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抱朴子外篇》中儒学因素探析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24857599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葛洪《抱朴子外篇》中儒学因素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葛洪《抱朴子外篇》中儒学因素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摘 要:抱朴子外篇是是魏晋时期一部才大思深的子书。笔者以抱朴子外篇中涉及文 学理论的篇章为主要依据,结合葛洪的家学、师承等方面,并参考相关研究著述和论文,深 入文化层面,探寻抱朴子外篇文论思想中的儒学因素。关键词:抱朴子外篇;文论思想;中庸一、抱朴子外篇简介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抱朴子是葛洪的重要作品之 一,也是魏晋时期重要的子书之一。其中外篇内涵丰富,既言社会、政治、法律,也谈文学。 关于文学的论述主要集中在钧世尚博辞义应嘲喻蔽文行等篇。二、葛洪文论中的中庸之道要研究抱朴子外篇的文论思想,理清葛洪的各方面的思想来源是十分必要。葛洪的 知识博览五车、铄古切今。晋书?葛洪传评“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从他的家学和师承 也可看出此点,抱朴子?自序说:“年十六,始读孝经论语诗易但贪广 览,自正经诸史百家之言,下至短杂文章,近万卷。”葛洪杂糅各家,思想难免博杂, 但仍可理出一条主线。抱朴子分内外两篇,“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 可见儒家对葛洪思想和外篇文学理论形成的至关重要性。再者,葛洪家学和师承都来自儒学, 葛洪祖父“有经国之才”,父亲“以孝友闻,行为士表”,家学具有浓厚的儒学底蕴;其师郑 隐被葛洪等人尊为大儒士,而老师鲍玄学问享誉儒林。从这两方面来看,葛洪思想皆来自于 儒学,而儒学的统治地位又形成“百家之言,虽有步起,皆出硕儒”的文化现象,儒学为正 经之海洋,百家为增胜之川流,虽出处各异,最终却仍汇于儒学,为儒学所用。自序中也 提到抱朴子外篇属儒。所以以儒家的文学传统来探究葛洪的文论思想渊源应更为贴切。纵观外篇中论述文学的理论,主要观点可概括为:评价文章要从古今、文质等多方面看, 而且指出各自的优劣,思虑周全。由此可看出其评判留有余地,绝不一棍子打死,尽量做到 公正全面的批评原则。这种不偏不倚、辩证对待的思维方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贯穿儒学始 终、孔门最高之道中庸。“中庸”二字最早由孔子提出,论语云: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理学家程颐解释 中庸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对以儒学 为家学启蒙,并师从儒士郑隐、鲍玄的葛洪的影响非同一般。这种思维方式反映在传统诗学 便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反映在文学理论便是文质彬彬,即要求文章内容和形 式相得益彰,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葛洪的对中庸在文学理论上的继承和应用较为显著。首先,葛洪在品评作品时,从文学创作的时间、作家修养与风格、文本内容与形式等多 个方面进行考量,并指出各方调和者才为上品,“夫才有清浊,思有修短,虽并属文,参差万 品,或浩?y二不渊浑,或事情而辞钝,违物理而文工,盖偏长之一致,非兼通之才也。其 次,在古今文之辩中,辞义篇有较为集中的论述。葛洪并未完全偏向一方,而是全面把握, 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剖析古今得失,主要观点概括为从发展的角度看,今文在形式上略胜 一筹,这是对文学体裁和形式的认同,也是对文学特质的进一步认知。但言语和形式运用不 当,语言冗杂,“譬烦言冗,申诫广喻”,或肤浅无味,“妍而无据,证援不给”,使得内容不 能达到古文“臧否世事,言人间得失”的作用和效果,“不能拯风俗之流遁,世途之凌夷,通 疑者之路,赈贫者之乏,”就相当于“春华不为肴粮之用, ?蕙不救冰寒之急”,故而提倡言之 有物,反对华而不实。在葛洪看来,过于偏重内容,忽略文学发展规律,则陷入复古主义, 成守株之徒;若过于偏重形式,忽略内容的实际作用,则陷入形式主义,文章毫无价值可言。 可见葛洪追求的是一种文质彬彬、辞义互长的和谐效果,”即“繁华日韦晔,则并七曜以高丽; 沈微沦妙,则侪玄渊之无测。人事靡细而不浃,王道无微而不惫,故能身贱而言贵,千载弥 彰焉。”跨越时空来探讨文质关系,重视文与质的相互配合,这有力的批驳了当时贵古贱今和 尚今忘古的两种文学鄙见。与说作者在这里对比古今,倒不如说是借古通今,达到针砭文学 时弊之效。三、结论抱朴子外篇中的文论思想多从前人或儒学传统中汲取营养,虽不系统,却在魏晋这 一特定时代,为推进文学取得独立地位,加深时人对文学本质的认识,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 作用,同时也为探讨儒学在魏晋时的存在状态的研究提供借鉴。参考文献:1 庞月光抱朴子外篇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2 丁宏武.葛洪的汉学倾向一一兼论葛洪与魏晋玄学的关系j.宗教学研究,2008(2).3 杨明照略论一一前言j.社会科学战线,1990 (2).4 金毅葛洪概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1 (1).5 陆侃如,牟世金葛洪的文学观j山东大学学报,1963 (1).6 王琳试论汉晋字书之兼容趋向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58 ( 5) .7 郭勇与葛洪的文学观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3.作者简介:郭娜,济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