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特区范围扩大的东风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4930720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特区范围扩大的东风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乘特区范围扩大的东风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乘特区范围扩大的东风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乘特区范畴扩大的东风 夯实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状况(一)统筹城乡基本设施建设,营造城乡协调发展载体。1、完善农村公共基本设施建设。继续完善农村交通基本设施和公交服务,改善农村地区的公交服务。全市121条行政村所有实现道路硬底化,完善农村公交线网布局,并增长农村地区公共汽车班次和线路。投资3.8亿元的乾务水厂扩建工程投入使用,结束西部供水紧缺局面,120个村已通自来水。加强文化、卫生建设,全市建立农村文化室99个,建设卫生、人口计生、残疾人康复、食品药物安全“四位一体”农村卫生服务中心121个。2、农业基本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继续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低产鱼塘的综合整治,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从起,市财政从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中持续5年共安排3862万元,整治农田4.64万亩,年均整治农田9280亩。此外,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从起,市财政持续5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改造11万亩低产鱼塘。其中和,市区财政已投入资金1700万元,整治低产鱼塘3.5万亩。加强农村电网建设,近几年共贯彻农网改造投资9000万元,改造高压线路52.7公里,更换高压变压器76台。贯彻农村供电近3亿千瓦时,在实行错峰用电期间,保证农业用电供应,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实行农机加油卡政策,保证持卡顾客油品供应,积极保障农村农业用油供应。3、加快推动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近年来,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在全市各级共同努力下得到大力的发展。特别是以来,工程前期工作、施工进度、资金筹集均获得突破性进展,4宗项目已全面动工建设。实行过程中,4宗项目划分为23个子项目分期实行。目前,竣工项目共11个,共加固堤防长度79.32公里,重(新)建水闸37个,完毕总投资6.68亿元;在建项目12个,堤防长度99.18公里,其中已竣工35公里,重建水闸34座,其中已动工10座,完毕总投资3亿元。现共完毕堤围加固114.3公里,占总数的64.2,重建水闸37座,占总数的50.7。截至8月底,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完毕总投资11.47亿元,占所有项目总投资的50.9%。下一阶段,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将安排斗门区北部四小联围(即大沙联围、竹银联围、三沙联围、上横联围)、鹤洲北和白蕉西堤等堤围达标建设筹划。其中斗门区北部四小联围已列入市政府投资预备项目筹划,项目责任单位斗门区水务局正在加快开展前期工作,已完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待项目前期工作完毕后启动达标加固建设。4、全面贯彻惠农强农政策。实行有关加强粮食生产的意见,水稻补贴从过去的每亩20元增长到100元,并在全省率先对玉米、番薯和马铃薯实行每亩50元的补贴,全年共贯彻种粮补贴面积120428.8亩,贯彻种粮各项补贴总额1697多万元,种粮农民直接增收930万元。积极开展农机购买补贴工作,贯彻农机购买补贴专项资金619.8万元,补贴农户购买先进合用的农机具8486台/套及育秧盘9.02万个,受惠农户1609户。认真做好渔用柴油补贴发放,全市1938艘渔船共享有国家渔用柴油补贴1255.2万元。做好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作。组织获批准裁减的31艘渔船做好拆解工作,并及时拨付了减船补贴。(二)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实现城乡就业服务一体化。1、高度注重统筹城乡就业,建立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 、,市政府分别将“实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转移10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到第二、第三产业,提高转移就业质量”列为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市政府制定了珠海市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我市统筹城乡就业的工作目的和重要任务。先后出台有关加快城乡统筹增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意见(珠府44号)、转发省政府办公厅有关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告知(珠府办58号), 有关推动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实行意见 、有关印发珠海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实行措施的告知、珠海市优秀农民工入户城乡实行措施、珠海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补贴措施的告知等一系列文献,建立了具有珠海特色、比较完善的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统筹城乡就业工作获得明显成效。 我市被国家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指引小组拟定为统筹城乡就业试点都市。2、大力实行“两项工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实行“百企扶百村就业工程”。为协助农村劳动力尽快实现转移就业,满足公司的用工需要,我市实行“百企扶百村就业工程”,动员202家公司与187个村(居)建立了结对就业帮扶关系,结对帮扶公司合计招收结对村劳动力7834 人。二是积极实行“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针对农村劳动力缺少职业技能的问题,积极实行“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如,我市在市高档技工学校举办了农村劳动力暑期集中培训班,采用封闭式集中管理的方式,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并免收培训、食住等费用。培训班共开设车工、电工、电子、厨师、计算机等5个培训专业,238名农村劳动力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斗门区结合本地农民的特点和需求,重点开发了水产养殖培训新项目,197名农村劳动力参与了第一期水产养殖培训,获得职业技能证书179人。至8月,我市农村劳动力参与技能培训42451人次、转移就业55050人次。三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我市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双转移”战略部署,重点加强区、镇两级培训基地的建设,先后完毕了斗门区级培训中心、斗门区白蕉镇实训基地及金湾区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建设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西部地区职业培训基地建设滞后的问题。目前,全市已建立4个综合性职业培训中心,认定定点培训机构25个,基本形成以技工学校、中职学校、市区公共职业培训机构为主体,社会民办培训学校和大中型公司内部培训机构为补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市本级和各区已所有建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23 街道(镇)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 293 个村(居)委会均已成立劳动保障服务站,形成了市、区、街道(镇)、村(居)四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3、实行“双百工程”,强化技工教育。为实现“初次就业有技能,稳定就业有保障,提高收入有能力,产业发展有技工”的目的,5月我市出台珠海市“双百工程”实行方案,采用贯彻目的责任、开展调查摸底、抓好组织发动等措施,大力推动一般初高中毕业后未能继续升学的适龄青年百分之百接受技工(中档职业)教育、百分之百实现技能就业。截止到12月底,全市“双百工程”招生总数5882人。(三)统筹城乡社会保障,推动城乡和谐发展。1、建立全覆盖、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让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参保机会。 年我市建立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形成了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体、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为补充的全覆盖、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我市户籍人口,不分城乡,也无论与否就业,均可参与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即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参保机会,这在全国都具有示范意义。对因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不选择参与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参与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对农民参保进行补贴,参与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个人按每人每月40元、60元、80元、100元或110元缴费,集体按个人缴费15的比例进行补贴,政府按本人缴费额的35进行补贴。参与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政府补贴按上述补贴的最高额(38.5元人.月)发放,通过财政杠杆弥补城乡居民缴费能力差别,鼓励农民参与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步,我市不断增长财政投入,将参保补贴比例由15提高至35% ,并于4月建立基本养老金(每人每月150元)制度。农民和被征地农民缴费满,最低可领取养老金212元,最高可领取400多元,两种制度待遇差距不断缩小,城乡社会养老保障一体化效果明显。2、扩大城乡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目的。我市在致力于扩大城乡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提高城乡医疗保障水平的同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通过建立城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外来务工人员大病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般门诊统筹等各项制度,已逐渐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全员覆盖。截至今年6 底,我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7.2 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参与大病医疗保险33.78万人,未成年人参保人数达22.7 万人(涉及6万多我市农村户籍的未成年人及7万多的外来工子女)。门诊统筹制度是在我市现行四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上的横向贯穿,覆盖了全体128万名参保人,对不同制度、不同人群实现统筹共济,统一管理,统一待遇水平,提高参保人的医疗保险待遇水平。3、提高下保原则,推动区域内低保原则一体化。我市从4月1日起调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原则。调节后,斗门区农村低保原则由200元/人/月大幅增至280元/人/月;其她各区(经济功能区)统一为350元/人/月,实现了区域内城乡低保原则一体化,为此市区财政每年将新增低保金支出约1650万元,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并切实做到低保资金100%由银行发放。4、建立健全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鼓励机制。我市出台珠海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鼓励措施,从开始市每年安排水源保护区扶持专项资金3800万元,用于为水源保护区近11万居民参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提供参保补贴。(四)统筹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城乡规划一体化。1、环绕构建交通、产业、都市格局全力推动城乡规划工作。为贯彻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和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核心都市”的战略部署,启动实行珠海市城乡规划编制筹划,截至8月底,已完毕城乡规划编制项目21项,涉及珠海市都市总体规划(2030)前期研究等总体规划2项,分区规划6项,专项规划4项,都市设计2项,控制性具体规划7项。正在开展的城乡规划编制项目78项。同步,为了尽快启动西部城区的建设,加快我市西部地区都市化进程,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新的都市格局,已完毕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总体发展概念规划、中心城辨别区规划,目前正在开展西部中心城区起步区控制性具体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2、开展“三旧”改造工作,挖潜盘活既有建设用地。以“全面摸索、局部试点、封闭运营、成果可控”为原则,统筹城乡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城乡面貌,调节优化经济构造,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对已建成区范畴的“三旧”即旧厂房、旧城乡、旧村庄进行改造升级。旧村改造采用自愿改造原则,以土地集约节省运用为目的,规划调控为主导,合适控制改造范畴,以工业化、城乡化发展较快的城郊结合部和工业园区所在地的旧村为重点,稳妥推动改造工作,在搭建珠海宜居都市平台过程中,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目前,我市正在实行的“三旧”改造共有22个项目,地块总面积为2469.86亩,其中7个旧工业厂房改造项目已办理改建审批手续,正在实行改造,用地面积45.88亩,有15个属于城中旧村拆建改造项目,用地面积2423.98亩。筹划启动开展“三旧”改造共有24个改造项目,地块总面积为2237.21亩。(五)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大力发呈现代农业。1、农业园区发展有新突破。按照发呈现代生态农业的思路,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原则,充足发挥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以“两园一区”(台湾农民创业园、斗门北部生态农业园和万山海洋开发实验区)为平台,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生态旅游型的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台湾农民创业园已引进了永呈园艺、永旭食用菌、台湾特色珍珠芭乐、星湖湾田园观光区等20家公司,总投资达4.8亿元,其中永呈园艺引进了50多种台湾特色优质水果品种,并积极向本地农民推广种植莲雾、火龙果等台湾特色优质水果品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台湾农民创业园总体规划和核心区调节优化规划已报市政府,并解决了园区建设资金和开办经费。为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园区建设的投入,推动珠海金湾农民创业园和斗门北部农业生态园区建设,经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与农发行广泛沟通,斗门区人民政府和金湾区人民政府已获得农发行授信贷款6亿人民币(其中斗门区3亿、金湾区3亿)用于园区农业基本设施建设。珠海市农科中心“珠海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获得了华南地区唯一一种“全国十大农业科技名园”的殊荣。2、实行产业化经营战略,大力哺育农业龙头公司。通过各级共同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局部转入全面发展,形成规模较大,领域延伸的新格局,显现了竞争力增强,带动力提高的新态势。构建了政府扶持,龙头带动,农民参与,中介组织服务多方推动的新机制,对增进优势产业集聚,增长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限度产生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我市从政策、资金、技术、流通等多方面为规模经营农业公司提供支持和服务,以增强其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增长收入的能力。目前,全市拥有38家农业龙头公司,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公司1家,省级农业龙头公司8家。采用有效措施增进农民专业合伙社发展,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伙社有47家,入社成员1190人,辐射带动农户5800多户。3、实行农业品牌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名优产品。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和环境优势,积极调节农业生产构造,哺育区域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大力发展特色名优产品。目前,全市有11个农业类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6个农业类商标被认定为省出名商标,“白蕉海鲈”获得我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逐渐扩大。形成了以莲洲镇有机水稻基地,白蕉、莲洲、斗门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等为主体的农业原则化基地。其中,白蕉镇已建成4个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总面积11500亩;国家级白蕉海鲈原则化示范区1个和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建设总面积15000亩。5、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我市出台了珠海市-农村沼气建设方案。将在全市46个养殖场(户)建设约50座共7000立方米沼气池。到目前为止,已完毕2800立方米,其她将在11月底前完毕。(六)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农村社会呈现新局面。贯彻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增长,市财政投入“三农”资金23.9亿元,增长19.5。继续做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和高中免学费工作,保证农村中小学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原则逐年提高。开展城乡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活动,以强校带弱校,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力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基本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卫生经费投入,逐个改扩建农村单薄卫生院,出台有关镇卫生院改革与发展的意见,镇卫生院改造顺利推动,121个农村卫生服务中心竣工使用。二、乘特区范畴扩大的东风 夯实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准珠海经济特区范畴扩大到全市,珠海迎来了全市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将以“大特区”来筹划和推动珠海科学发展,实现全市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实现东西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华,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此,我市先后出台了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有关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实行意见、珠海市惠民生办实事30项实行方案,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市统筹城乡、统筹东西、统筹都市和农村的发展,力求到基本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一)以“大特区”来筹划和推动珠海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投入,办实事珠海市委、市政府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和特区扩容之际,审议通过了珠海市惠民生办实事30项实行方案。实行方案拟定的30个惠民生工程,波及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交通、食品安全、市容卫生、环保、供水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各方面,共128个项目,总投资达148.85亿元。在实行方案中,安排给原非特区区域 (涉及西部农村地区)的惠民生项目68个,投资金额达88.62亿元,其中斗门区46.66亿元,金湾区30.39亿元,高栏港经济区2.46亿元,横琴新区7.98亿元,万山海洋经济开发区1.13亿元。特别是实现自然村通水泥路、推动农村地区自来水到户工程、建设镇污水解决厂。通过统筹惠民项目,缩小城乡差距,增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让广大市民更好地共享特区改革发展的巨大成果。(二)大力发呈现代农业,增进农业继续增效。一要强化农业基本设施建设。加大水利投入,加大市财政对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建设的投入,加快推动我市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构筑城乡防灾减灾体系,提高既有堤围、水闸和排灌设备抗洪、抗台风暴潮和防内涝等自然灾害综合能力。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采用奖励、补贴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摸索非经营性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措施,明确建设主体和管护责任。二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实行农业园区、农业龙头公司带动战略,增长农业龙头公司贷款贴息和奖励资金。引导农民自愿联合兴办合伙社。推动“专业特色镇”、“特色品种村”建设。大力哺育名、特、优农业品牌。鼓励发展农业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充足发挥我市毗邻港澳的人缘地缘优势,开展农业区域合伙与交流。以新的理念、新的体制机制,加大力度办好台湾农民创业园。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农业国外合伙与交流,重点引进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深加工项目,特别是吸引境外大公司、大集团到珠海进行农业开发。(二)着力哺育现代农民,增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以统筹城乡就业为目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实行“百企扶百村就业工程,开展创立“充足就业村”活动,增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二是以推动“双百工程”为导向,强化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实行“双百工程”,摸索开展“半工半读”、“弹性学制”、“校企双制”等办学模式。实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程,举办农村劳动力暑期集中培训班,继续扩人们禽饲养工、海水水生动物养殖工、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等工种的培训范畴,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三是以实行创业带动就业工程为核心,大力扶持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出台增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政策文献,优化创业环境,加强创业培训,强化创业服务,引导更多劳动者创业并带动就业。重点做好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健全创业项目资源库和创业人才库等工作。大力向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农产品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农业生产指引服务,增进农业增产增效。加强动植物疫情和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检疫、防疫工作,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减少农民损失。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土特产品加工和其她加工,增进家庭经营增收。支持和引导农民开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渔家乐”经营活动,增长农民服务收入。(三)全力建设现代农村,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一是加快村庄的规划整治。要按照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行的原则,把城乡社区与农村社区、工业园区与农业园区、基本设施与生态环境作为一种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各地要从以便生产生活、美化绿化环境、节省保护耕地、尊重老式文化出发,加快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力求早日实现村村有规划的目的规定。鼓励有条件的村整合农村建设用地,统一规划,新建农民公寓。二是积极创立“生态美丽新家园”。 开展创立“生态美丽新家园”活动,向“村村生态优美、家家创业发展、到处平安和谐、人人幸福快乐”的奋斗目的迈进。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污染整治,推广农村沼气,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利于农村的低投资或零投资的多种污染解决处置方式,切实改善农村环境。引导广大农民自觉保护农村生态和环境,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生活、消费习惯。继续抓好新农村环境容貌治理工作,推动建立“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区解决”的城乡一体垃圾集中解决体制,以区为中心,联合周边村镇,实行区域性垃圾集运和集中解决。通过创立“生态美丽新家园”活动,做强生态农业、做优生态村庄、做大生态旅游,彰显我市生态文明新特区的魅力。(四)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一是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先发展农村基本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逐渐建立和完善对学前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推动战略性构造调节,壮大中档职业教育规模,积极摸索引入社会资金兴办中档职业教育的模式。加快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渐解决城乡教师待遇的差距,充足调动农村地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保证农村地区教师队伍的稳定。切实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将培训资金和培训项目向农村地区倾斜。推动干部挂职及教师交流,增进教育资源和教师队伍均衡发展。通过市区学校与农村单薄学校互派教师等措施,实现强校带弱校,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增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完善覆盖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科学规划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农村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改造单薄卫生院。加强区级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开展市级医院与镇卫生院人才双向挂职锻炼,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卫生基层队伍素质。完善区、镇、村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慢性病防治及医疗救护网络和爱国卫生工作机制,完善镇、村基本医疗装备,加强急救医疗技术,提高解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解决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完善食品、药物安全三级网建设,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保证其有效运转。三是实现建立统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长远发展目的。由于城乡差距将在相称长的一种时期内存在,农民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缴费能力不同,因此,我市出台的珠海市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过渡措施定位于“过渡措施”:一方面容许农民选择参与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按最高额补贴,同步在制度衔接时向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靠拢,目的是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民在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享有待遇。随着城乡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参与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少,届时就可通过制度转换将参与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人员所有过渡到城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四是进一步提高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减轻参保人的经济承当。拟印发有关提高居民医保和未成年人医保财政补贴及医疗待遇水平有关问题的告知,进一步提高财政对居民医保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投入,充足保障参保人的利益,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开展我市全民社会医疗保险措施的调研工作,将城乡职工医疗保险、外来务工人员大病医疗保险、未成年人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进行整合,为最后实行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大统筹打好基本,让涉及农民和被征地农民在内的所有城乡居民享有到更大的实惠。(五)加快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一是加快推动珠三角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要抓住贯彻实行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利契机,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规定,在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布局、城乡基本设施建设、城乡公共财政体制、城乡社会管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等一体化方面大胆摸索,先行先试,力求在某些重点领域和核心环节方面走在全省前列。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股份合伙制。保证土地收益权不变,保障农民长期获得土地的权益。鼓励家庭经营增长技术、资本等现代生产要素投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加快组建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伙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规范流转行为,维护农民权益。三是规范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逐渐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严格保护耕地、做好土地规划和保障农民集体土地权益的前提下,积极摸索以市场配备土地资源,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实现土地资源经济有效地运用。根据广东省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措施等文献精神,修订我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献,建立健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市场。通过城乡统一的土地有形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享有与国有建设用地平等的权益。集体土地转让收益,重要用于本地公益事业和基本设施建设、土地整顿和农民生活改善,让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逐渐缩小征地范畴,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按照同地同价、及时足额、合理补偿的规定,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充足体现土地的财产权益。四是加快推动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鼓励工、农、中、建、交、广发、农信社、邮储及本地商业银行在区镇设立营业网点,拓宽融资渠道,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面向农村的金融产品,鼓励不吸储金融机构直接开展对农村的各项信贷业务,引导各金融机构将来自农村的存款基本用于农业、农村、农民贷款。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逐渐将水稻、香蕉、生猪、奶牛、渔业、森林等险种纳入财政保费补贴范畴。积极摸索农业保险制度,通过政策鼓励、财政支持补贴等措施,推动商业保险公司发展农业保险项目,提高养殖业和种植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