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代汉语中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的关系(共2页)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2593614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论古代汉语中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的关系(共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论古代汉语中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的关系(共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题目:浅论古代汉语中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的关系班级:国际关系2011届姓名:黄怡祯学号:浅论古代汉语中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的关系【摘要】: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同属于古代汉语词义的发展模式,但它们又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既有相关联之处,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分别。本文将对两者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加以论述,以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关键词】:词义引申、词义转移、关系、联系、区别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都是词义发展的一种模式,要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首先必须从二者的概念出发。词义引申是指从原来词语的本义延伸所派生出来新意义的这一过程,称为词义的引申。词义转移又称词义更替,是指原来词语的本义转移到新的意义上,新义产生之后旧义消失的过程。由上述二者的定义可以看出,它们具有一个很明显的相同点二者都有由词语本义衍生出新义的结果,新义与旧义之间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正确的来认识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之间的关系呢?这主要就要从二者之间的区别来看了。(一)概念上的区别我们再次回到这两者的定义上,词义引申是指从原来词语的本义延伸所派生出来新意义的这一过程,新义产生之后成为一个独立的新词义,与旧义有相关的意义,且旧义并不消失,这就称为词义的引申,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而词义转移又称词义更替,是指原来词语本义在其基础上转移出新的意义,两者有一定的联系,但新义产生之后将旧义取而代之从而使其消失的过程。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对旧义的处置,前者旧义并未消失而且至今仍起作用,后者之旧义则是因更替从而被消灭,在现代汉语中再也见不到。(二)影响的程度深浅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汉字尚未产生以前,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谈的已经是通过一定程度发展而出的语义,其结果之一便是形成了一词多义,这不论是在古代汉语或是现代汉语中都是一非常普遍的现象。一词多义顾名思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即是词义引申,而相较于大江大海的词义引申,词义转移就仅仅是一支流。(三)范围大小的不同词义本义经过引申产生了新义,这便是词义引申。其中新义与旧义的关系,主要有词义的扩大,缩小和转移三种。下面分别简单的说明一下,一个词的意义,如果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这是词义的扩大。例如汉语的“江”、“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如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史记项羽本纪:“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后来“江”、“河”才作为河流的通称。而词义的缩小是指旧义所表示的范围大于新义,例如诗经陈风东门之池:“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中的“池”都指护城河。而词义转移的概念指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在上文也已经详细说过,下面举例“步”原来指“行走”。在干宝的搜神记中,“寄入视穴,于是寄乃缓步而归。”今天的“徒步”、“安步当车”中还保留着这个意义,后来指“脚步”、“步伐”。至此我们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词义的转移是词义延伸后三种情况中的一种,用逻辑性的语言来说明,也就是说词义转移的情况必定属于词义引申,但词义引申并不一定是词义转移。词义转移是词义延伸的表现方式之一。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一书“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说:“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应该区别开来。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例如脚字的本义是小腿(说文:脚,胫也),后来脚字变为指足,也就不再指小腿了。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除原始意义。例如道字虽然产生了一些新义,但是路的意义一直保存到现代汉语里。”由此可见,在其看法认为,词义的引申应与词义的转移区别开来。但依个人浅见,所谓的词义转移实际上就是词义引申的一种,不论其本义在现代汉语使用与否,都不影响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处同样以脚和道的例子来分析,说文当中的脚为小腿,而现代汉语中脚指我们人踝骨以下今天称之为足的部分,不也是由此引申出来的吗?而道本义为道路,引申出道理,即事物的规律、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词义的演变方式不可谓不同,只是前者的旧义已不用,后者的旧义并未消失而已。综上所述,我们对词义引申与词义转移之间的关系应有一个大致上的了解,这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使其成为有一定联系却又不尽相同的两个概念。中国的文化是悠久的,生在这个国度的我们是幸运的,拥有这些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想要继承,就从学习古代汉语做起。【注】:(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二、三册,中华书局,1999年5月第3版。【参考文献】:(1)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二、三册,中华书局,1999年5月第3版;(2)周荐著词汇学问题,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 (3)蒋绍愚著古汉语词汇纲要,商务印书馆,2007年7月第1版; (4)马文熙、张归璧等编著古汉语知识词典,中华书局,2004年5月第1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