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论文.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305174 上传时间:2020-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宏观经济学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姓名:许玲学号:14313105【摘要】 本文从现状出发,将从多个角度剖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给出一些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结构性失业,就业市场分割近些年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调越来越严重,人才供给可以说远远大于人才需求,特别是自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就业难更显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的表现是人才供给太过充裕和人才需求紧缩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步扩大,考大学变得越来越容易,并且逐渐在下一代年轻人中成为一种趋势,也许要不了几年,大学教育可能会成为一个普遍的教育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当今大学生已不是过去的大学生一样的天之骄子深受社会各类用人单位的青睐。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剧: 庞大的大学生队伍涌入人才市场对大学生就业造成巨大冲击,数据显示,2001年大学毕业生仅114万人,到去年为止已经增加到727万,预计今年的毕业生人数将会增长到749万。而据统计2009-201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75%之间;面对残酷的现实,虽然大学生不断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遭遇“毕业即失业”的不幸,历年未就业人员累计已达到100 多万左右,总计2014 年要解决近900万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高校与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拐点,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和2014年中国GDP增长下降到百分之七点多,保8难以持续。同时多年来结构相矛盾充分暴露,一方面是产业结构的矛盾,热的太热,冷的太冷,比如房地产,股票 基金等行业近几年被炒得越来越热,而制造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则越来越被冷落,年轻一代可以说很少有人会愿意做这些,除非是实在找不到工作的。另一方面是分派结构的矛盾,积累过多,基本建设规模大,形象工程耗资多,工资分配低,群众收入少,国内需求不足等问题严重。经济增长的放缓使多数企业遭遇低增长、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经济状况。同时,因为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我们外向型企业也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外贸订单明显减少,加之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那些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型企业处境十分艰难,而这些企业正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对象。收入的减少迫使他们想尽办法节省开支,减少员工数量正是节省开支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企业通不招收新员工的方法减少人工成本,这样人才市场的需求量顿时大大下降,这就使原本十分艰难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泛滥,大学生已经不值钱了。但是,大学生真的已经过剩了吗?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00 年我国从业人员仍以具有初中和小学教育水平的人员为主体,占75%左右,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47%,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 年。这种受教育程度远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对劳动者知识技能的需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15%,仅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起步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中叶就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全球经济相互依赖加深,人才紧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这看上去似乎还很不可思议,但确实不争的事实。那么大学生就业难的正真原因在哪?我认为目前的首要问题是结构性失业的问题。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是居所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的,而且通常起源于劳动力的需求方。结构性失业是由经济变化导致的,这些经济变化引起特定市场和区域中的特定类型劳动力的需求相对低于其供给。结构性失业并不一定表现为劳动力总量上的供大于求,即使在供求平衡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失业与空位”并存的局面。像“民工荒”现象。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认为造成结构性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存在弊病以及经济结构的局限。 从过去的实际经验看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很不合理,很多人易受市场短期热点的驱动,许多大学生热衷于追逐热门专业,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而一些学科出现无人问津,比如前几年很多人都疯狂地热衷于考公务员。其实,专业的冷与热都是相对而言,前些年的“计算机热”、“法学热”、“国际贸易热”已经使许多毕业生大吃苦头。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经济也在飞速发展,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过也很快,受市场驱动程度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下,许多当时看上去很热门的专业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被冷落了,这时候这些专业的人才大量走出校园,两方面压力之下这些专业的人才很快就会供给过剩,而其他的专业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另外,国内经济发展也很有很多不平衡。首先就是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经济十分发达,比如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大中城市,而有的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落后,比如西部地区。此外,行业发展也存在不平衡有些行业十分热门,有些行业却无人问津。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很明显是那些发达地区的优势行业,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的现象,但落后地区和那些冷门行业就会出现人才短缺的严峻局面。当然,结构性失业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我们还要从多个角度分析才能弄清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原因从而对症下药。从中国的就业市场的特点来看,这是一个分割市场。举个例子来讲,农民工的就业市场和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就是两个相对独立而难以替代的就业市场,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一个技工的就业市场,这是农民工做不了而大学生又不愿意做的工作。从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但是我国GDP中工业占了很高的比例,特别是处于工业化产业升级阶段,上述三个就业市场就面临新问题。市场分割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观的扭曲,宁做 凤尾,不为鸡头。据统计,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就业理念也存在四大误区:一是“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首选是出国,在他们的意识里,出国等于深造,深造等于成功,但是却忽略了自己专业和自身条件的适应能力的限制,最后,带着深造的期待而去,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几年后回国,成为别人眼中的“海归”,实际上只是“海待”而已;二是“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大学生的通病就是好高骛远,总是紧盯着那些待遇好,福利好的大企业,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职员,在他们眼中都比呆在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当骨干来得强。殊不知,大企业之所以会发展得那么好正是因为他不缺人才,如果没有自信成为顶尖的人才,就算进去了也只是一个跑腿的,毫无发展空间;三是“创业不如就业”,我们处在一个处处是机遇的社会,只要能够抓住机会,其实创业比就业更容易,但是很多人不这样认为,他们的观念还停留在创业苦创业难的层面上,所以很少有人会去选择创业;四是“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大学毕业后很多人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选择考研,想着以更高的学历工作会好找一点。可是,时代在发展,读完研出来,就会发现,工作并没有想象着好找。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有关方面统计,目前我国企业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已达到发达国家 90年代后期水平,但管理方面是发达国家20年代水平。10009000万资产的中小企业中严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更是缺少,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长期处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就会更愿意招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人,而不愿意花太多人力物力在培养新人上。这对于刚刚毕业没有太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可以说是毁灭性打击。但是,企业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也不是很高。这就要说一下高校的教学问题和学生自我计划问题。目前高校的教学方式还是以知识灌输为主,这也造成了大学生高分低能,缺少经验的问题,当然现在一步步改革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大学生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往往都是在大四甚至毕业后才开始计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样就造成大学四年都没有具体目标,没有方向,自然学习效果也不会多好与企业所需人才也就有了差距。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结构失衡和就业市场的分割状况。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高其就业质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合理调整教育结构。当前人才供求明显存在着结构性的失衡,完善教育结构还需做进一步的努力。政府应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蓝领人才,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社会需要的从来就不是书呆子。同时,要适当控制大学生的招生规模。不只是大学教育要做出改变,高中的皎月更应该有所改变,至少要让学生对各种专业有个了解,这样在选择专业时才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当然,大学生招生规模的控制并不是说要减少教育投入,相反,教育应投入更多,调整其科学层次,我认为精英教育和普通教育可以并行不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发展模式,使劳动力的供给知识结构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最重要的一点,学校不能再专注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也要兼顾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鼓励学生更早走向社会,学会独立,都接触社会,以便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其次,调整产业结构,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这不仅仅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路。大学生毕竟是受过一定的知识技能培养的,其应该而且也能够从事较高级的劳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可以给大学生提供更多适宜的工作岗位,让其价值充分发挥,而且两者还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跟多的知识精英进入现代产业,对工业化的推进无疑是有利的,这是一个双赢和良性循环的过程,产业发展和高等教育都将获得巨大发展。 此外,就是要发展和规范次要劳动力市场。改善该部门的就业环境,缩小与市场的差距,逐步实现两级市场一体化。政府要大力发展民营和乡镇企业,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加企业的技术含量,合理调整资本密集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同时健全和完善劳动立法,提高执法和监督的力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后,还要废除一些束缚人才流动的人事制度如户口制度和档案制度等,这样,就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跨地域流动的人才提供便利,最终实现全国人才市场一体化。 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归根结底要依赖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越快,就业机会就越多。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人学生白己创业,设立人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予以特殊优惠。用人单位要改变错误的人才观,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让那此博士和硕士来装点门面。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置换冗员。用人单位要着眼长远目标,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毕业生从高校出来,缺乏实践经验,而且他们要发挥出价值也需要一个过程,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形成梯队。总之,用人单位需改变自己的人才观念,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参考文献 : 1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万娟 ,大学生就业市场分析与对策 期刊论文 3 姚裕群,走向市场的中国就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王能,邹娜,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期刊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大学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