分流行。与北宋相比,南宋的御宴簪花发生了两点显著的变化:首先,皇帝在宴会中逐渐不再簪花,如嘉定四年宋宁宗就降旨“遇大朝会、圣节、大宴及恭谢回銮,主上不簪花”,对此南宋人的解释是显示皇恩浩荡,“惟有至尊浑不戴,尽将春色赐群臣”。其次,簪花礼仪进一步细化,绍兴十三年宋高宗明确规定“臣僚花朵各依官序赐之”,亲王和宰臣簪大花一十八朵、栾枝十朵,以下官员按照品级逐步递减,品级最低者仅簪两朵而已。同时规定百官用罗花,禁卫、诸色祗应人只能用绢花,规定可谓不厌其烦。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可分为赐花、簪花、谢恩三个环节。通常情况下,簪花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时进行,随着“正安之乐”的响起,整个宴会已达高潮,这时皇帝宣布赐花,内侍将事先准备好的宫花捧送于各位官员。皇帝、亲王、重臣由内侍簪戴,其他官员则自己簪花。有时皇帝还会亲自为某位官员簪花,以示恩宠。群臣簪花完毕后要向皇帝谢恩,最初官员在谢恩时不需离开自己的座位,天禧四年后,朝廷采纳直集贤院祖士衡的建议改为在殿庭中间集体跪谢,成为定制。宴会结束后,御宴官员要簪花而归,不戴归私第或由仆从持戴的行为则视为对皇帝不敬,“违者纠举”,并要受到惩罚。宋代宫廷宴会中所簪之花可分为鲜花与人工花两种。百花之中,宋人最爱牡丹,其中又以千叶牡丹最为珍贵,只有皇帝和大臣才能簪戴。不过,真花在簪戴时极易受损,官员往往不免忙于收拾凋落花瓣,狼狈不堪,因此宋代宫廷宴会中的御花大多是人工制作的布花。蔡绦铁围山丛谈中记载了徽宗朝的三种人工花,最华丽的是“滴粉缕金花”,以金丝镶嵌制成,“极其珍藿”。其次是罗帛花,用于春秋大宴,“甚美丽”。再次是绢帛花,材质最为普通,只在接待辽使时使用,目的是“示之以礼俭”。南渡以后,由于财政拮据,御花多以普通的罗、绢为主,远不能与“滴粉缕金花”相媲美。随着簪花成为一种正式的礼仪,它也不可避免地附加了一些政治色彩。例如最初御宴官员在谢花时可以不离开座位,真宗时期改为集体于殿庭中跪谢,意图明显在于强调君恩浩荡。再如高宗对赐花数目的繁琐规定,显然是借此来强化现实权力结构。(选白杨倩丽御宴簪花:宋代宫廷宴会的独特礼仪)(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御宴簪花是宋朝宫廷宴会中皇帝将花赐给出席官员,官员将花簪戴于头上以示荣宠的一种礼仪,这种礼仪特别引人注目。B . 御宴簪花之礼并非在宋朝立国之初即成定制,而是在宫廷宴会过程中逐步发展形成的,其正式流行在宋真宗时期。C . 据宋史礼制记载,宋朝时期,凡是国家有大庆必定举行大宴,这些大宴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最初大宴不一定簪花。D . 宋真宗有意淡化澶渊之盟的负面影响,努力营造太平盛世的局面,因此,簪花礼仪便因其富有喜庆意味而大受青睐。(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南宋时期,“惟有至尊浑不戴,尽将春色赐群臣”,君臣同享春色,以示皇恩浩荡。B . 南宋与北宋不同,簪花之礼进一步细化,皇帝赐给臣僚的花在数量和质地上都有严格的规定,依官阶品级逐步递减。C . 御宴簪花是宋代宫廷宴会中非常重要的礼仪,一般在御宴进行至一半、整个宴会达到高潮时进行,同时伴有“正安之乐”。D . 御宴簪花分三个阶段:首先皇帝宣布赐花,然后皇帝、亲王及大小官员分别由内侍、官员自己或皇帝亲自簪花,最后群臣向皇帝谢恩。(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御宴簪花是皇帝对臣僚的恩赏,是官员的荣耀,官员不得怠慢,御宴结束后,官员必须簪花而归,否则将受到惩罚。B . 宋代御宴所簪之花以鲜花为贵,人工花次之,百花中尤以千叶牡丹最为珍贵,只因鲜花容易凋落,才改为人工制作的布花。C . 材质最为普通的绢帛花之所以只在接待辽使者时使用,是因为出于政治目的,即把大宋的“礼俭”显示给辽使者。D . 宋朝御宴簪花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礼仪形式,其中还包含一些政治因素,其意图在强调皇恩浩荡、强化现实权力结构等。8. (12分) (2017高一上蒙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一个多雨的夏天郭震海这似乎是一个多雨的夏天。不紧不慢的小雨就像生了根,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没有停的迹象。侯东升醒来后,听着外面滴滴答答的雨声,有些烦闷。他裹着一条毛巾被,眼睛迷茫地瞪着屋顶。简易的屋顶用横七竖八的施工模型板撑着,上面覆盖着几层黑糊糊的油毡。简易的大宿舍内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半碗隔了夜的剩饭放在墙角,已经变质。裸露的砖墙,湿漉漉的,似乎能挤出大把的水来。地上铺着红砖,红砖上撒了薄薄的一层白石灰。十几双黄胶鞋,没有规则地摆放在床铺下。“天塌了吧!”一名工友坐起来嘟哝了一句,扑腾一声又躺下了,几根木棍支撑的大床铺发出吱吱呀呀的怪叫。“你找死啊!”工友躺下的动作用力过猛,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向他提出强烈的抗议,骂骂咧咧地抽回了胳膊。侯东升起身,去床铺头找自己的衣服,想出去走走。他从墙角找出一把破旧的雨伞,走出了工棚。外面的雨下大了,一栋高楼起了半截,无数的、长长短短的钢筋头直冲云霄,在雨中显得亮晶晶的,有点刺眼。如果不下雨,这栋起了半截的楼上肯定站满了人。无数顶安全帽,无数双劳作的手。在轰轰隆隆的机械声中,他们完全可以站在高墙上,边劳作边唱信天游。有的工友已经在城里待了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就像一群特殊的候鸟,每年开春告别妻儿老小,来到城里,冬天又会回到乡村。他们没有走进过KTV,但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可以怒吼,可以咆哮,可以唱着哭,也可以唱着笑。只要手不闲着,至于嘴,爱干吗就干吗,就是站在墙头上像一个英雄般的去演说,也没有人注意,更没有人管。他们的声音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里显得异常微弱,微弱得站在楼下就完全听不到了。半夜里,无数盏大灯会将整个工地照亮,高楼一天不封顶,热闹的景象就一天不减,唯有雨能阻断这喧闹的一切。侯东升和大多工友一样,既盼雨,又恨雨。为什么呢?盼雨,是因为下雨了他们可以美美地睡个懒觉,无休止的劳作可以得到短暂休息;恨雨,是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工是什么,就是钱。他们从四面八方拥进这座陌生的城市,就是想多挣点工,年底多拿点钱。侯东升撑着伞,不知道该去哪里,更不知道该干什么。路过一座天桥,桥下积满了水,飞驰而来的车辆迅速通过天桥,激起很高的水花。“你找死啊!”一个撑着小花伞的女人,被车辆激起的泥水溅了一身,她怒气冲冲地骂道。侯东升突然觉得,城里人说话和他们其实没有区别,就比如这句“找死啊!”他这样说,工友们这样说,城里人也这样说。在一个玻璃橱窗前他看到一则大大的广告:“家,温馨的港湾。”城市里到处都是这样的广告。侯东升觉得每一则广告都与他们有关又无关。他们一年四季就像蚂蚁一样在钢筋与水泥的森林中不停地修筑城市里的家,城市在一天天长高变大,而他们没有家,他们的家在乡下。侯东升给乡下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妻子开心地说,真好,庄稼灌浆了,下了一场难得的透雨。侯东升在电话里骂,好个屁。妻子说,你个鞭打的侯东升,你个不要脸的侯东升,你变了,变得不再爱惜庄稼,变得像城里人了,变得我真的变了吗?放下电话,侯东升想,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他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品中的一个工友躺下时压住了另一位工友的胳膊,后者就提出“强烈抗议”,“骂骂咧咧”,可以看出这些农民工自身素质确实很低。B . 文章描写那一步步升高的楼顶上,就是他们的乐场,他们爱干吗就干吗,没人注意,更没有人管。目的是为了表现农民工平日生活的单调和无人关注的生活状态。C . 文章第三自然段简省地勾勒出侯东升及其工友的居住环境,突出其居住环境的简陋、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D . 农民工们恨雨,因为下雨就意味着他们会没有工钱,而他们拥进城市,就是想多挣钱,恨雨表现出这些农民工一心向钱看的心理。(2) 文章中多次写到“雨”,请谈谈“雨”在全文中的作用。 (3) 文章以侯东升的困惑“我到底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结尾,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9. (18分) (2017高三上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戎马书生曹聚仁曹聚仁常说自己要远离政治,可他忧国忧民的意识,促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投入到各种社会活动中去。在省立第一师范求学其间,曹聚仁就任学生自治会主席。1919年5月4日,“五 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爱国火焰很快烧遍全国。20岁不到的曹聚仁当时就在杭州领导“一师”同学积极参与到爱国运动中。“九一八”事变爆发,他开始旗帜鲜明地宣传抗日。1935年上海各界组织抗日救国会时,曹聚仁被推选为11名常务委员之一,在会上他慷慨陈词:“这回抗日,乃是我们这一辈人的事,要死,我们就去死好了!”全国抗战爆发后,曹聚仁换上了军装,选择了战地记者这一危险的职业,勇敢地奔向抗战的第一线。他带笔从戎,住进了与苏州河一河之隔的88师孙元良司令部,随军进退,冒着枪 林弹雨,出生入死,源源不断地为大晚报立报等报刊撰写战地通讯。10月,他进入谢晋元524团驻守的“四行仓库”,目睹了800壮士英勇坚守的全过程,作了及时报道,给沮丧的中国人民以兴奋与安慰。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后,曹聚仁受聘任战地特派员,随战线变动,也逐日往西往北退去,赶上了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1938年4月7日,轰动海内外的台儿庄大捷,首发者就是曹聚 仁。消息见报后,举国若狂。接着,曹聚仁的台儿庄巡视记长篇报道,于9日又在全国各报刊出。后来,他将这些身临其境的一切写入了他编的中国抗战画史中,为国人留下了极其重要的史料。解放前夕,前线日报社社长马树礼为曹聚仁全家已买好了去台湾的船票,最后他还是 留在上海迎接解放,并没有去台湾。1950年7月,他只身前往香港写作。行前,他曾写信给夏衍、邵力子等人,邵力子答复:在海外也一样可以为国家出力。他这一去,结果羁留港澳就是22年,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奔走呼号,直至1972年在澳门走完了最后的人生。曹聚仁为最早在海外华文报刊上为新中国系统地作爱国主义宣传的海外记者。1956年至1959年,曹聚仁先后六次被邀回内地采访,毛主席曾两次接见他,周总理、陈毅副总理也多次接见。那些日子,他不辞辛劳,奔走于海峡两岸,为“国共第三次合作”牵线不遗余力。正如曹聚仁在家书中坦言,他是站在前哨的海外“哨兵”。曹聚仁1972年7月23日在澳门逝世后,周总理亲自安排料理他的后事,亲拟墓碑碑文, 并以“爱国人士”概括其一生,这是知者之言。前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称赞曹聚仁“为 祖国统一大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曹聚仁喜欢引用孟子中的一句话:“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曹聚仁是一位自由主义者,最不喜欢仰人鼻息,人云亦云。他是独立思想者,在其学术著作中,最能体现这一 点。1926年出版国故学大纲,他整理国故,不是一味地盲目照搬,而是在批判中吸收古代的思想精髓。直到他在生命最后写成的国学十二讲,仍处处闪耀着他治史之真知灼见。曹聚仁是位传记作家,力求“说实话”,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位传主,既不仰视,也不俯视,而是平视。他写的传记有蒋经国论鲁迅评传鲁迅年谱蒋百里评传我与我的世界文坛三忆等,字数在500万左右。这些传记都反映了曹聚仁“说实话”的风格。一个学者,要有自己的思想不容易。近一个世纪以来,特立独行的自由学者又有几人?在这方面,曹聚仁也是今天知识分子的楷模!(摘编自柳哲曹聚仁的“三不朽”等)相关链接曾聚仁(1900 -1972),中国现代作家、学者、记者。1915年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1921年到上海教书,后任上海大学、暨南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并从事写作。30年代初主编涛声芒种等刊物。1937年抗战开始,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记者。抗战胜利后回上海,在大学任教,同时从事新闻工作。1950年到香港,为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一生著述逾四千万言,生前出版成书约七十多种。新中国成立伊始,海外多持观望、怀疑,甚或敌视态度,谣诼纷集。在此背景下,著名作 家、学者曹聚仁以新闻记者身份,多次从香港北上,访问北京,并游历大陆各地,以客观、中立、公正的立场,深入报道大陆的社会巨变,产生深远影响。(陈国军曹聚仁的三重境界)纵观曹聚仁一生,他为现代中国做出的最大文化贡献,首推对国学的普及以及对历史人 物的评介上面,其代表作为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与鲁迅评传。(韩三洲晚年曹聚仁)(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曹聚仁在近代文坛和报坛上,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复杂,很不寻常,当过教授,当过记者,当过作家,当过各类报刊的自由撰稿人。B . 在旗帜鲜明地宣传抗日时,曹聚仁表明了为国赴死的决心,认为抗日是自己这一辈子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将为之奋斗终生。C . 抗战爆发后,曹聚仁持笔从戎。在战场上,他目睹了谢晋元524团的800壮士英勇坚守的全过程,作了及时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抗日情绪。D . 新中国成立以后,身居香港的曹聚仁多次访问北京,其撰写的新闻报道从正面大力宣传了新中国的变化,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E . 曹聚仁不仅是一名文人,同时也是一名新闻记者,因此他的写作笔法殊异于一般的新闻文体,却近似传统的笔记文学,自成一体。(2) 周恩来为什么以“爱国人士”概括曹聚仁的一生?请结合材料简述原因。(3) 曹聚仁是一位出色的战地记者,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4) 有人评价“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曹聚仁是以多方面业绩展示自己才华的人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0. (11分) (2018高二上南宁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郕王监国 , 令同商辂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天顺元年,徐有贞既得罪,岳正、许彬相继罢。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朕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阁臣自三杨后,进退礼甚轻。为帝所亲擢者,唯时与正二人。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慈寿皇太后上尊号 , 诏告天下。时欲推恩,贤谓一年不宜再赦。时曰:“非赦也,宜行优老典。朝臣父母七十与诰敕,百姓八十给冠带,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也。”贤称善,即奏行之。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克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请免夏税盐钞,及太仆寺赔课马。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万安同在阁,结中贵戚畹,上下壅隔,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节选自明史彭时传)(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B .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C .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D . 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谅直曰彭公真君子也(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监国”是中国古代一种政治制度,多指皇帝外出时,由重要人物留守在宫廷处理国事。B . 明清时期作为宰辅的官员,以大学士的身份进入内阁参与国家机要事务称为“入阁”。C . “释褐”是指脱去丧服,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新进士及第授官亦称为释褐。D . “尊号”是指加给皇帝或者皇后的称号,意在歌功颂德,赞美他们的文治武功等。(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彭时富有才华,深受重用。他先是考了进士第一名,后来被破例提拔,参与国家机要事务,深受皇帝倚重。B . 彭时刚正耿直,力持正理。他时常引据大义,与李贤争论是非;当李贤被陷害时,他也能极力维护,打消了皇上罢免李贤的念头。C . 彭时关心百姓,体恤民生。他向皇上建议实行优待老人制度,并提出了减免税收、革除弊端等一系列施惠百姓的措施。D . 彭时心怀国政,奉公持正。他在朝三十年,精诚辅政,坚持原则,不向家人透露朝中政事;选拔推荐人才,不让当事人知道。(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燕居无惰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武帝)乃遣武以中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1. (7分) (2019高一下汕头月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杏帘在望林黛玉(曹雪芹)杏帘招客饮 , 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注】这是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林黛玉替贾宝玉为大观园中一处景点“杏帘在望”所作的诗,元妃认为是宝玉所作四首中最好的。“杏帘”句:从明代唐寅题杏林春燕一诗中“红杏梢头挂酒旗”化用而来。帘,酒店作标志的旗帜。招,说帘飘如招手。荇:荇菜,水生,嫩叶可食。(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出句用典,传达出春风中红杏梢头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对句自然引出山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B . 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香,好像在预告丰收的年成。颈联描绘了这片理想的乐土远远望去幸福而安谧的景象。C . 尾联借景抒情,以“颂圣”结束全诗,流露出对没有饥荒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这也体现了应制诗粉饰现实的一面。D . 全诗点面结合,笔法细腻,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充满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农庄生活气象。(2) 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哪种手法?描绘出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8东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同一天出生的你”活动由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联合平台“分贝筹”发起。用户可以找到和自己同一天生日的贫困学生,“一元助TA改变命运”。这个活动确有创意,用“同一天出生的TA是谁”勾起围观者的好奇心,但有网友发现,这些小朋友的资料互相矛盾,有的生日日期根本不存在,有的一个人有好几个生日。根据上述材料,写一段短评,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有条理,语言通顺,100字左右。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3. (5分) (2017高一下会宁期末)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月26日,“大美甘肃”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的文章。文中19岁甘肃定西考生魏祥因先天性脊柱裂、椎管内囊肿,出生后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大小便失禁,从半岁开始,父母就带他四处求医,三次大手术都未好转。此间,魏祥的父亲因病于2005年去世,这些年来母子俩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魏祥今年以648分的高考成绩报考清华大学,他希望清华大学“解决一间陋室供我娘儿俩济身”。此事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相关新闻摘录如下:清华大学第一时间回应称,已为考生母子准备免费住宿,不会让任何一位学生因经济原因辍学!并对在求学路上荆棘丛生的学子们说: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定西一中校长盛淑兰接受采访时说,学校没有给他单独补习或者辅导,他都是跟同学正常学习,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宽松的和谐的环境,让他感受到平常人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他没有和其他人有不同的地方。钱江晚报发文呼吁“平视魏祥母子”,文章写道:“魏祥只求陋室一间?答案是:自尊与善良。魏祥的同学也说,在班级里,大家帮助魏祥,魏祥也帮助同学。在通常的观念中,他们是弱者,但往往就是这样的普通人,在践行、守护着善良、自尊等人类最基本也最珍贵的品质。”“随着魏祥的入学困难解决,希望魏祥不再是新闻热点,让他安安静静地学习、治疗,完成学业。”以上材料给你怎样的触动,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1、2-1、3-1、4-1、5-1、6-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7-1、7-2、7-3、8-1、8-2、8-3、9-1、9-2、9-3、9-4、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0-1、10-2、10-3、10-4、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1-1、11-2、五、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2-1、六、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