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2922833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147 大小:3.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四则运算(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45页的例1、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加减混合或者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2、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只有加减或者只有乘除的运算的格式。过程与方法:通过以前对运算顺序的了解,正迁移到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学生以前已经学过没有括号时加减混合或者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本节课结合具体的解决问题情景,体会运算作用和运算顺序。教学重点:归纳加减混合或者乘除混合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加减混合或者乘除混合的运算格式。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直接写得数。20511= 76468= 2453= 3242= 311940= 2043= 90(118)= 指名口答结果,并说说是怎样算的。2、创设情景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合作探究,掌握新知(一)学习例11、出示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滑冰?(1)让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后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2)指名汇报:板书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2、从思路上对比,使学生明确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都是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明确:加减混合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二)学习例2出示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1)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每天接待的人数,按“3天接待987人”计算)(2)师: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来表示相应的数量关系,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出来?“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3)让学生尝试解答,完成后与同桌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指名汇报:板书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明确:乘除混合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比较例1与例2的综合算式:运算顺序有什么共同点?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一)基础练习356-56+93=240613=1234=( )4=23+72-54=( )-54=(二)巩固练习1、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50252 30016436=5050 =300200=1 =1002、完成书本第5页“做一做”。其中第2题解决问题所需的一个条件“12瓶”隐含图中的箱子上。学生独立做题,完成后同桌交流解题思路,然后指名汇报,集体订正。(三)拓展练习 1、2、四、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第2、3题。第二课时:四则混合运算(二)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页的例3教材分析:教材以星期天玲玲一家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为解决问题背景。先通过解决“购门票需要多少钱”,来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然后再提出“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答。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2、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格式。过程与方法:通过以前对运算顺序的了解,正迁移到本节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掌握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运算顺序格式。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建立模型1、计算:311819 25516 2、填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 )计算。3、(1)“冰雪天地”的成人票是24元,两个人需要多少钱?(2)“冰雪天地”的成人票是24元,儿童票半价。儿童票要多少钱?二、合作探究,掌握新知1、出示例3: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信息?(让学生把图与文结合起来)2、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买门票应花多少钱?学生尝试解答,同桌互相说说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3、指名汇报:预设学生多数分步列式。4、你能把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吗?汇报:2424242 242242引导学生讨论:这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 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5、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出示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解答(如学生列综合算式有困难,可以先分步,再尝试合并成综合算式)。同桌互相说说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指名汇报,集体订正。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28+56-322=28+56-( )=(一)基本练习2804-312=( )-( )=23+729=23+( )=(二)巩固练习1、第7页“做一做”第1题。先判断,再说说每一道的运算顺序。2、判断并改错。12+284 30122 1201082=404 =3010 =1282=10 =300 =202 =40 3、第7页“做一做”第2题。先独立解决第一问,再组织提问题练习。(三)拓展练习在下面的( )里填上和左边不同的运算符号,使两边的计算结果相等。(1)283=2( )8( )3 (2)1324=1( )3( )2( )4四、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五、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5题第三课时: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课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89的练习一教材分析:前两节课学习了没有括号时只有加减法以及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学生基本懂得了运算的顺序和格式,但还不够熟练。这节课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并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巩固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通过练习巩固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格式。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的形式,巩固学过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掌握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格式。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计算:73+53-42 90455 56-212 324+265填空:(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 )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 )。二、练习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直接将结果填在书上,再组织订正。2、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学生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98+703+594提问:98、703和594分别看作多少来估算?3、完成练习一的第7题。师:要求“从县城到省城走高速路比走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要知道什么?学生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评讲。4、林林和军军赛跑,林林3分钟跑了630米,军军用同样的时间跑了675米,军军比林林每分钟多跑多少米?让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5、完成练习一的第8题。学生独立分析题目,然后解答,集体订正6、拓展练习:练习一的第10题星号题。从 “从下层取出8本到上层去,两层的本数就相同” 这句话分析,哪层书多?下层比上层多几本?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解题思路有: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先求上、下两层现在各有多少本,再求原来两层各有多少本。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一的第6、9题第四课时: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11教材分析:学生以前学过带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本节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掌握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即小括号的作用2、学生掌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四则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来归纳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比较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掌握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格式。教学准备:例4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建立模型1、计算:362710 15262 32080113 2、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二、合作探究,掌握新知1、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比上午要多派几名保洁员?2、读题,弄清题意。要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师:根据“每30位游人需要派一位保洁员”这句话,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位游人呢?学生回答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3、引导学生列综合式计算,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桌交流解题思路:要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几位保洁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全班交流,列出算式。18030=6(名)27030=9(名) 96=3(名)综合算式:2703018030 =96 =3(名)270180=90(位)9030=3(名)综合算式:(270180)30 =9030 =3(名)问:这里不加括号行吗?为什么?你认为这里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小结:如果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什么?板书: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5、对比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从思路上、方法上和解题步数上进行比较,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有些实际问题用三步计算解决,也可以用两步计算来解决。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一)基本练习先同桌互相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56+(32-11) 32(42) (52+20)8 (二)巩固练习1、比较练习:18122 (1812)2先同桌说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独立计算。2、第11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分析解答:100-54-6 100-(54+6)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怎样计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应该怎样计算?3、按要求添上小括号。50533(第一步算加法) 50533(第一步算减法)35524(第一步算加法) 203693(第一步算减法)4、练习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三)拓展练习在适当的位置添加上括号,使等式成立。(1)791232=75 (2)791232=47四、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二的第2、3题第五课时:四则混合运算、有关0的运算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13的例5和例6教材分析:通过例14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5结合具体的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例6把以前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 。 教学目标:1、学生再一次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重点:总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概括有关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教学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教学准备:例5、6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建立模型计算下面各题:1226 12246 322123 2063 100(15+5) 先画出每题先算什么,再独立计算。指名卡纸板演,集体订正。二、合作探究,掌握新知(一)学习例51、出示例5:42+6(12-4) 42+612-42、让学生在书上的算式里标出运算顺序号,如:(1)同桌互评后在书上独立计算,然后互相核对结果。(2)引导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来表述运算过程,如第(1)题可以这样说:先求差,再求积,最后求和。3、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两小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计算结果为什么不一样?4、师: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叫做四则运算。(板书)5、小组交流:你能一下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指名汇报,教师板书:(二)学习例6:有关0的运算。1、你知道哪些有关0的运算,运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举例说明。(师板书)如:050= 120= 8-8= 012= 0234= 2、注意:0不能作为除数。想一想为什么?小组交流总结,然后汇报:50不能确定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乘0得到5。00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乘0都得0。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一)基本练习1、口算。0+568= 078= 154-0= 023= 128-128= 076= 121=2、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差、积、商说说运算顺序,然后计算。第(2)小题练习后,教师可指出:算式里含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二)巩固练习1、第12页“做一做”第2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订正时让生说说每一步的意义。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5820 014637 24(7567) 99993、一台彩电售价6500元,小红目前有5600元存款,如果从现在起她每个月存90元,她要几个月才能买上彩电?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订正时让生说说每一步的意义。(三)拓展练习练习二第9题。你会玩扑克吗?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扑克游戏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解答。全班交流评价,归纳出在凑数过程中主要运用83、46、122等基本算式。如:6243 (642)3 64(32) 6324 (6-3)42 (623)4 (62-4)3 64(3-2)四、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练习二 的第5、6题第六课时 四则混合运算综合练习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516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2、 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格式。3、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巩固学过的旧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熟练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法则。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不用计算,说说下面各题先算什么? 34432 430045 125158 28(6927)72、你能说说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二、练习1、计算复习题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交流,指名卡纸板演。2、下面的运算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50+5025) (137-37)254 = 7(10025) = 100100 = 74 = 1 = 283、练习二的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可尝试用两种方法解答),再订正。订正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题思路。4、练习二的第8题。先让学生填表,然后同桌间说思考过程,最后观察比较表中数据的变化。5、一头牛重480千克,一只大象的体重是牛的6倍,一只大象比一头牛重多少千克?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订正时让生说说每一步的意义。6、练习二的第10、11题。第10题学生独立审题和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想法,全班交流评价。第11题先要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再独立思考,作出正误判断,最后组织全班交流思考过程及依据,并归纳出7、拓展练习。练习二第14题。练习时先引导学生明白不同的图形代表不同的数,弄清图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再启发学生用代换方法进行思考。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对什么知识加深了理解?四、布置作业:练习二的第12、13题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教学内容:书本第1718页的例题1及相关练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以及起点的位置关系。2、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动脑动手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历位置与方向的观察、测量、描述、画图等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之间的相对联系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精神。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能够根据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相对位置,在此基础上认识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以及起点的位置关系。教学重点:会测量物体在平面上的具体位置。教学难点: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教具准备:例1的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教材第17页主题图,从这张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师:“定向运动”是一种借助地图和指北针(罗盘)按规定方向行进的体育活动。在参赛过程中,参加者凭借个人定向技术、识图能力和指北针,按照标绘在地图上的方向线,在野外环境中自行选择行进路线,不断地判断并纠正前进的方向,依次通过赛会预先放置的各个检查点,以最短时间到访所有点标者为胜。看来,要参加定向运动还需要具备一些本领,你们知道是什么本领吗?(预设:必须会看地图,识别方向。)师:对,我们必须具备识图的本领,从图上找到每个目的地位置与方向。二、探究新知1、了解公园定向运动图。(出示公园定向图)师:从这张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蓝色代表湖泊,弯曲的道路等。)师:这次公园定向越野赛第一赛段是从起点到1号点,那我们如何去找1号点呢?(板书:在起点上画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探索1号点位置。师:只知道从起点向东北方向走,能又快又准的找到1号点吗?师:那怎样才能准确的找到1号点呢?小组讨论。师:哪个组有办法呢?学生可能只根据一个条件(方向或距离)描述位置,给出两种不准确的说法,教师可抓住此矛盾,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说更准确。(想确定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只知道方向或距离是不行的,要同时知道这两个条件才行。)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1号点在起点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师: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师:我们根据什么条件来确定1号点的位置?小结:我们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揭示课题: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三、练习巩固,形成技能(一)基础练习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南偏东30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方向。(二)巩固练习1、以学校为观测点:邮局在学校北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书店在学校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图书馆在学校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电影院在学校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2、第18页“做一做”。(1)先组织学生观察图示,弄清题意。(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弄清:分别以小明家为起点,图上线段1段表示100米。(3)怎样知道各个地点在小明家的什么位置,相距多远呢?(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动手量一量,数一数,并相互交流测量的方法。(4)指名汇报测量的结果,师生订正。3、练习三第1题。先引导学生以北京为起点画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连接各城市到北京的线段。用量角器测量各城市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并标明度数。(三)拓展练习教官:同学们行走的路线是沿军营向东偏北40度时行约500米,向南行进约200米,再向南偏东行时约300米,最后再向西偏南45度行时约400米到达指定地点。根据教官的描述,你能画出同学们行走的路线图吗?试试看。军营100米四、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五、作业:练习三第2题。第二课时 绘制平面示意图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和练习三的3、4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学会绘制平面示意图。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学会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能自己画出平面示意图。 教材分析:教材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再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教材创设了许多操作的活动情景,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小明家植物园北西东南300200米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 )米。 2、植物园在小明家 偏 的方向上,距离有( )米。 3、地铁站在小明家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小明家4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让学生尝试做题,指名汇报,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绘制平面示意图”。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2(1)你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小组汇报绘制平面示意图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2)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索绘制的方法。(3)展示和交流各自的绘制方法。 学生在绘制时可能有很多种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把每一处建筑物到校门的距离都标在图上,有的学生可能在图上给出表示实际距离的单位长度的线段。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各种方法并说一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4)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小结:1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5)向学生介绍平面示意图的一般画法。教师根据教科书第19页下半部给出的示范性的示意图,告诉学生在绘制平面示意图的时候,可以用一条标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相对应的距离(也就是比例尺),并引导学生按通常所用的方式把例2的示意图补充完整。2、交流:你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1)定好平面图的观测点和四个方向;(2)定好比例尺;(3)根据所给的度数和图上距离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三、巩固练习。(一)基本练习某勘探队在A城南偏东40方向上约60千米处发现稀有金属矿。请你在平面图上确定金属矿的位置。 (二)巩固练习1、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各场所的位置。小丽家在广场北偏西20方向600米处。小彬家在广场西偏南45方向1200米处。柳柳家在广场南偏东30方向900米处。军军在广场东偏北40方向600米处。2、根据玲玲的描述,把她行走的路线图画完整。 (三)拓展练习学校举行冬季越野赛,比赛路线如下图。1、根据路线图,说说小明参加比赛所经过的方向和路程,完成下表:2、小明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四、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五、作业: 练习三第3、4题。第三课时 看地图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2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过程与方法:“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相对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能够根据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且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在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具准备:中国城市地图、作图工具。学具准备:作图工具(量角器、直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中国城市地图,找出你熟悉的城市的位置。二、探究新知。1、观察书上插图,小组讨论:(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2、汇报讨论结果(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以不同的城市为观测点来描述这两个城市的位置。2、教学参照物。(1)师:同学们可能会以不同的城市为观测点来看北京和上海的位置。大家所选的这些观测点我们称之为参照物。(2)强调:所选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位置也不同。3、具体描述位置。下面我们用位置的知识来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先在两个点上画好表示方向的再连接两个点。如果我们站在北京看上海,那观测点就是北京。(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4、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如“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的方向上”“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约30的方向上”? 三、巩固新知(一)基础练习:小强看小林在 偏 的方向上,小林看小强在 偏 的方向上。(二)巩固练习:1、组织学生做游戏。仿照第22页“做一做”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用学过的知识描述一下自己的位置。教师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一些长方形,并连接对角线,量出各条线段的长度,标出角度,让学生分别站在不同的顶点上进行练习。另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东偏南45”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2、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3、观察中国地图,用位置的知识来描述广州、香港、上海、昆明的具体位置。(三)拓展练习:1、学校在你家的什么方向?距离约是多少?2、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距离约是多少?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练习四的第2题第四课时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3页中的例4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懂得绘制简单的线路图。2、使学生懂得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过程与方法: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材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在此基础上学习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教学准备:挂图。学具准备: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作图工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要确定地图上两个城市的位置,需要哪些信息?(确定参照物、知道城市的方向、两个城市的距离)二、探究新知。教学例4:出示例4的主题图。1、观察 “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2、根据“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进行提问。(1)比赛的整个过程分为几个赛段?(3个)(2)谁能简单地描述整个运动的过程?3、具体分析各个赛段的方向和路程。(1)1号点以什么为参照物?(2)1号点在教学楼的什么方向?你是怎样知道的?有什么办法?(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3)师生总结:以观测点为中心,画一个表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十字架”来确定方向。所以1号点在教学楼的东北方向。(4)我们是怎样确定1号点的路程的?有什么办法?(5)师生总结:用尺子量出从教学楼到1号点在书上的距离是4厘米,因为图上距离1厘米实际距离是50米,所以从教学楼到1号点实际距离是200米。(6) 2号点在1号点的什么方向?从1号点到2号点的路程是多少?(7)终点在2号点的什么方向?从2号点到终点的路程是多少?要求学生用上面总结的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8)如果以教学楼为起点沿着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走到终点,一共要走多少米?4、总结:在定向运动图中,观察点是在不断变化的,要根据观察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三、巩固新知(一)基础练习:仿照教材第23页“做一做”。(1)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2)同伴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评价。(二)巩固练习:1、练习四第3题。(1)先观察路线图,独立完成表格。(2)求出小玲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2、练习四第4题。分四人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回答。3、根据路线图填空:千米千米300千米402520 (1)点1的西北方是 ,终点在起点的 方向,点2在起点的 方向。(2)说出具体路线: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方向走 千米到点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千米到点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 千米到终点。(三)拓展练习练习四第6题。四、反思评价,完善认知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在作图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练习四的第5题。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教材分析: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的计算,在此基础上,学习加法交换律。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来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加法交换律。教具准备:主题图、卡纸、小黑板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今天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让学生自己解答并同桌交流。(2)指名汇报,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3)师:两个算式的得数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板书:40+56=56+40(4)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卡纸出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5)师:用语言来表达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吗?启发学生用图形、用字母或用其他符号表示都可以。学生汇报,得出a+b=b+a之后,让学生说说,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引导学生比较用字母表示和用文字语言表示的加法交换律,体会用字母表示更简单明了。三、练习巩固(一)基础练习1、P28/做一做。补充:360258140360140 65497a97654(1)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填空的?(2)用语言叙述加法交换律的内容。2、给运用加法交换律的画上“” (1)476+246=246+476 ( )(2)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 (3)563+248+362=563+362+248 ( ) (4)23+49+51=49+22+52 ( )(二)巩固练习1、P31第2题(1)举例说说我们在哪里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2)说明: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加法。2、学生独立计算后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657+212=4856+372=496+3024=3、P31第1题先让学生明确练习要求:依次将哪两个数相加,和填在哪个格子里。填完后,让学生说说表中数的规律:以加号所对的那条对角线为对称轴,对应位置上的两数相等。所以,计算时可以利用这个规律,算出对角线及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另一半可以照抄。(三)拓展练习花丛里有一群蝴蝶,飞走了18只白蝴蝶和36只花蝴蝶,还剩下36只白蝴蝶和18只花蝴蝶,花丛里原来哪种蝴蝶多一些?小组讨论后回答。四、总结评价。1、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2、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31第3题。第二课时: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29页例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结合律。2、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加法结合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具准备:卡纸、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板书:加法交换律 a+b = b +a 2、谈话引入:在加法中,除了加法交换律,还有没有其他的规律性的知识,这些知识又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这方面的知识。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2。出示例2:李叔叔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这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1)已知什么?求什么?你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吗?算完后同桌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指名汇报,卡纸板演不同的算法:(如学生没出现第二种算法,师引导:还有不同的算法吗?)88 +(104+96)=88+200=288(千米) 88+104+96=192+96=288(千米)如学生说出:88+96+104,104+96+88,教师应给予肯定,同时指出:交换加数位置的规律我们已经学习了,今天我们来研究不交换加数位置的规律。(2)师: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吗? 这两个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卡纸出示:88 + 104 + 96 88+(104+ 96)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小结:相同点是加数不变,位置不变,和不变;不同点是运算顺序改变。补充板书:(88 + 104 )+ 96 = 88+(104+ 96) (加数不变,位置不变)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2、感知众多案例,积累感性认识。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算式,注意看!出示:(13+42)+25 13+(42+25)猜一猜,里填什么符号?悄悄告诉同桌!师:同桌分工,一个算左边的题目,另一个算右边的题目,看看结果是多少?汇报:两个算式结果相同,里填等于号。补充板书:(13+42)+25 = 13+(42+25)师:再看,出示:36+(17+22) (36+17)+22,仔细观察,大胆猜测,它们的结果又会怎样?师:认为结果相同的举手!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三个加数相同,只是运算顺序不同。)口说无凭!还得算算!一二组算左边的题目,三四组算右边的题目,看看等于几?汇报:左边等于几?右边等于几?(结果确实一样,你们真厉害!)师:猜得这么准,你们是不是发现什么规律了?小结,补充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师:这个规律就是加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揭示课题)补充板书: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学生齐读)3、加法结合律也可以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你想试一试吗?让学生打开书本第29页,把例2补充完整。(+)+= +( + )(a+b)+c = + ( + )师:谁能说说用字母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板书:(a+b)+c=a+(b+c)学生完成第29页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时,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如:(a+b)+c=a+( c + b)。对此,教师应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加法交换律我们已经学习了,今天我们研究的加法结合律是不交换加数位置的规律。师:关于加法结合律,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有信心挑战一下自己学得怎么样吗?三、练习巩固(一)基础练习运用加法结合律,在 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36953147369( 147)56284256( )603(97a)( 603 )(二)巩固练习1、在运用了加法结合律的算式后面打“”。(1020)3010(2030) ( )(b)()b ( )193287193728 ( )752593207(7525)(93207 ) ( )2、渗透简算意识。(1)计算比赛:一、二两组算左边的题目,三四两组算右边的,看哪组速度快!(268+74)+26 268+(74+26)师:三、四组怎么这么快?一、二组你们有话要说吗?(右边算式中先算74+26,正好凑成100,左边凑不成100。)(2)师:好,这次公平一点,自己选择,想算哪一题就算哪一题!出示:(245+ 288)+12 245+(288+12)你算的是哪一题?为什么选这一题?小结:看来运用加法结合律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可以使计算简便。(3)你认为先算什么比较简便?添上小括号表示出来。36425842 7525579 9823664185 师:是不是每道题都要运用加法结合律才使计算简便?小结:第2题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比较简便,运用加法结合律反而不简便。所以在计算时,我们要看清楚数字的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计算方法。3、实际应用。新风商场第一季度电器销售情况产品名称合计一月二月三月彩电 / 台385415537冰箱 / 台248309291 师:合计的第一个空求什么?第二个空求什么? 学生独立做题,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指名汇报,小结:第一个空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比较简便,第二个空运用加法结合律,先算二月、三月一共有多少台,比较简便。(三)拓展练习(机动练习)运用加法运算定律,你能很快算出下面算式的和吗?(1)135713151719 (2)468101112141618 小结:较多的数一起加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综合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四、总结评价。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练习五第4题。第三课时: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内容: 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知识的实际应用来巩固简便计算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学生在前两节课学会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本节课要求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主题图、卡纸、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二、新授1、回想例2解决了什么问题?看主题图李叔叔旅行一星期的计划还剩下几天?2、出示例3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城市AB城市BC城市CD城市DEAB 115千米 BC 132千米 CD 118千米 DE 85千米(1)让学生看图说出后四天行程计划的具体内容与已知数,并明确所求问题。(2)让学生自己列式并尝试计算,同桌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汇报:指名卡纸板演,并说一说为什么要改变加数的位置和连加的顺序,依据是什么。(第一步运用了加法的交换律把85交换到132的前面,第二步运用了加法的结合律把115与85,132与118结合起来先相加)板书:115+132+118+85=115+85+132+118 加法交换律=(115+85)+(132+118) 加法结合律=200+250=450(千米)使学生明确当某些加数可以凑成整百或整十数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连加计算简便。说明: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三、练习巩固(一)基础练习1、你会运用加法定律进行计算吗?348217152(348)564744(56)(2568)32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