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修改使用稿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0766756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修改使用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桃花源记修改使用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桃花源记修改使用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末果,寻病终。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末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遂无问津者。古今异义1、缘缘溪行溪行 2、芳草、芳草鲜美鲜美 3、豁然豁然开朗开朗4、阡陌、阡陌交通交通5、率、率妻子妻子邑人来此邑人来此绝境绝境6、乃不知有汉,、乃不知有汉,无论无论魏晋魏晋7、余人各复、余人各复延延至其家至其家8、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外人道也一词多义便便舍舍船,从口入船,从口入屋屋舍舍俨然俨然处处处处志志之之寻向所寻向所志志寻寻向所志向所志 未果,未果,寻寻病终病终复前行,欲穷复前行,欲穷其其林林既出,得既出,得其其船船武陵人捕鱼武陵人捕鱼为为业业不足不足为为外人道外人道此人一一此人一一为为具言所闻具言所闻古今异义2、芳草、芳草鲜美鲜美味道鲜美。味道鲜美。1、缘缘溪行溪行缘故、缘分。缘故、缘分。3、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外人道也保留保留“不值不值得得”之意,之意,如不足为奇如不足为奇古义:古义:今义:今义:古义:古义:今义:今义:古义:古义:今义:今义:沿,沿着。沿,沿着。鲜艳美丽。鲜艳美丽。不值得。不值得。4、各人复各人复延延至其家至其家古义:古义:今义:今义:邀请。邀请。延长,延伸。延长,延伸。古今异义5、阡陌交通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各种交通运输的总称。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地方。7、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古义:古义:今义:今义:妻子妻子绝境绝境专指男子的配偶。专指男子的配偶。古义:古义:今义今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与世隔绝的地方;古义:古义:今义今义:古义:古义:今义:今义:指妻子和儿女;指妻子和儿女;交错相通交错相通不用说、更不用说不用说、更不用说一词多义便便舍舍船,从口入船,从口入屋屋舍舍俨然俨然处处处处志志之之寻向所寻向所志志寻寻向所志向所志 未果,未果,寻寻病终病终复前行,欲穷复前行,欲穷其其林林既出,得既出,得其其船船武陵人捕鱼武陵人捕鱼为为业业不足不足为为外人道外人道此人一一此人一一为为具言所具言所闻闻(放弃、舍弃,动词放弃、舍弃,动词)(房屋,名词房屋,名词)(作标记,动词作标记,动词)(标记、记号,名词)标记、记号,名词)(寻找,动词寻找,动词)(随即、不久,副词随即、不久,副词)(这、那)(这、那)(他的,代渔人的)(他的,代渔人的)(作为)(作为)(对,向)(对,向)(给)(给)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皆叹惋”?7、作者为什么在结尾把桃花源渲染得神秘朦胧、扑、作者为什么在结尾把桃花源渲染得神秘朦胧、扑朔迷离、寻之未果?朔迷离、寻之未果?感知文意,合作探究感知文意,合作探究1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2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落英缤纷。3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曲折、隐蔽、幽深)(风景幽美)(风景幽美)4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5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皆出酒食。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热情好客)6 6、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皆叹惋”?可推知渔人所说的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可推知渔人所说的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表表明他们对战争的厌恶,对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明他们对战争的厌恶,对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的追求。社会的追求。反映了作者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黑暗现反映了作者对和平幸福生活的向往和黑暗现实的不满。实的不满。7、作者为什么在结尾把桃花源渲染得神秘朦胧、作者为什么在结尾把桃花源渲染得神秘朦胧、扑朔迷离、寻之未果?扑朔迷离、寻之未果?增强故事得真实感,好象确有其人、增强故事得真实感,好象确有其人、其地、其事,而这个结局又给桃花源抹其地、其事,而这个结局又给桃花源抹上了一层更神秘的色彩上了一层更神秘的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实质上,作者是暗示了:桃花源本来就是虚无缥缈、子虚乌有,是一个在当就是虚无缥缈、子虚乌有,是一个在当时社会根本不可能找到的根本不存在的时社会根本不可能找到的根本不存在的地方。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的境地方。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的境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界,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陶渊明陶渊明,字元亮,别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卒后亲友私谥靖节.少时颇有壮志,博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名人评价陶渊明名人评价陶渊明 沈德潜沈德潜在在说诗说诗 语语中说:中说:“晋人多放达,晋人多放达,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托语,有知足语,独渊明有忧勤语,有自托语,有知足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有悲愤语,有乐天安命语”。苏东坡苏东坡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曾这样评价陶渊明:欲仕则仕欲仕则仕,不以不以求之为嫌求之为嫌;欲隐则隐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贵其真也。“鲁迅鲁迅先生的话,先生的话,“陶潜正因为并非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浑身是静穆是静穆,所以他伟大,所以他伟大”。咏荆轲咏荆轲结末:结末:“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流露出诗人心中流露出诗人心中的激昂慷慨之情。的激昂慷慨之情。读山海经读山海经其一: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其一: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精卫微禽,而有填海之志,刑天断首,犹反抗不精卫微禽,而有填海之志,刑天断首,犹反抗不止,都表现出不为命运屈服的伟大精神。最后二止,都表现出不为命运屈服的伟大精神。最后二句,既是说精卫、刑天,也是说自己:虽有昔日句,既是说精卫、刑天,也是说自己:虽有昔日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的时机!这说明,陶渊的壮志雄心,却没有偿愿的时机!这说明,陶渊明在隐居中仍渴望强烈的、有所作为的人生。明在隐居中仍渴望强烈的、有所作为的人生。文中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同时对于当时的社会也是一种否定。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兵祸连结,民不聊生。本文是他57岁时所写的桃花源诗前面的小序。当时作者已隐居16年之久,对农民的苦难深有感触。本文是一篇记叙性散文记叙性散文,以渔人的行踪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林、出而复寻发现桃林、进入桃林、出而复寻的顺序,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回环,引人入胜。语言简洁凝练,通俗流畅。饮酒其五饮酒其五 陶渊明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